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南美做国王 >

第111章

重生南美做国王-第111章

小说: 重生南美做国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他们和其它部队应考者一起考察,能者上,劣者下,不要对他们有更多优待。”

    “职下明白。”

    “赵延,你是主管教育的教育部副部长,你认为筹建多少所学校为好?”

    结束军校的话题,李明远转而对赵延提问道。

    “殿下,南里奥格兰现设立有新京、河西、永安、长宁、河套(佩洛塔斯)、兴安(帕苏丰杜)一京五县,加上即将设县的

    若因维亚、弗落里亚诺两县,总共拥有八座县城,依职下的看法,南里奥格兰的读书人数量虽然增加许多,仍然达不到在每个聚居地建立学堂的标准,所以先集中新移民中读书人,在每个县城设立一所初级学堂比较符合国内形势。”

    “刘朴,南里奥格兰现在有多少未满十八岁的华人?”

    南里奥格兰没有适龄的上学华人孩童,因此李明远把学堂目标人群设定为十八岁以下的青年华人。

    “十四以上、十六岁以下华人三千人,十六岁以上、十八岁以下华人两万人。”

    刘朴询问身边幕僚后,回答道。

    “八所初级学堂,每所学堂教授五百名学生也不过四百人。”

    李明远轻声呢喃,眉头不由得皱起道“不行,十八岁以下的华人有两万多人,四百个学生名额太少。

    赵延,想想办法把学堂数量增加一倍,达到招收一千名学生的标准,你能不能办到?”

    “殿下,一所初级学堂配置十名讲师,平均一个讲师要教导五十名学生,而一般私塾先生教学,一个学堂为二十名学生,再多的话也不过四十名学生,一个讲师教导五十名学生已经是极限,学生再多的话,讲师教学会很吃力。”

    古代私塾教学每个学堂人数有限,赵延和孙彬都是落魄秀才出身,经历过私塾先生的教学,所以对于每个学堂的学员人数限制有着直观的认识,而李明远则和他不一样,李明远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高中时挤在一个七八十人的教室里上课,下意识里认为一个教书先生可以管理七八十名甚至一百名学生。

    “国内初办教育,一些困难要想办法克服。”

    李明远轻声安慰一句,继续道“我明白一名教书教导五十多个学生的难处,不过南里奥格兰的情况有些不同,听课学员年龄偏大,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纪律性比适龄孩童强很大。

    你要多做做教书先生们的工作,让他们体谅国家的难处,努努力,每个教书先生负责七十个学生,再增加七所初级学堂,使学堂总数达到十五所。”

    李明远虽然用商量的语气和赵延说话,可是说话的内容却不容他更改,赵延猜想到李明远心中的急迫感,只能接受任务,同时向李明远争取更多的授权。

    “殿下,新移民的华人读书人大部分选择到政府部门做官,要想招收到足够数量的教书先生,需要殿下授权职下强行征兆新移民,希望殿下恩准。”

    “初级学堂只是教授学生基础的文化知识,为了多增加几百学生名额,使用强制手段征兆教书先生于情于理不妥。

    赵延,你的要求有些过分了。”

    赵延硬着头皮说完话,立刻遭到刘朴的反对。

    “刘大人,职下也知道强行征兆移民担任教书先生不妥,可是不这样做,职下确实招不到殿下要求的人数。”

    刘朴一直是赵延的顶头上司,面对刘朴的训斥,赵延无奈辩解道。

    “南里奥格兰刚迎来海外华人兄弟们的移民潮,强行征兆新移民对南里奥格兰的声誉影响不好,强行征兆就算了。”

    李明远摆摆手制止住两人的争执,换了一种口气道“实行初级教育不仅是让兄弟们读书写字那么简单,新京城外、河西县等地的钢铁厂、枪炮厂都需要有知识的工人操作,而这些工人除了先期挑选出来的华人学徒工人,一部分重要岗位工人都需要从初级学堂挑选合格的毕业生担当。

    现在的世界是科技主导的世界,哪个国家重视教育,重视科技,哪个国家才能崛起,满清统治下的大陆闭关锁国,即使进行洋务运动也只是表面上装装样子,不可能真正使国家强大起来,我们国防军千辛万苦获得一块容身之地,更要迎头赶上,学习西方科技技术,不能像以前一样,把洋人的科技当做奇技淫巧,只学到皮毛而没有学到核心。”

    “职下目光短浅,没有体会到殿下的苦心,还请殿下恕罪。”

