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炸年糕 >

第4章

炸年糕-第4章

小说: 炸年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佳期兜住那个东西,捡起来掀开盖头一看,是个让手摸得都出了油光的鸡蛋大小的石头,这还是天保七八岁的时候在西面的一个大房子下头挖出来的,那一块不让人去,小孩子跑去了回头就要挨打,听说以前住过什么大官,回头大官让人砍了头,房子里的人也不知道跑哪去了,里面的东西都让人搬空了,门窗什么的都砸了,房子里野草长得一人高。
天保小时候最爱去那一块探险,没少让宋家爹爹打屁股,可再打还去,他捡回来的盆啊盘子啊碗啊什么的都让家里的猫狗用了。佳期以前倒兴奋的认为这里头有宝贝,不是常有这种事吗?缠着让宋家爹爹看看,能不能换钱。宋家爹爹装模作样的看了看,摸着胡子装半仙说:“能换,大概值两个大子!”搞得天保笑话了半年她是财迷。
这块东西也是,搁手里攥着正好,不大不小的,掂一掂挺沉,像是石头的,就是看不出是什么石头。宋佳期经过家里猫狗盘子那事已经看出来了,再隔个几百年什么的这东西会值点钱,可现在这东西最多算前朝的东西,就几十年的光景,值不了大钱,就真是值大钱的,也早让别人搬空了,轮不让天保捡回来。
可天保挺喜欢的,一直当宝贝藏着,现在给了她。佳期看了看,弟弟给的,就是个石头也要好好收着。
她转身想塞到箱子里带走,王氏进来了,一见她半掀着盖头在屋里乱摸,左右一看在炕头抓着扫帚头就照她的屁股上来了一下狠的!
“嘶!”宋佳期倒抽着冷气不敢喊也不敢躲,王氏气得一点没手软给了她几下!
“给我乖乖坐着!”出去让孙婆婆进来坐着看她,“她再乱跑,你给我打她!”说着把扫帚头给孙婆婆了。
等王氏出去,孙婆婆心疼的过来给她揉了几下屁股。
“大姑娘,这都要出门了,老实点啊。”孙婆婆拍着她的手。
宋佳期委屈死了。
第五章
唐宣是个苦孩子。
自小离家,几乎就是在营里长大的,刚进营的时候胳膊细得跟麦杆似的就提着比快跟他一般高的大刀上阵砍人了。一年年下来,常常是脸上的血还没擦干净就抱着刀枪在死人堆里睡觉,没睁眼睛就知道用手里的刀捅人。
进营到现在也有八年了,跟着的营上头换了好几个官,今天是淮军明天就成湘军了。在战场上待得久了,他就认准两样东西,一是吃饱喝足手里的刀要快,二是别等着上头的官想着给他们这些兵发饷,有能拿的就拿,有能占的就占,有好处的时候别犯傻。
他知道上进,见营里有本事的人他就想办法跟人家学,识字念书长学问,连一身的武艺都是这边学一招那边学一招,自己再悟两招拼起来的。等停下来了,他也知道把自己收拾干净,跟着那说话口音好听的,举手投足、待人接物的风流人学,慢慢的倒是把一身的土气都给洗个干净。
他老家是南边的,跟营里的那些五大三粗的汉子比,眉目更清秀,几年兵当下来,也染了一身的杀气,平时在街边走,那街上走的行人,铺子摊上的小摊贩,或者大树下玩耍的孩子见了他都要躲。
慢慢的他也学会笑了,街边看见老人也会先弯腰行个礼,买东西时也会叫声大娘大叔大哥大妹子。
他们这个营在这里已经驻了好多年了,这边又是天子脚下,看着如今已经是太平岁月了,上头皇帝的江山也坐稳了,再也打不起来了,营里的人多数便想在这里安家的,只是苦于没有门路。营里的人三江五湖哪里的人都有,平常出了营就不知道往哪边走,也是在战场上待得久了,只会杀人了,见着一般的人都不会说话了。有的兄弟就叹着说能拿得起刀上得了马,杀得了贼子屠得了匪祸,就是阎王老爷出现他也不惧,就怕营外头卖大碗茶的婆婆身边的小娃娃。
唐宣是个能干又仗义的,营里兄弟都能说得上话。他又会来事,跟上头的人也能搭得上。这次攀上宋千总,娶了人家的闺女,营里泛酸的有,说话挤兑他的也有,求着他办事的更是有不少。
