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283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283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过大帅!”燕王及燕王妃二人都是识趣之人,他们沦为阶下囚,可不会想着自己还是高高在上的王爷,更像是平民一样。

    赵构道:“燕王,若非你撤离幽州,怕是我们二人早就见面了。”

    “大帅客气了!”燕王恭敬的说道,“在下多谢大帅不杀之恩,不知今日大帅让在下前来有何事?”

    燕王耶律淳心知肚明,赵构没有下令将自己等人全部杀死,反而以礼相待,他便猜到赵构定然是有什么要求。

    “燕王如此说,那我也就直说了!”赵构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想让燕王出面让莫州将领投降,不知燕王是否答应?”

    “这……”耶律淳有些为难的皱着眉头,他是燕王,掌管燕云十六州地大权,只不过他的身份也决定了他的道路。

    如果答应赵构的条件,那么耶律淳也就成为叛国之人,可能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大辽了。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这也是好事。

    由于辽天祚帝排除异己,就连他这个叔叔都在除去的名单上。如果答应赵构,那么日后可以与大宋结盟,可保性命无忧。

    现如今大宋帝国的力量远超辽军,而且宋朝幅员辽阔,这也是一个契机。若是以前与大宋结盟,或是低声下气的那是有损颜面,现在来说地位逆转了。

    “我们答应!”燕王还在踌躇着,而燕王妃萧普贤女却一口答应下来,没有任何犹豫。

    “王妃的话作数?”赵构早已料定萧普贤女会答应,燕王耶律淳本就是武断之人,做事甚少果断,犹豫不决,他的话本来就是针对燕王妃说的。因为他知道萧普贤女不甘于人后,亦是果断之人。

    耶律淳偷偷的瞟了一眼,见萧普贤女镇定自若的向他点头示意,他也就相信自己爱妃的话。

    于是,赵构将劝降的任务交给了耶律淳以及燕王妃萧普贤女。

    次日,燕王耶律淳便来到了莫州,守将见是燕王,纷纷瞪大着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由于宋军在岐沟关大胜,燕王及其心腹等人已经成为俘虏,未曾想到会出现在这里。

    耶律淳在营中与自己爱妃商议,为何答应这个条件。直到萧普贤女将原因一一的说出来,耶律淳没有半点的愤怒,反而欣喜若狂。

    萧普贤女跟他说,“只要劝降了两城的守将,那么大宋必定放我们等人一条生路。若是可以的话,我们可以借助这支力量东山再起,直接称帝。即便是不能称帝,以现在的情况来说,也只有宋朝能与金兵相抗衡了,这是自保!”

    耶律淳权衡利弊后,也觉得有些道理,故而欣然前往劝降。

    大辽的版图已经在金兵的攻击下,越来越小;大宋又北伐,攻打燕云十六州。可以说,辽朝腹背受敌,耶律淳想了想,就算是回去了,也不过是受到天祚帝的猜忌,要不就是成为金兵的俘虏,以女真人对契丹的仇恨,势必不会善罢甘休,必定会受到非人折磨。

    莫州守将根本就不吃这套,他愣是不愿意打开城门,放任燕王耶律淳进来,更是劈头盖脸冷嘲热讽,这让耶律淳气愤不已。奈何,城门不打开,无法面对面的劝降,最后也是劝降失败。

    “耶律淳,你身为燕王,掌管燕云十六州的政治大权,手握重兵,又是皇亲国戚,你实在是不配姓‘耶律’,那是对这个姓氏的玷污。皇上对你委以重任,你却叛国,此乃不仁不义,你有何面目劝我投降?”

    赵构见耶律淳劝降失败了,接着他也亲自下令,命令大军将瓦桥关团团围住。

    其实,莫州守将并非在莫州,而是在瓦桥关驻扎,等候宋朝大军前来。因为此关防守非常的重要,可以不必与敌军直面对抗,只需要守着即可。原本瓦桥关并无城墙,只不过是宋真宗年间修建的,奈何被辽攻破占领,一直被辽管辖,可是所有的地形图,赵构却是一清二楚。

    赵构将大军从四面八方将瓦桥关团团围住,他之前又命人连夜动工将瓦桥关的河流截断,断掉辽军的水源。正因如此,莫州守将才会如此愤怒,因为他正在为此事发愁。

    既然耶律淳失败了,赵构也不愿意多跟他们周旋了。之前部署好的作战计划,立即开展起来。

    瓦桥关兵力也不及宋军多,故而赵构下令让弓箭手在后方准备,又将大军分成四个方向,每个方向都配备着精锐的弓箭手,他们例无虚发,全部瞄准城墙上的辽兵,只见辽兵一个个的倒下去。

