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168章

重生南美做国王-第168章

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国政府每年拨付给远洋航运公司的经费是一定的,在有限的经费开销范围,公司高层们既要按时拨付船员、水手们的工资薪水,又要完成政府规定的移民任务指标,因此,为了节省经费,远洋航运公司高层们在去除公司运营的开销花费后,将剩余移民经费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航运公司本身运输移民产生的开销,一部分外包给大陆南方的中介方,由他们负责将移民运输到南洋、基斯马尤等中转站,最后再由远洋航运公司接手运输回本土。

    外包的运输任务保留最基层的保障要求,远洋航运公司只是在每支运输船队上派驻五到十人不等的监管人员和一到两名的郎中,至于其他方面则是由外包运输公司负责。

    佛山商务总会承担的是阿根廷战前最后一批运输移民任务,但是因为遭遇海上风暴的原因,运输船队在南洋和孟加拉湾等地区耽误了一个月时间,使得直到七月初,船队才到达索马里附近海域。

    三十余艘远洋运输船上一共运载着一万三千多名华人移民,因为南美汉国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运输年轻的华人女性利润更高,因此,运输船队中除了四千名青壮男性华人,剩下近九千人大部分是年龄十二岁到三十五岁不等的华人女性。

    运输船空间有限,为了承载更多的移民,船队并没有执行严格男女分船的规定,一千四百多名年龄较轻的男女华人们被混合分配到三艘中等运输船上。而为了预备船上可能发生的混乱,五名监管人员和二十多名水手跟随佛山航运商会船主登船巡查三艘运输船。

    即将抵达中转站基斯马尤,将运输船队中的一万多名移民交接给基斯马尤中转站负责人,船主刘和就算完成了这次运输任务。

    带着身后二十多名水手巡视运输船只情况,刘和的目光从一艘艘船只的甲板上接连扫过。

    甲板上面的华人移民们大部分来自两广沿海地区,也有少部分是从其他地方逃荒而来。

    蓬头垢面、面黄肌瘦是所有华人移民的共同特点,而且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间,不时能够看到大约半人高的小不点来回在甲板上面走动。

    刘和很容易就能够分辨出那些小不点的身份,她们大部分是父母亡故的孤儿,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贫困,被父母遗弃的可怜女娃。

    清末时期天灾人祸不断,很多时候,年龄七八岁、八九岁的孩子即使卖了也没有人要,为了让家里主要劳动力活下去,那些卖不掉的女孩首先被父母抛弃,遗弃到外面自生自灭。

    商人无利不起早,那些年龄较小的女孩之所以被允许带上船,也是因为汉国航运公司按照每人5汉元的价格支付给佛山航运总会作为代价,否则见惯了家破人亡的刘和,绝对不会良心发现无偿搭载她们上船。

    “大人,船上又有一个女娃没撑住夭折了。”

    船舱正中一角的医务舱中,郎中对着前来巡查的汉国监管负责人道。

    “这是第九十七个了。”

    对方叹了一口气,开口道“孙医官,还有一天船队就能抵达基斯马尤,你和船队的李医官再想想办法,尽量多保住几个生病女娃。”

    “娃娃们年龄小,经受不住几个月的海上颠簸,我和李医官也只能尽力而为,能不能保住剩下五十个生病女娃的性命,只能看老天爷的心意。”

    “能保住一个是一个,要是不把这些女娃们带回本土,她们只会饿死、冻死在荒郊野外,中原故土残破至斯,我等海外遗民能够做的也只是尽量多救几人性命,给国家民族留点火种。”

    。。妙书屋。

第三百零三章 基斯马尤二() 
索马里基斯马尤据点,一群群刚刚剪掉辫子的华人青壮顶着炎日的炙烤,光着膀子在土黄色的沙田里挥汗如雨的忙碌着。

    基斯马尤终年气候炎热,土著居民萨卜族人在国防军占领当地后,被集中驱逐到索马里内陆地区,现在的基斯马尤除了少数被驱使为苦力的黑人青壮,已经很难见到集中定居的索马里黑人。

    基斯马尤据点临朱巴河口而建,该城几经扩建后,周长扩张至600米,宽度达到180米,

    城墙高7米,标准容纳人数约15000人。

    为了满足据点驻军及平民的生活物资供应,

    据点周边配备有基本的牲畜屠宰场、小型的肉、鱼类罐头生产厂、面粉厂、医院等工业设施。

    1878年,据点驻军完成对朱巴河的港口扩建工程,使得由南美本土增援过来的炮舰即使在枯水期,也能够驶入朱巴河港口,并且依托港口防御工事,与基斯马尤要塞互为依托,抵抗外来武装的攻击。

