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6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6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梁山军节节败退,士气低落,宋军士气高涨,渐渐地梁山军士兵心里最后一道防线被击溃,全部溃不成军,四处逃散起来。他们多数是平明百姓,何曾见过这样的场面,早已超出心理承受负担。

    赵构挥师前进,梁山军不断地后退,一路上都是两军士兵的尸首,还有一些受伤严重,倒在血泊中,呼天抢地的凄凉声。赵构知道眼下是战争,死伤在所难免。然而,看着堆积成山的尸首,血流成河,他的心里还是有些叹息。

    “公明哥哥,还是下令撤退,青州城守不住了,再晚就来不及了!”吴用皱着眉头,神色紧张道。

    宋江面露哀伤,又见自己的兄弟倒在血泊中,愤恨不已,他知道这一次自己败了。宋军已经全部进入青州城,自己的士兵军心涣散,早已心生怯意,唯有那些出生入死的兄弟还在苦苦支撑着。

    听到吴用的声音,宋军苦涩地说道:“就依军师所言,下令撤退!”

    吴用立即传令下去,命令所有将士撤退。梁山军士气低落,听到撤退的命令后,就像是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拼命的逃窜起来。宋江等人也骑上自己的战马,带领残余部队迅速的离开。

    赵构眼见宋江等人想要逃离,哪里让他轻易逃走,亲自骑上战马,率领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急忙追了上去。至于,青州城的一切事务由曾孝蕴一人处置。并且,嘱咐曾孝蕴要好生对待梁山将士,待他回来再行处置。

    当初,宋江聚众起义,率领大军攻占城池,从山东郓城出发,曾经对放出豪言:“去时三十六,来时十八双。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如今,梁山军在赵构率领的宋军面前溃不成军,自己的兄弟又死伤,早已不是十八双了,他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回到水泊梁山了,只能南下沂州。

    “公明哥哥,我们前往何处?”吴用问道。

    “沂州!”宋江叹息一声,“此次我军死伤惨重,水泊梁山是不能回去了,唯有南下沂州方可。军师,我们还有多少兵力?兄弟们如何?”

    吴用回道:“我军还有能战的兵力只有两万不到,兄弟们还有十几位。至于,其他人则留在青州城抵御住宋军,无法安然撤退。”

    宋江眺望着青州城,又看着将士们浴血奋战,身上满是伤痕累累,淡淡的忧伤浮现在脸上,想起曾经的风光,无奈的叹息一声:“山岭崎岖水渺茫,横空雁阵两三行。忽然失却双飞伴,月冷风清也断肠。”

    “公明哥哥,还是尽快撤退,要是再不走,只怕宋军追兵已经前来!”吴用紧锁眉头,劝说道。

    宋江率领残军继续前行,赵构继续尾随而至,不断地追击。绵绵数百里,赵构依旧是马不停蹄的追击,梁山军士兵再次遭受到重创,死的死,伤的伤。两万兵力再次锐减,只剩下一万兵力继续前往。

    另外,曾经聚众起义的兄弟两头蛇解珍、没遮拦穆横、双尾蝎解宝、铁天王晁盖、金枪班徐宁、扑天雕李应等人率领一万人狙击赵构。两军再次大战起来,赵构也不曾想到后世演义中已经死去的晁盖居然没死,活生生的站在自己面前,不禁让他有些错愕。

    此次,赵构没有命令士兵继续攻击,而是选择劝降。经过赵构的劝说,梁山军见大势已去,心里颤抖不已,已经动摇了。但是,他们几人却没有动摇,依旧是率领大军继续攻击。迫不得已之下,赵构只能下令杀无赦。

    虽然赵构布置了后手,也难以确保万无一失,只能选择下杀手。既然他们选择叛乱之路,就应该做好随时捐躯的准备。擒贼先擒王,赵构吩咐众将士射箭,朝着那些将领射击,不再选择一对一的交战,他可不愿意让宋江有时间逃亡。

    因此,赵构也没有手下留情,他们几人悉数被杀死,身上插满了箭矢。其他士兵见自己的将领都被杀死,心中的恐惧蔓延全身,纷纷弃械投降,萎靡不振。赵构留下一部分兵力将他们全部看守住,待大军前来便带回青州城。

    赵构穷追不舍,已经追击千里,依旧是紧随其后;宋江则是仓皇逃窜,带领士兵不断地逃离此地。但是,宋江做梦也没有想到此去南下沂州的道路上,会再次遇见宋江将领,沂州早已被宋江攻下。

    “宋首领,本将奉劝你一句,乖乖的束手就擒,要不然休怪我手下无情!”

    宋江笑道:“张将军,你觉得宋江投降,朝廷会放过我吗?”

