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300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300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换做是谁,都不可能想得开,更何况他还是皇子,皇上乃是他的父皇。”

    “他已经是平民百姓,却居住在这样的府邸,皇上也没有出面提及过,更没有丝毫的责备意思,唯一的责备便是那日他突然失踪之后,我等都被皇上骂了一顿。”

    “爱之深责之切啊!皇上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不知皇上心中如何作想,唯一能说的是皇上自有打算。或许这件事便是契机也说不定,他有怨言,心寒也不过是人之常情罢了,可是他的内心决不会就此碌碌一生。”

    “因为他是赵构,威震四海之人,更是皇上器重的大臣。”

    赵有恭想了想,也觉得潘良贵说的很对。从当初与赵构接触,还有皇上相见时,他都明白赵构一门心思扑在大宋江山上,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现在赵构突然提起大婚之事,这让他有些怀疑是赵构的以退为进。

    潘良贵的一番分析,让众人都恍然大悟,他们认识的赵构绝不是这样人,毫无报复,心无大志之人。如果他是这样的人,众人也不会心甘情愿的相助于赵构,更不会追随于他。

    赵有恭离开时就已经看见了高宠回来了,从这一点看上去,众人都深信不疑的相信赵构决不会是那样的人。只不过他心中确实有很多怨愤,潘良贵如此说,也不过是指点一下赵有恭。

    解铃还须系铃人!

    这个枷锁是宋徽宗为赵构戴上的,那么解开这个枷锁也需要宋徽宗出面才行。他们相信以赵构的胸襟,断不会耿耿于怀。潘良贵的目光看向赵有恭,赵有恭默默地点点头,他懂得潘良贵的意思。

    当今皇上不仅仅是赵构的父皇,更是赵有恭的皇叔。现在赵构大婚,本就是宋徽宗及韦贤妃一直期盼的大事。现在终于有了眉目,那么赵有恭再劝说一下,的确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至于结果如何,赵有恭无法保证,不过却可以帮助赵构完成心愿,让潘良贵为赵构主持婚礼,成为证婚人。如果赵构真的成婚了,那么他不可能缺少,必定会参加。

    于是,赵有恭想都没想,纵身上马,一溜烟的直奔皇宫而去。

    “殿下这是去哪里?”王云看着赵有恭急匆匆的拍马而去,不由得有些疑惑。

    潘良贵赞许的点点头,他知道赵有恭懂得他的意思了,淡淡的说道:“到时候自会知晓,或是这真的是一个契机也说不定!”

    潘良贵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然后便告辞离开了。众人面面相觑,不明白他话中意思,最后也都各自回府去了。众人心里都在思索着,赵构大婚,他们到底要不要前去观礼,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595章 君无戏言() 
“皇上,楚王求见!”

    宋徽宗一愣,道:“让他进来!”

    太监得到皇上的旨意,立即躬身下去,然后走到殿外,将赵有恭带进大殿内。

    “臣见过皇上!”

    宋徽宗问道:“你不是退朝后便回府了,怎么又回来了?”

    “臣……”赵有恭本想直言,却看了看四周的太监,欲言又止。

    “你们都退下吧!”宋徽宗见他如此模样,便猜到他的心思,屏退左右。

    “启禀皇上,臣退朝后并未回府,而是前往九弟的府上,与他见了面!”宋徽宗风轻云淡地看着奏章,漠不关心的模样,可他的耳朵却听得真切,赵有恭见宋徽宗没有打断自己,便接着说道:“在九弟府上的并非微臣一人,还有礼部尚书潘良贵,想必是他受到九弟的邀请这才过府一叙。”

    “哦!潘尚书前去作甚?”此时,宋徽宗抬起头,他也有些诧异,要是其他人去了赵构府上,他倒是没什么奇怪。毕竟,与赵构的交情放在那里,他又没有下圣旨说不允许前去探望。

    前段时间,赵构被贬为庶民,宋徽宗心知众人都想去看看情况。只不过赵构很快便不见踪影,让众人都吓了一跳。现在赵构好不容易出现了,他们岂能错过这个机会。

    “九弟想让尚书大人为他主持婚礼!”赵有恭一字一句的说道,又怕宋徽宗没有听清楚,再次重复了一遍,“九弟要大婚了!”

    “什么?大婚!”宋徽宗想装聋作哑也没办法了,不过赵构大婚这让他有些懵了,这个事情当真是未曾听说过,这些日子他也没有关注这些,故而还真的不知情。

    但是,赵有恭的话不像是作假,宋徽宗暗暗地愧疚一下,他本就是期盼赵构大婚之人。现在赵构要大婚了,他身为父皇的居然忘记了。

    “潘大人答应了?”