    基斯马尤据点孤悬海外,其南、北两个方向面临英国和意大利的围困,战略态势险恶,一旦南美本土的战火波及到非洲,基斯马尤将是第一个遭受欧洲殖民者攻击的对象。

    考虑到基斯马尤可能面临的攻击,自第一次与意大利殖民军交手后,增援基斯马尤的一百正规军、两艘本土自行建造的炮舰以及配属的武器弹药先后抵达索马里。

    至此,基斯马尤据点的武装力量包括两个连300人的正规军,800名武装民兵,200水兵,总兵力超过1300人。

    汉国在非洲一共有三个殖民据点,其中刚果殖民地面积最大,中央政府重视程度最高,驻扎兵力包括两个外籍雇佣兵营800人,三个国防军野战营1400人,11个武装民兵连1700人!一个刚果河水域警备队500人,总兵力约4400人,其次就是基斯马尤据点1300人,坦桑尼亚姆特瓦拉据点700人。

    三处殖民据点中,基斯马尤据点兵力并不占优势,同时又最容易遭意大利殖民军攻击,因此当南美大陆战争再次爆发的时候,据点守备司令蔡九便立即命令所属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并且发动据点内的青壮民兵抢收种植在朱巴河沿岸绿洲的木薯、红薯、小麦等粮食作物。

    绿洲中的男人们忙碌着抢收粮食作物,而那些因为在海上耽误了行程,不得不滞留在基斯马尤据点的华人妇女们,在休息了两天后,也在蔡九的统一命令下,加入劳作的队伍。

    年轻的妇女们裹着头巾、有的甚至踩着小脚,走在滚烫的沙田中,卖力的将一车车粮食作物推进据点中,宽大的粗布麻衣罩在瘦小的身子上,即使衣服被汗水打湿,隔着宽大、不合身的衣服,妇女们也不用担心走光的风险。

    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华人社会风气偏于保守,在满清统治下的大陆地区尤其如此,

    十九世纪中叶之前,华人女性出国下南洋,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里,男人是主要劳动力和家庭的支柱,承担起整个家庭经济生活的重担。妇女没有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但是,她们仍然需要承担着不下于男性的责任,农村妇女们整天不辞辛劳地在田头劳作,日晒雨淋,早出晚归,还要拖家带儿。而且更加严重的是,清朝政府历来禁止妇女出洋,谁敢冒犯,一旦抓获,定究重罪。

    满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政策直至鸦片战争爆发,才被西方列强强行打破,由此,在大陆地区活不下去的华人青壮和女性们才有机会,拖家带口的出海下南洋乃至直接搭上到南美汉国的运输船,寻一条活路。

    基斯马尤据点周边一片忙碌的景象,于此同时,作为守卫据点的武装指挥核心,蔡九等人正在商讨如何应对意大利人即将到来的攻击。

    “诸位,本土战事已经持续数月,因为阿根廷政府局势危急,英国人首先将增援力量调派到南美洲,迟迟没有对基斯马尤发动攻击,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意大利殖民军在过去两个月不断得到本土的支援,根据最近一周的侦查显示,意大利人在索马里的殖民军总数已经超过三千人,其中驻扎在马尔卡前沿基地,用于攻击我们的兵力大概在2300到2500左右。”

    蔡九站起身,神情严肃道“四天前,我军的侦查部队和一小股意大利援军交过手,他们的战斗力比早先和我们作战的意大利殖民军相比,要高出一半以上,所以我提醒各位,这次作战,我们面对的敌人不再是不入流的意大利殖民军,而是意大利本土的正规军,我军当前的处境很可能比上次作战更加险恶,诸位肩上的责任也更加沉重,我希望无论是在战前还是战争进行中,诸位一定要尽到一名汉国军人的职责,确保基斯马尤据点绝不失守!”

    “司令,职下有话要说。”

    “说。”

    “我军在基斯马尤周边地区一共有1300名武装部队,刘船主的船队上有4000多名青壮,如果从4000青壮中挑选一半加入民兵部队,再稍加训练,我军在兵力数量方面对比意大利军队并不占劣势。”

    “继续说下去。”

    “基斯马尤地域狭小,如果等到意大利军队完成战前准备,出兵从海陆两个方向对我军发起围攻,我军只有困守据点一条路可走,但是基斯马尤孤悬海外,据点和本土的联系自从阿根廷战争再次爆发后便已中断,本土战况如何,国防军何时能够占领阿根廷,中央何时会与英吉利国停战尚未可知,如果单纯死收据点,储备的弹药和物资很可能无法支撑到阿根廷战争结束,我军也将因为弹尽粮绝而全军覆没。

    司令,职下非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基斯马尤位于大陆、南美移民运转中枢位置,不容有失,我等性命事小,殿下交代任务事大,为求稳妥,职下建议趁意大利军队尚未集结完毕,我军先发制人,集中据点主要兵力,对意大利人进行一次外线作战,待消灭一部意大利有生力量后,再返回据点固守应敌。”