    阻挡宋江前去的人便是张叔夜将军,面对着宋江的问话,他无话可说。毕竟,宋江犯的是叛逆之罪,又连续攻下数座城池,按照当朝律例理应处以极刑,身首异处是在所难免了。至于,跟随宋江一起聚众起义之人,不是发配充军便是斩首示众,这些事情不是他说的算,唯有当今皇上说得算。

    “本将念你一世枭雄,故而劝说与你,要是你执迷不悟,死的不是你一人,就连跟随你一起聚众起义的兄弟都要遭受问责。如今,大势已定,梁山军气数已尽,劝降的话我不想再多说,你自己掂量一下。”

    张叔夜寒着脸,面无表情的看着宋江。此时,宋江内心也在挣扎,他知道自己大势已去。曾经风光无限的梁山军,变成了落水狗,无法与之前相提并论。宋江又看了一眼身后伤势严重的将士,还有满身是血,一直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他沉默了。

    今日三更,多谢大家支持,请多多收藏、点击、推荐~

    (本章完)

第102章 宋江之死(二)()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此诗乃是宋江写于浔阳楼,不过是发泄不爽并借以咏志之作,却被一些官吏借此诗打击宋江。并且,将他视为叛逆之臣。一不做二不休,宋江便遂了那些人的心愿,干脆上梁山聚众起义。

    宋江想起了往事,又看着兄弟们为自己浴血奋战。眼看大势已去,无可挽回了,宋江的心格外宁静。从开始起义一帆风顺,攻占数座城池,声势浩大,又夺取了河朔之地、京东东路都溃败而去,曾经是何等的风光,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

    “罢了!罢了!”宋江叹息一声,道:“兄弟们,不要再做无谓的牺牲了,都住手吧!”

    吴用大急道:“公明哥哥,万万不可!”

    宋江摆摆手,笑道:“军师,你的意思我懂。但是,这些年来我们梁山军声势正盛,风头一时无两,就算是宋军见到梁山军都要夹着尾巴仓皇逃窜。现在风水轮流转,虎落平阳被犬欺,我们败了!”

    “众位兄弟在梁山上聚众起义,方圆八百里水泊乃是我们的天下,那时候我们意气风发。看见朝廷中有奸臣,当今圣上又不顾百姓死活,苛捐杂税甚多,民不聊生,我等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聚众起义,无非是想要给百姓好点生活。”

    “我们数年来征战四方,与宋江大战不下数百回合,多是我方胜利,宋军惨败而归,连下数座城池。现在想来,怕是朝廷认为我们不足为虑,才不予理睬,以致于我们声势浩大。树大招风,引来朝廷的重视。”

    “不到数日,我们接连失去青州城,就连沂州都落入宋军之手,想必宋军已经连成一线,将我们团团围住。青州城便是一个契机,只要青州城被攻破,那么其它地方便会立即行动,我们是无路可退了,唯有投降方可。”

    “兄弟们抵挡住宋军也累了,战死的兄弟过半,伤势严重的不计其数,又能如何与宋军相抗衡?难道真的让兄弟们全部死去才甘心吗?我宋江身为梁山首领,理应为兄弟们安危考虑,不可只顾自身安危。”

    拼命三郎石秀、病关索杨雄两人齐声说道:“公明哥哥,不可投降!”

    石秀神色激动地说道:“哥哥,诸位兄弟自愿跟随在哥哥身边出生入死。纵然是战死沙场液在所不惜,只因相信哥哥的能力能够带领百姓带来繁荣昌盛。如果哥哥今日投降,归顺朝廷,那我们这些时日以来的苦心不就白费了吗?”

    杨雄接话道:“我们聚众起义,高举义旗,从未后悔。虽然我们都是被逼无奈上了梁山,落草为寇。这一切也都是朝廷奸臣当道所致,要是我们归顺朝廷,岂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一丘之貉吗?”

    吴用也是劝说道:“公明哥哥,二位兄弟所言极是。纵然失败了,又有何惧,大不了一死,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一切都值得了。既然高举义旗,就不要有任何后悔,哪怕是死在所不惜。”

    阮氏三兄弟也急忙劝阻宋江弃械投降,道:“哥哥,我们三兄弟上梁山与哥哥、兄弟们一起征战,与宋军交战,不曾畏惧。今日要是哥哥弃械投降,归顺朝廷,怕是天下英雄会耻笑我们梁山非好汉,归降之事万万不可答应,大不了一死,男子汉大丈夫,死亦何惧,大不了重新来过。”

    其他将领也纷纷劝阻宋江不要归顺朝廷,只不过宋江心意已决,坚定了归顺朝廷之心。当初,他们是梁山水寇可以不顾其它,只顾着自己,待取得数座城池后,宋江又要开始为兄弟们的前程担忧。