    “没有!”赵有恭如实回答,“尚书大人乃是国之栋梁,九弟也不过是庶民百姓。如果让尚书大人前去主持婚礼,成为证婚人,怕是朝堂之上会有议论之声,再说了与法相悖,尚书大人婉拒了。”

    “他为何拒绝?”宋徽宗气恼的说道,“这个潘良贵真是大胆,构儿让他征婚,他就去征婚,为何要拒绝,这下构儿的婚事何人主持?构儿的婚事何时举办?”

    赵有恭自始至终都没有插嘴说一句,直到宋徽宗气急之下说出心里话,他便猜到皇上还是在乎赵构,只不过拉不下这个面子,故而一直隐忍不发。现在赵构要大婚了,这让宋徽宗如何不喜,如何不忧。

    “半个月后,也就是九弟满十六岁之日。至于是何人,想必九弟自有打算。”赵有恭嘴角微微上扬,脸上却有些失望了。

    “自有打算?”宋徽宗恼怒道,“当今大宋谁还有这个资格能与潘良贵相提并论?”

    “微臣也说过尚书大人,只不过尚书大人乃是遵纪守法之人,不敢贸然答应。”赵有恭再次出声道,“微臣着实难以说服尚书大人,不过尚书大人也说过,九弟一无官爵,又无勋位,此乃违背大宋律例,轻则罢官发配,重则抄家斩首,微臣也觉得他说的对,不知皇上以为如何?”

    “什么狗屁道理!”宋徽宗怒气冲冲的吼道,“朕的皇儿成婚,还需要什么官爵,功勋,他乃是皇子,朕的儿子,这便足够了。传朕旨意,赵构成婚由潘良贵主持。”

    “微臣替九弟谢过皇上!”赵有恭大喜过望,他要的便是这句话,接着他又说道:“现在九弟是庶民,那他的婚事按照皇家礼数,还是百姓礼数?”

    “有何区别?”宋徽宗俨然不知已经中了赵有恭的圈套,仍旧顺着赵有恭的思路去说,不过这个事情还真的不知道。

    “当然有区别!”赵有恭掷地有声地说道,“百姓婚礼也不过是亲戚朋友前来恭贺,送上贺礼之类的,比较冷清;要是皇家婚礼,那自然是隆重,朝中大臣与之较好者皆可参加,当真是扬我赵家子弟威严。”

    “既然如此,那自然是按照皇家礼数!”宋徽宗直接了当的说道,“传朕旨意,赵构婚事由潘良贵这个礼部尚书全权办理,一切规格按照皇子的礼数去办。若是有任何差池,潘良贵承担一切责任。”

    “微臣替九弟谢过皇上!”赵有恭再次拜谢,道:“皇上,微臣还有一事相询,不知九弟大婚,皇上要是人不去,不知有没有礼物送到?如果皇上有礼物送到,想必九弟定是开心不已,只可惜皇上日理万机,无法亲自到场!……”

    “自然会……”赵有恭说的似模似样,脸上露出遗憾的表情,这让宋徽宗下意识的说了一句,不过事后又想起了有些事情不能点明,故而又戛然而止,这让赵有恭迫不及待的等待没有任何回应,不免让他有些失望。

    其实,赵有恭最想知道的便是这个,要是皇上亲自前去,那么一切都好说了。赵构大婚,皇上亲临,也就是说他并未真的失宠。赵构被贬为庶民,也不过是担心他功高震主罢了,这是皇上的权衡之术。

    如果赵构大婚,皇上没有任何的礼物,也没有亲临,那么就代表着他真的失宠了。赵构彻底的沦为平民百姓,难以有翻身的机会。即便是赵构有心为大宋尽心尽力,也不是有心无力。

    “你在套朕的话?”宋徽宗目不转睛的盯着赵有恭,这让他有些尴尬。

    赵有恭的心思被宋徽宗无情的点破,不过赵有恭是何许人也,他佯装无事,只不过他的眼睛却不敢看着宋徽宗。

    “君无戏言!”宋徽宗淡淡的说道,“既然朕下旨了,那你便下去传旨吧!”

    赵有恭见好就收,不敢再放肆。现在已经得到了这么消息,已经足够了。如果贪心不足,还想在知道一些,那便是贪多嚼不烂,甚至还适得其反,故而赵有恭便起身退了下去。

    赵有恭离去后,宋徽宗放下手中的奏章,会心一笑,喃喃自语:“真的以为朕不知道你的心思吗?”

    赵有恭用的伎俩,不说多高明。不过宋徽宗是一国之君,他早已洞悉一切,知道赵有恭的心思。只不过他没有点破罢了,一切都顺着赵有恭的话去说。毕竟,赵构大婚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想到赵构真的成婚了,宋徽宗都会忍不住笑起来,因为他的愿望成真了。

    (本章完)

第596章 时机成熟() 
“这件事要不要与她说呢?”宋徽宗喃喃自语,低头沉思,深深叹息一声,“算了,不说也罢!”

    赵构大婚这样的喜事,宋徽宗做梦都会笑醒。现在他哪里还有心思处理奏章,一门心思都扎在赵构婚事上。现在宋徽宗难以出面,只因那次之后,两人关系降到冰点,难以化解。

    “传朕旨意,任何人都不准打扰朕!”

