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

第5章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第5章

小说: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为失败找借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现实中我们之所以说事情艰难,往往是由于我们并没有尽到最大努力所以,面对问题和困难的时候,我们永远不要先说难,而要先问一问自己:我们是否已经真的竭尽全力了?
的确,“难”是我们拒绝努力、说服自己的最好理由。但是,问题真的是那么难以解决的吗?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这位被誉为“把美国带到轮子上的人”,一次,他想制造一种V8型的发动机。可是当他把这个想法跟工程师交流时,工程师们都认为只能是一个美好的设想而已,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令工程师想不到的是,尽管他们每个人都这样认为,但福特却仍然坚持说:“要想办法把它制造出来。”
无奈,工程师们只有很不情愿地开始了尝试,几个月后,他们给福特的回答是:“我们无能为力。”
但福特却还是说:“继续尝试,直到成功”
又一年多过去了,仍然没有取得多大的进展,这时所有的工程师都觉得无论如何都该放弃了。但福特还是仍然坚持“必须做出来”。
也就在这时,有一位工程师突发灵感,竟然找到了解决办法。就这样,福特终于制造出了“绝不可能”成功的V8型发动机。
为何工程师们认为“绝不可能”的事情,最后还是有方法解决了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做任何事情时,一定先要把不可能的思想束缚放一边。而只是去想我们自己是否真的想尽了一切办法、穷尽了一切可能!
因为,畏惧使人无法真正冷静地应对问题,甚至还会导致行动的瘫痪。但是如果你不问问题难不难,而只问自己是否尽了最大努力,这样你就会轻装上阵,尽力挖掘自己的潜能,反倒容易将问题解决,创造出难以想象的奇迹
曾经是海军军官的卡特,有一次应召去见海曼·李科弗将军。在谈话中,将军让卡特挑选任何他愿意谈论的话题。然后,再问卡特一些问题,结果将他问得直冒冷汗。结束谈话时,将军又问他在海军学校的学习成绩怎样,卡特立即自豪地说:“将军,在820人的一个班中,我名列59名。”
没想到将军却皱了皱眉头,问:“为什么你不是第一名呢,你竭尽全力了吗?”
此话如当头棒喝,影响了卡特的一生。此后,他事事竭尽全力,后来当选了美国总统。
其实所谓竭尽全力,就是不给自己任何偷懒和敷衍的借口,让自己去经受生活最大的考验。
而生活中人之所以无法竭尽全力,往往是因为受到了“我已尽力”假象的迷惑——我已经做到最好了,再也无法往前走一步了。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他们不愿意接受挑战的借口罢了。
稻盛和夫被日本经济界誉为“经营之圣”。他所创办的京都陶瓷公司,是日本最著名的公司之一。该公司刚创办不久,就接到著名的松下电子的显像管零件的采购订单。而在当时这笔订单对于京都陶瓷公司来说意义非同一般。
在日本,大家都知道,与松下做生意绝非易事,商界对松下公司甚至有这样的评价:“松下电子会把你尾巴上的毛拔光。”
对待京都陶瓷这样的新创办公司,松下电子虽然看中其产品质量好,给了他们供货的机会,但在价钱上却一点都不含糊,而且年年都要求降价。
对此,让京都陶瓷的一些人很灰心,因为他们认为:公司已经尽力了,再也没有空间了。再这样做下去的话,根本无利可图,不如干脆放弃算了。但是,稻盛和夫却认为:松下这样做,确实很难解决,但是,如果屈服于困难,就这样放弃了,那只是给自己未能足够去挖掘潜力战胜困难找借口罢了。
于是,经过再三摸索,公司创立了一种名叫“变形虫经营”的管理方法。其具体做法是将公司分为一个个的“变形虫”小组,作为最基层的独立核算单位,将降低成本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这样即使是一个负责打包的老太太,也都知道用于打包的绳子原价是多少,明白浪费一根绳会造成多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公司的运营成本大大降低,最后即便是在满足松下电子的苛刻条件下,利润也甚为可观。
是的,有些问题的确非常顽固,想了许多办法,仍无法解决。于是有些人便认为已是极限了,觉得再去努力也是白搭。然而,当你真正经过了一番努力奋斗取得成功后,你就会知道所谓“难”,其实只是你自己的心灵桎梏而已。
所以,我们一定要赶快把自己从“我已尽力”的假象中解放出来,再努一把力,你会发现你还有许多没有开发出来的潜能


 1。你是一个害怕困难的人吗?
 2。面对困难你竭尽全力了吗?
 3。你相信坚持就是胜利吗?

