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回到三国去修仙 >

第59章

回到三国去修仙-第59章

小说: 回到三国去修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鲆幻欣山戳⒘苏焦Γ硇猩ā!

    孙贲对这个职位多有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只能唯唯应诺。

    最后,卫旋才看向刘晔,拱手道:“卫某久闻子扬先生大名,欲请子扬先生与文和、文若、奉孝、志才同为州牧府从事,不知子扬先生可肯屈就?”

    在东汉官制中,从事只是一些重要官员的属官,卫旋就曾经当过董卓的从事中郎,地位比县令还略有不如。但卫旋执掌荆州之后,重新调整了文武官吏的俸禄,从事的俸禄远远高于太守,位列众官之首,比过去已经是天壤之别。

    刘晔虽然不知道荆州的州牧府从事与别的地方从事大有不同,却听说过荀彧、郭嘉等人之名,顿时精神一振,拱手道:“属下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卫旋大喜道:“有子扬相助,何忧事之不成!”

    冷兵器时代最困难的就是攻城,而卫旋记得很清楚,在本来的历史上,刘晔曾经向曹操进献过霹雳车的图样,从而帮助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霹雳车其实就是投石机,有了这件利器,便能对据城坚守的敌人予以远程打击。这种打击不仅能够对城墙造成一定破坏,还能摧毁守军的心理,所以才让卫旋欣喜不已。

    戏辩见刘晔寸功未立便得卫旋如此看重,微微有些不悦,不由咳嗽一声,呈上一份名册,说道:“启禀主公,自陈温以下共有各级官员三十七名不肯归附,皆囚于营中,现有名录在此,请主公发落!”

    卫旋接过名册一看,原扬州刺史陈温、原九江太守周昂、原吴郡太守盛宪、原丹阳太守周昕都赫然在列。

    很显然,这份名册是戏辩和郭嘉共同整理后的结果。这两位不愧出自颍川书院,处理文案的效率非常高。就在卫旋接见吴景、刘晔等人的时候,他们已经把名册汇总完成。

    除了陈温、周昂等被俘官员,还有一些阵亡官吏、山贼首领的家属也列于其后,唯独会稽太守见机,早就逃去无踪。除此之外,其余不肯归附卫旋的,几乎被一网打尽。

    卫旋暗暗点头,忽然发现其中有一人姓桥名玄,乃庐江郡晥县县丞,当地名士,不由暗道,这桥玄不正是江东二乔的父亲吗?也就是说,江东二乔现在都已经成了他的俘虏!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1章 周郎() 
史书上关于江东二乔有这样一段记载:“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晥,拔之。时得桥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这段话中有两个关键的动词,一是“得”,一是“纳”。娶妻纳妾,一个“纳”字就表明了二乔的地位,分别只是孙策、周瑜二人的妾室。卫旋来到东汉末年多时,知道这个年代的士族人家极重颜面,断不肯轻易让女儿给人作妾。由此推断,那个“得”字便有了强取的意思。

    实际上,大乔小乔都是孙策攻取皖县所获得的战利品,孙策自己取了大乔,把小乔赏给了周瑜。哪个女人不希望自己成为正室夫人,而甘愿做妾?后世流传的所谓爱情故事,不过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美好愿望而已。既然历史上孙策能够把大乔小乔当作战利品,卫旋当然同样可以这么做。

    想到这里,卫旋手指朝着名册上一点,沉声道:“带桥玄来见某!”

    后世有人推测,皖县的这位桥公就是曾经担任太尉的乔玄。然而,当桥玄被带到卫旋面前时,卫旋方知道传言有误。担任太尉的那位乔玄早就年过七旬,而眼前这位桥玄只得四旬上下。其实,太尉乔玄几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二人只是名字相近,并非同一个人。不过,正因为名字相近,才让卫旋想起江东二乔就在皖县,否则便要错过了。

    当初在皖县组织民壮抵挡荆州军进攻时,桥玄倒也真的将生死置之度外。但现在不仅他自己,就连一家老小都做了俘虏,等着别人的处置发落,这位桥公终于害怕起来,站到卫旋面前两股战战,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卫旋想到自己如果打了桥玄一双女儿的主意,那桥玄也就成了他的便宜老丈人,不由和言悦色起来,笑道:“桥公,卫某又不吃人,汝何惧哉?”

    桥玄看到卫旋脸上的笑容,神情终于舒缓下来,慌忙跪拜道:“罪民桥玄叩见大人。桥玄不该阻挡王师,已然知罪,求大人宽恕。”

    卫旋抬了抬手,也不和他兜圈子,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桥公请起。卫某听说桥公膝下有二女,皆为国色,今欲纳之为妾,不知桥公允否?”

    桥玄吃惊道:“大人如何得知小女之名?”

    卫旋冷哼道:“某只问汝允是不允!”