都想在这里安家落户,总不见得这会儿再跑回老家去吧?更别提很多人早就不知道老家在哪里了,找都没法找,老家人死绝的也不少。
见唐宣找了这里的姑娘成亲,日后算是在这里安下家了,就有人想求着他也给帮着说上一家,姑娘家穷不要紧,姑娘丑也不要紧,只要能娶上媳妇就行。
营里什么岁数的人都有,五、六十的也有,三、四十的也有,像唐宣这样二十多的也有,还有十几岁的。娶上媳妇的就基本没有了。也有以前娶过的,不过都说‘在老家呢,也不知道还活着没’,‘我家不能到我这里绝了根啊,求老弟弟帮哥哥寻一家,就是寡妇也不怕的!’。
唐宣都一一应下来,说日后有机会就帮着瞧瞧,能说得上也是他积德了。
到了他要娶亲这一天,营里竟有十之八九想来吃个喜酒热闹热闹!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想来,娶媳妇嘛,就是不是他们自己娶也可以先过过眼瘾啊。
这下可开了锅了。唐宣自然不敢让这么些人都到他家去,请兄弟喝酒没什么,可一口气他那房子里站上七八百个兵?这衙门里还不开了锅?回头都要吃军棍。
千求万告才让几个平时玩得好的,在营里有人望的几个人替大家去喝一杯喜酒,回头他再分别请兄弟吃饭,算是赔罪。
结果去接亲的前一天晚上,几个营里的兄弟扛着个空花轿找来了!
为了办喜事,唐宣早就请了半个月的假不去营里,有宋大海替他兜着,这假请得也简单。昨天宋家打的新家具已经送来了,摆在院子里晒了一天后抬进屋里摆好。他正在屋里再点算一遍借来的桌凳买来的酒水,外头有人敲门了,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营里的兄弟。他早买好了酒菜等着他们,今天晚上好好的吃喝一顿后明天好陪他去接亲,结果一开门就吓了一大跳!一个红艳艳的花轿扎花结彩的停在门口!
早就说好了,明天一早再去把花轿抬过来,他花了半吊新钱连轿子带吹呐都给雇下来了,这一抬花轿又是哪儿来的?
他出来四处张望,大晚上的街上的店铺都关门了,行人就两三个,看哪个也不像是把花轿放在他家门口的啊?
“这谁家的花轿啊?怎么搁我家门口了?”唐宣站在路当中,皱眉大声喊道。这可不吉利!他的花轿还没到,这是从哪里来的?
“你家的!!”二十多个营里的兵呼啦啦一下子都冒出来了!空荡荡的街上一下子让这群膀大腰圆虎气生生的兵们给挤满了,街边有家小孩子偷偷看了门看,被家里爹妈从后头一把抓进去,门砰的一声关上了。
这群兵赶紧你看我,我看你的缩头闭嘴了,嘿嘿嘿的还笑。
“真是你们啊!都进来都进来!快快快!”唐宣又推又赶的让他们都进去,花轿也抬到院子里去。
“兄弟们想着给你送点东西,可手里头没钱腰杆子也不硬,正好,关大哥这是家传的手艺!就从别的地方杠来了木头,我们凑凑钱买了点红布,打了顶花轿!”一堆人说着便推了那关大哥出来,这就是上次那个说娶个寡妇也行的人。五十多岁了,看着像六十的,整个人黑得跟炭一样,佝偻着腰,左仗的时候受过伤,看着别别扭扭的。
唐宣赶紧称谢,也不敢嫌弃,手艺倒确实不错,活也细的很,唯一不好的就是这关大哥的家传手艺是做棺材的。
“唢呐也不用你花钱!小石头吹得好着呢!”再一推,一个十五、六的男孩也跳出来了。他没爹娘,也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小石头只是混叫的。他是军队在经过的时候硬混进来的,就是因为这些人吃饭的时候瞧见他了,随手给他盛了一碗,这孩子就不肯走了。他进来的时候还不到十岁,军队里有个以前会摸骨算命的这么说,这孩子连自己多大也说不清楚。
小石头跳出来对着唐宣嘿嘿一笑:“唐大哥,回头你记着让唐大嫂也给我说个媳妇啊!”