    接着,步兵开始攻城,他们有的推着辎重,有的抬着云梯,有的拿着盾牌,又拿着兵器,一路向前冲杀过去。有着厚实的盾牌守护,减少了不少的伤害,辽军不断地从城墙上砸下来一些大石头,或是砖块,要不就是射箭。

    只可惜宋军在赵构的指挥下,就算是辽军做好充足的准备,抵御住宋兵。只可惜他们的兵力严重不足,最后的结果也只能看见宋军逼近的脚步,却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瓦桥关除了几座抵御用的城墙外,还有河流。只可惜河流已经被赵构下令截断,天然的屏障就这么白白失去了作用,唯有仰仗城墙了。但是,赵构又命令大军直接攻打城门,将城门硬生生的撞开。

    辽军见此情况,又得分兵前往城门处,抵御住宋军的进攻。

    赵构一声令下,四面八方的所有将领一拥而上,给予莫州守将来个措手不及,硬生生的被打懵了,浑然忘记了自己的重任。燕王及其王妃二人看见赵构大军,犹如看见了常胜将军,从未遇到了一次败仗,这让他们心里很是吃惊,又非常的放心,还有一丝丝的恐惧。

    赵构的时间不多了,唯有尽快拿下莫州、瀛洲,这也让赵构这几场战役都是强攻,也不愿意跟辽军消磨时间了。现在的赵构,脑海中只有一个字,那便是‘攻’。

    (本章完)

第560章 攻其不备() 
瓦桥关之战,以宋军取胜,辽军再次全军覆没。

    与此同时,赵构率领的大军进入莫州之时,种师道率领的大军也攻下瀛洲,斩杀敌军首级五千余人,己方损伤三千人,也可以说是一场漂亮的战役。种师道率领的种家军,在他的指挥下,亦是所向披靡。

    赵构没有再次南下,而是在莫州等待种师道率领的大军前来汇合。

    种师道攻下瀛洲后,并未立即向朝廷回禀,而是将这个消息汇报给赵构。因为赵构乃是这次北伐的主帅,任何命令都需要经过赵构的点头才行。若是私下奏报,那便将帅不和,不利于接下来的大战。

    “大哥,为何如此心急前往莫州?”种师中疑惑不解的看着自己的兄长,这次大战耗费一番功夫,理应休整一下,再次行军。但是,种师道没有让大军休整,直接向莫州进发,这让他很是不明白,这已经是超出了兵书的范畴。

    种师道没有停下脚步,继续向前走去,撇过头,叹息一声:“二弟,难道你还看不出来大帅的心思?”

    种师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是没明白兄长的话中意思,这让他很是不明白。至于赵构心中所想,他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些日子都想着如何破敌,哪里有心思去揣测赵构的心思,故而摇摇头。

    “大帅的心思已经很明了了!”种师道顿了顿,道:“收复燕云十六州!”

    “收复燕云十六州?”种师中更不明白了,这个心思都知道,可是他觉得兄长所言不仅仅指的是这个。

    “其实,收复燕云十六州乃是太祖、太宗皇帝的心愿,更是太祖皇帝过世时的遗言。正因如此,太宗皇帝才会两次发动北伐战争,奈何都功败垂成。至于失败的原因,暂且不论!”

    种师道像是述说着历史似的,种师中聚精会神的听着,“当今圣上乃是赵氏子孙,一直想要完成太祖、太宗皇帝的心愿,故而大帅出征以来,皇上没有任何反驳,反而全力以赴的支持,那些恶语中伤之人,或是反对北伐的大臣不是被贬,就是闲赋在家,无所事事。”

    “因为圣上相信郡王的能力,相信他定然能完成太祖、太宗皇帝的遗愿。直到我被送回汴京,皇上也没有多说什么,这便已经说明了皇上的心意,任何人都无法阻挡他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决心。”

    “在汴京,郡王屡屡得胜,这是大宋开国以来与辽对峙后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现在就是已经发生在我们的眼前,这让我不得不去相信郡王殿下有这样的能力。即便是朝中还有些人处于观望态度,也纷纷闭上嘴。”

    “现在上京、中京都被金兵攻破,只要辽灭亡了,那么金兵的兵力就失去了牵制,对于我们收复燕云十六州有极大的影响。郡王连续进攻,不曾多做停留,为得便是在辽彻底灭亡之前收复燕云十六州。”

    “以战略目光来说,我不如殿下;以用兵谋略来说,我依然不如!”

