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52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52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高俅、王黼、梁师成三人相互看了一眼,皆是惊讶不已。之前的赵构从未主动与他们说过只言片语,就算是朝堂上也不吝辞色;今日的赵构一反常态,这让他们如何不震惊,也就意味着赵构正式与他们宣战了。

    三人立即想到这点,心里也是吓了一跳。即使朱勔、童贯、李邦彦等人都死了,太子赵桓的势力被削弱了不少;但是,赵构的势力羽翼未丰,根本还不能与他们正面交锋的地步,心里纷纷猜测到底有什么企图:“今日的郡王,他到底怎么了?难道真的决定与我们鱼死网破了吗?莫不是还有其它阴谋?”

    赵构的笑容戛然而止,冷着脸看着高俅等人的身后;在他们三人看来以为自己惹恼了赵构,却不想他的目光是看着自己背后,故而顺着赵构的目光看去,只见太子赵桓姗姗来迟,气定神闲的大步走来,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让人摸不着头脑,猜不出他心中作何想法。

    群臣看着赵构的脸色变了,不再是笑脸盈盈,心里猜测到底是怎么回事,便见到太子赵桓走了进来。顿时,众人豁然开朗,只因正主来了。虽然他们不知道李邦彦的死与太子是否有关,唯一知道的便是李邦彦与太子私交甚笃。

    赵构昨晚生擒李邦彦,摆明了就是与太子撕破脸皮,不给他面子。并且,赵构又反常的主动与高俅等人攀谈,询问的也是昨晚的事情,群臣纷纷猜测这件事与他们几人有关。

    另外,赵构脸色冷厉许多,锐利的眼神直视太子,毫不畏惧;众人心中更是笃定了之前的猜测:“赵构要与太子正式较量了,想必昨晚只是开始,亦是宣战的号角!”

    群臣中有一半是站在太子这边,他们瞧见赵构脸色与之前大不相同,心里一惊却又不敢言明,只得以眼神示意。只是他们还未使出眼神便被赵有恭狠戾的目光吓了缩回去,低垂着头暗自焦急。

    “太子殿下!”众人恭恭敬敬的喊道。

    纵然赵构正式向赵桓宣战,礼数上来说赵桓还是太子,再怎么说赵构都要恭迎的;即便是赵有恭不喜欢赵桓,或是心中有忿怒,也不得不恭敬地称呼一声:“太子殿下!”

    太子赵桓气定神闲地笑道:“诸位大人免礼!”众人纷纷站直身子,赵桓的目光瞥了一眼高俅、王黼等人见他们点点头,心领神会;从他们身上匆匆撇过最后留在赵构身上,和蔼的笑道:“九弟你来得如此早倒是首次啊!”

    “是啊!”赵构毫不示弱地笑着回道,“太子今日来得如此晚倒也是首次,只是不知昨晚睡得舒服否?”

    太子嘴角抽了抽,眼神陡然一变,很快便恢复正常,有些勉强地笑着回道:“那是自然,昨晚本宫睡得踏实的紧,要不然也不会差点误了时辰,不过还好终于是赶上了。”

    太子赵桓、赵构两人寒暄了几句便看见一位太监走了进来,高声喊道:“上朝!”

    群臣纷纷站直身子,整理衣冠,然后太子赵桓率先走出偏殿,紧随其后的便是楚王赵有恭、赵构。原本赵构的官阶不高,本来要在后面才能走出来,只是他的身份不一样,理所应当的与楚王赵有恭并排而行,其他人也跟着出去了。

    (本章完)

第281章 捷足先登()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齐声高呼道。

    端坐在龙椅上的赵佶淡淡地说道:“众卿平身!”

    “谢皇上!”群臣齐声回道。

    宋徽宗赵佶扫视一圈,只见众人低垂着头颅,不敢抬起头,一言不发。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见此情况,赵佶淡淡地说道:“众卿为何低垂着头,莫不是有事要奏?”

    刑部尚书顶着压力,颤颤惊惊地站出身来,恭声道:“启奏皇上,臣有事要奏!”

    “准!”

    “昨夜刑部天牢中发生一起劫狱事件,一群贼匪企图救出被监察御史押赴前来的李邦彦。”刑部尚书停顿了片刻,瞥了一眼气定神闲地赵构暗自舒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最后那帮贼匪死在围捕之中,就连李公公都中箭身亡。”

    宋徽宗淡淡的说道:“哦!尚书大人,以你刚才之言那帮贼匪是前来营救立李邦彦这厮,为何最后他中箭身亡,这是何道理,你且说来与朕听听!”

    刑部尚书心里一惊,颤抖地回道:“启奏皇上,臣失言了!这帮贼匪并非前来营救,而是杀人灭口。”

    宋徽宗冷冰冰地说道:“既然是杀人灭口,你可调查出是何人所为?李公公乃是朕亲自御赐的********,汝是刑部尚书掌管刑部,天牢重地又有重兵把守,为何会有贼人前去行刺!若是被百姓知晓,被他国知晓,我大宋国威何在,颜面何存?”

