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39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39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赵构首开先河,使得从军依然有假期回家省亲,哪怕是有人不愿意从军了,不过也是极少数,更多人坚定心中的理念,继续为大宋效命,为皇上尽忠职守,还有一些家人支持他们从军,继续建立战功。

    那些回家省亲的士兵都看到了赵构对于家中的安排,他们更加心无旁骛了,那些不愿意去的,赵构也没有勉强,直接准许他们脱去兵籍。其实,也是大宋兵力太多了,变相的裁军。

    若是回家省亲不愿意再出去,日后不免会受到诱惑,或是被俘,这样的人难以继续效忠朝廷,赵构这才准许,不过也都给了他们抚恤金,相当于退伍之后的奖励。

    兵在精不在多!

    赵构一直坚持这个道理,兵力纵然有百万雄师,战斗力不强,也不过是死的更多罢了。经过这样的选择,大宋所有军队加起来不过三十万,十万禁军也被裁掉一部分,仅剩下八万大军。

    二十万大军戍守边关,十万大军在全国给地镇守。二十大军全部都是留下来的,这些人都是以一当十的勇猛之人,而且每日训练,从不间断,这也是赵构下达的旨意,为了日后反攻金朝做准备。

    建业七年,赵构时不时的巡察各地,留在京城的时间甚少,多数都是在大宋各地寻访,上至繁华的市集,下到穷乡僻壤之地,都有赵构的足迹,而随行的必定有赵有恭、高宠二人陪同。

    并且,赵构出巡全部都是微服私访,根本没有任何排场,更不会通知他们要去何地,有些时候赵构等人到了,那些地方官员都不清楚。正因为这样,赵构也会看见官吏昏庸无能,就会查办;也会发现为官清廉的好官,事后必定擢升。

    修建河堤,清理河道,扩充堤坝,拓宽道路等,赵构鼓励商人投资参与建设,也就是资助,甚至可以将那条道路以那人的名义命名,以表彰他对当地的贡献,这让有很多商贾愿意出钱出力,赵构也要求修建堤坝必须是长年累年不坏,经得起风浪;桥梁不可出现坍塌事故,必定要保证质量,而他也会派人前去查探,这是百年大计,不可有丝毫的马虎。

    在赵构登基这些年来,朝中大臣有些人已经逝去了,其中许景衡是真正的累死的,赵构追谥忠简;同年,宗泽老元帅病死在府中,赵构亲自主持他的葬礼,更是追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

    种师道在赵构尚未登基时参与宋金初战,种师中战死,后来他伤心过度,身受重伤,使得他无力带领大军,最后赵构同意他回京养病,种师道也请求皇上让张浚接替他的位置,赵构一一答允,这才安心的回京养病,回到京城的当天晚上朝中大臣全部前去探望,就连赵构都亲自来了。

    次日,种师道一睡不起,而他也叮嘱赵构以防金兵会卷土再来,而且也说了有关于张浚的事迹,赵构对此没有任何反驳,全部听取种师道的建议。当种师道死后,赵构也是举国哀悼三日,亲自祭奠,又下诏追赠开府仪同三司,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建业六年,刑部尚书王云准备出使高丽,在半路一病不起,最后赵构下令将他的尸首送回京城,王云的位置也有赵鼎接替,这事是王云提前奏禀的,在他弥留之际给予赵构留下来的口讯,死后赵构追赠观文殿学士,封王云为‘忠显公’,他的爵位由其子嗣接替。

    另外,张叔夜将军也战死金兵的攻城之中,而且徐徽言也一同战死等。可以说,跟随赵构身边的那些人已经去了很多,又有新的一批人前来,这让赵构格外重视朝中元老的身体,每月定期由太医院的人把脉,稍有不适便放下一切,调养生息。

    邢秉懿的父亲邢焕也病死府上,赵构亲临,就连邢秉懿也首次回道刑府,而那个时候邢秉玉已经是出落得大姑娘了,只是她并未许配给任何人,就连邢秉懿这个做姐姐的也不明白为什么,不过邢秉玉并没有道出原因。

    由于邢焕去世,邢秉懿不想自己的妹妹独自一人留在府上,便请求皇上让邢秉玉进宫陪伴自己,赵构准许。当初,邢焕是邢秉懿的父亲,也就是赵构的岳父,使得他得到了枢密都承旨,擢庆远节度使官职。

    邢焕却从未恃宠而骄,也未曾觉得自己有恩于赵构,一直节俭,清正廉明,死后赵构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恭简,加赠少师,追封嘉国公,以示邢焕一生光明磊落。

    建业八年,大宋已经远胜于太祖皇帝时期的大宋,国力大大的提高了,赵构等着一天终于等到了。经过整整八年的时间等待,金兵屡屡进犯大宋,赵构都严令众人只防不攻,现在时机真的到了。