一堆人轰笑,拍着他的脑袋说才多大点儿就想娶媳妇了?
唐宣笑道:“自然忘不了兄弟!”
进了院子先是一面照壁,刷得粉白。一个汉子说:“这东西搁这里真碍事!推了算了!”再有人说:“你懂什么啊?你以为是你老家那边土墙一垒,里面搭几个草棚子就行了?这边房子都这么盖的!”
再往里面走,正面一排屋子是正屋,西边的是厢房,新娘的家具就是摆在这屋,另一头就是墙壁。唐宣盘算着等娘接来了,东边的大屋自然是娘住,他们小两口就住西边的屋子,家里人口少,这么住已经够了,等回头生了儿子,儿子大了要娶媳妇了再换大房子,再说,说不定那会儿他们都回老家了。
墙边摞着一百张桌子几百条长凳,再加上花轿,再加上二十多个人,本来不小的院子一下子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
新房不能让他们进,唐宣一咬牙让他们都到上房去了,就是给他娘预备下的屋子,里面还是空的,只砌了个大炕,别的什么都没摆。几个人抬了桌子和凳子进去,唐宣又去厨房把熟肉、凉菜提进来,再把酒抱过来两坛子,一堆人吃喝起来。
呼啦啦先把几个小的放倒了,关大哥年纪大了点,撑不住也先去睡了,反正这些兵以前打仗的时候泥地死人堆都睡过,一排人挤在炕上鼾声雷动。
唐宣只在屋外陪着另外几个人继续喝。
这个道:“唐宣你去睡会儿,明天还要去接新娘呢。”
唐宣道:“以前十天半月躺不了一会儿,一晚上不睡怎么了?我陪着几个老哥哥。”
那个便说:“明天你是新郎,精神不好可不行。又不是外人,你去睡你的,哥哥们不拿自己当外人。”
说着就上来两个人架着他让他去睡了。剩下几个看着就是睡也睡不了几个时辰,索性继续坐着喝,反正明天一天他们都要帮着迎亲,怕是没机会再坐下来了。
等到鸡叫头遍,一屋子人都翻身坐起来了。一个人去外头买了几碗汤和三十多个烧饼,回来几个人胡乱吃了。
唐宣约好的修面师傅也到了,打理干净之后换上衣服,一堆人分做两边,一半跟唐宣去接新娘,一半留下来摆桌子凳子,还要去叫街坊邻居过来吃杯喜酒。日后唐宣在这里安家,邻居不熟悉可不行。他在军营里,一去就是半个多月不回来,家里只剩下刚过门的小媳妇?还是要靠邻居照看才行。
唐宣骑上马,不自觉的就摆出架势来,端得是威风凛凛。那马也是战马,火里来水里去入过多少战场,打声响鼻,隔老远一辆拉菜的驴就跪那里了。
一群人后头给他抬着花轿,小石头使足了劲把唢呐吹出了花,路旁的人都纷纷看过来,这下不用人说,也知道这里办喜事呢。
唐宣骑在马背上,朗声道:“小弟今日办喜事,请诸位亲朋好友赏面过来吃杯水酒!!”
