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61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61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韦氏一愣,只觉自己真的想的过多了,也就听从小兰的话,先行躺下休息。只是躺在床上,韦氏却翻来覆去,辗转难眠。毕竟,赵构第一次前来探望自己,她的心满是儿时的赵构模样,如今是何模样还真的不曾记得,心里盼望的紧。

    次日,天蒙蒙亮,韦氏便醒来了!昨夜,韦氏迷迷糊糊的睡了一两个时辰,心里迫切的希望早日到来。终于盼到了今天,赵构前来的时间,她特意命小兰准备一下,沐浴更衣,好好地整理一下。

    经过一个时辰的整理,韦氏便坐在椅子上静静地等待,她的目光却一直看着门外;心不在焉的模样就连小兰都看在眼里,忍不住笑出声来:“呵呵!……韦妃,郡王很快便来了,不用再看了!”

    “臭丫头,就知道笑话我,要是再笑话,我便将你赐予构儿做府中丫鬟!”韦氏笑骂一声。

    小兰羞涩地低下头,她知道韦氏是在说笑。毕竟,她身份卑微,以赵构的身份岂能看得上。不过她年仅二十一,正值青春少女怀春的时候,赵构又是人人称道的人物,想到自己要是成为郡王府的丫鬟,暗暗地窃喜,羞红的小脸蛋迅速的低下头,看着脚趾,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想着韦氏说的话。

    韦氏瞧见平日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的小兰沉默了,又见她羞红着脸,莞尔一笑。小兰的心思哪里逃得过她的眼睛,不过戏言却也想起了赵构年岁不小了,也该是考虑一下人生大事才行,心里不禁有些忧心了。

    小兰的年纪比之她要小,可是性格活泼,有她陪伴韦氏才不至于非常寂寞;崇德殿也不至于太冷清,只是小兰的身份让她想起自己。如果真的将她赐予赵构,作为府中丫鬟,只怕日后有些难办,故而此话点到即止,不再提及。

    “小兰,你去看看构儿来了没?”

    小兰如梦初醒,猛地想起了正经事,慌忙跑出去。片刻后,她又回来了,欢快不已,惊喜地高喊道:“韦妃,郡王来了,来了!……”

    韦氏猛地从椅子上站起来,连忙走到房门外,目光凝视着前往,只见前往走来二人,她一眼便看到了赵构。与此同时,赵构也看见了韦氏,那一瞬间赵构愣住了,韦氏热泪盈眶,泪水悄悄的滴落下来。

    纵然赵有恭与赵构二人前来,赵构乃是亲生子,数年未见仍然一眼认出了自己的儿子,只因血脉相连,那种亲情难以割舍掉。毕竟,此时的赵构模样与儿时有些相似,只是多了几分成熟稳重,少了几分稚嫩之气,英姿勃发,器宇轩昂,喜极而泣,喃喃道:“我的构儿长大了,真的长大了!……”

    赵有恭感受到赵构身体有些僵硬,笑容戛然而止,好奇之下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只见韦氏伫立在门槛处。顿时,赵有恭也愣住了,只因韦氏的模样与自己的母亲有几分相似,仿佛看见了自己的母亲一样,他也傻了。

    赵构身怀武功,视力比之常人要好。他清楚地看见韦氏梳理好的妆容,仍然掩盖不了她脸上的沧桑,眼角纹深了许多,满头黑发却夹杂着银色,格外的醒目,哪怕好好地打扮一下看上去精神许多,仍然看出来她的疲惫与担忧。

    韦氏紧皱地眉头在看到赵构那一刻悄悄地舒展开来,仅仅是一瞬间,赵构还是捕捉到了,他的心那一刻震动了。若非自己一直在外,从未踏入崇德殿,让自己的母亲担心,又怎么会老得如此快,那一刻赵构的心里只有愧疚。

    扑通一声赵构双膝跪地,二人相隔一千米,只是这一千米对于赵构而言比任何的路都要艰难,尤其是看见自己母亲满脸沧桑的模样。赵构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愧疚,唯一能做的便是跪地而行,一步一步的跪着走到韦氏面前。

    韦氏见赵构跪地,心里一痛,强忍着泪水在这一刻还是忍不住夺眶而出,哗啦哗啦的流了下来,泪水悄悄地在脸上划过,眼神里满是慈爱之色。看见英姿勃发的赵构,她觉得这些年的孤独都值得了,只要自己的孩子过得好就足够了,身为母亲子女身体安康就是最大的幸福。

    “不孝之子赵构叩见母亲,让母亲为孩儿忧心乃赵构之过也!”赵构泪流满面的一直跪着行走来到了韦氏面前,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才抬起头看着满脸慈祥的韦氏。

    虽然是情人节,不过写完这一章,还是想起了我自己的母亲~~常年在外地,很少回家,聚少离多,有时候真的很想念母亲,只是有很多的无可奈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儿行千里母担忧~~

    (本章完)

第300章 姨娘?() 
韦氏身为贤妃,在后宫的位置仅次于贵妃、皇后、太后。虽然她是奴婢出身,也是知书达礼之人,性子恬静,不愿与人争斗,故而崇德殿是宫中最冷清的地方,也是清静之地。