    宋徽宗起身从书房离开,来到赵构还是幼年居住的别苑,在这里他闲庭若步的观赏着四处的景物。曾经还是幼小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树叶密布,遮挡着阳光;四处还有绿葱葱的草坪,争相斗艳的花朵,这些都是宋徽宗命人种植的。

    转眼间赵构已经十六岁了,这些花草早已换了不知多少次,宋徽宗仍然没有将它荒废,仍然命人按时搭理。宋徽宗又来到了房舍中,这里的书本全都整齐的摆列在书架上,随手翻开一本,然后又合上。

    宋徽宗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已经十几年了,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皇兄!”

    “十三弟!”宋徽宗微微一笑道,“你说构儿大婚,我这个父皇的应该送什么礼物才好?”

    “皇兄自有打算,臣弟哪敢有什么建议!”赵似躬身回道,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如果自己的皇兄没有与赵构闹僵,那他还有很多话可说。其实,他也是听到赵有恭说赵构要大婚的事情,故而前来面见皇上。毕竟,赵构的事情非常重要,要是有任何的意外都会影响大局。

    “朕有十几个儿子,女儿也不在少数!”宋徽宗自言自语的说道,“这么多子女中,能担当大任者寥寥无几。曾经朕以为是太子,后来发现他不是,他走的路乃是朕昔日走的道路。”

    “这样的道路难以让大宋雄霸天下,四海臣服,甚至还有可能让大宋越来越弱。朕心死,任由大宋发展,不管不顾,却不想小九居然有此能力。从最初的想法,以及做法,朕都清楚,大宋的未来理应交给小九。”

    “但是,朕也知道,要是废太子,重新立王储,怕是政局动荡,难堵悠悠之口。嫡子继承皇位,理所应当;小九要是皇后所生,那便没那么大麻烦。只可惜她本是侍婢,母凭子贵,这才受到朕的宠幸。”

    “即便是贤妃,依然无法与皇后之尊相提并论,身后并无势力。若是仅仅靠小九一人之力,难以服众。大宋悠悠大国,岂能皆是武将,文臣不服,又有何用,无法说服他们。”

    “纵然深得朕之信任,也无可奈何。朕知道此次计划实施,便已经没有回头路了。但是,朕还是希望小九能懂得朕之心意。若是不懂,那也无妨,一切都是为了大宋。”

    宋徽宗自言自语,又像是在倾诉内心的苦楚,除了独自一人外,谁也不懂。即便是赵似都难以理解自己的皇兄为何要如此做,这样做就跟辽天祚帝一模一样,没有多大区别。

    功高震主,这样的事情要是其他人或许有可能发生拥兵自重,赵构绝对不会如此做。这便是赵似的信任,只可惜他劝谏无数次,赵佶就是不愿意听从。直到后来,赵似暗中调查确实如同赵佶说的那样。

    大宋乃是重文抑武,要是赵构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仅仅是皇上的恩宠,那么朝中大臣根本就不会心服口服。并且,赵似还想到要是以赵构的性子,怕是那些人直接会逐出朝堂,这样的话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身为一国之君,一切以国事为重,哪怕是私情也得抛去。若是狠不下心,就无法成为一国之君。纵然赵构是宋徽宗最疼爱的儿子,只要危及江山社稷,必定会施压或是采取手段。

    其实,赵似何尝不明白,赵佶如此做的只为了保护赵构免受他人诟病。赵构取得的战功,自大宋建国之始,都未曾有过。可以说,赵构的战功震古烁今,在军中的地位无人能动。

    如果赵构真的有谋逆之心,怕是那些大将都会依附于赵构,这样一来大宋就乱了。刚刚解决外敌隐患,却又发生内乱,大宋如何崛起,又如何发展起来。宋徽宗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剪除赵构手中的一切权力。

    赵构手握重兵,要是身居要职,别说宋徽宗终日提心吊胆,就连其他大臣都会畏惧,那样一来朝廷之上便不是皇上掌权,乃是赵构掌权。如此一来,便是朝中大臣的中伤、诬陷。

    为了断去那些人的想法,宋徽宗干脆来个一刀切,任你是何人都难以诬陷赵构了。现在的赵构乃是平民百姓,手无大权,对于朝中大臣来说,就没有威胁了。他们多数是文臣,真正是武将出身的太少,要是赵构在朝堂上一天,他们都会忧心忡忡。

    因为赵构代表着武将,要是武将重新在朝堂上占据位置,那些文臣就会害怕。即便是宋徽宗调和,也会导致文武百官内斗不止,为了平息这样的内斗,宋徽宗只能如此做。

    宋徽宗心里的苦楚,唯有赵似能懂。但是,赵似已经死了,难以在朝堂上支持赵佶,这一切都是宋徽宗独自一人承担。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