他走一路说一路,脸上带笑,见着不管认识不认识都说请去吃杯喜酒,请去随个喜,一传十,十传百,大姑娘小媳妇,抱孩子的老妈妈都勾着头看,七嘴八舌的问。
“哪家办喜事?娶的谁家闺女?”
“这后生好俊俏!”
“听说是有个瘸脚丫头的宋家!”
留在唐家院子里的人急了,这来的客太多了,不够坐啊!
关大哥是这里头年纪最大的一个,拍了板:“赶紧去找邻居借桌子!再去多买些肉、菜,赶紧支上锅做,来不及就去酒楼买现成的!”
一排桌子沿着唐家院子的墙摆了一圈,嘻嘻哈哈坐满了来闲磕牙的人,有婆婆老妈妈见厨房忙不过来,便进去帮忙,切肉洗菜好不热闹。还有小孩子跑来跑去的。
一个人擦着汗对关大哥说:“唐宣这亲成得是真热闹!”
关大哥笑得脸上开了花,招待着客人,心里倒想着到了他成亲的时候,也要这么热闹才行!
第六章
花轿到了!
宋佳期坐得都快长草了,一听到外头热热闹闹的喊‘花轿来接新娘子了!’,立刻就想起来动动。
旁边的孙婆婆赶紧一把拉住她:“赶快老实坐着!不然等你娘捶你!”
宋佳期一听,就跟孙大圣听了紧箍咒,立刻老实了。
孙婆婆就笑话她道:“大姑娘急着出门呢。”
宋佳期扯扯她小声求道:“婆婆,我哪是那个意思啊。”她是坐累了,全身骨头都坐硬了。
孙婆婆拍拍她的手:“好,好,婆婆不说了,”接着叹道,“从小婆婆就跟着你,从你一点点大,连饭都不会吃的时候就是婆婆顾着你,这一转眼就要出门了。”她只觉得手里这个小姑娘还是小时候那样。
“瞧瞧你这手,嫩得跟豆腐似的。在家里什么都没干过,出去了可怎么好?”孙婆婆念着就要掉泪,之前王氏问过她能不能跟着过去,她是一百个愿意的,只是后来听说宋大海不让,才算了的。
前头打仗的时候,她的儿子媳妇孙子都死光了,这才进了宋家帮着带宋佳期和宋天保两个。宋天保是男孩,从小就在宋家老太太屋里长,她就只带着佳期,从她还是一点点的时候就喂她喝米汤,到她学爬学走路学说话,哪一样不是在她眼皮底下长起来的?怕她小姑娘家磕着碰着日后不好找婆家,她是眼睛不错珠子的盯着她,生怕哪一点没看到出了事。
这佳期要出门了,她是既欢喜又发愁。喜的是佳期大了,姑娘大了就要嫁人的,日后生养子女,这辈子才算有了着落。愁的是在她心里的佳期还是她怀里的大姑娘,想到日后她也要天不亮就到灶上去做饭,还要侍候婆婆吃喝拉撒,她怎么干得了?孙婆婆可真是舍不得她吃这份苦。
宋佳期听出来孙婆婆要哭,抓着她的手摇了摇:“婆婆,我出去了也想着婆婆,住得这么近,日后婆婆常来看我?”
两人这般说着,孙婆婆把叮嘱的话车轱辘一样说了好几遍,宋佳期只是点头应着。
约是过了小一刻,孙婆婆向外头张望了下,起来道:“怕是差不多了,姑娘,我去前头看看。你老实坐在这里,可不能乱动!新媳妇要让人说稳重才好,让人看能坐得住,不浮躁。不然要让人笑的。”
宋佳期答应了,这个王氏早就交待过她,做媳妇不比姑娘。当姑娘时爱说爱笑叫活泼,可没听说谁家的媳妇也活泼,这可不是好听话。她也早打定主意今天一天只当自己是庙里的木头佛爷,可谁料想木头佛爷也是不好做的。孙婆婆一出去,她赶紧动动坐僵了的腿和屁股,孙婆婆在门口眼角瞄见了也只当没看见。
屋里没了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