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宋高宗 >

第20章

穿越宋高宗-第20章

小说: 穿越宋高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然事半功倍。唉,这也是真宗皇帝设立大名府陪都的目的。可现在……末将万死!”岳飞说到关键处,欲言又止,扑通一声,请起罪来。

    赵构正在书桌后面喝酒吃蛋糕,见岳飞突然请罪,吓了一跳,差点呛到,连声表示,“起来,快起来,岳卿你我不必如此。郭瑜,快,快把岳指挥扶起来。”

    岳飞被郭瑜扶起来,站定,再一拱手,话说的支支吾吾,“大帅,末将感觉,这次官家和道君皇帝,恐怕……恐怕……恐怕会被金人请到金国啊。”

    赵构心说,岳飞你真聪明,和宗泽一样聪明,但表面上,还是装出一副震惊的表情,他张大嘴,酒杯都碰倒了,然后倒吸几口冷气,语气急切,“如果父兄被掠走,我们更要将其抢回啊!”

    岳飞走进赵构,压低声音,道,“大帅,金军撤退时,必将分开官家和道君皇帝,一位在西路军,一位在东路军。就算两军交战时不会危及二圣,但一位如被抢回,另一位的境地恐怕……吾辈不能妄动啊。”

    岳飞说的真诚,赵构听得放心,然后,他虚伪的点点头,道,“唉,这,这看来真是投鼠忌器啊!”

第四十三章 岳飞的条陈(3)() 
上章说到赵构与岳飞聊起了条陈中的各项条款,在谈到金军北撤时,岳飞表示,为了宋徽宗宋钦宗的安全,万万不可冒然强抢。赵构当然深以为然,感概后,继续读下面的条款:

    第七条,金人北撤后,义勇军应立即赶回开封,整顿河北军事、民生;

    第八条,建议赵构回河北后,招募民兵以木藤修筑连营;等年末,天气转凉,再以水浇木藤,灌注冰制长城,准备迎战金人第三次入侵;

    第九条,今年年底,金人必将再次南下,那时,才是义勇军与金人决一死战之时,义勇军守城,民兵袭扰,上天庇佑大宋,义勇军必胜;

    第十条,稳住阵脚后,大宋应先整顿内务、操练兵马,然后取西夏、收燕云,重修长城稳定北疆。唯如此,大宋才能放马南山,还天下百姓海内宴然。

    赵构看完十条条陈,万分感慨,岳飞的理论,和他的理论十分相近。农耕民族vs游牧民族,对攻永远亏本,最好的办法,真就是修长城。正因如此,华夏族才从周到明,一口气修了二千多年长城。于是,赵构由衷道,“岳卿,你这条陈之于本帅,如隆中对之于刘备啊。”这话赵构说完就后悔了,毕竟刘备之后是称了帝的,他这个时候用刘备类比自己,明显不合适。虽然岳飞已经在内心深处明白赵构早晚会当皇帝,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不符合儒家传统的事情可以做,但万万不可讲出来啊!两个人正大眼瞪小眼的尴尬着,康履捧了封信札进屋,道,“禀大王,信德府知府梁扬祖,寄了封信给大王。”

    赵构心说这信来的正好,连忙皮笑肉不笑的接过信,撕开便读,宋人的字写的都很漂亮,个个像书法家一样(如果字写的不漂亮,他们会找人代写),信的大概意思是梁扬祖已经按照赵构的标准筛选了自己的一万部队,有一千二百人符合义勇军的要求。他已率领这一千二百人来大名府投奔大帅,并将信德府全部财产:一千匹战马、黄金五千锭、白银二万锭、粟米一万石一并献与大帅,大约腊月二十七到达大名府。

    赵构见了心花怒放,以前,也有不少官军来投靠他,但基本上来,以前的官军都是些无处可去,等他喂饭的败军溃军,军容不整、士气低落。有他们不如没他们,所以十之八九都被他拿油茶面打发了。现在,居然来了一千两百名精兵强将,还是自带干粮的精兵强将,而且,还附赠了宝马金银。他岂能不欢喜非常?赵构的高兴溢于言表,当即叫来汪伯彦写信夸奖梁扬祖,并任命了梁扬祖为元帅府参谋。

    ………

    别看梁扬祖说腊月二十七日到,二十六日中午,信德府的精兵便已然赶到大名府城下了。这让赵构对梁扬祖更加看好,还是按照老规矩,初见新人,赵构会带着大家一块儿哭鼻抹泪,表达对东京局势的伤心欲绝。然后,再互相鼓励,以示对对方的信任。赵构本来已经练熟这套流程了,但这回,他一边领哭一边听着信德府千匹骏马的嘶鸣,实在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只好用袖子捂住自己的笑脸,虚情假意的干嚎。

    赵构一边假哭,一边透过袖子打量梁扬祖和他身后排排站的信德府将士,眼神坚定、身板挺拔,看起来个个勇武精神,果然,是按照他的标准筛选出的精兵。赵构暗暗点头,心说有这些老兵,义勇军的实力肯定是大为加强,正高兴着,突然,赵构蓦地窥到一位将领竟然也一边捂脸干嚎,一边打量他!赵构心底一奇、一凛,放下袖子,把哭得泣不成声的梁扬祖扶到一边(也不知他是不是往眼睛里抹花椒面了),向这将领挥了挥手,问,“这位勇士姓甚名谁?”