    种师道回想起昔日的反对,脸上一阵尴尬之色,着实愧疚。如果说年纪,或是战斗经验,种师道可以将赵构甩过十几条街,可是种师道自己明白目光短浅,难以与赵构相提并论,这让他有些羞愧。

    话分两头,赵构占据着莫州,又得到种师道传来的消息,说是正在赶来与大军会合,这让他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开来。因为连续几次大战下来,宋军损兵折将也不少。

    原本五万多的兵马,在这几次大战中损失过半,只有两万余人的兵力。如果仅仅是这些兵马,难以继续扩大战争范围,也会影响整个战斗进度。如果两军会合,那么宋军的兵力将会达到八万人。

    现在燕云十六州只有蓟、檀、妫、顺,这四个州没有收复。其它的已经全部在宋军的掌控之下,现在距离出兵之日已经过去了大半年,还有两个月便是整整一年多时间。

    在一年的时间内连续攻下十二个州,这已经超出所有人的预料之外,更是意外之喜。

    “大帅,种老来了!”

    赵构大喜道:“快快请来!”

    “见过大帅!”种师道、种师中二人躬身喊道。

    赵构连忙起身,道:“二位将军一路辛苦了!”

    众人一一与种师道、种师中二人点头示意,然后他们二人也分别落座。由于种师道在军中的地位比宗泽的还高,资格最老,故而他坐在了赵构的左手边,而右手边则是楚王赵有恭。

    “现在两军回合了,接下来该来商议一下北伐的事情!”众人寒暄了几声后,赵构便言归正传了,他沉声道:“现在还有四个州没有攻下,我军兵力有八万余人,而四个州加起来的兵力也只有六万不到,可以说我军人数占优势,可是他们占据着地理优势,这才是真正需要注意的地方。”

    “由于辽灭亡之期愈来愈近,我军也必须加快攻城的速度,速战速决的拿下余下的四个州,唯有这四个州都成为大宋的地方,才是真的安心下来。现在大家有什么好的破敌之策,不妨一并说出来。”

    吴用道:“檀、妫、顺,这三个州乃是一处地方,要是进攻的话,理应同时进攻。至于,蓟州距离尚远,留在最后攻打即可。属下以为,我们可以将大军分散,然后分别攻打,让它们没有机会救援,这样一来便可以逐个击破,然后大军合围攻打蓟州。”

    赵构沉思片刻,又撇过头看向种师道,道:“种老,你是军中老帅了,不知你有何建议?”

    种师道一愣,然后说道:“回大帅,属下以为军师之法尚且可行。但是,我军兵力远胜辽军,此乃一大优势。经过连番大战,我军士气高涨,敌军士气低落,想必辽军将领上下一定胆战心惊。”

    “如果我军将所有兵力分散攻打檀、妫、顺三个州,那么蓟州就是孤立无援。其实,蓟州大可以选择投降归顺于金朝。毕竟,中京已经被辽占领,要是这样的话就非常麻烦了。”

    “所以,属下以为可以假意攻打三个州,真实的意图是转身攻打蓟州,让他们措手不及。只要蓟州被攻破,那么这三个州也成为瓮中之鳖,插翅难逃。蓟州攻破以后,我军也可以在边关设防,以防女真人出尔反尔。”

    (本章完)

第561章 大意失蓟州() 
众人心里默默地掂量了一下,种师道的建议更妙,这让众人都佩服不已。种师道不愧是征战沙场的老将,就连赵构都有些佩服。

    如果按照吴用所言,这也是一个方法。但是,所用时间必定很久,也就是持久战。现在,赵构最耗不起的就是时间。

    若是将重点放在蓟州上,那么再多的时间也没关系。因为燕云十六州已经是宋军的囊中之物,也不必强攻,只需断去辽军粮草供应,就可以让他们缴械投降。

    种师道的建议,便是看出了赵构的心意,他知道时间紧迫,无法再继续拖下来,只能速战速决,这便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种老的建议,大家以为如何?”

    “赞成!”众人接二连三的答应着,最后异口同声地回答。

    于是,赵构接纳了种师道的建议,采取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接下来,赵构让吴用安排将领分布。若是之前一切都是由赵构亲自主持,吴用这个军师也不过是挂个名而已。

    如今赵构却让吴用自行安排,他不再过问太多,也就是放权给他们自行处理。经过吴用的安排,八万大军分别由种师道、宗泽、宋江、韩世忠四人统领,每支大军攻击两万余人,也就是弓箭手、骑兵人数相当,占据五千余人,其余的人都是步兵、轻骑兵。

    种师道率领的是种家军,宋江率领的是梁山军,韩世忠率领的乃是他们一批年轻的将领,宗泽率领的都是他昔日的部下,至于赵构则坐镇后方,不再冲锋上前,一切全部交给他们安排。

    赵构的放权,无异于将这次大战的收尾工作交托于给众人,也可以说建功立业之时。

    吴用安排好一切后,众人便各自回去准备,而种师道却独自面见赵构,这让赵构有些受宠若惊。因为种师道见到赵构,立即单膝下跪,犹如犯了过错似的,这让赵构都愣住了,就连赵有恭也是惊讶不已。

    “种老,这是作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