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盛唐 >

第420章

奋斗在盛唐-第420章

小说: 奋斗在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的宰相之首武三思道:“但不知陛下指的是何人?”

    “胡超。”

    女皇陛下一使眼色,旁边伺候的高力士就尖声道:“宣胡超上殿!”

    “宣胡超上殿啊!”

    太监们一声声接力下去,旨意很快就传到了大殿之外。

    功夫不大,脚步声声,一个四十来岁,和尚装扮的中年人,走上了大殿。

    他跪倒行礼,道:“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胡爱卿免礼平身。”

    武则天道:“朕的重疾,全靠吃了胡超配置的丹药,方才痊愈,是不是应该重赏?”

    这个没什么异议,群臣纷纷道:“理应重赏!”

    “不知诸位爱卿以为,该如何封赏胡爱卿呢?”

    武三思道:“不如赏他黄金千两?”

    武则天面色一沉,道:“嗯?难道朕的这对眼睛只值千两黄金?”

    既然千两黄金不成,那万两黄金肯定也不成了,女皇陛下的眼睛岂能用金钱来衡量?

    武三思道:“那不如赏他一个五品啊,不,四品的明威将军?”

    女皇陛下这才面色稍霁,道:“太小!”

    “三品云麾将军?”

    “还是太小!”

    “呃”

    这回武三思可不敢乱说话了,再往上去,那就是二品的镇国将军了。按规矩,非功臣宿将不可授予。

    薛怀义倒是当过这个官,但他当时既是武则天的姘头,这官职也是武则天主动封的,并没有问过群臣的意见。

    武三思再想讨好武则天,也可不能主动提议给胡超这个官职。

    毕竟,他现在为宰相之首,距离皇位不比太子李显远多少。这种帝位之争,光有皇帝的支持不够,还得有大臣们的拥戴。若是一味逢迎皇帝名声臭了大街,还是无法继承皇位。

    当然了,让武三思力谏武则天,他也是不敢的。武三思想了一下,道:“不知陛下以为,该如何封赏胡超呢?”

    武则天缓缓道:“朕以为,胡超可为正谏大夫,同鸾台阁平章事。”

    “陛下,万万不可啊!”

    武则天此言一出,群臣顿时呼啦啦跪了一地,包括武三思、狄仁杰等六位宰相。

    不是大家不给武则天这个面子,关键是,今天谁不劝谏,青史斑斑,就得留下一世骂名。

    这骂名不仅仅是软骨头,还得加上“蠢货”二字!

    因为,这种错误,武则天不是第一次犯了。七年前,她就任命了一个道士韦什方为宰相,甚至下圣旨说此人可以跟黄帝时的广成子相媲美。结果呢,事实证明,这就是个老骗子,成为武则天,乃至大周朝廷的巨大一个污点。

    上次大家没防备也就罢了,这次再立一个和尚为宰相,那不就是重蹈覆辙吗?

    很快,劝谏声四起,群臣们摆事实,讲道理,请武则天收回成命。

    但是,武则天今天心意已决,丝毫不为所动。

    女皇陛下的理由也是有的,在太医院束手无策的情况下,胡超的丹药为朕治好了眼睛,这是不争的事实吧?由此可见,人家胡超是真有道行,封他为宰相有何不可?

    最后,还是被群臣寄予厚望的狄仁杰,发挥了作用。

    他说道:“陛下,如果您的眼疾,真是胡超的丹药起的作用,微臣以为,封他为宰相也吴不可。但是,谁又能证明,这不是陛下您洪福齐天,不药而愈,胡超贪天之功为己有呢?”

    “嗯?”武则天有些失望地看了狄仁杰一眼,道:“狄国老这话,似乎有些强词夺理了。”

    自从武三思被任命为宰相之首后,武则天就对原来的首相狄仁杰,称之以“国老”了。不过,她之前称狄仁杰为国老,是以示其圣眷不减反增,今天却是暗含讽刺之意。

    本来么,按照狄仁杰这个说法,所有被医生治好的病人,都可以怀疑医生了。

    狄仁杰当然不只这点本事,叩头道:“启禀陛下,要让老臣确信是胡超的丹药,治好了陛下不难,只要一个人毫无疑议即可。”

    “剑南道查访使崔耕!”

第589章 千里来争功() 
“妙啊!”

    狄仁杰此言一出,群臣心里都响起了这两个字。

    武则天为什么要封胡超为宰相?不是因为他的丹药好,毕竟再好的医生,也只能做个太医令,而无法担任宰相。关键是,此人为什么能练出如此好的丹药?武则天认为胡超有道行,有法力才会如此。

    如今朝廷里,最擅长对付这种装神弄鬼之徒的,不是狄仁杰,不是武三思,而是剑南道查访使崔耕!只要把他调回来,定会揭穿这个胡超的真面目!

