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39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39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有恭目光灼灼地看着赵佶,豪气干云,双膝猛地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地说道:“皇上,一切都是罪臣之错,父王并无过错,这一切乃是罪臣应该承担的结果,还请皇上饶恕父王的不敬之罪!”

    赵佶诧异的看着赵有恭,见他神色有异,又见他看着赵似,重重的磕着头,哽咽道:“父王,孩儿让您失望了!罪臣不死又有何面目面见皇上,又有何面目面见父王,请恕孩儿不孝,无法孝敬您,无法为大宋效命!”

    “恭儿!不可!……”

    “有恭!不可!……”

    赵佶、赵似二人大吃一惊,异口同声的喊出声来,就算是有免死金牌赵有恭也不想拖累自己的父王,居然站起身来捡起长剑,准备自刎谢罪,在他看来以死谢罪一了百了,他自知做的这一切伤透了皇上以及父王的心,再无任何脸面去见他们,唯有一死了之!

    三更完毕~~

    (本章完)

第253章 两全之策() 
“想一死了之,且看我答应与否!”

    赵构冷峻着脸,泰然处之,不知何时他出现在赵有恭的身边,右手死死地抓住他,就连想要自杀的机会都不曾留给赵有恭。赵有恭怔怔不语,愣神的看着出现在身边的赵构,惊讶不已。

    说真的他也不知道赵构是怎么出现的,眼睛瞪的大大,满脸的不可思议。赵有恭自诩武功高强,在赵构面前只是小巫见大巫了,无法相提并论,尤其是这一次悄无声息的出现在自己身边,更是让他震惊了。

    赵有恭回想起之前与赵构交战的场景,又见他现在的身手,心里陡然明白之前的赵构是念在赵似的面子上,没有对自己真的痛下杀手,不然的话自己早就败了,根本就撑不了那么久。

    若是赵构知道赵有恭现在的想法,不可置否地笑了笑,他的确是留情了,却没有赵有恭想的那样。赵有恭的武功在众人里也算是不错的,之所以及时出手制止他自刎谢罪,也不过是他的目光一直都放在赵有恭身上,快人一步。

    当赵有恭双膝跪地忏悔自己的错误,赵构心里已经明白他真的知道自己错了,又想了想何不给他一次机会。此外,赵构也想起了赵似对自己的恩惠,以及手中的‘免死金牌’,想通之后便看出他行为异常,才会有此一出。

    赵有恭手中的长剑被赵构硬生生的拍掉,没有任何的多余动作,速度快得让人看不清。接着,赵构又将赵有恭搀扶起来,直接带到了自己父皇面前,然后退了下去。

    赵佶、赵似都没有料到赵有恭会准备自刎谢罪,又见赵构及时制止他的行为,赵似感激的看了一眼赵构,赵佶也是赞许的看了过去,赵构微微一笑。无论怎么说,赵有恭也是赵似的子嗣,一脉单传。若是真的有任何闪失,只怕赵似一脉就真的断了香火。

    赵似与赵佶二人之间的兄弟情义,在皇族之中也算是少有的,再说赵似对大宋的功绩的确无人能及,有些事情都是他暗中处理,又救下自己的母亲性命,想到这些赵构心里明白赵有恭不能死。

    “有恭,你……”宋徽宗赵佶心痛的看着伤痕累累的赵有恭,到嘴的话也说不出来,赵有恭的所作所为已经超出自己的心理底线,又是自小看着长大的侄儿,百感交集。

    赵似痛心疾首直接上前去一巴掌打了过去,抽的赵有恭嘴角再次流出鲜血来,看到赵有恭自杀震惊了赵似,恨铁不成钢;又看到儿子身上满身的伤痕,又被自己一巴掌打出血来,心里有些不忍。

    赵有恭任由自己的父亲抽自己嘴巴,他的确该打,自刎谢罪没有成功,只得挺起胸膛面对。眼下,他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做了那么多错事,任何一件都是死罪,就算是有‘免死金牌’也是于心难安。

    顿时,气氛显得有些压抑,谁也不知道该如何说出口。就在此时,赵构出声道:“父皇,且听儿臣一言!”

    众人情不自禁的看向赵构,赵佶也是好奇的看着他,正声道:“但说无妨!”

    “虽然堂兄做出有损国体之事,无论哪件事都可以判处死刑!”赵构开门见山地点出赵有恭的罪行,停顿了一下,看了众人疑惑的神情,又接着说道:“只不过,这件事可大可小!”

