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唐冢 >

第221章

唐冢-第221章

小说: 唐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以为,如今河西、范阳两镇虽说表面平静,然边境却时有异动,若是从别处调人,仓促间怕难以成事,不如就让就近的节度使兼领了吧!他们对边境之事已有了解,也省去了磨合的时间,做生不如做熟嘛!”

    林希烈这么句粗言俚语一出,顿时满堂哗然。

    方才不敢出声的武将们一个个纷纷跳了出来……开玩笑嘛!好不容易等到两个肥缺,你倒好,一个也不给我们留下,吃独食也不能这样吃啊!

    “哈哈,可笑!要照左相这个意思,以后朝廷也就不要遴选新官了,都让老官给兼任了去就好,省得麻烦!”

    “左相此言莫不是以为我大唐已无可用之将了吗?竟要让一个人全顶了去!”

    这些都是直肠子,撸起袖子就上的那种。当然也有那看似“好心”劝架的……

    “左相一介书生,兵部的事又是刚接手,恐怕还在磨合,咱们这些大老爷们,也不能求全苛责嘛!”

    这个人骂人还是很有水平的,看上去委婉,其实更加直接,而且彻底!这话一说出来,那不等于在骂林希烈不是男人嘛!

    这年头,除了男人外,还有女人和不男不女的人,对于这年头的男人而言,被人说成是另外两种,实在是奇耻大辱啊!

    林希烈虽然是好脾气,但被这么一骂,也被涨的满脸通红。但良好的修养又让他实在无法开口和这些“大头兵”们对骂,只能用手愤愤的指了指,而那些刚才出声骂人的武将,此刻自然一个个全部把头缩了回去。

    林希烈乃是玄宗李隆基推出来制衡李林甫的,虽然效果不咋样,但好歹能在政事堂里占个位子,牵制李林甫一二。

    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呢!武将们在金殿之上,如此明目张胆的嘲笑林希烈,李隆基的脸上也不好看。

    那几个坐在武将前排的老将,眼见皇帝面色不善,其中一位为首的便站出来斥责道:“都在干嘛?把这金殿当成菜场了吗?有话可以好好说嘛!嗓门大就有理了吗?”

    都说李隆基好用胡人将领,实则也是无奈之举!

    大唐武将的来源有些复杂,唐初的时候,军队几乎被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一帮老兄弟把持,那时候战乱未定,也只有这帮老将才能驾驭的了这批百战雄狮,才能形成唐军冠绝天下的战斗力。

    到了后来,多年的政变之下,这帮开国功勋大半凋零。军队重新被关拢贵族的将门把持。再后来,则天皇帝在位的时候,极力打压关拢贵族,提升山东豪门的地位,军方中多是武家和山东豪门的人。

    等到李隆基继位之时,由于李隆基早年算得上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贵族纨绔”,早期基本上全混迹在宫廷内斗中,政治。斗争的水平自然不错,但军事上却只能说是一般。

    更重要的是,李隆基没有亲自掌过军!这也是自然的,武则天在的时候,李隆基年纪不够,等到武则天死后,李旦复位,又遇上韦后专权,太平乱政,忙着开展政治。斗争的李隆基更没有时间、也没有可能跑去执掌军队。

    这种现状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峻的,以至于在平定韦后、太平之乱的时候,李隆基不得不再次借助将门世家的力量。否则,在唐代这个皇子天天造反的年代,又恰好是在经历过“则天乱唐”的特殊时期,李隆基这个所谓的“太子”身份实则并不能给他带来诸如“天命所归”的继位优势。

    想要顺利坐稳皇帝宝座依旧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而“军中无人”的李隆基也就只能借助将门世家的力量才能压服地方上那些虎视眈眈的郡守们。

    这么一来,在李隆基登基的时候出了莫大力气的将门世家也就换来了在新朝的超然地位。

    虽然之后李隆基通过抬高文官地位,意图压制将门世家,但传承千年的门阀,相互间错综复杂,光靠文官从外围压制,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于是,李隆基便想出了重用胡将从军中釜底抽薪的办法,利用与将门世家毫无关联的胡人重兵屯守边疆,不断削弱将门世家在军中的力量。而这帮胡人将领,在朝廷上无牵无挂,除了效忠他李隆基外别无选择,所以,自然用的舒心,也放心!

    此招一出,收效显著啊!至少,李隆基是这么认为的……

    这显然又是一次,皇帝在感到力不从心后,利用帝王心术,搞出来的制衡把戏。与之后晚唐时期利用宦官制约藩镇,其后两宋利用文臣压制武将等等,手法迥异,但道理都是一样的!

    通过杨玉环便可看出,玄宗李隆基的取向毫无疑问是正常的,那么又怎能说他毫无理由的只偏好粗狂的胡人呢?

