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崛起之宋末称雄 >

第117章

崛起之宋末称雄-第117章

小说: 崛起之宋末称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构才没有任何的行动,在他看来花石纲劳民伤财,不应该继续采集。但是,宋徽宗却欣然接受朱勔的提议,还擢升威远节度使,平步青云,又派遣他前往苏州,主管应奉局之事,继续收集花石纲进贡,这些想想便猜到有猫腻。

    以他对自己父皇的了解,不至于如此昏庸。如果没有之前的相处,或许赵构也被自己的父皇外表欺骗,正如同历史上所说的宋徽宗一样,真正接触后才发现自己的父皇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是真正的深藏不露。

    既然父皇都演戏,那么赵构又何必插手。若是真的出声制止,只怕太子赵桓等人绝对不会放过自己,故而赵构一直不发一言,就这么静观其变。

    赵构诡异的笑了笑,道:“既然你们想玩,那我就奉陪到底,不过这一次倒要看看鹿死谁手!”

    接下来两个月,赵构依旧是上朝,仍然是沉默不语,这让太子赵桓等人莫名其妙,总觉得有些诡异的地方,却又说不出来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郡王,为何这两个月来,什么事情都置之不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刘琦沉声道,他与杨沂中、吴璘三人留在京中担任官职,职位不高却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赵构明白自己的父皇将他们三人留在自己身边的原因,只因他们三人身后代表着一股势力,而且这些人都是没有依附于任何势力,这也是赵佶留给他的帮助。果不其然,经过方腊的事情后,他们三人的家族都不再阻拦与赵构联系,反而与之来往甚密。

    赵构时不时的出现在他们的府中作客,也就是为了拉拢彼此的关系。此次,杨沂中、刘琦、吴璘三人相聚在赵构的府上,他们的官职不高,无法入朝,却听到家中的父辈回府说明情况,便欣然前来,想要问个一清二楚。

    “三位兄弟,切莫着急!”赵构见他们三人心急如焚,出声安抚道。

    杨沂中急道:“郡王,要是这样下去,只怕我们在朝中的势力荡然无存了。”

    赵构笑而不语,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心里也是着急,只是因为余下的时间不多了。赵构知道有些事情不能着急,必须等待。直到此时,赵构才明白等待也是一种痛苦的事情。

    吴璘接话道:“如此下去,人心涣散,只怕有危险啊!”

    赵构心知他们三人担心的是什么,杨沂中、刘琦、吴璘三人分别进入尚书省中其中三部,即兵部、吏部、刑部。虽然他们三人的职位不高,却在三部之中拉拢了不少人,也都是官职低微之人。

    不要小觑这些人,他们都是见多识广之人,交友广泛。虽然他们三人与赵构有些关系,不过他们的身后仰仗的势力让太子赵桓、高俅等人也不好做得太过,故而任由他们行动。

    他们三人的行动也都是受到自己的父亲指点,赵构也看见过这份名单,三教九流甚多,不过真正让他满意的人不太多,只有寥寥数人罢了。现在,赵构的势力经过两个月时间,渐渐地形成了一股小势力,这些都是暗中进行,不敢明目张胆的支持赵构,而且这些人地位卑微,根本就入不了太子赵桓的眼。

    赵构瞥了一眼,见刘琦等三人焦急不已,出声道:“三位兄弟,等等便是,必定给予你们一个好消息。不要以为这两个月就真的只是上朝,什么事情都不参与,而是时机未到。”

    三人面面相觑,刘琦开门见山地问道:“时机未到?到底是在等什么?”

    赵构想继续说话,却听到外面王管家喊道:“少主,宫沧回来了!”

    “快快让他进来!”赵构大喜过望,又微笑的看了一眼刘琦等三人,神秘兮兮地笑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接下来才是真正的开始!……”

    三更完毕~~

    (本章完)

第207章 东风来了() 
王管家的喊声,以及赵构的神情,让刘琦、杨沂中、吴璘三人面面相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愣是弄不清楚事情的状况。他们三人看见赵构脸上露出的神秘笑容,有种胜券在握的神态,沉默不语,静静地等待着。

    “少主,属下回来了!”宫沧大步流星的上前走来,躬身道。

    赵构看着宫沧面色苍白,两眼不满血丝,衣裳上都是灰尘,风尘仆仆,他便猜到宫沧一路上疾驰而来,并未做丝毫的停留,没有直接询问事情的结果,反而赞扬道:“宫沧,这些日子辛苦了!”

    宫沧微微一愣,道:“少主,这是您要的情报!”

    赵构接过宫沧手中递交上来的情报,认真的看了一遍,然后又将它收了起来,喃喃自语:“看样子效果还是有的,东风来了!……”

    “少主,正如同请报上所说的,一切都按照您当初预料的那样去走。这些情报全部都是他们收集而成,而且还有地方官员弹劾的奏章,却被一直压着,无法送到京城。”

    “或许那些人也不曾将这样的事情放在心中,还认为是丢掉了,根本就不在乎。他们取回来时,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这些全部都是按照您交代的去做的,不知是否还有遗漏?”

