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盛唐 >

第569章

奋斗在盛唐-第569章

小说: 奋斗在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算是相当客气了,王元宝读书不多,中等身材,相貌只能算不丑而已,至于才艺贩丝算吗?所以,他和人家李隆基以及郑云一比,完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也是刚才李隆基和郑云都对王元宝比较友好的原因之一——完全构不成什么威胁嘛。

    不愧是历史记载中的长安首富,关键时刻,王元宝心神不乱。他明白,自己也不是全无胜机——至少,从本心上讲,杨崇仁是希望把女儿嫁给自己的。

    当即,王元宝抖擞精神,不卑不亢地道:“某当然知道,论自身的才学和长相,和二位相差甚远。不过么至少有一点,我却是比二位要强的多!”

第870章 比拼家长中() 
事到如今,王琚还真对王元宝产生了刮目相看之感。别的不说,一个贩丝为业之人,能面对李隆基和郑普思如此侃侃而谈,光这份胆色就相当不凡了

    他问道:“但不知是哪一点?”

    “运气!”

    然后,王元宝冲着杨崇仁道:“好叫杨老伯得知,小侄我改名啦。以后,我不叫王二狗,而是叫王元宝。”

    “哦,王元宝的确比王二狗强得多,但是,这跟运气有什么关系?”

    “是这么回事儿”

    然后,王元宝将崔耕教自己的那个故事娓娓道来。不过,这个故事的结尾,他略作改变,并没有说是神人指点自己将一世富贵,而是说,自己此去淄州定然一路顺遂,赢得美人归。

    最后,自己为了纪念神人所赐的元宝,改名王元宝。

    郑云听完了,阴阳怪气儿地道:“编!你接着给我编!哦,梦遇神人授金,就是运气好了?谁看见了?还不是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随便说。”

    还有句话,他没说出来:我们郑家装神拨弄鬼,连皇帝和皇后都忽悠瘸了。你现在搞这一套,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王元宝微微一笑,道:“怎么?郑公子不信这个?”

    “废话,傻子才信!”

    “不信这个不要紧。当初我爹救了杨老伯,促成了这桩娃娃亲,你总得信吧?”

    “这事儿我信。”

    “这能不能说明王某人颇有运气?”

    “呃勉强算吧。”

    “那好,王某人就拿这份婚书,来抵消二位的才学和相貌的优势,应该没问题吧?”

    说着话,王元宝从袖兜中,拿出了一份文书,道:“杨老伯,这就是您当初亲笔写的婚书,您自个儿过过目。”

    杨崇仁接过婚书扫了一眼,又递了回去,道:“不错,确实是老夫所写。”

    “那就简单了”

    唰唰唰!

    说着话,王元宝两膀微微一用力,竟然将这份婚书扯了个粉粉碎。

    然后,他慨然道:“这不算您悔婚,这是我王元宝悔婚!聘礼不用退了,从刚才开始,王某人和杨小娘子再无半分瓜葛。她愿嫁何人,听凭自主!”

    杨崇仁皱眉道:“你这是何意?”

    王元宝又从袖兜中掏出一份生辰八字儿来,道:“现在,王某人重新向杨小娘子提亲,望杨老伯允准!”

    李隆基恍然大悟,道:“你的意思是,自己不再拿婚书说事儿,孤王和郑云也不得再提自己的相貌和才学。”

    “确实如此!”

    李隆基和郑云都不好惹,杨崇仁要想把杨素素嫁给王元宝,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至于那份婚书?本来王元宝就不准备拿这份婚书继续说事儿,干脆让它在此发挥最大的作用。

    李隆基道:“就算不谈才学和相貌,还有家世呢?本王的父亲,乃是安国相王。我的亲叔叔,乃是当今天子。我的爷爷,乃是高宗皇帝,我的曾祖乃大唐太宗皇帝。”

    郑云一听这话可不干了,道:“虽然临淄王身份显贵,但是奈何,你娶了杨小娘子,并不是拿人家的当正妻的。”

    现在李隆基早已成亲,他的妻子是王仁皎之女王翠云,温柔贤淑,琴瑟和谐。

    现在李隆基求娶杨素素,毫无疑问,是想以之为妾。要不然,郑云还真得灰溜溜的走人。

    李隆基道:“虽然不是王妃,却是孺人,视同五品。”

    “本公子也可求得一个五品官,让杨小娘子为五品诰命夫人,还是正妻。”

    说起来,双方还是势均力敌。

    然后,二人又都看向了王元宝。

    说白了,杨崇仁富可敌国,对财富并不看重,众人能比拼的,也只有官位了。

    王元宝纯属屌丝一名,要啥没啥。如今唯一所能指望的,也只能是自己的便宜哥哥和姐姐了。

    他清楚的记得,自己的便宜姐姐曾经说过,只要自己认他当了干姐姐,就是亲王、国公之女都大可配得。

    希望她没吹牛逼吧。

    想到这里,王元宝不卑不亢地道:“说到底,二位不就是要和王某人比拼父兄之能吗?”

