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啃老时代 >

第110章

重生之啃老时代-第110章

小说: 重生之啃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围墙已经砌好了,正在平整土地,马上就要搞基建了”陈淑瑛说道。

    “我过去看看?”王强说道。

    王强想去看看父亲的新厂建设的怎么样了。

    “去吧,你外公在那边看着呢。去了问问他想吃什么,等会回来给带点”陈淑瑛点了点头,嘱咐道。

    新厂选址在杏花镇和王家堡之间,上了杏花镇西面的坡就能看到。

    扶柳县做为典型的关中地貌,并不是一片一马平川,有很多沟沟壑壑,只是都不高罢了。

    王家堡离杏花镇一公里,上了坡后,就只剩五六百米。靠近省道的土地,大部分都被王文虎的新厂所征用。

    王强站在省道上,看着眼前热火朝前的施工场面。

    新厂占地一百五十多亩,呈正方形,长宽各三百三十多米。

    农械厂新厂用地,是原来杏花镇村民的耕地,比路面低五六米,看起来想一个巨型深坑。

    “当时没将这片地填起来正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我怎么怎么聪明呢”王强看看眼前尘土飞扬的深坑,自恋道。

    “王强,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姥爷陈公正铿锵有力的声音,惊醒了正在YY的王强。

    “姥爷,我刚刚回来”王强看到姥爷陈公正,正戴着一顶白色的遮阳帽,走了过来。

    早已被烟草熏成黄色的两根手指之间还夹着一根点燃的香烟。

    “你姐回来了吗?”陈公正关心的问道。

    王强家由于孩子比较多,在妹妹王清小的时候,王强被放在王家堡,由爷爷奶奶管着。而姐姐王静则被放在陈家沟,由姥姥姥爷带着,所以相应的姥姥姥爷也比较喜欢王强的姐姐王静。

    “回来了,在家呢”王强说道:“姥爷,您怎么又抽烟,少抽点”

    王强的父亲王文虎以前是一个老烟枪,后来母亲陈淑瑛说过几次,父亲王文虎戒了烟瘾,一直到现在几十年,一根烟都没再吸过,他自己也以这件事引以为豪。

    王文虎经常把别人送给自己的烟,留下来,岳父陈公正来了之后,送给岳父陈公正抽。

    陈淑瑛对这个事情很有意见,又不好说什么,就给王强下了命令。

    “你是外孙,劝你姥爷不要吸烟,他不会发火,以后看到了,经常替我劝劝”

    王强本来也觉得吸烟不好,以前经常见了自己的爷爷和姥爷吸烟,就会劝他们不要吸烟。

    而且王强的爷爷,王长远,上一世就是吸烟得了肺癌,后来医生让他别抽烟了,他还是偷偷抽烟,直到逝世前一个月实在动不了,才没再吸过烟。

    王强这回奉旨戒烟,更加有底气。

    “知道了,抽完这根”陈公正满脸慈祥的看了王强一眼,说道。他也知道,这是晚辈们为自己好。

    “姥爷,什么时候开始基建?”王强看着前面的新工厂,问道。

    “快了吧”陈公正说道,说完又有些遗憾的说道:“就是新厂地势有点低,不然就完美了”

    陈公正原来是三秦省胶合板厂的工人,以前还做过公务员,在他们那一代人当中算是比较有见识的。只是后来,厂子倒闭,下岗了。下岗后一直在舅舅陈海鹏的煤厂,帮舅舅管理煤厂。

    “姥爷,这里是用来建工厂的,又不是建住宅”王强将自己当时劝说父亲王文虎的说辞,说了出来:“地势低点没有关系,只要给前面修个缓坡,车就能上来,根本不影响。再说这片地,占地这么大,如果要全部填的和路面一样高,怎么着也得三四百万”

    “果然是亲父子,你和你爸的说法一模一样”陈公正笑着说道。

    王强笑了笑,没有说话。

    他看了看热火朝天的工地,又看向远处,那里是马超岭。

    马超岭和工厂这边中间有一条宽约一公里的深沟,深沟里有河。

    十几年后,这里会有一座跨河大桥,将两边连了起来。到时扶柳县和农科市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十多公里。

    这片地区也将会使十几年后,杏花镇的新中心。

    这也是王强当初劝父亲王文虎,将新工厂选择在这里的原因。

第二百三十九章 创业项目() 
王强了解了新厂建设的进度,又问了姥爷等会儿想要吃什么,就先行自己回去了。

    王强回到家的时候,父亲王文虎已经从午子镇回来了,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

    “爸,您回来啦!没想到新厂进度还挺快”王强一进门同父亲打了个招呼,就感叹道。

    “咱们只用一部分土地,当然快啦,今年年底应该就能完工”王文虎颇为平静的说道“如果是那一百多亩全部建设,那要的时间就多了”