    这种选择与那些肤浅的喜好无关,到头来终究还是政治上的考量。

    但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将门世家在玄宗朝前期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尽管李隆基百般作为,也只能将胡人将领用在边关,想要让他们入朝执掌中枢军事,千难万难!

    所以,如今在长安城内,兵部上下,依旧被将门世家所把持,将领的升迁调动,到底还是离不开兵部。

    但这一回事关一镇节度使,这一品级高级将领的任免,兵部也没有权力,只能由政事堂提议,再由皇帝敲板。

    金殿之上的武将多是将门世家出身,除了那些在禁军中任职的将领外,大多空有高的军衔,但手上却不能实际掌兵。

    这一回见了这个好机会自然不愿放过,虽说他们也知道皇帝对他们的压制之心,但在脑中把那些有名的胡人将领过滤一遍后,发现竟无一位是闲置的。如此一来,皇帝除了从他们之间选,还能用谁呢?

    哪晓得,这该死林希烈竟然提出要让人兼任,这不是在砸他们饭碗嘛!武将们没有直接抄家伙儿上,已经很给皇帝面子了!

    所以,自觉已经仁至义尽的那位武将头子,也就只是呵斥了几句,算是对皇帝和首相的交代。

    说完之后,那老将又接着说道:“圣上,本朝尚未有一人兼领两镇节度使的先例,若是此例一开,恐怕容易酿成大祸呀!”

    老实说,除掉那一丝小小的私心外,这位老将说的话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

    但,奈何受了气的首相林希烈,大感脸上无光。本来只是为了帮安禄山一把,成与败并不在意的林希烈一时间竟下定决心要把此事敲定,否则他首相的威严何在?

    于是,林希烈马上把自己推荐的人选说出:“圣上,老臣举荐河东节度使王忠嗣兼领河西节度使一职、平卢节度使安禄山兼领范阳节度使一职,此二人皆是经年的宿将,又在边关多年,熟悉边关军情,实是最佳的人选了!”

    “什么?”

    “啥子?”

    两句截然不同的话语,传达的却是相同的惊讶,然而惊讶的缘由和所处的立场,却是大不一样的!1058

第二十一章 夺职(五)() 
“严先生,为何要让左相提名王忠嗣兼领河西节度使一职?”

    就在大朝会被林希烈的议题搅得风云突变的时候,驿馆中的安禄山也在忐忑中等待着。

    严庄听见问询,便笑道:“本朝至今未有一人身兼两镇节度的前例,若是只提主公一人,目标过于突出,百官多有不平之言,想要成功通过,难度很大。”

    “但如今把王忠嗣也扯进来,无疑能为主公分散许多压力,另外,王忠嗣是太子一系的人。”

    说完后严庄神秘的笑笑,颇有自得之色,显然这条妙计乃是他想出来的。

    “什么?”安禄山大惊。

    王忠嗣和如今的太子,当初的忠王李亨之间的关系早已尽人皆知,那真是穿一条裤衩长大的铁哥们。但王忠嗣人如其名,对朝廷、对玄宗皇帝当得起一个“忠”字,自从入军以后便少与李亨往来。故此,才大受玄宗信任,兼具将才,屡立战功,升迁的也就特别快。

    严庄既然说了这句话,安禄山便知道王忠嗣和太子之间的关系恐怕不像表面上的那么简单。

    如此一来对于这位一直沉默,乃至低调到让人忽视的太子,安禄山也就兴起了很大的兴趣:“不是说我们这位太子有些懦弱吗?”

    严庄笑了,回道:“在我大唐,能把太子当上十年还让包括圣上在内的所有人都感受不到他的威胁,主公觉得这样一个人会是个庸庸碌碌的人吗?”

    许是阴谋家的眼中都是阴谋,或者现实真如严庄所预料的一般,总之安禄山是信了严庄的话。

    见安禄山听进去了,严庄便接着说道:“圣上刚登基那些年,将门世家把持军队,如今这么多年下来,早已不复当年盛况。于是这帮人便把注意打到了太子的身上,太子能安安稳稳坐上十年,也让将门世家们看到了他的能力,以及他日登顶的可能。”

    “但是与圣上当年一样,太子同样不曾掌过军,在军方几无影响力,这就让将门世家们看到了合作的可能。我们的太子若是真没有登基为帝的想法,又怎会赖在太子之位上那么多年呢?要知道圣上可不是只有他一个儿子,何况前些年李林甫大力支持寿王夺位,可太子却一直有惊无险,要说这都是因为圣上的爱护,这种鬼话,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既然太子有执掌神器的想法,那么军方的支持也就必不可少了!正巧将门世家凑了上来,一拍即合也就不难理解了!”

