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291章

唐冢-第291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被冲车撞成废墟,激烈的战况下,扬州城内的叛军根本来不及修缮。

    这一次,赵峰进攻的重点放在外城墙靠北面的一处缺口上,那一处缺口乃是今日下午被官军的投石车砸出来。短短的一个时辰,只够城内的叛军用粇土稍作填充。

    明年六月,哥舒翰为贼所败,关门不守,国忠讽玄宗幸蜀。丁酉,至马嵬顿,六军不进,请诛杨氏。于是诛国忠,赐贵妃自尽。车驾将发,留上在后宣谕百姓。众泣而言曰:“逆胡背恩,主上播越,臣等生于圣代,世为唐民,愿戮力一心,为国讨贼,请从太子收复长安。”玄宗闻之曰:“此天启也。”乃令高力士与寿王瑁送太子内人及服御等物,留后军厩马从上。令力士口宣曰:“汝好去!百姓属望,慎勿违之。莫以吾为意。且西戎北狄,吾尝厚之,今国步艰难,必得其用,汝其勉之!”

第一百零四章 围城(七)() 
缺口就在眼前,只消抬起头来,赵峰便仿佛能嗅到那泥土的腥味。

    先登之功,近在眼前了!

    闪转腾挪,窄窄的一方云梯上,赵峰宛若灵活的猿猴,不断躲避着城墙上丢掷下来的滚石、檑木。来不及顾忌身后兄弟的哀嚎声,赵峰一鼓作气爬到了顶端,纵身一跃间,钢刀舞动,缺口处探出身子来的几名叛军便直挺挺的栽了下去。

    赵峰于是顺势落到了城墙上叛军留下的空隙中。

    先登的士卒谓之死士,其中凶险自不必提。功劳虽大,风险却不小。

    赵峰踏上城墙还没喘上两口气,肋下就让叛军用长枪捣了两窟窿,鲜血淋漓的。

    “啊!”赵峰大喝一声,奋力挥刀,将身前几柄长枪斩断。顶着盾牌左冲右突,好不容易将蜂拥而来的叛军挤退几步。

    终于,云梯上又有一只手搭上了城墙,赵峰的亲卫赶了上来……

    冲上城墙的官军越来越多,外墙的这处缺口再度成为双方角力的重点。

    不远处的扬州内城墙上,叛军的一干首脑草草的结束晚餐,神情一如既往的凝重。

    “军师,外墙要失守了,再让俺上去冲杀一番吧!”

    躺在担架上的秦刚浑()身上下绑满了白布条,伤口一次次的崩裂,鲜血溢出,布条染成了褐色,大腿上两个碗口大的血洞让他彻底失去了行动能力,原本粗狂的体型如今竟已消瘦了一圈。

    “不用了。”李易微微摇头,淡然道:“若是守不住,就退回内城来吧!”

    “这……这就要退回来吗?俺不甘心啊!”秦刚那唯一能动的左手愤愤地拍在担架上,手臂粗细的毛竹应声而裂。

    李易回头看了他一眼,笑道:“没什么不甘心的,咱们已经拖了的够久了!”

    这些天的攻城战双方打的很激烈,官军没日没夜的发起进攻,仗着人数众多,王忠嗣尽可任意施为,用的便是疲兵之策。

    然而每一次战斗,官军派出的人数都不过数千人。下午外城墙被砸出缺口的时候才破天荒的发动了两万人马,试图一举拿下外城墙。

    不光叛军疑惑,官军内部也很疑惑。明明除掉分散到其余三门的两万多人马外,官军还有五万多人,可主将王忠嗣每一次都只派出数千兵马攻城。说是车轮战,让每一支部队都有上场的机会,破城之后,战功也好利益均沾。

    然而聪明人总是不缺的,韩稚的建言或者王忠嗣默认的目的渐渐的也被人看出了一二。

    莫名其妙的被打发来平叛,长安城里,不安分的李亨又在做着不安分的事。长安城如今就是个大火坑,本来身份就够尴尬了,偏偏又是百战名将,哪敢往里面跳啊!

    拿到最近一阵子塘报的王忠嗣竟开始有些感激李林甫了。多好的一个人啊!给了自己这么好的一个置身事外的机会!虽然肯定带着某些不可告人的阴谋,但这不丝毫能抹杀此刻王忠嗣对他的感激。

    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要是不好好抓住了,王忠嗣也就称不上名将了。

    反正军饷照发,当大帅的都不急,底下的大头兵又哪里会在乎?至于将军们,就更不会急了!没了战争,将军过的日子那是人过的吗?一个个只会舞文弄墨、瘦不拉几的老穷酸,就敢指着自己的鼻子骂。口水喷了一脸,偏生自己还只能笑脸相迎,一句重话都说不得。一旦说了,什么同科、同门的能引来一大片,口诛笔伐下,铁打的汉子都受不住啊!