    “我军军力、武器装备对比意大利军队没有优势,集中决战于我军不利。”

    蔡九没有接受对方的建议,思虑片刻后,继续道“不过赵上尉所说也不无道理,我军虽然在战略上处于劣势地位,但是应该在战术上掌握主动权,我决定,抽调一个正规连150人,从民兵部队中挑选300人,搭配一艘排水量500吨炮舰,三艘排水量200吨炮艇,组成游击部队,沿朱巴河北上索马里内陆地区,破坏意大利军队设立在沿岸地区补给营地,并伺机袭击意大利运输队。”

    “司令,职下请求带队执行游击任务。”

    “好,游击部队交由你指挥,今天先回去休息一晚,后天傍晚带队出发!”

    。

    zwqiushu

第三百零四章 基斯马尤三() 
索马里南部朱巴河流域,临近雨季到来,一场雨水过后,河岸两边长出新绿的水草,一群数百头羚羊从狭窄的乔木林中探出头,警惕的注视着河岸边的动静。

    索马里中部分界线,豪德地区以南,戈里斯高原逐渐从西往东倾斜,伸向东南方的印度洋海岸。一些低洼的平原和河谷在这个地区把高原分割开来。和多山的北方相比,这里的平原和山谷占有较大的面积,它们两侧的朱巴河和谢贝利河为这片地区提供着宝贵的水资源,两河夹接地带生长着喜人的水草和茂密的树林,是索马里地区非常少见的景象。

    哒哒哒的蒸汽炮艇发动声从一处激流拐弯处传来,八九头趴卧在水草中的河马被声音惊到,伏下硕大的马头潜行到水下。

    谢贝利河以南,朱巴河从埃塞俄比亚高原直接地流到基斯马尤附近入海,这时候,从它的河口到巴尔德腊以上数英里区域形成一个

    急转弯湍流,急转弯湍流处水深河宽,河岸最宽处约有120码(约100米宽),湍流处靠近岸边水域能够通行内河船只,湍流中心区域水流速度过快,小型船只强行穿行容易发生倾覆事故。1865年,德国探险家

    冯。德。德肯一行人搭乘的的“维尔夫号”轮船就是因为不熟识当地水利环境,导致船只在急流中心水域处倾覆沉没的。

    “上尉,前面是巴尔德腊湍流水域,德国人的探险队当初就是在这里沉没的。”

    一艘排水量500吨的炮舰上,手下军官出声提醒道。

    “各炮艇、船只加倍小心,避过湍流中心水域,靠右岸河边行驶。”

    赵姓上尉仔细观察着河岸周边的情况,随即发出命令。

    “各舰注意,靠右行驶!”

    红黄蓝三色信号旗挥动,每舰间隔数百米的炮舰、武装蒸汽船只接收到旗语命令后,立刻降低船速,缓慢的靠近岸边行驶。

    越过湍流水域,船队平稳的行驶在一处平和的河面上,河岸两边的水草依旧是一番新绿茂密的样子,只不过离岸边稍远处,常青的乔木树林越来越稀疏,只有几棵孤独的阿拉伯橡树点缀在灌木、杂草丛生处。

    船队继续向前方行驶,途中遇到几十名手持长茅、骑着骆驼的索马里黑人土著,土著黑人刚刚看到前行在河中的船队,脸上满是好奇、惊讶的表情,随后,二十多名黑人围在一起,叽叽喳喳的说了一通,然后十多根长矛就朝着船上扔了过去。

    “不开化的蛮夷鬼畜,命令舰队不要搭理他们,全速向前行进!”

    赵姓军官丝毫没有把黑人们的举动放在心里,冷冷命令道。

    “是,上尉!”

    手下军官应答一声,刚要转身传递命令,啪的一声枪响止住了他的脚步。

    “没有命令,哪个蠢货敢擅自开枪!”

    “长官,枪声不是从船队中传来的。”

    “不是我们的人开的枪。”

    赵姓上尉回忆刚才枪声响起的方位,侧身接过卫兵递过来的单筒望远镜,向着黑人聚集处望去。

    分散的黑人聚集在河岸边,其中三五个黑人拿着老旧的前膛火枪,一个两只脚踩在水里,浑身黑漆漆的黑人举着还遗留着淡淡白烟的火枪,兴奋得挥动着双臂。

    “即刻命令,船队全速向北行驶,意大利人距应该就在我们前面!”

    赵姓上尉放下单筒望远镜,思索片刻后,果断做出决定。

    “长官,如果前方遭遇意大利国大部队,船队恐怕会遭到重挫,为保险起见,不如先派两艘炮艇前出侦查,确定前方意大利人具体情况后,再做出决定也不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