    刘朴、赵延见李明远神情不虞,急忙弯腰行礼道。

    “有能耐有知识的读书人想做官不愿当个清水教书先生是人之常情,一次招收一百多名合适的教书先生难度不小。”

    李明远将两人挽起,心中思考片刻后,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我想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可以规定新入职的教书先生教书满一年后,有资格申请调任政府行政部门工作,而且对于教学工作良好的教书先生,政府在招收新官员时给予优先录取。”

    “教书先生有做官的资格,这样一来,想应聘当教书先生的人一定会更多。”赵延附和道。

    “学堂缺少教书先生主要还是因为南里奥格兰读书人数量太少,职下希望殿下加大从南洋和大陆地区招收读书人的规模,减轻国内人才缺乏的局面。”

    刘朴比赵延考虑的更多,听完李明远的话后,直接建立道。

    “孙彬在南洋干的不错,这件事还是交给他去办吧。”

第二百零二章 轻工业发展() 
    军政分离的第三步是将工业体系划分到政府管辖下,将立国以来建立的大大小小企业的性质变更为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实行政府与国民共同持股经营的模式,国家占据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企业股份,剩余股份由王室、企业员工和有功将士三方按照贡献大小分配。

    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使民众养成君主即国家的习惯性认识,加上李明远带领华工起义以来做出的诸多贡献,因此,在企业股份分配上,政府官员和军队高级军官都同意李明远占据较多的股份。

    李明远是一国君主,国家大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在国有企业中占据多少股份并不是他重点关心的事,不过,作为南里奥格兰的最高元首,李明远需要为手下官员、将士做出表率,如果他本人不愿意占有企业股份,下面的官员和军官、士兵们在功劳远低于李明远的情况下,更不好意思伸手讨厌股份。

    最后在各方讨论和协商过后,按照统一标准,国家在每个工厂中战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李明远代表王室占百分之十的股份,军队有功将领和国防军部队占据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政府官员占据百分之五的股份,企业员工获得最后百分之十的股份。

    国有企业的控制权在政府手中,军队和官员手中握有的股份由李明末代为行使责任,所以,企业股份结构虽然发生了变化,国内大大小小企业的控制权仍然牢牢掌控在李明远手中。

    国内人口资源不足,集中有限力量发展工业和国民经济是李明远制定的基本方针,在梳理清楚军政分离的三个大方面后,李明远趁着离开前的几日时间,重新投入繁忙的工作中。

    军事将领、政府官员职能分离以及组建新的学校交给了刘朴和赵延等人负责,而工业方面,则是由李明远亲自过问。

    三天时间里,来自一份份工厂的生产数据记录摆满了桌面,而在忙碌了三天后,李明远总算对南里奥格兰的工业发展状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纺织业是与国民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一个行业,也是华人社会几千年来最具优势的行业之一。在工业革命之前,纺织业主要依靠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导致一些精致的丝质产品价格高昂,而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以英国为首的列强国家运用新的生产技术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在伦敦,一座座工厂中堆满了生产出来的纺织品,然后由蒸汽货轮装载运送到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傾销到丝绸发源地的中原大陆。

    受到英国廉价纺织产品的排挤,大陆苏、松、常等地传统的手工纺织作坊纷纷破产,许许多多的纺织女工沦落到街头卖身的地步,而收获广大商品市场的大英帝国则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强大。

    纺织业是一个低技术含量的行业,同时也是关系到国民生活和国家稳定的重要行业。

    在英国打开大陆市场、全面傾销纺织品的时期,距离并不遥远的海的另一边,日本国开始实行维新改革运动,国家自上而下颁布改革法令,通过制定对本国纺织业有利的政策支持本土纺织业的发展。

    维新初期,日本国内主要靠出来原材料和食品、茶叶等农业产物获取外贸利润。

    在1866年到1868年的出口占比来看,1866年时,食品和原料共占56%,纺织品占比25%,到1868年,食品和原料共占50%,纺织品占比35%。

    维新变法的最初困难阶段,日本利用出口纺织品获得的利润为进行工业化积累了第一笔资金,为日后日本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

    不可否认,日本的维新变法有着进步的一面,它使日本摆脱了落后的农业国,将一介小国发展成与西方列强并立的东亚大国。

    南里奥格兰建国初期的情况比日本更险恶,因此,在工业发展方面,李明远采取了比日本更激进的措施,日本在维新变法初期,纺织业主要依靠政府制定扶持政策,而生产方面则是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进行人工生产,直到维新变法十多年后,1880年左右才开始引进纺织机械进行产业化生产,而在南里奥格兰,因为李明远多了后世的见识,纺织行业一开始就走的是工业化发展的道路。