    如今,桥玄一家都是卫旋的俘虏,不要说大乔小乔,就连桥玄的老婆也只是一件战利品而已,还不是全凭卫旋分派。卫旋跟桥玄商量,那是给大乔小乔面子。真要惹火了卫旋,把二乔姐妹连她们的母亲一起收了又如何?反正这里是镜面时空,卫旋心态早就发生了极大转变,再也不用顾忌什么道德问题了。

    桥玄不由自主地打了寒战,赶紧低下头,小声道:“大人有所不知,罪民长女年方十岁,次女年方八岁,而且自幼许配人家。罪民若是允了大人,似有不妥。”

    卫旋顿时一阵汗颜,这个乌龙闹大了,怎么就没想到先打听一下二乔的年龄。其实桥玄一家老小都关在军营中,这本来是举手之劳的事情,只能怪他自己太猴急了点。至于已经许配人家,卫旋从来没有当成什么问题。历史上孙策纳大乔,周瑜纳小乔的时候,二乔不也已经许配人家了吗?结果桥玄还不是无可奈何。

    感觉到周围众文武异样的目光,卫旋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不由把脸一沉,冷笑道:“十岁又如何?八岁又如何?她们总有长大的时候吧!某只再问你一遍,允是不允!”

    桥玄额头上冷汗直流,惶恐道:“罪民之女能够侍奉大人左右,实乃罪民之幸,罪民岂敢不允。”

    卫旋拍案道:“这不就结了!刚才哪那么多废话!从今天起,汝之二女便是某的五夫人和六夫人。”

    众文武都大笑起来,一齐拱手道:“恭贺主公再得佳人。”

    桥玄也跟着讪笑,却比哭还难看。

    卫旋却浑不在意他的感受,挥手道:“恶来,你派一队亲卫,护送桥公一家前往襄阳,将其二女交予夫人。”

    典韦咧嘴道:“末将遵命!”又道:“桥公,请吧!”

    却听卫旋已经继续说道:“传令,陈温、周昂、盛宪、周昕,皆处车裂之刑。其余三十二名罪官以及严白虎等人家眷,男子尽皆斩首,女子半数分入诸位家中为奴,半数充作官倡!桥公家财,发还本人,余者皆充军资。”

    典韦、魏延、文聘等人都是齐声称谢,满脸欣喜。戏辩、郭嘉等人虽然面露矜持之色,心中却也隐有期待。这个年代的律法如此,没有人觉得卫旋这样处置有何不妥。卫旋自己也是暗暗自得,偶尔抢男霸女、为非作歹一回,感觉还真是不错。

    只有走到半途的桥玄听了,差点吓得摔个跟头,心中连叫侥幸。

    攻取扬州之后,卫旋原本打算班师返回襄阳,进一步西取巴蜀。却得郭嘉、刘晔、戏辩三人相劝,让他暂时留在寿春安抚扬州各郡士民官吏,招纳贤才,静观虎牢关之战胜负如何,再作定夺。

    卫旋从善如流,也就打消了回襄阳的想法,留在寿春,一边发榜安民,招贤纳士,一边整顿军马。

    归降的扬州军、山越、山贼,除了裁撤老弱、部分充入各郡县守军之外,卫旋又得了五万精壮。不过,这些兵马无论士气、训练还是装备,都比荆州军相差甚远,必须先加以整顿之后,才堪使用。

    东汉末年百姓的要求其实并不高,只要有几亩地,收的庄稼能填饱肚子就行。卫旋继续推行在荆州实施的垦荒之法,又事先借给百姓一部分粮食,让他们可以安然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候,各县局势很快就安定下来。

    随着局势平定,又陆续有一些青壮前来投军。卫旋只管凭着记忆,按照名册查找,果然发现了周泰、蒋钦、董袭三员虎将。这三人都精熟水性,卫旋便将他们送往会稽,全部编入甘宁正在组建的远洋水师,任命周泰为牙门将军,蒋钦、董袭为中郎将。

    就这样过了一月有余,孙策忽然前来拜见,行礼道:“禀义父,孩儿有一同窗好友,姓周名瑜,有王佐之才,特荐于义父。”

    卫旋一听,原来是妙计安天下的周郎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32章 越演越烈() 
演义中描写周瑜器量狭小,最终被诸葛亮气得吐血而亡。卫旋当然知道真实的周瑜并非这种心胸狭窄的人,但十五岁的周瑜究竟长什么样,他还真的非常好奇,不由点头道:“既是策儿所荐,定然不差,可请来一见。”

    “多谢义父。”孙策大喜,拱手退了出去。须臾,引进一人,年龄与他相若,形貌俊美,气度不凡。

    那人举止从容,朝着卫旋深施一礼道:“草民周瑜,见过州牧大人。”

    卫旋见他模样,果然当得“美周郎”这个称号,不由暗暗点头道:“公谨免礼。”

    周瑜吃惊道:“大人如何得知草民表字?”