    还是战场好,再碰到不听话的文官,一鞭子招呼过去。想告状?可以,等打完了仗再说!嘿嘿,仗打完了,老子要是没死,那定然是升官了,有功之臣,怕你个逑逑!

    慢些就慢些吧,兵者,存亡之大事也,哪能不谨慎呢?几千人就几千人吧!正好轮着来,休息休息,养精蓄锐的,多好啊!

    至于政事堂的每日一催,谁去管他?估计现如今三位宰相自己的忙的自顾不暇了,哪有空管南边的事啊!催一催不过是为了表示表示朝廷还在关注这里罢了。

    话说如今徐相解决了粮食问题,再拖上几个月也没有问题。

    只是,官军没问题了,叛军这里却有了很大的麻烦。

    “军师,城里的粮食只够吃五日了!”

    孔轲走了过来,负责大军粮草辎重的他,这些天来无疑是最累的。好在功夫够深,也能熬得过去。

    “这还只算了士兵,城内的百姓已经断粮两日了!”

    李易默然的看着激战中的外城墙,一句话也没说。

    “断粮就断粮吧,反正扬州的这帮刁民断了一个多月的粮,也没见饿死多少人。”

    自从知道无需经营扬州之后,叛军的这帮谋士们便不再在意扬州百姓的死活了。死了便死了吧,还能为大军省些粮食。

    叛军的粮食来的也不容易,杨家百年的积累,一朝起事,碰到粮荒,算得上是天赐良机,然而也打乱了杨廷和循序渐进的计划,之前的囤积的粮食并不多。

    拿下扬州城的时候,为了安民,多少放出了一部分粮食,南方粮荒,叛军攻城略地却不曾抢到多少粮食。如今经过这么些天的激烈战斗,叛军的粮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

    “该准备退路了!”

    这是李易如今真实的想法,官军的懈怠,让李易出乎意料的多拖了许多时日,若按照原先李易的设想,这个时候官军只怕已经登上扬州内城墙了,哪里会连外城墙都没拿下。既然还有五日的粮草,那就再多拖上一两日,留给教主的时间多些,总归是件好事。

    “冲啊!”

    伴随着呜呜的号角声,官军潮水般的从大营内涌出。

    扬州外城墙上,那处缺口附近已聚集了上千名的官军士兵。

    外城墙陷落了!

    李易挥了挥手,亲兵会意,跑上前几步,摇动事先约定好的旗帜,那是让外城墙上的守兵撤退的信号。

    随着叛军有序的退下,赵峰没花多大功夫便占领了扬州外城城墙。

    望着渐渐退下的叛军,赵峰原本欣喜的心情变得有些沉重。无论怎么看,叛军这都是有目的的撤退,只是他们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赵峰想不通,自然,这些事也轮不到他这个小将来想。

    当扬州外城墙上插上大唐的军旗时,远处大营内的王忠嗣若有所思。

    “大帅,看样子还有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啊!”一旁的韩稚直截了当,二人间多年的默契也用不着拐弯抹角。

    王忠嗣想了想,说道:“不用管它,命令三军,连夜掘土,填平瓮城内的沟壑。”

    “好的!”韩稚点头,转身下去传令。

    扬州外城墙与内城墙间尚有一里多的距离,除了一条连通两座城门、宽不过三尺的窄道外,瓮城的两侧俱是深达数丈的大坑,坑内铺满了削尖了的毛竹。

    大军想要通过就必须将这两侧的大坑填平,好在,官军最不缺的就是时间。至少,在这一刻,王忠嗣是这么想的。

    扬州外城墙陷落的这一晚,遥远的岭南道,武夷山中突然涌出一支数万的精锐骑兵。

    说是精锐,倒有些夸张,除了当先数百匹高头大马之外,身后的骑士座下大多是矮小的滇马、高丽马,甚至还有拿骡子充数的。

    装备也不算齐整,完好的盔甲就没见有多少,好一些的,一前一后绑了两块铁板,随便点的就只能裹上一层牛皮。兵器更是五花八门,精钢打造的兵器全部集中在当先那数百人手中,其余的最多将抢来的锄头用火融了,做成个似模似样的枪头,套上根竹竿就能当枪使。

    好在南方的山林中总是不缺竹子的,人人倒都能背上一块竹盾,拿上一根长长的竹矛。

    别看这支队伍装备不齐整,士气倒是高昂异常。

    也难怪,原本就是杨廷和这帮人花费了几十年一把手养大的人,从小脑子里就被灌输了激进、造反的思想,加上出山以来,无往不利的战况,这支部队又哪会没有士气呢?

    说来也好笑,堂堂大唐王朝,号称举世最强,兵锋远播万里,打的四夷浑身颤抖。谁承想,这才太平了几年,南方的所谓府军竟已经烂到了这等地步。

    都跑到城墙根下了,也不见上面的守兵射箭迎敌,一个个抱着脑袋躲在女墙下面,有那胆子大些的,也不过颤抖的抬头往外看一眼,等发现铺天盖地的士兵来袭时,一个个又怪叫着瘫了下去。

    直到攻城的人跑到城墙上,捡起那些士兵丢弃的弓箭时,这才恍然大悟!