    “何解?快快说来!”赵佶急切地说道。

    赵构有条不紊地回道:“父皇,王叔手中有您赐予的‘免死金牌’,又有这些年为大宋、为朝廷、为父皇立下了汗马功劳;堂兄亦是王叔独子,乃是赵氏子孙,又受人蒙蔽险些铸成大错。”

    “只是这件事我们早有准备,也没有太大的损失。若非王叔从中出力,只怕解决此事还有些难度,于情于理该给予堂兄一次机会。此外,堂兄也是孝感动天,一切不过是觉得心有不公,被人刻意引导才走上这条道路。”

    “这件事说大点就是谋朝篡位,说小点就是受人蒙蔽;对于今日宫中发生的一切,料想那些人也不会多言多语。不如将之一切全部推倒明教余孽身上,给予堂兄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自始至终赵构都没有称呼赵有恭为楚王,而是喊他堂兄,目的就是引起赵佶的共鸣,也是隐晦的表明赵有恭是赵似的血脉,不看僧面看佛面再说他的确是情有可原,并非出自本心,只是心有不公罢了。

    宋徽宗赵佶是当今的皇上,赵构说得隐晦,不代表他听不懂,有些事情看得比赵似等人都要清楚明白。赵构说的话中,透露着这件事可以将一切过错都推到明教余孽身上,由他们承担后果。

    另外,赵构也隐晦的点明赵有恭是赵氏子孙,更是赵似的血脉。如果真的被处死,不仅仅失去了赵似,朝廷少了一位忠心耿耿的人,自己的身边也少了一位参谋,而且赵有恭的确有才干,要是好好地运用必定对大宋有利,经此一役只怕再无任何反叛之心,一举三得。

    “这倒是个两全其美之策!”宋徽宗赵佶心里也不想真的处斩,毕竟没有任何的损失,这些也是赵构意料之中,故而才有这样的建议,思前想后,深思熟虑之后,目光冷厉地看着赵有恭,道:“此事朕给予你一次机会,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至于是何事,等这件事之后由你父王详细告之!”

    赵有恭愣住了,他没想到皇上真的绕自己一命;赵似见自己儿子傻乎乎模样,气得一脚踢了过去,才让他回过神来,急忙叩头谢恩,道:“多谢皇上不杀之恩,罪臣遵旨!”

    赵似亦是躬身谢道:“谢皇上隆恩!”

    “行了,你就不必跟朕来这一套!”宋徽宗微笑的看着赵似,语重心长地说道:“十三弟,有些事情希望你能明白朕的苦衷,情非得已,无可奈何也!若非迫不得已,朕也不愿意啊!”

    “皇兄,臣弟明白的!”

    赵似心领神会,他知道赵佶说的事情是之前要处斩赵有恭的事情,这话怎么说,就连他心里都觉得赵有恭必死无疑,要知道这件事的确是超出他的底线,要不是自己的儿子有苦衷,更是独子的话,他真的亲手将他杀了,也不会救他了,而赵佶所做的一切也不过是理所当然,试问任何一位皇上都不可能放任谋朝篡位之人。现在,赵佶又亲自下旨不处死赵有恭,已经是莫大的恩惠了。

    想起此事,赵似又感激的看了一眼赵构,他也知道自己儿子能够不死,赵构的那番话多少起到一些作用,尤其是两全之策更是说服了赵佶饶赵有恭一命,他的心里只有感激,又有欣慰。

    赵构只是微微一笑,他也没有出什么力气,心里明白自己的父皇也不想看见赵有恭死,要不然在他自杀的时候又怎么会出声喝止,这一切只是顺水推舟罢了,而他今日所作所为却为他换来一个人的忠心,也算是意外之喜。

    (本章完)

第254章 赵似累了() 
宋徽宗赵佶采纳赵构的建议,加上心中有些不舍,赵有恭谋朝篡位之事大事化小,并未处斩,而是禁闭在府中,足不出户。并且,赵佶又对他说在府中等候他的惩罚。

    当天晚上,赵似便扶着赵有恭出了皇宫,回到了楚王府疗伤去了。赵有恭临行前,郑重其事的对赵构道谢,赵构也欣然接受下来,最后宋徽宗也回宫休息,嘱咐赵构安排好一切后见他。

    赵构待众人都离去后,立即吩咐大内侍卫打扫战场,那些俘虏也没有任何活命的机会,赵构全部扣以叛乱罪名处斩,无一生还。此外,赵构隐晦的说了几句,众人也纷纷点头,没有任何犹豫,这件事就这么不了了之。

    处理完事情后,赵构便来到书房中,宋徽宗正襟危坐的处理政务,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一切如常,他见赵构进来了,便让他坐下来,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为何奏请饶恕有恭一命,朕要听实话!”

    赵构泰然处之道:“父皇,儿臣之前不是说了吗?想必父皇没有忘记才是!”

    “你这小子!”赵佶哭笑不得的看着赵构,无奈的摇摇头,正声道:“你之前做的很对,朕甚是欣慰!这样一来不仅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能收复人心,让有恭效忠于你,不可多得机会!”

    赵构皱着眉头,诧异道:“效忠我?”