4。  率先主动,用全部的热情去做每一件事
 只要你拥有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即使你不具备超人的才气,也会获得极大的收获——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可以谱写历史,而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可以说热情是取得成功的源泉,你越主动、越热情,那成功的机会也就愈大!
如果一个人对工作毫无热情,那他就会觉得工作辛苦而单调,而一个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即使睡眠时间比平时减少一半,工作量超出平时的两倍,也许都不会觉得疲倦。
热情是一种状态。正如一位著名企业家所说的:只要你拥有对工作的极大热情,即使你不具备超人的才气,也会获得极大的收获——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上。
而一旦缺乏了热情,军队就无法克敌制胜;一旦缺乏热情,人类就无法创造出美妙的乐章,不能用无私崇高的奉献去打动这个世界;一旦缺乏热情,即使你的愿望再美好、再微小,也很难变为现实。
职场上的员工,如果缺乏热情,只会到处碰壁,不但找不到实现愿望的有效的工作方式,更无法成为让企业信任的优秀员工!
曾有人请教过美国著名女影星凯瑟琳·赫本成功的秘诀,她简练地答道:“精力充沛。”
而爱默生却说得更直接:“没有热情,就别想完成任何伟大的事。”
热情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奖赏,你必须像最伟大的开拓者一样,将所拥有的梦想转化成为实现梦想而献身的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历史上许多巨变和奇迹,不论是社会、经济、哲学还是艺术,都因为参与者全部的热情才得以进行的。
放眼去看许多杰出的演员、艺术家、经理人、推销员以及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当旁人描述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态度时,几乎都会使用几个共同的形容词:“热诚”、“有劲”、“很投入”。难怪许多成就超群的人,总是让人觉得神采飞扬、魅力十足。
杜鲁门总统曾谈到他的看法:“我研究过许多伟人和名人的生活,发现凡获得顶尖成就的人,不分男女,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对自己手头上的工作,都能投入全部的活力与狂热。”
伟大人物对使命的热情可以谱写历史,而普通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则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当你用全部的热情去做事,去想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你每天都会尽自己所能力求完美,没有什么能阻挡你成功,而你周围的每一个人也会从你这里感染这种热情。
有位成功的理财专家曾讲过他的亲身经历。有一次,一家理财杂志社派了一位摄影师到他家中拍照。摄影师一会儿打光,一会儿要求理财专家调整姿势,几经摆布的专家终于不耐烦地抱怨:“我是个大忙人,可没时间在这里磨蹭啊!”
可是这位摄影师依然我行我素,完全投入在工作之中,一直到夕阳西下,拍出令他心满意足的照片才收工。
事后,有朋友问专家:“你为什么能容忍对方如此地侵占你的宝贵时间呢?”
他说:“这位摄影师显然要求很高,除非拍到满意的镜头与角度,否则是不会罢休的,而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他那份对工作的执著,我怎么忍心去打消他那股热情?”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担任什么职务,你若每天以冷漠的态度对待你的工作,你的工作就愈显得困难、累人。毕竟,对一个把工作看成是“无聊的苦差事”的人来说,又怎能指望工作能“顺心如意”呢?
有句俗话说得好:“潮湿的火柴无法点燃。”
对于一名员工来说,热情就如同生命。凭借热情,我们可以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发展出一种坚强的个性;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把枯燥乏味的工作变得生动有趣,使自己充满活力,培养自己对事业的狂热追求;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感染周围的同事,让他们理解你、支持你,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凭借热情,我们可以获得老板的提拔和重用,赢得珍贵的成长和发展的机会;凭借热情,我们可以想出更多战胜困难的方法,从而获得成功。
一个没有热情的人不可能始终如一地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可能做出创造性的业绩。如果你失去了热情,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在职场中立足和成长,永远不会拥有成功的事业与充实的人生。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再计较手中的工作是多么困难或无味,对它倾注你全部的热情吧


1。在工作中,你是一个主动热情的人吗?
 2。你是怎样对待你的工作的?
 3。你喜欢你的工作吗?


