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宋高宗 >

第18章

穿越宋高宗-第18章

小说: 穿越宋高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觉得宗泽的计划颇为靠谱,违心的点头称赞,但心底却很苦,心说宗泽你就这么爱宋徽宗宋钦宗两个脑残吗?为什么你就看不见真正的贤君明主在这里呢?!真是忠臣虐我千百遍,我待忠臣如初恋。

    商量完毕,三人间的内部会议便散了。汪伯彦负责筹备义勇军全军转进大名府;宗泽留下,继续征召选拔义勇,并负责磁州、相州的守备,挑选机灵的斥候(间谍)往金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送;而赵构的工作,便是把义勇军的建制初步建立起来。

    义勇军七千多人,十夫长、百夫长们都是根据人数增加逐步设立的,但,百人队以上,也应有人总领。赵构最近也向冯远赵广安这样的宋代军官了解了不少军职常识,现在,按照宋代的习惯,将五个百人队编组为一营,由“指挥”负责;每五营编组一厢,由“都指挥”负责。按照需要,赵构一口气任命了十五名“指挥”(其中石二郎任守卫营指挥,周杭任骑兵营指挥,渔民出身的杨耀文任水兵营指挥)。本来,赵构还打算任命三名“都指挥”,但他毕竟经验有限,除了岳飞,他不确定还有谁合适。于是,赵构干脆任命自己为都指挥,表示到大名府后,义勇军将以军事演习的方式训练,到时,胜绩最高的三名“指挥”,将成为都指挥。

    赵构在大帐里宣布这个决定时,石二郎和邱实以贴身侍卫的身份站他身后,剩下十四个指挥在他面前排排站。赵构一边说,一边环顾各指挥脸上的表情,只见十四个指挥中,十三个两眼发亮,唯独岳飞欲言又止,似乎想说些什么。其他人有了想法,赵构都是可以置之不理的,唯独岳飞有了想法,他不能不理,于是,赵构向岳飞挥手道,“岳卿,你怎么了,有什么建议吗?”

    岳飞拱手,道,“回大帅,末将在想,义勇军还会不断有新人加入,如果有了新人,编制该如何安排,战斗力才是最佳?”

    赵构心说不愧是岳飞啊,目光就是长远,他搓了搓自己还没长胡子的下巴,见原来是相州官军总教头的赵广安表情跃跃欲试,他微微一笑,向赵广安做了个请的手势,道,“赵指挥,说说你的想法。”

    赵广安道,“回大帅,按照末将的经验,新兵战力是最差的,所以,新进兵员加入原有编制,与老兵混编最好,不仅可以以老带新,也便于管理。等一营人数达到八百,一营便分裂成两营,指挥升职为副都指挥。”

    这时,刘斌向赵构投来期待的眼神,赵构向他点了点头,刘斌道,“回大帅,赵指挥的建议甚好。不过,末将认为,这种编排方式虽然暂时战力强,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军队,因为这样编制下的军队,新兵中的将才难以脱颖而出。”

    赵构听刘斌这话,来了兴趣,身子朝向刘斌的方向,仔细倾听。

    刘斌娓娓道来,“新兵老兵混编,结果自然是新兵服从老兵,老兵服从老老兵。这样下来,一个优秀的兵源要想成为十夫长、百夫长,不知要经历多少次战役。刀枪无眼,他很可能在被发掘之前,已经战死了。”

    赵广安的建议被刘斌这样的反对,面露不悦,但在赵构面前,又不敢发作,他的老同事韩渊心底了解,在一旁笑道,“那敢问刘指挥,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赵构看在眼里,心底说,看来刘斌的提议确实很关键,除了新兵难以冒头,还有老兵合起伙来,一起挤兑新兵的状况呢,比如现在的赵广安、韩渊。于是,赵构向刘斌抬了抬手,示意他继续说。

    刘斌道,“末将儿时随父亲西域经商,曾听闻大秦军队的故事。大秦军队,每个阵容都分青年兵、壮年兵、成年兵。末将认为义勇军可效仿之,每营以青年队、壮年队、成年队的形式组建,每队各设百夫长。”

    赵构听到刘斌说到大秦军队,哈哈哈大笑,他骤然感觉或许这大帐中的人,最能理解他的人是刘斌。人家从小就在欧洲、中亚旅游,还知道罗马军团!赵构点头,指着刘斌道,“有理,十分有理。只是现在,我们的义勇军其实全是青年队,但将来,自然会有壮年队、成年队。倒时候,经过新兵训练的新兵以百人青年队的形式加入五百人营,由指挥总领。如果有营人数超标,或者不足,由都指挥负责调配。”说完,赵构又看了看岳飞,道,“岳卿,你觉得这个做法如何?”

    岳飞想了想,微笑拱手,朗声道,“大元帅思虑周全。”

第三十第九章 转战大名府() 
上章说到赵构建立了义勇军的编制,又按照刘斌的建议,设定了迎新准则。之后,从腊九到腊月十四,相州的义勇军人装车马备鞍,整装待发准备迁往大名府。磁州、相州的百姓见义勇军要走,议论纷纷,有的说,大元帅看着龙威虎猛,原来临了了也跟那些逃跑将军一样,都是逆着金军的方向前进的;有的说,哎呦,幸好他们要跑,要是真就这么往汴梁去了,俺还心疼咱们河北子弟兵呢!