    这将领见赵构不装了,也放下捂着脸的袖子,向前一步,拱手,赵构心说,好相貌!在赵构认识的二十青年中,相貌最好的是韩渊,唇红齿白,面若冠玉。而三十多岁的男子,相貌最好的,大概就是这位了,玉树临风,英武风流。只听这中年美男子朗声道,“回大帅,末将张俊,凤翔府成纪人。”

    赵构听到这名字,心底轰隆一声,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这四将中,岳飞、韩世忠都是忠心耿耿的猛将,刘光世有些名不副实,而张俊这家伙,最为特别。他开始杀敌无数,实实在在的抗金名将,可惜后来晚节不保,成了“莫须有”的帮凶。晚年,张俊更是奇葩,一方大将居然搞起了海上贸易,并以中国历史上最丰盛的一桌宴席名留青史。

    虽然,眼前是陷害过岳飞的人,不过,赵构心底暗笑一下,自毁长城的锅,应由真赵构一人来背,不要说张俊,就是秦桧,只要他继续主降,他也懒得计较。当然,这不计较,和张俊在另一个时空经常请真赵构吃饭无关。

    梁扬祖见赵构注意到张俊,止住嚎哭,在边上介绍:“大帅好眼力,伯英(张俊,字伯英)战功显著。今年二月,抗击金兵于东明县。五月,随种少师(种师中)进援太原,少师兵败身亡,唯伯英率所部突围,斩杀追兵五百余人,整编制归至信德府。”

    张俊听梁扬祖这般夸他,脸都红了,尴尬道,“大人莫要再说了,末将没打过一次胜仗,实在愧不敢当战功卓著。”

    赵构一开始也觉得梁扬祖夸得莫名其妙,不过是非常会逃跑罢了,有什么可夸的,但看到张俊面红耳赤,赵构又对他产生了好感,毕竟,败军之即,控制军队不溃逃也是极有能力的表现啊!赵构点了点头,拍了拍张俊的胳膊,道,“伯英能率所部整编战退,当然战功显著。如大宋将领都能如伯英般英武果敢,国事也不至于此了。”

    梁扬祖听赵构认同他的观点,继续道,“大帅更是英武果敢,整个河北都知道大帅在太行山中生擒金贼,神威赫赫啊!”

    赵构老脸一红,心说神威赫赫个屁,他们十三个勇士加上几条猛犬,偷袭五个金人,还搞得一死一伤。这梁扬祖怎么夸人跟骂人似的?

    赵构干笑两声,不再理睬梁扬祖,继续对张俊道,“伯英在信德府什么差遣?”

    张俊低头,“末将信德府都尉(信德府最大的武官)。”

    赵构拉过张俊,附耳低声道,“本帅有心任伯英为义勇军都指挥。伯英在信德府勇士中再优中选优,挑五百精兵出来。明天就来参加攻防演习吧,让其他义勇将士也和本帅一样,知道伯英的能力。”

    张俊眸中闪过一丝喜悦,但刹那后,喜悦便转为恭敬谦卑,张俊单膝跪地,道,“末将谢大帅抬举,必结草衔环,报答大帅。”

    赵构一笑,道,“伯英不必结草衔环,为国杀敌即可。”说完,他又叹了口气,虚伪又用袖子捂住脸,泣道,“唉,快过年了,也不知官家和本帅父母如何了?”

第四十四章 靖康二年() 
靖康二年正月汴梁

    “曾观大海难为水,除却梁园总是村。”在十二世纪,把全世界所有城市列个排行榜,第一当然是东京汴梁,而第二名,是汴梁郊区。反而,这座人口超百万的繁华大城,在靖康二年已经走到尽头。

    金军东西两路大军合计二十余万,团团包围汴梁城。身为鱼肉的宋钦宗君臣不仅没能肩负起救亡的责任,反而心存幻想,认为金人会自行退去。本该率领大宋军民奋勇抵抗的宋朝皇帝,荒唐的成了金人的“维持会”会长。钦宗尽心尽力的搜刮民财、抢夺民女,厚着脸皮送入金营;更愚蠢的是,他居然自废武功,将汴梁城内可以用于抵抗的武器、马匹全部收缴,送往金营。或许,我们纵观整个中国史,都不会再找到如此愚蠢之人吧!

    正月初九,金人再次要求宋钦宗赴金营谈判,钦宗虽然胆怯再入虎口,但更胆怯违抗金人的命令。他不顾百姓阻挡,出城向金营而去,开始了自己屈辱的战俘生涯。

    ——————————————————————————————————

    宋钦宗在汴梁百姓的哭喊声中出城的时候,赵构正笑盈盈的给大名府的小孩子分发冰糖葫芦。一个挂着鼻涕的小女孩跑进军营,接过糖葫芦,张嘴就啃O(∩_∩)O,她妈妈赶忙过来拽了拽她,教道,“快,说谢谢大元帅。”

    小女孩一咧嘴,奶声道,“谢谢大元帅,”说完,她一歪脑袋,好奇的问,“嘻嘻,你都是大元帅了,为什么要偷天帝的油茶面呢?”