5。  没有什么不可能
 可以说不同的发问方式,往往决定了问题的不同结果。如果当你一遇到问题就立即发出“怎么可能”的疑问时,那问题百分之百会就此打住,至少你在思想上已经被吓住了,不可能再进一步。但是,假如当你遇到问题时立马想到的是“怎样才能”时,那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生活中我们之所以说事情“没有可能”,那仅仅是由于我们把自己捆绑住了,因为无论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没有什么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当我们把“怎么可能”改为“怎样才能”时,一切难以想象的奇迹或许就会出现,所有的难题也许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和困难需要解决时,通常有两种表现不同的人:
第一种人是当他们在发现问题难度较大时,就会马上被困难所吓倒,然后对自己说“绝不可能”会取得成功,所以也就不再去努力,最终放弃。
而第二种人却是相反,在面对困难时,他们是强者。他们首先就有一种能战胜困难的良好心态和发问方式,认为没有什么不可能!
然而,他们又是如何能做到这点的呢?
假如你是一个只有19岁的穷大学生,连上学的钱都不够,能够在不偷不抢,也不从事任何其他非法的活动,而是完全凭自己的智慧在短短1年内赚到100万美元吗?
可能大多数人听到这样的问题时,都会笑着摇头,说:“绝不可能”
如果再问一句:“你相信有这样的人吗?”可以断定:还是会有不少人会摇一摇头,说:“绝不可能”
但是这里我要告诉你:大多数人认为“绝不可能”的事,真的就有人做到了。
这个人名叫孙正义,一个被誉为“全球互联网投资皇帝”的人。
这个身高仅仅1。53米的矮个子男人,在他19岁时就制定了自己50年的人生规划,其中一条,就是要在40岁前至少赚到10亿美元。如今他40多岁,而这个梦想也早已成了现实了。
看看他是如何利用智慧赚到人生第一个100万美元的。
在制定人生50年规划时,他还是一个留学美国的穷学生,正为父母无法负担他的学费、生活费而发愁。他也曾有过到快餐店打工的想法,但很快又被自己否定了,因为这与他的梦想差距太大。左思右想之后,他决定向松下学习,通过创造发明赚钱。于是,他逼迫自己不断想各种点子。一段时期内,光他设想的各种发明和点子,就记录了整整250页。
最后,他选择其中一种他认为最能产生效益的产品——“多国语言翻译机”。但这时问题马上来了:他不是工程师,根本不懂得怎么组装机子。当然这肯定难不住他,他向很多小型电脑领域的一流著名教授请教,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构想,请求他们的帮助。
虽然大多数教授拒绝了他,但最终还是有一位叫摩萨的教授,答应帮助他,并为此成立了一个设计小组。这时孙正义又面临着另一个问题:他手上没有钱。
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他,他想办法征得了教授们的同意,并与他们签订合同:等到他将这项技术销售出去后,再给他们研究费用。
产品研发出来后,他到日本推销。夏普公司购买了这项专利,而这笔生意一共让他赚了整整100万美元。
所以一个人只要开动“脑力机器”去解决问题,去想方法,就没有什么不可能,就能创造奇迹
有科学家曾经研究过:如果一个人将思想聚焦在“怎么可能”的怀疑上,那他的智力潜能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就有可能把能够实现的东西扼杀在摇篮之中
所以我们只有将思想聚焦在“怎么才能”的探索上,让我们的脑力机器积极地开动起来,才能最终去把各种“不可能”变为可能,从而改写历史,改变命运


1。你是怎样看待困难的?
2。你相信一切都可能吗?
 3。你相信你能创造奇迹吗?
6。  不要让你的潜能鼾睡
 可以说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功者尽可能多地开发了他自身无穷无尽的潜能,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踩在了脚下。
 可以说人类的潜能犹如地下之水,只有深层地挖掘,人们才能品尝到这水的甘甜。
 记住培根说的这句话吧:“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逆境的征服中出现的。”
我们大多数人的体内都潜伏着巨大的才能,但这种潜能一直鼾睡着,只有激发它,才能做出惊人的业绩来
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储存的潜能大得惊人。人们平常只是利用了极小的一部分而已,仅以大脑为例,只要发挥出大脑的一半功能,那么人们都可以轻易学会40种语言、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12个博士学位……
可以说任何成功者都不是天生的,成功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成功者尽可能多地开发了他自身无穷无尽的潜能,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踩在了脚下。
迪斯尼玩具公司首席顾问玛丽娅的故事很富有传奇色彩。在她6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