    什么高僧啊,自称姓胡名超,连个法号都没有,简直有九成九以上的可能是招摇撞骗之徒!

    还有,最关键的,陛下又不傻,现在正在兴头上,非要让胡超当宰相。崔耕如今远在剑南道,圣旨下达调他回京,崔耕领命而回。这么一来一去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兴许女皇陛下自己就改变主意了。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想到这里,群臣齐齐跪倒在地,道:“臣附议!”

    张昌宗却没跟着跪下,冷哼一声,道:“崔耕承认,你们就承认。陛下承认,你们却不承认。难不成,崔耕的话比陛下的话还好使?”

    狄仁杰冷笑道:“张常侍这么说,该不会想说我们这么多人,要以崔耕为首谋反吧?”

    张常宗本来还确实有这个想法,不过,被狄仁杰这么一质问,又忽然改变了主意。毕竟,崔耕的资历太低,又没什么兵权,说他是领头的,武则天也不信啊。至于说李显是领头的,崔耕辅佐?别开玩笑了,武三思现在还在地上跪着呢。

    张昌宗眼珠一转,道:“本官不是这个意思,我是想说,你们信错崔二郎了,他对陛下毫无忠心。”

    “哦?此言怎讲?”

    “本官刚刚得到消息,崔耕在剑南道查案之时,不惜毁坏皇泽寺内的净光天女像!换言之,他毁坏了陛下的塑像!但凡有一点忠心的臣子,谁会这么做?谁敢这么做?

    “此言当真?”

    “千真万确。想必不久之后,朝廷就会见到崔耕请罪的折子了。但是,不管为了什么案子,毁坏陛下神像的安危,就是其心可诛!”

    “”

    这回以狄仁杰的急智,也不知该如何帮崔耕说话了。

    没错,崔耕毁坏神像,肯定是有苦衷的。但是,再有苦衷,毁坏神像,就已经是逾越了为人臣子的本分了。崔耕的忠心一被怀疑,他做出的判断,自然也就毫无意义。

    怎么办?

    难道真的要同意对胡超的任命?

    登登登

    正在狄仁杰为难之际,忽然阵阵脚步声响起,有个小太监抱着一卷文书,飞速跑进了大殿。

    他跪倒在地,道:“启禀陛下,剑南道查访使崔耕,有奏折到!”

    崔耕前往剑南道,主要是查访那股大规模采够兵器铠甲的神秘势力。武则天对此事极为上心,曾经传下旨意,但凡崔耕有奏折,无论何时赶到,立即呈上。

    现在小太监送来奏折,按说并不奇怪。但是,正在大家谈论崔耕之时,他的奏折就到了,还真有种“说曹操曹操到”的感觉。甚至有人心中暗想:“这崔二郎该不会真的能“未卜先知”吧?

    武则天也感到太过巧合,等她看完这份奏折之后,这种感觉不减反增。

    她苦笑道:“看了这份奏折之后,朕都想立崔二郎为宰相了。”

    狄仁杰面色一肃,道:“陛下还请慎言,崔查访乃朝廷的股肱之臣,不会走佞幸之路。”

    “哪里,狄国老误会朕的意思了。朕是想说算了,国老自己看看吧。”

    武则天稍微一示意,高力士就把崔耕的奏折,交到了狄仁杰的手里。

    之前,武则天高居御座之上,群臣看不大分明。直到现在,他们才注意到,崔耕的奏折不是一般的奏折,而是由十副画卷组成。

    狄仁杰越看越是面色古怪,最终轻叹一声,道:“有意思,实在是太有意思了。陛下纵然不任命崔耕为宰相,但这个剑南道黜陟使应该给他吧?”

    “嗯,崔耕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受此重赏。”

    张昌宗反对道:“陛下还请三思啊,剑南道黜陟使虽然品级也是正四品,但可以任意任免剑南道五品及以下的官员,其权势可比剑南道查访使强多了。崔耕损毁净光天女像的事儿还没追究呢,怎么能升他的官?”

    武则天摇头道:“不用考虑了,崔耕损坏净光天像非但无罪,反而有功。六郎,你看看崔耕的奏折就明白了。”

    稍后,崔耕的这份奏折,在朝廷重臣的圈子里传阅了一遍。顿时,那些重臣,对崔耕这个“剑南道黜陟使”的职司,毫无异议。

    无它,人家崔跟这次立的功实在太大了。

    崔耕给武则天的奏章,其实就是吴道子给他画的十副画,并在这上面加上了说明文字。

    这些画,自然画的就是崔耕查访皇泽寺,发现那批铠甲兵器的经过。

    吴道子画技高超,将崔耕、姚寿等人的表情,都画的栩栩如生。崔耕挖净光天女佛像的眼睛,更是专门做了一幅画。

    按说,这很可能引起武则天龙颜震怒。

    但是,奈何,人家崔耕解释的好呀。

    在他的叙述里,自己当时对要不要挖净光天女像的眼睛,触动机关,很是进行了一番思想斗争。

    不过,自己最终还是决定要挖。

    不是因为立功心切,而是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可能性:虽然本因和尚说,那个密室开启的法子,是原来的和尚,记载在佛经上的。但是,佛经上又没落款,焉知不是别人所留?