    赵构听周杭转达这些民间私议,气得眼睛都绿了,心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将来,等本元帅羽翼丰满直捣黄龙,你们就知道朕的韬略了!

    腊月十四,义勇军背好军粮,正式开拔。赵构安排岳飞、丁墨两位指挥,各率本营兵士殿后;任命赵广安、罗大郎担任右路军,护卫右翼安全;指派吉倩、张三郎负责左路军,保证左翼无恙;最后,周杭探路先锋,赵构坐镇中军。义勇军全体将士,以及赵构这些日子积攒的大臣、工匠、技师、杂役,总计近一万五千人(赵构得知有这么多人将跟他一起转移到大名府,也扶了半天额,所谓兵贵神速,看来是不可能了),浩浩荡荡,向大名府行进。

    说到丁墨、罗大郎两位指挥,各自都有故事,赵构当时接见他们,只感慨两位不易,当场撕下鸡腿分给二人,以示同情。丁墨,燕京人,祖祖辈辈在辽国当汉族良民,谁知辽国灭亡,叛将郭药师圈地敛财,丁墨失去土地,从富农沦落成靠卖苦力糊口的长工;好不容易适应了苦工的生活,金军南下,郭药师叛宋投降,金人暴虐无道,逼得丁墨妻死女亡,丁墨横下条心,逃到相州来,做了义勇。

    而罗大郎的过去,更是跌宕起伏,他不过二十二岁年纪,还长着一张娃娃脸,却因出身太原,已然四次跌进人生谷底。第一次是在宋徽宗年间,金兵第一次南下,金军西路军兵围太原,太原守将张孝纯忠勇无双,死守孤城八、九月之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原战局日益艰难,张孝纯多次派死士缒城潜出,赴汴梁求救。罗大郎,就是成功到汴梁求救的死士之一。

    赶到汴梁后,罗大郎心忧太原战事,加入名将种师中的救援大军,种师中感念其赤子之心,任命他为火长(十夫长)。罗大郎仰慕种家军已久,满怀希望随军奔赴太原。谁知,种师中身经百战,却敌不过愚蠢的朝廷,刚刚继位的钦宗逼迫种老将军仓促行军,致使大军抵达山西时,粮草耗尽,士兵一天的口粮,居然只有一勺黑豆。罗大郎被饿得头昏眼花,一日行军途中直接晕死在路边,被战友托付给围观群众。等他被围观群众用糙米粥救醒,种师中已然战死在太原城二十里外的石桥。

    罗大郎得知种师中失败,悲痛欲绝,多亏围观群众指路,他再加入最近赶到山西的武汉英救援部队。武汉英所率队伍,是宋钦宗的禁军,可谓大宋精锐中的精锐。武汉英见罗大郎机灵,又有忠勇之心,晋升他为都头(百夫长)。罗大郎见队伍装备精良,士兵也仿佛浑身是胆,再度燃起希望。谁知,武汉英一天夜里想率军进入真定府平定军军寨休息,但守寨宋军早被金人吓得魂飞魄散,慌乱中从高处推下檑木,将武汉英活活砸死。武汉英所部惊骇非常,分了粮草辎重,一哄而散。

    罗大郎见主将糊里糊涂被自己人砸死,捶胸顿足,心里也是拔凉拔凉的,但他骑着哄散时分到的战马盲目跑了一会儿,又不知自己能往何处去。战友们溃逃可回故乡,而他的故乡,正是被金人围得水泄不通的太原。罗大郎在围观群众处打听到张孝纯之子张灏正在汾州一带徘徊,只感觉他能与张灏感同身受,于是催马来到汾州,加入张灏的队伍。张灏见罗大郎是父亲派出太原的死士,经历又这般跌宕,心下凄然,晋升他为指挥(同义勇军指挥,率领五支百人队)。罗大郎看得出,张灏的队伍素质抱歉,张灏远逊于种师中,张灏麾下士兵远逊于禁军勇士,然,这些兵士却是实实在在的山西子弟兵,或许可凭忠勇与金兵决一死战。罗大郎心中虽不再有希望,但对异族的熊熊怒火却在燃烧。谁知,张灏却率军离开汾州,向太原相反的方向奔去。张灏麾下众太原子弟兵蔑视张灏忘国叛父,再次分了粮草辎重,一哄而散。罗大郎和几个相处好的伙伴本想回东京告上张灏一状,谁知来到东京郊外,发现东京城也被金军围了,无奈之下,来到相州,加入义勇军,凭借能力,再次成为一营指挥。

    