    王强闻言点了点头。

    杏花镇农械厂原来的占地面积,在三十多亩,王强估计这次父亲新厂最多也只建设五十亩,可以说剩余的地方,在产能不需要扩大前,应该不会再建设。

    “你姥爷说他想吃什么?”陈淑瑛在旁边问道。

    “姥爷没说,说是你做什么他吃什么。等会给他打电话,他回来吃饭”王强说道。

    在王强一家等着吃饭的时候,离杏花镇不远的陈家沟却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一个身穿灰色西装,戴金丝,方框眼镜的男人走了进陈海鹏家的煤厂。

    “你找谁?”王强的姥姥看见来人,颇为警觉的问道。

    “谁来了,谁来了?”

    陈海鹏的妻子席晓蓉在厨房听到动静也走了出来,以为有人要买蜂窝煤。

    只是出来一看,席晓蓉发现,来人一副知识分子打扮,又没有带装蜂窝煤的交通工具,知道对方不是来买煤的人。

    又看对方咯吱窝夹着一个皮包,觉得对方不是收电费的就是收税的,就有些冷淡的问道:“你找谁?”

    “我找一下陈海鹏,陈总?”来人好奇的打量了一下煤厂的环境,说道。

    “人不在”席晓蓉没好气的说道:“你找他干什么?”

    陈海鹏在陈家沟有好些个发小,每次陈海鹏回来之后,都会出去和那些发小们聊聊天,打打牌。

    “我有个生意想要和陈总谈谈”来人一副矜持的模样,说道。

    “什么生意,不知道能不能先和我说说?”席晓蓉依然冷淡的问道。

    自从陈海鹏上次投资上亿元在扶柳新区的新闻,在扶柳电视台播出以来,不时有人来找陈海鹏谈生意。只是大部分人都是好高骛远之辈,谈生意是假,借钱骗钱是真。

    眼镜男看着席晓蓉怀疑的眼神有些迟疑。

    “不说就算了,反正人也不在家,你走吧”

    席晓蓉见对方迟疑,更觉得来人是个骗子,没好气的摆了摆手,说道。

    “看来不漏底,今天不仅见不到陈海鹏本人,估计连电话都要不到”对方看席晓蓉态度冷淡,暗暗道。

    拿定主意,眼镜男扶了扶自己的眼镜,微笑着说道:“我叫张国民,是咱们扶柳县教育机构的一位退休干部”

    “你?退休干部?”席晓蓉打量着张国民四十来岁的样貌,怀疑道。

    张国民知道席晓蓉心里想的什么,有些尴尬的摸了摸自己的鼻尖,说道:

    “其实也不能算是退休,算是离职”

    “哦?”席晓蓉好奇的问道:“为什么离职,公务员不是挺好的吗,旱涝保收?”

    “我不喜欢一直在政府上班,感觉没什么激情,所以离职打算创业”张国民说道。

    “不知道你都创业干了什么?成功了吗?”席晓蓉好奇的问道。

    张国民尴尬的轻咳一声说道:“还没开始,缺少资金”

    “缺少资金?所以找我们家海鹏?”席晓蓉有些调笑道:“不知道您打算创业的是个什么项目呢?”

    张国民装作没看到席晓蓉眼中的轻视,说道:“我打算创建扶柳县,第一所私立学校”

    “你的创业项目是,私立学校?”席晓蓉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

    “不错,就是私立学校”张国民肯定的回答道。

    席晓蓉以前见到的,找陈海鹏投资的创业项目,不是餐饮业就是地产业,要不就服务行业。张国民今天说的教育行业她还是第一次听人说。

    “咱们华国的学校都是公办的,你确定私立学校能办?”席晓蓉好奇道。

    “我确定私立学校有前途,至于你们怎么看,还是问问陈总的意见”张国民已经漏了一部分底,适可而止的说道。

    席晓蓉见对方不愿意多说,点了点头,说道:

    “看你说的这么肯定,我给海鹏打个电话,等他回来自己和你聊。要不,你先去办公室坐着等一会”

    席晓蓉觉得对方应该是真心实意的来谈生意,说的项目对她来说又比较高档,立刻转变了态度,热情的说道。

    “谢谢,在这里等着就行”

    张国民婉拒道。

    “那好吧,我这就去打电话”席晓蓉说道,说完就转身回了房间。

    在房间打完电话,席晓蓉端着一杯茶水向张国民走来:

    “张先生,你喝茶。海鹏他马上就回来”

    陈海鹏发小的家离煤厂并没有多远,张国民等了不到二十分钟,陈海鹏就出现在了煤厂的大门口。

    “你好,你就是张总吧?”陈海鹏一进门就看到了站在煤厂里的张国民,热情道。

    “陈总您好!什么张总,我现在还是一个离职的小公务员,创业还没开始”张国民谦虚的说道。

    “张总你谦虚了。晓蓉,你怎么让张总一直站在露天?”陈海鹏脸色难看的瞪了席晓蓉一眼,接着对张国民说道:“张总,咱们去我办公室谈吧?”