    次日早朝,赵构在百官的目光下,笑脸盈盈的走了出来,一改往日的阴沉脸色,而赵有恭也是高兴不已。众人参拜以后,赵构龙颜大悦,道:“时机终于到了,终于到了,整整八年,整整八年时间,人生又有多少八年时间!朕为了这一天已经等待了太久了,终于可以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赵有恭喜不自胜,他也想与赵构一同呐喊出来,这些年他心中憋了太多的怒火,一直隐忍不发,现在赵构已然说出口,时机真的到了,从被动防守到主动迎击敌人的时机。所有的条件都已经成熟,只带一声令下便可以展开反击,不再忍受这样的憋屈。

    文武百官却是面面相觑,不知赵构为何如此高兴,这让众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纷纷诧异的看着赵构,静静的等待着赵构后面的话。

    (本章完)

第665章 全面反攻() 
“朕等了八年,终于得偿所愿!”赵构开怀大笑,压抑许久的憋屈终于爆发了,掷地有声道:“整整八年,朕憋了八年!八年来,金兵屡次入侵大宋,被我军将士数次抵挡住,死伤惨重,那时大宋乃是初期阶段,朕只能隐忍不发,只能选择防守,不主动进攻。现在时机到了,朕决定全面开战,举全国之力反攻金兵,让那些虎视眈眈之人好好见识一下大宋的兵力。”

    “皇上,您准备与金兵全面开战?”

    “朕便是这个意思!”

    “启奏皇上,微臣以为此时不宜与金朝开战!”反对大臣恭声道,“八年来金人虽屡屡进犯大宋,我军将士数次将敌人击退,每次大战损耗物资等物何止百万,要是真的发生大规模战争,只怕千万两以上才行。”

    “另外,要是两国大战,不论是大宋还是金朝,两国边界百姓将再次面临水深火热,大战开起,生灵涂炭。我大宋乃是礼仪之邦,岂能与野蛮之国相提并论,理应与金朝皇帝议和,避免战争带来的严重后果。”

    “王大人此言差矣!”赵有恭站出来,道:“我大宋国力日益昌盛,短短八年时间商业、农业等全部迅速发展开来,军队的力量与日俱增,每年都会裁军,尤其是那些年老体弱的将士。”

    “八年时间,金人屡屡进犯,皇上顾全大局,决定防守为主,不与金人决战,那时国力衰弱,人心慌乱,民不聊生。现如今国运昌隆,我大宋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莫不是诸位忘记了二帝还在金人手中?”

    “此等奇耻大辱,必定要雪耻!大宋乃是礼仪之邦,主动议和,让百姓免受连年之苦,奈何金朝太宗皇帝对此毫不在乎,他要的是大宋千里河山。若是真有议和之心,早已退兵,又怎么会屡屡侵宋?”

    “两国交战,仅以道理就能让金朝皇帝罢兵,那又怎么会发生战争?他们又怎么会派人俘虏二帝而去,二帝现在如何,我们皆不知情,要是有什么万一,那我们便是枉为臣子。”

    “楚王殿下可知,两国真的发生大战,那么大宋国力日益昌盛必定会戛然而止,而百姓又会遭受战祸的牵连,实在是不智之举!”反对与金朝大战的大臣,是以江山社稷与黎明百姓安危为重,而赵有恭驳斥的原因也是从大局出发,各有各的优势,争论不休。

    “行了!”赵构打断了众人争论,沉声道:“大宋自建国以来,尚未出现如此大的耻辱,这个耻辱必定要雪耻!当外敌来犯,我等只在朝堂上争论不休,又有何用?”

    “朕要的是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不是听你们斗嘴!议和那是在对方有意愿的情况下,现如今金朝根本就不会善罢甘休,又如何议和,唯有与金朝决战,让金人知道我们宋人不是那么好欺负的。”

    “若是一味的退让,金人又步步紧逼,最后还不是我们大宋成为砧板上的肉,由他们来取夺。朕不想愧对天下百姓,愧对太祖、太宗皇帝建立的百世基业,不愿让外敌小看我大宋,欺凌我大宋无人!”

    “此乃朕的旨意!”

    皇上震怒,众人不敢多言,赵构乃是习武出身,他身上的气势不是一般人可以抵挡得住。纵然有人反对,赵构依然坚持开战,不过主和派的较少,那些二品以上的官员大多数是选择主战,与金朝全面开战。

    当赵构下旨后,他立即开始部署调遣,让户部、工部、兵部、枢密院等各部门立即征调粮草、物资等。即便没有开战,粮草必须先行一步抵达,赵构又安排幽州作为粮草囤积点,此次所有的物资集中放在此地。

    燕云之地唯有幽州位置居中,无论去往何地都十分方便。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蔚州、涿州也成为燕云之地粮仓首选,蔚州粮仓作为后备,刘琦带领大军抵御西夏军侵犯,也需要粮草储备。