    “确实如此。”

    “那赶巧了,王某人最近新认了一个义兄和一个义姐,未必就比不过二位的父兄。他们帮我弄一个五品职司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郑云好悬没气乐了,道:“认一个义兄和一个义姐,就能为你谋个五品以上的职司?我说王元宝,你咋不撒泡尿照照自己那张脸呢?除了那张婚书,你有哪点值得旁人看重的?”

    李隆基幽幽叹道:“可惜了,那张婚书,被你亲手撕了。王元宝,你这相当于亲手撕了王家转运的机会。”

    事实上,王元宝现在也有些打鼓。但是,事已至此,也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道:“空口无凭,在下的义兄和义姐来了,你们一看便知!”

    杨崇仁还真不知道什么“王元宝的义兄和义姐”,直到二管家杨豆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才道:“贤侄,你那义兄和义姐都姓字名谁,到底是什么身份?”

    “呃,我义兄叫崔英,义姐叫贺晴,他们是是总而言之,非常有钱!”

    杨崇仁听了这话,顿时心里凉了半截,道:“敢情你连人家的真实身份,都不知道啊!即便人家非富即贵,跟你也没什么深交,凭什么帮你?”

    郑云哈哈笑道:“杨老爷子也莫把话说得太满嘛,说不定,那两位还真的身份高归,并且愿意帮忙呢?还是派人把元宝兄那义兄和义姐,请出来吧?哈哈!”

    这都叫上“元宝兄”了,讽刺之意昭然若揭。

    就连王琚都觉得王元宝的话太不靠谱,道:“平白无故就能得贵人相助,这种好事儿也许只有做梦才能梦到了。”

    就这样,在人们的一片质疑声中,二管家杨豆出去,把崔耕和贺娄傲晴请了进来。

    崔耕原来乔装改扮的目的是微服私访,但如果能跟杨崇仁这种地头蛇扯上关系,微服私访也就没什么必要了。所以,尽管听说郑普思和李隆基就在屋内,还是大大方方的来了。

    “哈哈哈!”

    郑云一见这二位的装扮,顿时笑得直不起腰来。

    他说道:“俗,简直忒俗了,一看这身装扮,我就知道这位不过是个暴发户而已。王元宝,你指望他帮你活动五品官职,做梦去吧!还有她一个小丫鬟,你也拜为义姐,你的眼光也”

    啪!

    郑云的话刚说到这,就被一个大嘴巴抽了个晕头转向。

    “啊?爹,你为什么打我?”

    “我打你,打的是你有眼无珠!还说人家王元宝的眼光差,真正眼光差的人,恰恰是你!”

    说着话,郑普思微微一躬身,道:“下官郑普思,参见内将军!”

    其实,郑普思的秘书监监正,也是个正三品的职司。但是,家贺娄傲晴在韦后面前更得宠,他就一向以下官自居。

    这时候,李隆基也明白过味儿来了,抱拳拱手,道:“扶阳王一向可好,小王隆基这厢有礼了。”

    “什么?内将军?扶阳王?”

    王元宝、杨崇仁、郑云、王琚等人面面相觑,一阵目瞪口呆。

第871章 大唐十宝物() 
对于王元宝来说,可就喜出望外了。

    首先,扶阳王崔耕既富甲天下,又有青天之名,怎么都不可能打杨崇仁的主意,自己之前的担心完全不存在。

    其次,自己现在就成了扶阳王崔耕的义弟了?天下何处不可去得?简直是里子面子全都有啊。这已经不能用天上掉馅饼了形容了,起码得是天下掉金子,而且是不停的掉!

    然而,在郑普思、郑云和李隆基、王琚的心中,都暗暗叫了一声“不好”。

    崔耕那还好说,君子可欺之以方嘛。但是,贺娄傲晴不同,她不光不是君子,还是个小女子!而且是个长期得不到滋润的大龄剩女!

    你敢跟她的义弟争媳妇?那不是寿星老喝砒霜,嫌命长了吗?

    莫忘了,就是她的义女,宰相唐休璟都上赶着联姻呢。唐老头可不是一般的宰相,那是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主儿!

    然而,话说回来,杨崇仁手中有人有钱,掌握的资源太多了,就此放弃,还真不甘心啊。

    郑普思打了个哈哈,道:“内将军不在皇后身边伺候,怎么来淄州城了?”

    这就是明知故问,没话找话了。

    贺娄傲晴道:“还不是为了你的案子?皇后娘娘不放心,就让本将军跟在崔尚书旁边,帮着他查案。”

    顿了顿,又道:“在来淄州的路上,本将军遇上了王元宝,看着他挺好的,就收为了义弟。怎么?你儿子要跟我弟弟要争媳妇?”

    “呃不敢说“争”字。”郑普思字斟句酌地道:“俗话说得好,一家女百家求。这事儿的关键,不在于求亲的人,而是女家的态度。若人家女方已经选好了人,内将军总不好不认吧?”