    刑部尚书猛地下跪,惊恐万分地回道:“臣有罪,臣有罪!”

    “汝为刑部尚书,掌管刑罚,天牢重地乃是重中之重,却不想在你手中出了这等大事。”宋徽宗怒气冲冲地吼道,“你责无旁贷,念你初犯,朕姑且不追究失职之罪。今日起,撤去你刑部尚书之职,贬为尚书列曹侍郎,罚俸禄减半充公以示惩戒!”

    “微臣谢过皇上!”刑部尚书擦着冷汗,心里还是七上八下难以平静。

    直到刚才他都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不想只是贬官罚俸禄,这些并没有什么,只要没有丢掉性命一切都可以重新来过。即使他没有过错,天牢并非他直接管辖,不过还是受到惩戒理所应当;并且,昨夜他根本就不再刑部,就算是有人通传说是监察御史抓捕人犯,命他派人前去镇守都没有放在心里。

    在他看来监察御史赵构生擒官吏正常不过了,故而没有注意,就连亲自前往天牢都未曾去,最后李邦彦中箭身亡事情闹大了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可是,事已至此就算后悔也没有办法了。

    当时听到李邦彦死在天牢,他便笃定自己完了,还命人安排好后事了。现在只是这样的处罚倒是可以接受,就算是赵构引出来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怨他,谁也不知道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初朱勔、童贯等人被抓都未曾发生这样的事情,谁想到一位太监总管关押居然发生了刺杀事件,这让他心里对赵构只有抱怨。如果赵构不是监察御史,他这个刑部尚书也不会这么繁忙,要不是他自己的官职仍在。

    纵然心里如此想,他也不敢明说,要知道赵构是什么样的人,他比谁都清楚,唯一庆幸的是那些贼首最后都死了。如果不死的话,他也没有打算放过他们,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却让自己背黑锅,当真是流年不利。

    “启奏父皇,儿臣有事要奏!”赵构抱着看戏的心态站出身来,不卑不亢的说道。

    “准!”宋徽宗铁青着脸,愤怒地低吼一声。

    众人都知道赵佶是被天牢囚犯被刺客杀死的事情惹恼了,却不知赵构站出来所谓何事,却听得他说道:“刑部尚书虽说掌管全国司法和刑狱,天牢又有重兵把守,然而那些贼人像是早有预谋,也不至于让李公公中箭身亡。”

    “以儿臣之见,此事刑部尚书虽有失职之嫌,却立即赶往天牢处理,将功抵过也属正常。若是贬为尚书列曹侍郎,又有功绩,将那些贼人杀死未曾让这事宣扬出去,儿臣以为不妥,理应将功赎罪,不奖也不罚!”

    众人屏住呼吸,就连刑部尚书都惊呆了,他瞪大着眼睛不可思议的看着赵构,心里想不通为何赵构要为自己求情。满堂文武不乏他的至交好友,更是高俅、太子赵桓等人,却在宋徽宗阴沉的脸色后都不发一言,唯独赵构站出来求情,想起之前心里还有怨言,不禁愧疚的看了一眼赵构。

    此时,赵构的话语深深地震撼了群臣,他们的想法与刑部尚书如出一辙,唯有太子赵桓、高俅等人脸色骤变,嘴角抽了抽想说话却已经晚了,狠狠地瞪了一眼气定神闲的赵构。

    刑部尚书在六部之中职位不是很高,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缺的人物。但是刑部尚书一心效忠皇上,从不与任何势力接触,更不会投靠在谁的麾下,故而他不属于太子赵桓或是高俅的门人。

    太子赵桓原本准备替他求情,想要拉拢人心却不想被赵构捷足先登,这让他很是懊悔。若不是忌惮皇上的脸色,还有他昨晚所作所为,迟疑了一下就是两种结果,尤其是看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看着赵构,愤恨不已。

    与此同时,许景衡、楚王赵有恭等人面面相觑,疑惑不解的看着站出去的赵构,寻思道:“之前不是说好诸事不管不顾吗?只要看戏就好,为何又变卦了?莫不是刚才之言是戏言,还是其它什么原因?”