    兵部在八年时间里秘密建造了数百万支箭矢、弓弩、长矛、刀剑等武器,这些事情朝中大臣寥寥无几知晓,全部都是赵构筹划与金朝大战的,故而六部都支持赵构的决定。

    金太宗完颜晟在宋朝留有奸细,探查情报,宋朝也派遣探子前去密切关注金朝的一举一动,这仅仅是一部分。赵构让琥珀山庄的人,以及秘密训练的组织全部投入其中,尤其是组织内的所有人员早在赵构是燕王时就集结在燕云之地。

    赵构回京登基后,他立即传令,让所有人都分散开来,分成三部分分头行动,一方面是打探金朝的国内形势以及行军部署,另一方面是刺探徽钦二帝的消息,最后便是摸清楚当地的地形。

    整整八年时间,探子将大定府大街小巷走遍了,就是没有探查到徽钦二帝的消息,就连他们想办法混入金朝皇帝身边,还是音讯全无,这让赵构有些奇怪,莫不是金人看管的很紧,也不可能一点风都不透,这让赵构只能选择继续打探消息。

    最麻烦的便是摸清楚当地的地形,以及各地的戍守大军,这个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做的。北方的天气十分恶劣,时常风沙、暴雪等,耽误行程,而且吃的都多是牛羊等物,时间长了水土不服正常。

    那些人前去打探消息足足三个多月才彻底适应那里的气候,有些地方也是道路崎岖难走,有些地方是山谷等或是低洼之地,这些要全部记录下来,然后回禀给赵构,他又让工部开始绘制地图。

    赵构已经做好万分准备,就差东风了。现在东风已经到了,自然不会在等待。

    与此同时,赵构当着群臣的面宣布圣旨,任命赵有恭为此次北伐大金元帅,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浚四人为副元帅,刘琦继续留守抵御西夏大军偷袭大宋,也是为了策应。

    岳飞被封为讨伐金朝北路副元帅,韩世忠为东路副元帅,刘光世为西路副元帅,张浚为东路副元帅,分成四路大军,每人统帅五万大军。岳飞、张浚二人分左右两路进攻南京府,以此为突破口北上进攻中京大定府;刘光世、韩世忠二人分左右两路进攻西京府,继续北上截住金朝与西夏的联系,彻底孤立西夏国。

    当刘光世、韩世忠二人从独石关金北上进攻,又继续向东路进军,然后在中京大定府两军汇合,又让岳飞、张俊二人率领十万大军进攻辽阳府,拿下城后以大宋的名义与高丽议和,阻止金朝与高丽国联盟。

    赵构经过八年的准备时间,时机成熟后,他便开始思索如何进攻金朝,彻底覆灭金朝,故而他摸索了许久后,决定用这样的部署较为妥当。若想攻下金朝,首先让金朝无兵可援,孤立无援之下,才有机会将他们彻底覆灭。

    (本章完)

第666章 号角吹响() 
“圣旨到!岳飞接旨!”

    “圣旨到!韩世忠接旨!”

    ……

    在同一天韩世忠、岳飞、张浚、刘光世、刘琦五人接到圣旨,圣旨的内容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一个意思,那便是‘战’。此外,圣旨中交代了岳飞、韩世忠等人的任务以及命令。

    大宋通过变法强国之路已经走了八年,时机成熟,赵构终于给予他们新的旨意。当初,赵构下旨严令他们与敌军大战,或是追击敌军,只守不攻。如今,赵构让他们放开手脚去打,所有的后续准备已经安排妥当。

    幽州、涿州、蔚州三地的粮仓已经全部填满,三地的兵器库也全部装满,调度之人乃是跟随赵构一起的仆役、管家,也就是王武、李施仁、宫沧等人,他们都是赵构最亲信之人。

    若是其它官员兴许会贻误时机,赵构想到此处便让王武、李施仁等人全部出现担任调度使,押运粮仓、护送军需装备等都由他们出面,琥珀山庄留在京城中的人也悉数调出去。

    此外,赵构在圣旨中交代,让宋金边界的百姓全部迁移,一定要在大战发生之前办妥此事。

    “皇上终于下旨了!”

    “杨兄弟的仇终于可报了,着实将我憋坏了!”

    “是啊!这八年来着实憋了一肚子的火气,只守不攻,任由金人肆意侵犯大宋,我们只能被动防御,却从未主动进攻一次。现在有了这道圣旨,那么我们可以好好地发泄一下,让他们见识一下大宋将领的厉害!”

    “对!这次皇上圣旨传来,彻底将狼子野心的金人击退,彻底覆灭他们!”

    “元帅,皇上这次是不是主帅?”

    岳飞笑道:“皇上要是御驾亲征,有什么万一,那岂不是危矣!此次圣旨上言明,主帅乃是楚王殿下,算算日子应该不久以后便会抵达幽州,以幽州为指挥点,再来到前线指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