    相州到大名府不到一百公里路程,现代开着车子,一个多小时就到,而现在行军,却走了二天多。腊月十六日,赵构通过望远镜,第一次看到了大名府城门。“好一座大城!”赵构感慨出声,他之前住过的磁州相州,都是金兵毁过的地方,虽然防御工事都经过了修缮,但却是用土垒泥糊的。而金兵两次南侵,都没有直接攻打大名府,所以,此时赵构望远镜中的大名府城门,实打实青砖砌筑,巍峨庄严,不负北京之地位。(北宋除了东京汴梁,还有三个陪都,分别为北京大名府、南京应天府、西京河南府,其中大名府为宋仁宗时为威慑辽国倾巨资所建,城高地险、壑阔壕深。北宋皇帝仁宗、真宗与辽国掐架时,都曾坐镇大名府指挥作战。或许,正因为大名府是军事重镇,金人两次南下,都绕过大名府,直接攻打首都东京汴梁)。

    赵构远远见到大名府高大厚实,踏实了不少,心里盘算就是金人偷袭,他凭借这厚实的大城,也能打赢,正暗暗窃喜着,周杭打马回来,拱手道,“禀大元帅,大名府知府赵野,迎接大元帅来了!”

第四十章 大名生府生活() 
“对,要轻轻的倒入面粉,”赵构站在胡蝶身旁,以前所未有的耐心嘱咐道,“然后,用刮板小心的朝一个方向拌,只拌不搅,搅合会弄破泡沫。”

    胡蝶点了点头,敏捷又轻快的把筛好的面粉拌进刚刚打发的白色固态蛋清中,真不愧是大厨,不到十下便拌匀了,面粉完全融入打发的蛋清,完全看不到粉末了。赵构在现代时,还专门去厨师学校学过半年西点,自以为自己不错了。但完全没想到,胡蝶刚一上手就手段非凡,即使跟学校的专业的蛋糕师比,也丝毫不落下风。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才吧?赵构一直惊讶且崇拜的盯着胡蝶看,心里不断的说,唉呀妈呀。

    见胡蝶已经无师自通的把搅拌好的面糊倒进大名府铁匠打制好的模具中,赵构在边上有些多余的继续指导,“好,倒的好,倒完后,再把上面刮平,这样烤出来的蛋糕胚才漂亮。”

    胡蝶点了点头,三下五除二便把面糊搞定,然后麻利的塞进烤炉,盖上盖子,扭过头,问,“大王,要烤多长时间?”

    赵构眨巴下眼睛,弱弱的****,“大妹子,你觉得呢?”

    胡蝶也眨了眨眼,大着嗓门自信道,“我觉得先烤一刻钟就行,如果里面没熟,可以继续烤。”

    赵构点头称嗯,心说你明摆着已经比我还会烤蛋糕了,还装样子问我个毛线。当然,赵构不是小心眼的人,尤其在厨艺上,他由衷的希望人人都比他强。所以,赵构也不再言语,眯了眯眼睛,馋嘴抹茶的站在炉子边等,他远远见到邱大肚子刚刚好像舔了舔自己的嘴唇,赵构对他十分鄙夷,心说再怎么馋,也不能表现出来啊!

    “大王,”这时康履进了厨房,道,“今天岳飞、韩渊、张三郎、刘斌四位指挥在攻防战中全胜。”

    赵构一笑,心说不愧是岳飞啊,攻防演习了四天,一次都没有输过,赵构拍了拍巴掌,愉快道,“请这四位到餐厅等着,本元帅要与他们共进晚餐。”

    此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三日了,也就是传统节日中的小年,赵构和他的义勇军在大名府安顿下来,也开始了下一阶段的训练。大名府是北宋专门为了战争修筑的陪都,虽然近几十年疏于经营,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座大城在军备后勤上,仍然首屈一指,这使得赵构和他的义勇军都可以过得很舒适富足(厨房里甚至还有一个烤炉,当然本来是烤烧饼和肉类的)。知府赵野在欢迎赵构入城时,特地着重介绍了大名府存了一万坛腌肉,同时,大名府还是大宋除汴梁府外最重要的战马放养地,共养了战马二千匹。赵构扶着老得快掉牙的赵野,心说,第二重要的战马放养地,才有战马二千匹,大宋可真是够寒酸的。但,有战马总是好的,毕竟他身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麾下才有战马几十匹o(╯□╰)o。入驻了大名府,赵构才有战马装备自己的骑兵营、护卫营,也能给各个指挥、百夫长配马了。

    进驻大名府后,义勇军开始以营为单位在训练场上攻防演习,各营的训练由指挥负责,赵构更侧重于训练新兵、发掘人才。大概是因为快过年了,来报名参军的义勇越来越少,这使得赵构有了大把空闲的时间追求本真——与胡蝶制造宋代还没有的各种食物,从改革开放后才发明的水煮鱼到从外国传到中国的饼干、面包,而今天,则是甜美的奶油蛋糕。

    半个时辰后,赵构便和今天攻防演习全部获胜的指挥们一起坐在餐桌前准备享用蛋糕了。虽然石二郎率领的护卫营没有全部获胜,但赵构本也邀请了他,谁知石二郎义正言辞,“既然大王看重末将,亲近末将,末将更不应辜负大王,等俺也像其他指挥一样常胜,再来与大王一起吃饭。”说完,他还一个劲儿向已经坐下来等的邱大肚子递眼色,意思是你也有点出息,起来,别这么厚脸皮!可邱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