    赵构泪流满面的跪在地上仰望着母亲,心里感慨万千。自从习武以来便独自一人,自此与自己的母亲分别。此时,看见母亲沧桑的脸庞,慈祥的目光,眼中含泪,这让他心如刀割,自知不孝。

    赵构非常懊悔,为何不早点前来。虽然他考虑的是母亲在宫中的安危,时机不成熟,只是这样一来却让母子二人分别多年未曾见过。如果给他再一次的机会,赵构万万不会不来探望自己的母亲。

    韦氏伫立在门槛处,眼睁睁地看着跪地而来的赵构,心里一痛,泪水止不住的流淌下来。那一刻,韦氏的心都融化了,眼里只有赵构一人,再无其他人。只是她的身份不允许前去迎接赵构,也不能立即搀扶起赵构,韦氏知道这是赵构对自己的孝顺,身为母亲唯有欣然接受。

    母子二人四目相对,韦氏近距离看着赵构,只觉得赵构不仅仅长大了,就连容貌也变了许多,只是身形略显单薄,心里揪着痛;韦氏懊悔自己没有留在赵构身边照看,以至于错过了很多。

    “侄儿有恭见过韦妃!”赵有恭恭恭敬敬地喊了一声,惊醒眼神中都是赵构的韦氏,他也不愿意惊扰,看到如此感人肺腑的一幕,赵有恭心里除了感动、羡慕外再无其它东西。

    韦氏听闻赵有恭喊自己,方才撇过头看着赵有恭,眼中满是慈爱之色,笑容满面地点点头,想要说些什么却发现赵构还跪在地上,担忧的让赵构起来。母亲的命令,赵构岂敢不从。

    纵然在朝堂上风光无限,手握大权,在母亲韦氏面前,赵构仍然还是孩子。原本在父母身边无忧无虑的生活的赵构,小小年纪便承担着很多,韦氏知道赵构自幼聪慧,比同龄人成熟很多,不曾想年仅十四岁尚未加冠的赵构居然如此风光,心里除了欣慰也有担忧。

    韦氏深居宫闱,不与人争斗,不代表韦氏是那种闭门造车之人。恰恰相反,韦氏独具慧眼,目光长远,就连赵佶都不曾知道,有些事情藏在心里比说出来或是做出来要好。

    如果可以的话,韦氏不希望赵构小小年纪便进入朝中任职。毕竟,朝中官员尔虞我诈堪比后宫争斗,为了取得皇上宠幸更是不择手段。常年身居在宫中的韦氏,早已见怪不怪,只是恬静的心让她置身于事外,不愿意掺和其中。

    自从赵构离开后,韦氏便一心一意的礼佛,修身养性。名利在她眼中不重要,重要的是赵构能够健康安全,此乃最大的心愿。即使是皇上来了,韦氏眼神也不曾丝毫的波动,唯有赵构才能牵动她的心,只因他是自己的儿子。

    赵构在朝中发生的一切,小兰悉数告之,韦氏只是静静地听着不曾说过什么。但是,韦氏心如明镜,对于朝中的势力多少有些了解,尤其是赵桓被赐封为太子后,以赵构的本事势必成为眼中钉肉中刺。

    韦氏与太子赵桓的母亲乔氏原是郑皇后宫中的普通侍女,结为姊妹,相约其中一人富贵时,不能忘记对方。后来乔氏得到宠幸,封为贵妃,向徽宗推荐韦氏,韦氏因而受到临幸。

    现在有这样的地方,可以说与乔氏有很大的关系,韦氏不愿与乔氏因为儿子的事情闹得不愉快,最后老死不相往来。经过这么多事情后,韦氏心里已经明白有些事情无法避免,还是发生这样的问题,心里只能感慨。

    如果韦氏不是选择清修,只怕与乔氏早已发生斗争。并且,乔氏已经成为皇后,要是真的无可避免唯有应对才行。她可以忍受一切,不论自己的地位或是权力等都可以不要,只要赵构安全即可。

    为了儿子的安全,哪怕是与皇后斗上一斗也无所谓。韦氏看见赵构第一眼,心里百转千回,想了许多,心中所想的事情全部浮现在脸上,时而忧愁,时而担心,时而坚定,时而无奈……

    赵构、赵有恭二人面面相觑,低头不语,他们静静地等待着韦氏。片刻后,韦氏下定决心,笃定了自己的信念,看着赵构、赵有恭二人伫立不动的模样,莞尔一笑,道:“你们不必如此拘束,一切随意!”

    “是,母亲!”赵构、赵有恭二人点点头,他们还真的有些拘束,想要放松也放不下来。

    韦氏率先转身离去,小兰急忙上前搀扶住,赵构、赵有恭二人紧紧地跟随在后面。赵构眉头紧皱,凝望着有些佝偻且单薄的身影,脸上有些哀伤,暗暗地想道:“想必母亲吃了不少苦!……”

    皇宫中的伙食本来就好,就算是平常妃子饮食都有规律的,决不会如此消瘦且憔悴,唯一的解释韦氏身子大不如前定然与之前一次性命攸关的事情有关,还有便是操心不已,让韦氏担忧的只有自己了,再无他人。

    这一刻,赵构更是愧疚不已,只觉得自己真的不孝顺!