    他娘的竟然全是竹子加木板,上面绑了一根细绳,看上去倒是似模似样的,还没用力呢,“弓”就碎了!

    这下子倒让试图缴获一些官军装备的士兵们,心凉了大半。

    果然,那些个盔甲、武器,竟全他娘的全是硬木板上刷漆,银枪蜡头,说的就是这个。

    无奈之下的士兵们,只好敲开百姓的大门,把家里的铁锅、菜刀抢了,这才换来些许铁器。1292

第一百零五章 围城(八)() 
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一路上的城池就是这么被攻破的。南安、莆田、仙游、晋江等县几乎一触即溃,偌大的清源郡就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拿下了。

    清源郡原名泉州,天宝元年改的名。杨廷和兵出武夷山后,便一路向东拿下了福州全郡,守住仙霞岭古道后,紧接着就一路南下直扑清源郡而来。

    如今清源五县已得其四,只剩最后一座泉州城孤立在外。

    官军的反应实在不敢恭维,杨廷和一路摧枯拉朽、攻城掠地,耗得的时日已算不少,可等到自己兵临城下的时候,迎接自己的依旧是毫无防备的城池,好似一位脱光了衣物的美人一般,哪里经得起这帮粗汉的摧残?

    如今只要拿下泉州这个出海口,前期的战略目的就能全部达到了!

    “父亲,要不停下来歇一歇吧?这些日子来弟兄们日夜奔波,拿下一城便直扑下一城,一刻也不曾歇息,再这样下去,只怕到了泉州也无力攻城了。”

    说话的是个青年,那一晚,杨家在扬州城内夜议的时候,这个青年曾与杨紫菀一道进的城。

    青年名叫杨牧尘,乃是杨廷和的儿子。杨廷和也只有这么一个儿子,虽然年过四旬的杨廷和身边不只一个女人,女儿倒是不少,但儿子却偏偏只有这么一个。

    有些蹊跷,但想想却不奇怪,毕竟和他爹一样,杨牧尘也是个有野心的人。

    “谁是你父亲!军中无父子,这点规矩都不懂吗?”

    杨廷和这话说的好没道理,你要不是他爹,那他爹是谁?隔壁老王吗?但这是在行军,杨牧尘非常自然的悻悻低头,一副知错的模样。

    看到儿子认错了,杨廷和这才沉声道:“兵贵神速,咱们自出武夷山以来,不到五日便连下十余城,趁着官军反应迟缓,必须一鼓作气拿下泉州城,到时候想怎么休息都可以。”

    杨廷和在武夷山中发展的教众,人数不少,近百年的准备可不是开玩笑的,武夷山中的各村各寨几乎全成了“拜火教”的信徒,也不知道这么个洋菩萨是怎么得到客家人认可的。

    总之,起事的时候,山民们倾巢而出,迅速占领了山脚下的几座县城。也正是这些奇装怪服的山民迷惑了县官们的视线,也为杨廷和他们赢得了最初的时间。

    虽说承平百年,但小范围的乱局却始终没有断绝过。穷山恶水出刁民,在这七山两水一分田的闽地,武夷山中的这帮山民只要收成不好就难免跑下山来找人“接济接济”。周边郡县,无论官员还是百姓,早已习以为常。

    这些山民下山,抢些东西就会回去。一贯的做法便是,等他们抢完之后,县里的兵丁跟在后面追上一阵子,捡上一些山民们掉落的东西,算是追缴的赃物。要是运气好些,碰上个贪心的,一群人围攻一个,砍下了首级也是一份不错的功劳。

    狼来了的故事,不晓得杨廷和看没看过,总之那些山脚下的县官们肯定没看过。

    几乎不费吹灰之力,数百名全副武装,杨家训练了百年的精锐战兵轻而易举的拿下了那几座县城。紧接着留下一部分山民留守,然后便一路攻伐过来。

    到了泉州城下的时候,也就只剩了精壮的山民和训练有素的山民。

    泉州城不比其他的小城,自景云二年开始,泉州几经扩建,如今已成了一座周遭百里的大埠。

    青石垒就的城墙高达五丈有余,夜幕之下泛着青黑色的光,仿佛一座沉默的野兽一般。

    杨廷和停下了马,神色异常的凝重。

    福州城的城墙也有差不多的高度,但是当日数百骑兵冲击下,声势震天,福州城的守门兵丁吓得直接瘫倒在地。城门大开,直接就被紧随而至的骑兵冲入了城中。

    大唐的官府总算在这最后的关头发挥了一些作用。

    面对紧闭的城门,城墙上握着火把、拿着兵刃,虽然颤抖但站立的还算齐整的守军,杨廷和沉默不语。

    看来今日终究还是要打上一场真正的战斗了!

    “尔等乱军,竟敢犯上作乱,心中还有王法吗?”

    城墙之上,一位身穿青袍的中年男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