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74章

重生南美做国王-第74章

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小子跟我要蛙人部队训练计划,没想到用在招兵上。”李明远感觉有些好笑,冯国安用蛙人部队的标准招兵,怪不得其他部队主官不愿意,每个部队精锐士兵都很珍贵,被冯国安一个人挖完了,他们还怎么管理部队。

    “这样吧,招到的士兵退还一百人到原部队,我再从警卫团、第一混成旅、第二混成旅分别抽调一百士兵给你,先把六百人编制招满。”

    “世子!”冯国安张口要反对,被李明远一句话堵了回去,“行了,这件事到此为止,你如果再反对,我就把你招到的士兵全退回去,让你重新招兵!”

    冯国安赶忙止住口中没有说完话,自己招兵引起了各部主官的不满,如果重新招兵,他们哪里会让自己随意挑选。

    冯国安的事情不过是一件小插曲,视察完若因维亚,李明远回到住处,继续忙着新占领地区安置问题。

第一百三十三章 瓜伊巴河上() 
深秋时节,地处南美大陆的瓜伊巴河畔绿意不减,高大的橡树和巴西苏木错杂在两岸河边,粉色的含羞花和精致的玉蕊花临河绽放,清风徐徐,河水微微荡漾,河岸远处驶来一队长长的船队,平静安详的瓜伊巴河很快变得喧闹起来。

    李明远坐在船头,随意浏览沿岸风光。

    平日事务繁多,很少有时间停下来静心休息,这次暂时处理完手头事情,李明远跟随一队驻扎地方的部队乘船出行,也算一次放松神经的旅行。

    瓜伊巴河从阿雷格里港入海,沿途流经圣玛利亚和帕苏杜风,是华人独立军控制地区内一条战略位置重要的河流。

    李明远所在的船队主要是由小型内河船只组成运输船队,一部分船只负责运送士兵,另一部分船只跟在船队后方,负责搭载两千退役士兵和他们生活需要的粮食、农具等物资工具。

    战争结束,一两年内很难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再维持庞大的军事力量耗费巨大,

    因此,在和华人独立军高层将领讨论几天过后,李明远再次做出削减兵力的决定。

    陆军部队中四野战师人数由暂编六千人削减为五千人,三个混成旅各自减少五百人,保持一个旅两千五百人的不满编状态。

    骑兵旅、炮兵旅、特种作战司令部、工兵团、宪兵团等技术兵种人数不变,

    海军部队由两千人扩大为三千五百人,然后抽调一个团的兵力担任海军基地保卫工作。

    陆军野战军减少五千五百人,部队规模维持在三万四千五百人左右的规模,加上海军部队,野战军总人数为三万八千人,

    野战军缩减作战人数和李明远节省军费开支有关,同时,从远征开始,华人独立军总共伤亡人数近两万人,其中只有不到五千人可以重新回到部队作战,剩余的一万五千人大部分为战死士兵,另一部分则是失去战斗能力的伤兵。

    损失一万五千士兵,即使其中大部分是警备军和担任后勤的非野战军部队,再想继续维持四万两千人左右的战前规模压力仍然比较大。

    因此,两相考虑,唯有削减野战军规模才是适当选择。

    主力部队缩减作战人数,作为二线部队的警备军同样不能避免,

    和谈协议签订,华人独立军占据的巴西南部两州加上伊瓜苏流域以南地区,总面积约为40。3万平方公里,这么一片大面积的土地不可能长时间空着不予打理,而一个旅四千人的警备军编制聚集在一起只能控制很小一片地区,因此,再继续保持大规模的警备军显得毫无必要。

    十个警备旅四万人的二线部队保留两万人,然后两万人以一个团一千人的编制设立警备团,在40。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设立二十个华人移民据点,每个据点驻扎一个警备团,削减下来的两万人将和五万退役华人构成华人独立军统治的主体百姓,不再承担前线作战任务。

    脱离了残酷紧张的战斗部队生活,船只上面的退役士兵在经历初期的茫然过后,很快适应了过来。

    南美地区的自然景象和人文环境不同与大陆地区,茂密繁盛的树木、作为珍贵木材的巴西苦木、白桠树还有丛林中大量分布的各色叫不上名来的豆类植物,都给跋山涉水来到巴西南部的华人带来了新奇,

    不过一时的高兴新奇过后,远离故乡几年的华人士兵开始想念起遥远的家乡。

    “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可惜不是身在故乡。”远望瓜伊巴河右面的密密丛林,刘朴心有所感道。