    都说童言无忌,不到半天,赵构已经被三个小孩子问过这个问题了,他半蹲下身子,一本正经反问,“小朋友,本帅自己会做油茶面,为什么还要偷呢?”

    小女孩嘻嘻嘻的笑,“是呀,你自己会做,为什么要偷呢?”

    赵构摇摇头,继续一本正经,“因为,这都是谣言呀!本帅从未偷过天帝的东西,我是自愿下凡,解救大宋黎民,尤其是你这样的小朋友的。”

    小女孩听赵构这么讲,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笑了,一边流哈喇子,一边啃糖葫芦。她妈妈一开始吓的够呛,但见赵构看起来没有发怒的意思,松了口气,纳了个礼,抱起孩子,大步流星走开了。喔,赵构看出来了,这时候裹脚的陋习还没在民间流传。

    赵构正在想神经病才喜欢被裹过的脚呢!康履过来,附在他耳边,低声道,“大王,汴梁有人送了蜡丸密信过来。”

    赵构一听这话,立即紧张起来,让教导营指挥杨沂中继续分发糖葫芦,他回府衙看密信。这次的蜡丸密信是汴梁城内一个叫吕好问的官员送来的,赵构把赵野(他原来可是当过宰相的)叫来,询问吕好问是谁。赵野解释,吕好问是现任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纪委书记),司空吕公著之孙。赵构虽然不知道吕公著是何人,但他知道司空是个很大的官,也知道御史中丞是个很重要的职位,于是格外重视这封密信。

    密信的内容大概是,吕好问探听到金人正在部署部队,可能近期派五千重骑攻打大名府,希望赵构千万小心,吕好问还表示,赵构手下的部队如果真的特别强,确实可以来汴梁救驾,但如果不强,最好还是暂避金军锋芒。

    赵构看了这密信,心说吕好问不错啊,汴梁沦陷了,还能刺探军情,还能来给他送信,感动,真是感动。赵构连忙召义勇军五位都指挥来开会,商讨军情要务。

    说到五位都指挥,自然都是前一段营间攻防演习的胜利者。张俊没来时,岳飞最佳,韩渊次之,张三郎、刘斌尚可;张俊投奔赵构后,从一千二信德府精兵中挑选了五百勇士,加入演习。赵构知道,自己的义勇军怎么优秀,但终究没上过战场,比起真正经历过生死打杀的老兵还是差一些。所以赵构也预见到,张俊的队伍应该在演习中连战连捷。但没想,这五百勇士,何止连战连捷,简直是摧枯拉朽。

    三天下来,从排名第一的岳飞营到排名十五的吕松营,张俊营把年轻的义勇军打得鼻青脸肿。赵构看的心脏病都要犯了,干脆直接叫他们猛虎教导营,让教导营和护卫营一起,护卫在他身边,一方面看着就安心,另一方面随时以暴打的方式帮助其他营提升战力。当然了,张俊升任都指挥,他的副手杨沂中,不仅武功强悍,祖父、父亲,更在抗金守城战中战死。赵构感慨杨沂中是真杨家将,忠勇无双,命其接任教导营指挥。

    实话说,教导营对战其他义勇军手拿把掐,而这个教导营的官兵却都是对金战场上逃下来的败军,这让赵构对即将赶来的五千重骑十分上火。虽然真赵构在当皇帝前都没有与金人遭遇的记录,但真赵构也没俘虏过金兵啊!

    “汴梁来信,”赵构等张俊和其他四位都指挥(岳飞、韩渊、张三郎、刘斌)都赶到排排站后,开门见山,“金军可能派五千重骑,攻打大名府。”

    赵构说完,扫视众将,只见张俊紧皱眉头;岳飞低首沉思;韩渊眼珠乱转;张三郎、刘斌,这两个心大的,居然面露喜色(⊙—⊙)b。

    鸦雀无声了好一会儿,岳飞首先打破沉静,道,“大帅,以末将之见,五千重骑这个数量虚高了。”

    张俊听岳飞这样讲,立即点头,“是,末将赞同鹏举之言,金人派来的,顶多二千重骑,更可能是二千轻骑。”

    “喔?”赵构听这话,心里松泛了不少,他现在也有二千骑兵,所以对两千骑这个数量,至少有个概念,更何况按张俊的说法,五义勇军围攻一金兵,方可胜之,义勇军现在一万多,正好应付二千金军铁骑。不过,赵构想到这儿,心底又怀疑上了,二千这个数字,不会是张俊为了安慰他胡编的吧?“伯英,二千这个数字,你是怎么推来的?”

第四十五章 金军来袭() 
上章说到赵构收到吕好问的蜡丸密信。密信中当朝御史中丞透漏,金军准备派五千重骑兵,攻打大名府。但岳飞和张俊思量后都认为,五千骑兵这个人数不大可能。张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