    “陈总错怪嫂子了,是我坚持要在外面等你的”张国民说道。

    “你要站在外面是你的事情,但是她同意就不是待客之道了”陈海鹏说道。

    张国民闻言苦笑着摇了摇头。

    两人说话间进了煤厂的办公室。

    等双方坐下,张国民打量一下陈海鹏的办公室,有些好奇的问道:

    “陈总你现在生意做得那么大,怎么还经营这样的小煤厂?”

    陈海鹏起身,拿茶几上的热水壶给张国民的杯子里续满茶水,说道:“煤厂是我开的第一个厂子,有点感情。最主要的是我妻子和父母已经习惯了在煤厂生活,他们现在还没做好准备改变”

第二百四十章 投资团队() 
“还是陈总懂生活啊!”张国民笑着说道。

    陈海鹏闻言却笑着摇了摇头,说道:

    “张总过奖了,主要是现在煤厂还能盈利。如果不能盈利了,我想我也会考虑关掉它的”

    听了陈海鹏的话,张国民不仅没有看不起陈海鹏,反而还高看陈海鹏一眼,觉得陈海鹏正是自己想要找的合伙人。

    “陈总知道我是为什么找你吧?”张国民问道。

    “听我妻子说,你打算开设私立学校,想要让我投资?”陈海鹏说道。

    “是的”张国民点了点头。

    “那你能给我具体说说,你是怎么选择这个项目的吗?”陈海鹏问道。

    “众所周知,这世上,有三种人的钱最好赚”张国民说道:“小孩,老人和女人”

    “老人的钱好赚是因为,人老了之后,就像时间长了机器,很多零件开始出现问题。很多富贵病,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痛接踵而来。老人们为了恢复往日的健康,会买很多“包治百病”的保健品,再贵都下的了手。就算他们自己不买,那些孝顺的子女也会为他们买。女人的钱好赚,是因为女人在年龄大了之后,为了依然魅力不减,青春永驻,可以花很多钱在自己的身上。一个疗程几千块钱的美容,花起钱来,根本就不会犹豫”张国民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端起茶几上的水,喝了一口。

    “最后一种呢?”陈海鹏问道。

    陈海鹏以前也听别人讲过这类的话,只是没有人像张国民今天这样,讲的这么直白,清楚。

    “最后就是孩子,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从小娇生惯养,吃的、穿的、用的都是随心所欲,总之孩子要月亮不能给星星。尤其是在学习上,孩子在课堂上不好好学习,成绩略微下降,家长马上就给其找家教”张国民说道。

    陈海鹏点了点头,赞同道:“是这样”

    “扶柳县有好的学校,也有不好的学校”张国民说道:“有人考上好学校,有人考上一般的学校。那些考上一般的学校的学生想上好点的学校,没关系进不去怎么办。这时候就就需要一所教学质量介于两者之间的学校供他们选择。”张国民若有所指的说道:

    “这样的学校要有好的师资力量,又有好的学习环境,而且录取分数还不是很高”

    “张总说的很有道理,是得有一所这样的学校”陈海鹏点了点头,说道:“但是,这私立学校的手续恐怕不好办吧?”

    “这事情,陈总您放心”张国民听到陈海鹏有答应的意思,有些激动的说道:“我以前在县委上班,就在县教育局。我已经查过了,只要教育局没问题,别的手续好办”

    “这件事应该要办的手续不少吧?”陈海鹏并没有立刻被张国民的的话语所说动,他总觉得张国民有话没说完。

    张国民见陈海鹏虽然意动,但是依然有所保留。张国民觉得不说清楚,陈海鹏不会决定给自己的项目投资。

    只见张国民斟酌了一下说道:“陈总,实不相瞒,扶柳县县委副书记,李向民是我远方堂兄”

    “李向民是你堂兄?”陈海鹏诧异道。

    “远方堂兄”张国民说道:“我也是从他口中得知,您支持县里的教育工作,给扶柳高中捐了十多万”

    想到自己在扶柳高中“费尽心思”捐献的那十几万物资,陈海鹏自嘲的笑了笑。

    “行吧”陈海鹏斟酌着说道:“张总,你看这办私立学校也不是一件小事。我虽然很有兴趣,但是,你是不是能回去先做一个项目报告?”

    看到陈海鹏同意并且有意投资自己的创业项目,张国民有些高兴的说道:“行,陈总,我回去就写一份项目报告。希望陈总到时候您能好好看看”

    “放心吧,报告拿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