    秀丽幽深的景色总是让人不自觉中陷入过去中的回忆,李明远也例外,只不过他的回忆不仅要穿过万里重洋,还要穿过一百多年的漫漫光阴,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李明远沉吟一句,脸上恢复笑意道“大陆的事情终究只是回忆,眼前的大好地区都是十万华人兄弟打下的土地,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手亲自建设这块土地,让脚下的土地变成华人新的家园。”

    “偶有所感,让世子见笑了。”

    刘朴从回忆中转过神来,微微笑道。

    “无妨,思念故乡是人之常情,如果不是在大陆地区活不下去,谁愿意抛家远渡重洋来到万里之外。”

    “故土难离,却也只能离开。”刘朴摇摇头,神情有些伤感。

    刘朴沉浸于思乡感伤,李明远却想到另一个问题,华人深受传统习俗影响,讲究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些在南美地区待了几年的华人都会有思念家乡的时候,那些一直在大陆地区生活,没有离开过出生范围的贫苦农民会不会愿意离开生长之地,接受华人独立军的招揽?

    心中怀有疑问,李明远直接向刘朴抛出自己的问题。

    “中原地区人口众多,清初时期,满清政府大规模从中原地区迁移百姓到蜀中地区,再加上中原地区长时间遭受黄河泛滥影响,百姓穷困,从当地吸收移民难度最小。”

    黄河、淮河等中原地带历次爆发农民起义,从当地移民确实不错,不过中原地处内陆,从南美州到达当地要经过长距离奔波,还要躲避途中清兵的盘查,实际操作难度较大。

    “中原地区移民的群众基础较好,不过考虑到路程问题,吸收中原地区移民不大可行,”

    否决了刘朴的建议,李明远转而问道“江南地区曾经是天国的统治地区,从那里移民如何?”

    “不妥,江南是清庭财富重地,清妖头子曾剃头、李洪章派遣大军驻扎当地,世子想要从此处移民难度太大。”

    刘朴摇头反对,低头思考片刻,再次给出自己的建议,

    “日后想要从大陆移民,卑职建议把首要移民地点放在两广地区。”

    “两广地区临海,船队抵达当地移民方便许多,”李明远点头说了一句,等待刘朴下文。

    “两广地区地少山多,从其他地区迁移到当地的客家人和土家人矛盾重重,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大小规模的械斗不断,当地清政府面对两方频繁发生的械斗事件视而不见,只有在械斗规模演变为暴乱时才会出手制止。

    两广地区尤其是乡下地区秩序混乱,官府对当地的控制力薄弱,我方从当地获取移民应当最为合适。”

    “两广地区多山少地,我们这边的土地大面积没有开垦,至于客家人好勇焊斗,华人独立军正需要这样的士兵。”

    两广地区尤其是广西狼兵部队在前世鼎鼎有名,从广西挑选士兵刚好符合李明远的心意。

    “美洲地区现阶段的华人主要聚集在古巴,北美虽然有部分华工,不过我们想要从北美引进华工有一定困难,所以这次运送古巴华工的行动结束后,后面吸收华工的重心就要转移到大陆地区和东南亚。”

    “南里奥格兰地区接待古巴华工过后,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也会同时启动,我们储备的黄金已经不多,再从大陆地区移民华人是不是太紧迫了一些,不如先在南里奥格兰地区进行建设,从大陆地区移民的任务暂时缓一缓?”

    “刘朴你不明白,西方列强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我们要想继续扩大在南美州的控制土地面积,就要迅速增加华人数量,这样我们才能在欧洲列强注意到我们的时候实现自保。”

    李明远注意到刘朴脸上凝重的表情,解释道“黄金储备不足,我会从其他方面想办法扩张新的财源,不会让南里奥格兰州的大好局面因为缺钱受到破坏。”

    迅速增加南里奥格兰地区华人数量的重要性刘朴心里明白,而华人独立军掌握的钱财还可以支持一段时间的大规模消耗,因此,虽然不大相信李明远能够想到获取新的钱财来源的方法,刘朴还是咬牙同意,

    “华人独立军从无到有发展起来,遇到的困难比比皆是,真到了没钱的时候,大不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刘朴在心里这样安慰自己。

第一百三十四章 退役士兵安置点() 
感谢云海书游诗同舟同学、梦逝兮华同学打赏!