    半年前,皇泽寺的和尚们宣布闭关,两个月后,人们发现皇泽寺的和尚们死绝了。

    如果记载这个法子的,不是皇泽寺原来的和尚,而是杀皇泽寺和尚的人,出于某种原因留下的呢?

    那净光天女像的眼睛被做手脚,大概就是在四个月前。与陛下眼疾的发作时间,很有些吻合。

    有没有这么一种可能,是佛像被动了手脚,天人感应引得陛下眼疾发作?

    又有没有可能,动了这佛像的眼睛,就治好了陛下眼疾呢?

    想到这里,崔耕马上动了佛像的眼睛,找到了密室。

    最后,崔耕在奏折中写道:“若奏折送到,陛下的眼睛仍未痊愈,微臣不敢居查获反贼藏匿铠甲兵器之功,甘愿领毁坏净光天女神像之罪。若陛下的眼睛痊愈了,还请念在微臣薄有微功的份,封我为剑南道黜陟使,澄清剑南道的吏治。”

    本来以崔耕的资历,远到不了为一道黜陟使的地步。

    但是,别忘了,有武则天要封胡超为宰相的圣旨在前啊。好么,胡超一个和尚,治好了您的眼睛,就可以官封宰相,咱们大周正儿八经的官员甘冒奇险治好了您的眼睛,连个“剑南道黜陟使”都捞不着?这合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另外,尽管崔耕的这个跨度虽然大了一点,不太合朝廷规矩。但是,狄仁杰等正直之士还真是不好意思反驳。别忘了,就在刚才,他们还在为胡超的事儿焦头烂额呢,现在崔耕的奏章一到,一天的云彩满散。陛下的眼睛是崔耕治好的,你胡超还有什么资格争觊觎之位?

    正人君子也是人啊,刚受了人家崔耕这么大的好处,总不能马上就翻脸不认人吧?

    总而言之,崔耕这个剑南道黜陟使的新职司,算是无惊无险地通过了。

    紧跟着,没人再关心胡超的命运,开始讨论起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姚寿来。

    他怎么就那么巧,好好的成都不待着,出现在利州皇泽寺内?是不是跟那帮反贼有勾结?是不是害得陛下差点眼辖的贼人之一?

    事关陛下安危,无论如何小心都不为过。

    最后,经过群臣的商议,武则天传旨,剑南道黜陟使崔耕,将姚寿就地抓捕,严加审问。

    张昌宗马上想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道:“陛下,这姚寿一去职,剑南道岂不是以崔耕这个剑南道黜陟使为尊了?”

    武则天满不在乎地道:“无妨,崔爱卿和既然立此大功,就理应受此重赏。大唐立国时,唐太祖李渊,曾经有意封建成为蜀王。因为蜀地虽然易守难攻,却是困龙之局,难成气候。崔耕若是有异心,朕反手可灭。又有何惧?”

    连崔耕造反都不怕,显示着武则天心意已决,张昌宗也只能退下。

    但是,他忍了,有个人实在忍不了。

    其人正是胡超!

    他此时把牙齿咬的咯咯直响,默念道:陛下的眼疾,确实是我治好的。崔耕啊,崔耕,咱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你为何要贪我之功?

    你等着,这事儿没完!

    我姓胡的会的可不仅仅是治眼疾这一招,终有一日,我要重得皇帝信任,报仇雪恨!

第590章 崔耕的决断() 
事实上,崔耕还真没想贪胡超的功劳。

    在后世历史的记载中,只记载了武则天晚年宠信一个叫胡超的和尚,让他给自己炼长生不死药。

    但是,关于是谁治好了武则天的眼疾,却毫无记载。只是说,武则天患眼疾三个月,病好之后,改元久视,大赦天下。

    崔耕公然挖净光天女像的眼睛,即便为了查案,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后患。

    算算日子,武则天的眼疾也该好了,他灵机一动,将自己的举动,和给武则天治眼联系起来。

    正是因为日子非常吻合,才让武则天确信,自己的眼疾确实是崔耕治好的,和胡超的丹药关系不大。

    当然了,现在的崔耕,还不知自己不知不觉间又树了一个强敌。

    任命崔耕为“剑南道黜陟使”的圣旨一到,他就开始忙碌起来。

    每到一地,把“放告牌”放出去,任由当地百姓们告状。民愤极大的官员,证据确凿,当场就处置了。

    当然,以剑南道的官场风气,几乎无官不贪,把贪官全部杀掉,肯定是行不通的。

    崔耕也只能是抓大放小,对于那些民愤不大,主动向自己靠拢的官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