    当时的男子大多要到弱冠之年才开始取字,但也常有例外,比如孙策、甘宁、周瑜都没等到二十岁便有了表字,只是少为外人知道。周瑜的表字还是一月前刚取,就连孙策都不清楚,所以惊讶。

    卫旋笑道:“公瑾与策儿乃总角之交,金兰之好,吾又岂能不知。”

    这话纯属吹牛,不过是仗着他有来自后世的记忆而已。可是周瑜和孙策却不知道,两个人对望一眼,都是又惊又惧。不过这二人也非普通之辈,很快就恢复过来,镇定如初。

    周瑜满脸恭敬地说道:“多谢大人挂念,草民愿在大人身边充一掾吏。”

    卫旋摆手道:“只充掾吏,实在有屈公谨之才。策儿早晚将独领一军,公谨可留策儿左右,为其臂膀。策儿性躁,公谨当时时提醒,勿令犯过。”

    孙策闻言,只当卫旋有意试探他,不觉大惊失色,赶紧说道:“孩儿只愿追随义父以为前驱,别无他求,还请义父明察!”

    卫旋却摇头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本将门之后,如今又已为裨将军,自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又岂可裹足不前!某意已决,汝等再勿多言!”

    二人告退之后,一齐来到孙策营中。

    孙策屏退左右,问道:“贤弟,你看此人如何?”

    周瑜沉默半晌,说出四个字,道:“深不可测!”

    孙策叹息道:“若非如此,愚兄又岂肯行认贼作父之举!”

    原来,孙策从来没有真心臣服于卫旋。他认卫旋为义父,只是被逼无奈之下的权宜之策。当然,卫旋两次相救,输入他体内的源力也起了一定作用。否则以他的性格,自然是要宁折不弯的。

    周瑜吓了一跳,急忙止道:“兄长慎言!卫旋连小弟的表字都探查得清清楚楚,你我周围必有其耳目,一举一动皆难逃其掌握。为今之计,兄长只宜虚与委蛇,待得独领一军之时,方可徐徐图之!”

    孙策却苦笑道:“贤弟有所不知。卫旋手下黄忠、典韦、徐晃、甘宁四将,武艺皆不在我之下,贾诩、郭嘉又素有计谋。纵使愚兄有朝一日独领军马,恐亦难成大事。”

    他们在这里图谋大事,却和卫旋强纳二乔没有任何关系。毕竟在这段历史中,他们和二乔还没有任何交集,也不知道二乔是俊是丑。这一切只因孙策本来就野心勃勃,周瑜又志存高远,否则在原来的历史中也不可能打下东吴近百年的基业。

    周瑜可不是个轻易言败的人,他见孙策有些气馁,急忙劝慰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吾辈只要尽力便好。”

    孙策这才重新振作起来,和周瑜击掌道:“贤弟言之有理,你我自当尽力而为!”

    转眼间进入六月,到了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卫旋正在院中纳凉,忽见郭嘉匆匆走了进来,手中扬着一封书信,大声道:“主公,虎牢关急报,董卓败了!”

    卫旋吃惊道:“董卓败了?怎么回事?”

    历史上,董卓在虎牢关与关东群雄只打了一个月就退往长安。而由于卫旋的到来,还没有开战,关东群雄就损失了曹操这个发起人,接着又损失了孙坚这员先锋大将,总体气势实际上已经弱了三分。所以双方才打得旷日持久,不分胜负。却没想到,董卓现在竟然毫无征兆地败了,难道历史真有它的惯性不成?

    却听郭嘉喘了口气,说道:“属下以为,董卓并非真败,而是以退为进!”

    这和卫旋的判断基本相似,他不由点头道:“愿闻其详。”

    郭嘉将书信呈到卫旋面前,叹息道:“主公请看,董卓未现败迹,却先引大军退回洛阳,只令董越、杨定、张济三人留守虎牢关。回到洛阳之后,董卓立刻下令迁都,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宅,大肆搜刮金银财物,甚至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陵寝,同时将洛阳富户百姓尽数迁往长安。军士们趁机夺人粮食,***女,把个锦绣洛阳毁于一旦。”

    卫旋冷笑道:“董卓豺狼本性,此举不足为怪!”

    郭嘉点了点头,又道:“不过属下以为,董卓此举定是得了高人指点。关东诸侯各怀异心,今见董卓新败,必生内乱。”

    卫旋暗暗叹服郭嘉见事之明,历史上,的确在董卓退往长安之后,关东诸侯生出内乱,甚至互相攻伐,整个联军不久便土崩瓦解。想到这里,他不由拱手道:“依奉孝之见,某当如何应之?”

    郭嘉早有定计,笑道:“天下大乱,此为合久必分。主公正可趁势而起,应那分久必合之言。长安荒废日久,粮草不继,主公可依例纳贡,以安董卓之心,并请诏北伐,收豫、徐、兖三州于囊中。然后或讨董卓,或战诸侯,皆在主公一念之间。”

    按照卫旋原先的计划,在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