    “哦?那不知杨老爷子,准备把爱女许配给何人呢?”

    “这”

    杨崇仁最理想的结果,当然是让王元宝入赘。其次,就这么让女儿嫁给王元宝,也不是不行。他最不愿意的,是把女儿嫁给李隆基和郑云。

    无它,杨崇仁本身不缺钱,只是希望女儿平安喜乐一辈子,万不想女儿嫁给富贵人家受委屈。

    但是现在,王元宝不知通过什么手段,勾搭上了崔耕和贺娄傲晴,杨崇仁就感到拿捏不住了。

    所以,他现在对这三方根本就不持立场,谁都不大满意。但是,话说回来,尽管都不满意,总不能一个也不选么?那不等于把这三家都得罪了吗?

    最终,他想了一下,道:“临淄王、郑公子和王贤侄都是青年才俊,到底如何选择,老夫真是甚为为难。这样吧,咱们以聘礼定输赢。谁能拿出老夫满意的聘礼,我就选谁当女婿。”

    “聘礼?”李隆基在这三人中的财力最弱,当时就有点含糊,道:“您老人家富可敌国,不至于这么贪财吧?”

    “诶,老夫所要的聘礼,可不是一般的财物。”

    顿了顿,杨崇仁往四下里看了一圈儿,正色道:“几位可曾听说过,我大唐有十大宝物?”

    “”众人面面相觑,还真没听说过这事儿。

    杨崇仁道:“几位没听说过也并不奇怪,这是某些闲人吃饱了没事儿干,总结出来的。不过,这十样宝物,应该是确实存在的。”

    崔耕道:“但不知,到底是哪十宝?”

    “头一样,叫记事珠。传说,此珠绝色有绿光,手持此珠,心旷神怡,脑洞开悟。凡是过往之事,事无巨细,皆记忆犹新。”

    “还有这等宝物?那此宝现在何处?”

    “传言记事珠乃工部侍郎张说所有。张侍郎为一代文宗,此珠公布可没。”

    当初张说因为魏元忠一案,被贬官为勤州刺史。神龙政变后,被调回朝内,为工部侍郎、弘文馆学士。

    贺娄傲晴不服气地道:“记事珠有啥了不起?崔尚书没有纪事珠,那还不照样是当代文坛第一人?比他张说不知高明到哪去了!”

    郑普思闻听此言,心中一凉,暗想,你究竟是哪头的啊?韦后派你监视崔耕,你该不会已经被崔耕给策反了吧?奶奶的,这回我可麻烦大了。

    杨崇仁则说道:“话虽如此,同一个人,有记事珠的时候总比没有记事珠的时候强得多,大唐十大宝物中,当有此一宝。”

    崔耕猜测,张说说不定真有一绝世宝珠,手持此珠心旷神怡也有可能。但要说什么过往之事全都记得,就着实太夸张了了一点儿,多半是以讹传讹。

    他又问道:“那第二件宝物,又是什么呢?”

    “第二件宝物,名曰游仙枕,乃龟兹国晋供给太宗皇帝的宝物,收在内库之内。传言此宝色如玛瑙,温温如玉。人枕上后可与梦中夜游十洲三岛、四面八方,故名“游仙”。”

    这就太夸张了,崔耕是一百二十个不信。

    李隆基更是笑道:“所谓游仙枕孤王见过,的确可助安眠,做个好梦。但绝无梦中夜游十洲三岛、四面八方之功。”

    “世间传言多有夸张,并不奇怪。下面,老朽再继续介绍其他八样宝物”

    杨崇仁介绍的第三样宝物叫自暖杯,通体青色,其纹理乱如丝麻,其薄如纸,杯足上刻有缕金字。将冷酒放入此杯中,冷酒自然会变暖。相传此物乃是大隋皇家宝物,隋灭之后不知所踪。

    第四件宝物,叫辟寒犀,乃是交趾国进攻的一株犀草,色黄如金。此宝非但能解蛇毒可避邪瘴,还不断散发着阵阵热气,有辟寒之功。相传,也是收藏在皇宫大内。

    第五件宝物,名曰照病镜。此镜镜面光如水。每有疾病,以镜照之,尽见脏腑内病机地点,然后可对症下药。相传此宝乃是现在的国子监祭酒叶静能所有。

    第六样宝物,叫警恶刀。佩带宝刀后,若主人遇到危险,此刀就会铿然作响,报警于人。现在,此刀流落于江湖,不知在何人手中。

    第七样宝物,叫夜明杖。相传此宝呈朱红色,用手指一敲还有洪亮响声。杖上有明珠一颗,可于夜间放光,照耀十步之内。据说此宝乃是终南隐士郭休所有。

    第八样宝物为占雨石,是一个锦纹花石笔架。每到即将下雨之时,此笔架就会渗水如汗,故名“占雨”。此宝为中书舍人、修文馆学士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