    “至于王忠嗣也许刚开始是想和太子拉开距离的,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少年时期与忠王一同长大的王忠嗣,在忠王被册封为太子的那一天起,就已经被朝臣们归为太子一系了。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手握重兵的将领更是如此,王忠嗣这些年来在军中混的风生水起,朝堂之上却少见对他的责难,恐怕圣上自己都在怀疑王忠嗣的上头除了自己外,会不会还有别人?”

    严庄用玩笑般的话语将王忠嗣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剖析的一清二楚,虽说都是他的一家之言,但安禄山却认为事实只怕与严庄说的相差不大。

    “够不够?”安禄山沉思良久却突然毫无征兆的问了这么一句。

    严庄却心领神会,回道:“既然是王忠嗣,那么应该就够了!投向太子的将门世家也许不多,但级别应该不小,这种老家伙哪怕只有一个,拿下河西节度使一职,应该够了!至少武将方面不会针对王忠嗣。至于太子一系的文官们,应该也会站出来,推波助澜一番。再加上左相的提名,徐相的默认,通过的可能就很大了!”

    “关键是与太子有隙的右相因为主公还在提名之列,必定不会站出来反对,那么在朝臣意见一致的情况下,圣上驳回的可能就很小了!”

    “而只要王忠嗣一通过,那么百官也就没有理由再用‘先例未开’来阻挡主公兼领一事。”

    “如此,在我们之前的布置下,大事可成矣!”严庄非常自信的说道。

    事实上严庄的计划还是很有可行性的。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吉温压根就没向李林甫提安禄山的事!

    那一日,吉温上门拜访李林甫,本来是打算将安禄山拜托的事向李林甫说一遍的。然而说这种事之前,总是要先寒暄一二的,于是吉温便先向老大汇报了下近日来的工作状况。没曾想,一件吉温原本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事竟然引得李林甫大惊失色,二话不说,立马出门跑去找徐番了。害得吉温压根没时间把安禄山的事说出口。

    而当安禄山派人去找吉温打探结果的时候,吉温竟然又好死不活的贪恋起安禄山送的大笔钱财来,想着只要当日再找时间去向李林甫分说一番便可,反正只要能赶上次日的朝会就行。

    所以,吉温便给了安禄山的人一个肯定的答复。

    哪知那一日李林甫和徐番相谈甚欢,竟然留在徐番府上用宴,面对这么一个重量级的客人,徐番自然要用最高的规格来接待了。所以,宴会上的酒乃是徐府特产,全是从升州转运来的,是许辰家的高度烈酒!

    这年头,哪有不好酒的!李林甫一尝到这酒,顿时涕泪直流,真觉这些年喝的酒全他娘的是猫尿了!

    于是纵情之下,李林甫毫无疑问的醉倒了!好在徐番的新宅子乃是皇帝御赐的,房间足够多。为此,李林甫便夜宿在徐番府上,第二天从徐番府上直接来的皇城。

    可怜我们的吉大人在相府空等一夜,都没有等到李林甫,等到朝会的时候,眼见李林甫与徐番站在队伍前列,相谈甚欢,也就一直没机会上前说这事。

    这么一来,我们的安大使可就彻底悲剧了!

    当林希烈把两个提名一说出来,金殿之上除了那两声惊呼外,真可谓满堂皆惊静啊!

    不是百官们不惊讶,实在是出声的那两人,地位太高,其他的人压根不敢接话了!

    “啥子?”说这话的乃是坐在武将前排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将军。

    一听林希烈竟然提名王忠嗣兼领河西军镇,这位刚才一直在跟周公下棋的老将军立马虎目园瞪,看了林希烈一眼,随即那老而弥坚的脑袋便立马寻思开来。

    一番利益取舍之后,便无意间朝身后的一位中年将领做了个小动作,那中年将领明白之后,立刻用独有的方式将老大的信号传递给他们这一系的武将。

    顷刻间,武将群中的议论声便小了一片,其余的武将们见状也就熄了声,纷纷将目光移到自家老大身上。

    而前排的其他几位老将,自然也在刚才那位出声的老将做着无声的交流,其中必然有着复杂的利益交换,但最终这帮老家伙们还是统一了意见,很快武将们便彻底安静下来。

    这一切说起来复杂,实则比江湖高手间的对决还要快!也就眨眼的功夫,这帮官场老手们便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看上去不可思议,其实无非就是熟能生巧罢了,任谁在官场上呆个几十年,并且爬到这个位子,都能有这水准。

    武将们这边的反应与严庄预料的一模一样,但是李林甫这边却彻底让严庄手足无措了!

    “什么?”

    发出这声的不是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