    船队在瓜伊巴河上航行半日,下午时分到达目的地帕苏杜风。

    河岸边上聚集着一群事先得到消息的华人,李明远刚一上岸,一个三十多岁的华人首先迎了上来,

    “卑职赵延见过世子。”

    “两月没见,赵先生晒黑许多。”李明远笑着扶起赵延道。

    孙彬出使普鲁士以后,退役士兵安置的具体工作大部分转移到赵延手里。

    “世子把退役兄弟安置的大事交给卑职负责,在下不敢懈怠。”

    赵延恭敬道。

    “兄弟们跟着我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要妥善安排他们,粮食、药材、建筑材料有不够的地方,直接向我报告,我会从阿雷格里港调派物资过来。”

    “两天前,刘参谋长从巴西人交付的粮食中分出一部分运送到帕苏杜风,粮食缺口暂时已经解决。

    房屋建设方面,帕苏杜风气候温和,降水丰富,附近地区生长着各种高大乔木,建造房屋的木材容易获得,卑职到达帕苏杜风两个月时间,安排前期到达的退役士兵砍伐树木、平整荒地,建造了大小五十间木屋和三百顶简陋木棚,可以容纳两千人集中居住。”

    帕苏杜风是重点建设地区之一,计划在明年建设成南里奥格兰州第四个县级行政单位,因此,运送到这里的退役士兵比其他地方要多。

    赵延先对在帕苏杜风的前期建设做了一个大致的介绍,然后话锋一转,提出安置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帕苏杜风的建设工作从九月初期开始,中途因为和巴西人进行战争,一半退役士兵被抽调到前线协助作战。

    人力减少,砍伐树木、建造房屋的人手不足,卑职不得已大量削减开垦荒地的人数,集中大部分力量保证在十二月前完成房屋建设工作,因此大部分的荒地没有开发,庄稼种植时间也被耽误,到明年春天,帕苏杜风才可以实现自给自足。”

    “第二次巴西战争属于突发事件,因为战争导致的庄稼种植面积减少错不在你。”

    李明远点下头,继续道“粮食问题你不用担心,刘朴已经着手从外部购买粮食,帕苏杜风地区的粮食供应不会可以延续到明年春天。”

    两人继续交谈了一会,然后走进华人安置点。

    帕苏杜风退役士兵安置点建立在一小片平原上,前方是计划中要开垦为田地的连绵树林,后方是一座小山,左右两方是贯通瓜伊巴河的小河。

    小河水量太小只能通过小型平底沙船,因此船队停泊在小河入口处,船上的物资由士兵搬运到一艘艘小船上,然后由小船运送到小河边,暂时储藏在河边临时搭建的基地。

    安置点内木屋和木棚分别列在新修整道路两旁,一百多名丧失劳动力的的退役士兵排成两列,欢迎李明远的到来,李明远亲切的和这些伤残士兵打招呼,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当听到他们每个人都分到三百亩以上土地,房屋、农具也分配到位,李明远心里十分欣慰。

    伤残得到妥善安排,士兵们作战时才不会有顾虑,而分布在各个安置点的伤残老兵担任基层的领导工作,可以起到稳固统治的作用,因此,李明远从来没有把伤残士兵当做拖累部队的负担抛弃。

    和十多个伤残老兵谈过话,李明远见到了一个熟人,在秘鲁地区认识的明朝遗民赵有德,赵有德四十多岁,长时间艰辛劳作导致他看上去像六七十岁的老人,身体素质随着早年留下的伤病逐渐变差,因此,赵有德被孙彬和一百多伤残老兵安排在一起,不用从事砍伐树木等高强度劳动。

    “从秘鲁来到这里,赵老丈过的可还习惯?”李明远拉家常式的和赵有德闲聊道。

    “劳世子挂念,小人很满意这里的生活,赵大人对小人也颇多照顾,以前在秘鲁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快要入土的人了,还能过上有田有地的生活。”

    “华人独立军刚刚结束战争,初期要忙着做许多事,等过一段时间,能够彻底安静下来,那时候才是日子会更加好,赵老丈多注意身体,好日子还在后面。”

    “人老了,不中用了。”赵有德笑着摆摆手,“原以为还和年轻时候一样,能够为世子做点小事,可是在穿过玻利维亚高原时遇到暴雪,一个迁移小队一百多人冻死病死一大半,小老儿勉强捡回一条命,身体却越来越差了。”

    赵有德说完,感觉当着李明远面前说这种话不吉利,补充道“虽然身体比不上当年,不过撑个几年还是不成问题。”

    长途迁移,死去的华人没办法带走,只能埋在途中的丛林高山中,转进成功,再让那些死去的士兵默默无闻太委屈了他们。

    “刘朴,统计远征途中牺牲的弟兄们,还有历次作战阵亡的士兵,把他们的名字和具体情况记录下来,过一段时间建立一座会堂专门供奉牺牲的士兵。”

    “属下明白。”刘朴认真记下道。

    “还有明年派人到大陆地区吸收移民时,多打听下情况,看能不能找到牺牲兄弟留下的家属遗孤,兄弟们战死埋骨荒野,不能再让他们的家人无人照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