    若是顾及自己,不顾兄弟们的身家性命,那他宋江就不是宋江了。现在,大宋军队已经全部到齐,梁山军已经无力再战了。纵然是有东山再起之心,也不可能有这么多兵力,一次失败注定了自己的结局。至于,江湖中如何流传他宋江的名声,这些都微不足道了,他的心中只想要跟随自己的兄弟们能够安享晚年。

    经过连日来大战,朝廷大军的战斗力是有目共睹,这些只不过是大宋军队冰山一角,要是真的全部出动,宋江心知自己不是对手,必须要想其它办法才行。于是,宋江便开始为兄弟们谋求出路。

    宋江起义之始,历经大小数次战役,却被年纪不过十二三岁的少年将自己击败。宋江的心中唯有苦涩与无奈,也觉得非常讽刺,又想起曾经说过的话,无奈的叹息一声,方知自己是口出狂言。

    “去时三十六,回来十八双。纵横千万里,谈笑却还乡。若是少一人,誓死不还乡!”宋江喃喃自语,自嘲道:“当真是讽刺,当真是可笑至极,实在是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一切都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诸位兄弟,你们不必劝了,我心意已决,决定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宋江坚定地说道,不容置疑的目光望了众人一眼,然后下了战马,走到张叔夜面前,正声道:“张将军,要想宋江归降朝廷,也不是不可能,只需要你答应我几个条件,放心不会让你为难便是,都是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不知张将军意下如何?”

    张叔夜翻身下马,道:“不知首领有什么要求,只要我能做到的,定然义不容辞。只要首领接受朝廷招安,必定不会受到牵连,这点你放心。再说,此次主帅乃是当今圣上之子,也是朝中枢密院使,当朝二品大元,定然不会有事。”

    宋江点点头,道:“有将军这番话,那么我宋江也可以放心了。”

    张叔夜问道:“不知首领有何要求,但说无妨!”

    “宋江被逼上梁山,又聚众起义,数年攻下数座城池,朝中大臣必定有人不愿宋江归顺朝廷,他们必定是想方设法处死我。但是,这些都无关紧要了!”宋江淡然一笑,道:“他们都是我宋江出生入死的兄弟,宋江如何,并不重要。只要将军答应我,待我归顺朝廷,接受招安后,保他们安然无恙。”

    张叔夜郑重地承诺道:“此事放心,我敢以头担保,这些人都不会有事,她们都是大宋的栋梁之才,要是为朝廷效命,必定会受到朝廷的重用,之前所有的罪责决不会怪罪。当今皇上的圣旨已经下达,只要首领愿意弃械投降,归顺朝廷,之前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可以既往不咎,不知首领可满意否?”

    宋江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相信你!”

    张叔夜又接着说道:“广平郡王乃是爱惜人才之人,又知人善用,就算是宋首领归顺朝廷,朝中有人反对也不会有任何事情。”

    “宋江所犯何罪,那是最清楚不过了。”宋江无所谓的笑了笑,“与朝廷对抗,又聚众发动叛乱,还杀死不少宋军士兵,这些都是犯上作乱的罪责,按照大宋律例宋江乃是罪无可恕之人,就算是皇上有意放过宋某,那些人也不会轻易绕过在下,早已做好赴死的准备。”

    张叔夜的话卡在喉咙中,半晌说不出话来,宋江说的他也是心知肚明。朝中奸臣当道,除了一个蔡京,又出现一个高俅,更是结党营私,受贿等罪状更是多不胜数。但是,宋徽宗都未曾动他分毫,对他百般信任,所有将士都心知肚明,却又无可奈何。

    如果宋江等人接受招安,那便是新的一股力量,要是得到重用必然会给高俅制造不少麻烦。毕竟,梁山军将领多半以上都与高俅有些仇隙。因此,宋江对于此事也是看得很通透,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要兄弟们能够安然享受即可。

    宋江回到自己的队伍中,高声道:“兄弟们,张将军已经答应我的请求,必定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你们要是受到朝廷重用,定要好生效忠朝廷,建功立业,驱逐金兵,复我河山,决不可莽撞行事。”

    众人齐齐的低下头,脸上的笑容有些苦涩,又有些无奈,他们愤恨的放下手中的武器,准备投降了,心不甘情不愿的无奈之色,让他们所有人都有些伤感。与此同时,宋江腰间佩剑没有放下,反而是拔出来,猛地朝着自己的脖子上放去。

    吴用、石秀等人大惊失色,齐声喊道:“哥哥!……”

    直到此时,张叔夜才知道宋江为何要与他说那些话,只因他想以死谢罪,用自己的性命保住兄弟们的安危,这份大义让他不禁心生佩服。但是,他还是情不自禁的大吼一声:“首领,不可!……”

    宋江交代一切后,心愿已成,终于放心下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