    宋徽宗沉思片刻,想了想觉得有些道理,板着脸厉声道:“监察御史说的有道理,那便以你所言,除去之前的惩罚,官复原职!不过,要是有下次同样事情发生,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多谢皇上!多谢郡王!”刑部尚书立即感谢地回了一声,他又官复原职了,这让他高兴不已,心里对赵构更是感激涕流,要不是他出面求情,只怕自己想要再次做到刑部尚书,只怕又要费一番功夫了。

    赵构转身望去只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点点头,他也微微一笑回应。殊不知,这一切正是赵构希望看到的结果。其实,这一幕也是赵构正式向太子赵桓宣战的决心,看得太子赵桓等人怒火中烧却又无处发泄,只得强压心中怒火,再次瞪了一眼赵构。

    (本章完)

第282章 计行言听() 
至于太子赵桓的狠戾眼神,赵构视若无睹,反而狠狠地瞪了回去,怡然不惧。一时间朝堂上的气氛有些诡异,众人若有所思的低下头,悄悄地看了他们二人一眼,有看到皇上也将目光投向他们,吓得赶紧收回目光。

    赵桓心里暗恨:“这个老九当真是不给本宫任何面子,居然敢当着群臣的面让我下不来台。若是再让他崛起,只怕那个时候本宫都奈何不得,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你以为我还想以前那样吗?妄想!既然撕破脸皮了,那就不要怨我下狠手!纵然你是兄长,只可惜你做得太过了。我从未与你争夺过皇位,只可惜你咄咄逼人,要不是念及父皇的颜面,我羽翼未丰,一直忍让到今天。”

    赵构冷笑连连,心想:“李邦彦的死只是开始,敲山震虎已经开始了,那便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打虎了。大哥,皇位理所应当是你的,只可惜你不应该与那些贼人同流合污,这一切只能怨你急功近利导致的。”

    太子赵桓一心想得到皇位,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大宋百信生活如何,也没有想过大宋危机,这让赵构非常气愤,眼中只有手中权力,想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这让赵构很是恼火。

    赵构从未想过与赵桓争夺皇位,因为有些事情在历史上不能改变。赵桓本来就是皇长子,又是太子,理所应当的成为皇上,人所周知的事情。并且,宋徽宗不会真的废了他太子之位另立他人。

    只可惜太子赵桓急功近利,拉拢高俅、梁师成等乱臣贼子,而这些人更是赵构需要铲除的对象,这些人多活在世上一日对于大宋就危险一分。赵构不敢赌,今生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决不能白白浪费。

    赵构本来是抱着看戏的心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是接到自己的父皇传递而来别有深意的眼神后,赵构恍然大悟。原本赵佶便没有惩罚刑部尚书的心,要知道这件事真正的来龙去脉他比谁都清楚。

    得到宋徽宗赵佶的授意,赵构才站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求情,最后看见刑部尚书感激的眼神后,他才明白这一切是父皇给他安排的,就是为了让他拉拢人心。虽然他不知道刑部尚书名讳,不过从刚才看到的情况来说,可以断定他不是太子赵桓的人。

    经此一事,赵构是监察御史,与刑部关系本来就需要牢固,这让他更是如鱼得水,不会有任何的阻碍。赵构冒着触怒龙颜的危险,为刑部尚书求情,这样一来深深地打动了他,故而赵构身边多了一位得力助手。

    “太子有事?”宋徽宗见太子赵桓眼神有些阴狠,脸色骤变,冷厉地问道。

    赵桓咋听到自己父皇喊自己,冷汗直流,浑身一震立即回道:“回禀父皇,儿臣无事可奏!”

    “既然无事,那便这样吧!”宋徽宗不怒自威,寒着脸冷哼一声,撇过头看向了赵构,低声问道:“李邦彦到底所犯何事,为何会被你抓起来,打入天牢的,如实说来!”

    赵构躬身回道:“回禀父皇,儿臣接到探子回报,说是李公公鬼鬼祟祟的从宫中外出,心下奇怪便跟了上去。不曾想到李公公外出不是去自己的府邸,倒是来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府邸,大门紧闭;此外,府邸中居然还有几名太监,并非家丁奴仆!”

    “恰好儿臣手中握有一些关于李公公的传闻,便在探子的带领下找了过去。破门而出,看见几名小太监,经过后来的询问他们都是宫中太监,却被李公公私下里留下来送往那里。”

    “最后在他们的带领下发现府邸中居然还有一处封闭严实的小屋,儿臣便命人破门而入,只见李公公拿着马皮鞭正在抽打几名十一二岁的少年,那些少年身上的衣服都被鞭子毁坏了;另外,儿臣还发现并得到证实,李公公有龙阳之好,无可厚非。”

    “偏偏这些少年乃是李公公派人在民间掳掠而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少年父母乃是家境殷实,也有穷苦百姓家的孩子。并且,李公公为了满足自己私欲,已经死了好几位少年。”

    “前些日子在京城流传的少年失踪案便是李公公所为,若非儿臣及时赶到,只怕这些少年也难逃厄运。即使儿臣将他们解救,也派人通知他们父母,不过他们的心灵上还是留下不小的创伤!”

    纵然宋徽宗昨夜便已知晓事情经过,此时听到后还是怒火中烧,他也知道宫中太监或是宫女也会有些个别的特殊喜好,偏偏没想到李邦彦这厮居然有龙阳之好,还弄出人命,更是滥用职权,将宫中太监扣留在自己府中,这让他如何不愤怒。

    “岂有此理,这厮罪该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