    “小兰,你去拿些糕点来,备上一些茶水!”

    韦氏坐在椅子上,示意身边的小兰下去准备,小兰答应一声便离去了,临行前还偷偷地瞄了一眼赵构,心跳个不停,韦氏哭笑不得笑了笑,目光看向了赵有恭,惊疑地问道:“你是有恭?十三弟赵似之子?”

    “回禀韦贤妃,侄儿正是!”赵有恭不解的回望着韦氏,不明白她怎么会有此一问。

    韦氏听闻赵有恭的喊声,又见他还是有些拘束,面露不悦,道:“既然你是十三弟之子,那便不是外人了!你也不必喊我什么贤妃了,可以称呼我一声‘姨娘’吧!”

    “姨娘?”赵有恭大吃一惊,整个人傻了,怔怔不语,满面的不可思议,就连赵构都有些诧异的看着母亲,心里有些不明白了,为何母亲会说出这句话,着实令人费解。

    韦氏见赵有恭惊讶的模样,又瞥见赵构疑惑不解的神情,莞尔一笑,道:“不错!你可以称呼我‘姨娘’,不必如此惊讶!至于为何如此称呼,想必没人告诉你吧,待会一一告知!”

    (本章完)

第301章 有母亲的感觉真好() 
片刻后,小兰便端上一些宫廷糕点,有:太后饼、枣泥酥饼、蜜汁蜂巢糕等,还有上等的信阳毛尖茶。韦氏让赵构、赵有恭二人享用,看见赵构拿起太后饼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赵有恭见赵构拿起糕点吃了,放下心中的疑惑,也拿起枣泥酥饼吃了起来,只觉味道香甜可口,与以往吃得有些不同,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同,一连吃了四个才觉得满足。

    赵构咬下太后饼的那一刻,只觉得满口都是香酥无比,又有熟悉的味道,仿佛回到少年时吃得一样。刹那间,赵构愣住了,因为这股熟悉的味道不是御厨做的,而是母亲亲手做的。

    当初,赵构博览群书时关上门足不出户的日夜看书,想要找寻救国之法。有时候三餐不定,直到一名婢女送来一些糕点只觉味道有些特别,便天天吃仍然不腻,后来才知道这是母亲韦氏亲手做的。

    韦氏贵为贤妃,身份地位与以往大大的不同,在侍候郑皇后时韦氏便心灵手巧,一些家常糕点或是宫廷糕点都会制作,只是后来很少亲自动手。韦氏看见赵构茶饭不思,一心读书忧心忡忡之下便亲自下手,还隐瞒着所有人,不能让外人知晓。

    “母亲,您……”赵构忍不住眼眶再次红润了,手中的太后饼格外好吃。

    韦氏慈祥的看着赵构,见他吃着自己亲手做的糕点,眼含热泪地笑道:“只要你喜欢就好,构儿你多吃点吧!”又看着赵有恭,“有恭,你也多吃点!”

    小兰看见赵构满含热泪的模样,也是高兴不已。因为这些糕点全部都是韦氏亲手制作的,就连她都不允许插手,这些都是给赵构做的,乃是韦氏作为母亲对儿子的一片心意。

    赵构一连吃了六个太后饼,这些都是母亲的心意,岂能寒了母亲的心,吃饱后又喝了茶水,全身心都舒坦了;赵有恭也吃饱喝足了,他近距离看着韦氏,越觉得她与自己的母亲有三四分相似。

    “构儿,这些年你过得可好?”韦氏见赵构吃饱喝足,露出满意的笑容,只觉这些年的苦都值得。

    赵构愣了一下,正声道:“回母亲,这些年孩儿过得很好,劳烦母亲担心了,乃孩儿之错。母亲,您的身体是否安好?”

    “好了!好了!……”韦氏温柔地回道,“构儿,为何你今日前来?”

    赵构听出母亲声音中的担忧之色,还有一丝埋怨之意。如果不在京城,一切好说,偏偏回来后都不愿意拜见自己,这让韦氏多少有些怨言。韦氏不像皇后或是其他妃子,赵构是她唯一的儿子,对儿子的思念与日俱增,尤其是差点死去的时候最想见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的儿子。

    “回禀母亲,朝中局势未定,孩儿怕母亲受到牵连;今日前来,亦是母亲的生辰,也想拜见母亲。”提及此事,赵构心里愧疚难当,他觉得自己身为人子却未在身边尽孝。

    韦氏见赵构如此说道,心里的怨气也消失殆尽,朝中的局势多少了解一点。此时,赵构又如实回答自己,韦氏还能怎么说,而她也不是那种不知轻重的女子,大是大非还是知道的。

    她的怨言并非是赵构没有拜见,而是赵构在外面多年,看见他一连吃了六个太后饼便猜到赵构在外吃了不少苦,想到此处韦氏忍不住再一次流出眼泪,心里更加心疼赵构。

    赵构眼见母亲再次流泪,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