    赵佶见他有些不解,微微一笑道:“你不知有恭的性格,就算是他的父王都没有办法让他低头。当年之事,想必你已经知道的一清二楚,那件事到底孰是孰非,只能说错不能全部怪在有恭身上。”

    赵构听到父皇提及赵有恭与自己师傅之子的事情,不由得竖起耳朵认真的倾听着。赵佶也没有在意,继续说道:“朕查明了,他们二人不过是看上了同一位女子,又自恃武功高强,便相约比武,只是没想到有恭出手太重,直接将人打死,最后他也没有否认。”

    “父皇,这件事既然是这样的,为何不予说清楚呢?”赵构好奇的问道,他实在是有些不太理解。

    赵佶苦笑道:“有恭这孩子性格很倔,比他的父王还要倔强,就算是打死了人他也不觉得自己有错,只认为是比武有死伤在所难免,愣是不认错。最后,你十三叔直接把他揍了一顿,那个时候你十三叔的脾气火爆的厉害。”

    “若不是朕恰好去他府中作客,也不知道事情会闹成这样,你十三叔火气上来直接下死手打,你想想他本身就是习武之人,下狠手就算是有恭习武,又不还手,任他打,最后看不过去了,朕出面制止才罢手。”

    “最后,有恭这孩子直接昏死过去,愣是躺在床上一个月才养好身体,最后你十三叔直接罚他不准出门,还请奏朕撤去他的官职。朕想想也是,毕竟闹出人命来,最后答允下来。”

    “你十三叔心里气坏了,自己的儿子打死了人,总不能当做什么事情都没发生吧!况且,那个人还是周侗独子,本来是要传承他衣钵之人,就这么死了,谁也不甘心,只是周侗知道你十三叔的身份,也就没有追究。”

    “你十三叔还是上门赔礼道歉,将事情的经过说清楚,周侗也是叹息不已,他知道自己的独子自恃习武,便四处讨教,这件事也就没有再说什么了。不久以后,周侗便辞职归乡,厌倦了官场。”

    “父皇,为何您说的与我所知的怎么不一样?”赵构回想起之前知道的一切,说的是赵有恭仗势欺人,最后打死了人还没有受到任何惩罚,怎么听到自己的父皇说的经过,根本就是两个版本,让他不知相信谁了。

    赵佶冷笑一声,道:“你十三叔那个时候位高权重,在朝中树敌颇多,那些流言蜚语不过是那些人传出来的,为得就是贬低你十三叔,以达到他们的目的。并且,朝中还为了此事直接弹劾你十三叔仗势欺人,这件事被朕直接强硬的押下去,还贬了不少人,渐渐地也就流传出来的!”

    赵构听完后瞠目结舌,他没想到事情会是这样的。虽然周侗心里知道事情不能全怪赵有恭,只是那个时候他正好官场不顺,又偏偏有人故意为之,明里暗地的说是楚王从中作梗,渐渐地心灰意冷才会辞官归田。

    如今想起来,周侗只是心里难受,自己的独子死了,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心里对赵氏子孙有间隙情有可原。如果责任真的在赵有恭身上,赵构身份暴露后,周侗不可能倾囊相授,也不可能收他为徒。

    现在赵构明白了周侗为何不让众人报仇,只能说阴差阳错,又或是命运弄人!但是,那件事发生后,赵似与周侗之间的关系有点僵。毕竟,这件事上赵似有点理亏,故而不敢再面见周侗。

    “朕让你过来,这件事与你说一下,还有一事要与你说!”赵佶面色凝重,郑重其事地说道:“你十三叔累了,他想让你接任山庄之主,你意下如何?”

    “让我接任山庄之主?”赵构大吃一惊,难以置信的看着自己父皇,如梦似幻。

    赵佶将事情的经过又与他说明了,原来赵似在得知幕后黑手是自己儿子后,心灰意冷之下来到书房找到赵佶,向他说明自己的心意。当时,赵佶听到后也是大吃一惊,又看见赵似强颜欢笑,眼神中的伤感之色,他也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态度模拟两可。

    “皇兄,臣弟累了,想退下来歇息歇息!”赵似神色黯然的说道,“恭儿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臣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件事事关重大,臣弟想卸下庄主之位,真的累了!”

    赵佶大惊道:“十三弟,你开什么玩笑?有恭的事情自由安排,你又何必如此失落,事情还未到那一步,不必烦忧;况且,有恭亦是朕看着长大的,他的本性朕岂能不知!”

    赵似苦涩地笑了笑,道:“若是真的那样就好了,只怕他不会听话的,他的性子臣弟还是知道的!皇兄,这些年臣弟真的累了,还望皇兄成全!此事过后,请准许退下来!”

    赵佶目不转睛的看着赵似,见他黯然神伤,痛心疾首地模样,他想拒绝的话到了嘴边也说不出口。可是,大宋又是非常时期,要是赵似真的退下来,又有何人接替,这让他有些难办。

    赵似像是知道赵佶心中所想,直接了当的说道:“下一任接替人,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