    纺织业从原料到成品包括原棉…纺线…织布、染布四个环节构成,四个环节中除了采集原料需要人工操作,纺线、织布、染布三个主要环节都由机器完成。

    在南里奥格兰的农业基地河套县(佩洛塔斯),收购上来的棉花、亚麻、羊毛、羊驼毛等原材料被运送到靠海的纺织厂内,然后原料经过纺织机、织布机、印花机、染布机等一系列纺织机械的加工处理变成崭新的布料,最后出厂的布料一部分作为军装原料运送到制衣厂,赶制成黑色或者灰色的军装,而另一部分则直接通过一家家新开业的商栈卖给普通的华人。

    李明远购置包括纺织机械在内的工业器械花费了超过一百吨的黄金,不过花费的黄金没有白费,仅纺织业一项,几家包含整套纺织机械的纺织厂在经过试生产后,迅速转入繁忙的正式生产状态,来自军队高达十万件军装的订单使纺织厂迎来生产的第一个高峰期,而进行工业化生产,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后,河套县的纺织工业基地不仅收获普通华人的大规模订单,连作为盟友的巴拉圭人都开始向纺织厂购买布料。

    河套纺织厂是南里奥格兰国内最火热的行业,军队、国内华人和巴拉圭人的订单使纺织厂一开工就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而作为商业交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量的布店、成衣店应运而生,一些退役或者残疾的老兵从政府处获得支持,利用延迟付账的方式从纺织厂进购布料,然后再通过店面卖给普通华人,而除了那些退役华人士兵开设的布衣店,县城里更多的是新移民的华商们开设的店铺,他们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大胆冒险的特性移民到南里奥格兰,然后将积攒的身家投入到最火热的纺织行业。

    新移民的华商投入到纺织业是李明远乐于看到的现象,对于那些开设布衣店的商人,政府虽然没有像对待退役士兵那样给予先进货后付款的优待,但是在税收方面,政府也做出许多减免,减少了他们经营商栈的成本。

    纺织业的繁荣不仅给新移民的华商们带来了可管的利益,对于与纺织业息息相关的畜牧业和经济种植业也有很大影响。

    众所周知,纺织业的原材料是葛、麻、棉花、动物皮毛、蚕丝等,在中原地区,麻是普通百姓衣物的最主要原材料,而南美洲因为地理位置的影响,主要的纺织原材料是棉花和动物皮毛。

    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后,带来了亚麻等植物,使得当地的经济植物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是却没有改变棉花作为纺织业主要原材料的地位。和南美洲其他地方一样,南里奥格兰同样以棉花作为纺织的主要原料,在靠近乌拉圭的南部平原地区,种植着大量的棉花,河套纺织厂的纺织原材料也是就近从附近农田中获得。

    以棉花为原料制作生产出来的布匹质量要高于亚麻,因此,李明远并未改变南里奥格兰的经济农业结构,只是派人从大陆和欧洲等地引进一些其他类别的经济植物,使国内的经济农业结构更加全面。

    桑树养蚕是华夏闻名世界的一项优势农业,而南里奥格兰气候环境与江南地区相同,十分适合作为发展养蚕业的基地,因此,李明远在交代孙彬的任务中就有从大陆引进桑树、蚕虫以及江南破产的纺织女工等部分。

    经济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华人农民的经济收入,而一些原本没有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只种植很少部分经济作物的退役士兵们,在纺织业发展的带动下也开始在自家田地里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

    退役的华人士兵和分到土地的华工们都拥有大面积的土地,特别是经历远征后退役的华人士兵,分到几百亩土地后,大部分土地因为人力不足不得不空置下来,几十亩耕种的土地也因为种植的水稻、大豆过多,收割起来十分耗费力气。所以和种植经济作物的收益两相比较过后,越来越多的退役士兵选择腾出一部分精力种植经济作物,而小米等庄稼则按照政府提倡的人均耕种面积种植。

    因为纺织业的影响,国内的农业顺着经济农业和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而作为提供动物皮毛的畜牧业则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由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经济封锁,南里奥格兰的马匹、牛羊等牲畜数量在初期一直不高,后来,政府在与美国人就华工引进达成协议后,很快又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