    赵构摇摇头,道:“这次完成的不错,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力量。你也累了,就下去休息吧!”

    宫沧点点头,然后转身下去了。他一路上没有停留片刻,就怕耽误行程,故而日以继夜的赶路,终于抵达京城,直接回到郡王府,也没有吃什么东西,又累又饿,只得回去休息了。

    刘琦好奇道:“郡王,这是什么?”

    “东风!”赵构笑道。

    “东风?”刘琦等三人面面相觑,惊诧万分的看着赵构。

    赵构又说道:“这是东风,一场能够让我们真正立足于朝堂之上的东风。这两个月来一直等的就是这个,现在这个东风来了,那便展开行动吧!有了这阵东风,才能让他们见识一下我的手段,这样一来便有机会与大哥分庭抗衡了,想必父皇也等的不耐烦了。”

    刘琦等人还是不明白赵构意欲所指的是什么,唯一能够确定的是两个月不曾有丝毫行动的赵构,这一次真的要开始行动了。至于结果,他们想一想也就知道了。

    “你们三人先回去,明日过后便知道了!”赵构气定神闲地说道。

    刘琦、杨沂中、吴璘三人也就告辞而去,他们离去与之前来时相比,脸色要好了许多。之前都是焦急万分,现在却是风轻云淡,自信满满,对于赵构的信任超出了所有。

    赵构回想起手中的情报,与其说是情报倒不如说是一份证据,用以指证朱勔贪赃枉法的罪状。若非赵构从后世之中得知朱勔乃是奸佞之臣,又千方百计,巧取豪夺,只怕也是无计可施。

    朱勔进献巨型太湖石,宋徽宗又恢复应奉局,还让他主管政务。当时,赵构就想到了一个计策,让朱勔万劫不复。并且,这个计谋正是需要朱勔的死完成自己入主朝堂的踏脚石。

    正如赵构预料的那样,朱勔掌管应奉局,又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以权谋私,野心也就越来越大,不仅仅让当地百姓心生愤怒,就连当地官员都看不下去了,只不过他在东南地区一手遮天,这些奏章全部被他截了下来,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让那些人打入大牢之中。

    赵构心知朱勔此人贪得无厌,虽有真才实学,却不务正业,一心想着巧取豪夺,生活奢侈,不顾百姓死活,更枉顾大宋江山安危。如此之人,赵构岂能容他继续胡作非为。

    一直迟迟未动,赵构就是等待这个机会,只要收集好罪证,只怕那个时候朱勔百口莫辩,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一鸣惊人,让他永无翻身之日。若是给予他一点机会,只怕后悔莫及。

    朱勔也不负赵构“所托”,愣是在苏州耀武扬威,巧取豪夺,利用特权公开掠夺,朱勔成为拥有私人武装的大官僚、大地主,共计有田庄10所,良田30万亩,岁收租课10万多石。

    家中服膳器用直逼王孙贵族,过之而无不及。朱勔搜刮民脂民膏在苏营造的同乐园,据称园林之大,湖石之奇,堪称江南第一。并且,朱勔利用自己的官职,结党营私,在苏州成为名门望族,还拥有数千人的卫队,就连东南一带的刺史、郡守都出自他的门下。

    赵构看见情报中记载的这些事实,他便笑了,朱勔没有开府仪同三司却拥有数千人卫队,掌握一定的权力,又勾结地方刺史、郡守,贪污受贿巨大,而且生活奢侈直逼皇族之人,朱勔种种行径,无一例外全部都是死罪。

    如果按照大宋律例,朱勔也会受千刀万剐之刑,任何人都保不住他,就算是太子赵桓、高太尉等人也不敢出面维护。短短的两月时间,就如此贪得无厌,要是长久下去,可想而知江南一带会变成什么样子。

    这便是真正的东风,只有借此机会,赵构才真正的走入朝廷,而且赵构心中所想并非留任在京中任职,而是前往大宋各地,明察暗访,查清大宋官吏是否有人贪赃枉法,知法犯法。

    虽然知道大宋吏治便是如此,不过赵构还是想要试试。只不过,他的想法会得到宋徽宗的支持吗?赵构自己都不清楚,按照自己父皇的想法,是让他留在京城任职,却迟迟未给他任何职位。

    赵构心知自己的父皇是在等待着,只要他发动反击,让他们措手不及,才有机可乘。宋徽宗这两个月来,一直袖手旁观,也是等着赵构的行动,也想考验一下他的能力。

    整整过去了两个月,朱勔耀武扬威,以权谋私,俨然将东南之地当成他的地盘,就像是当今皇上似的,生杀大权不必上奏朝廷,自己拿捏,多少枉死之人,又有多少家庭妻离子散。

    赵构想到这些,目光变得阴冷,冷笑道:“这一次倒要看看你怎么翻身?上一次只不过是机缘巧合,这一次证据确凿,任你巧舌如簧,也难以辨别了吧!不过,这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本章完)

第208章 弃车保帅() 
次日,文武百官悉数上朝,宋徽宗紧随而至。

    李彦再次高声道:“有本奏来,无本退朝!”

    “臣,有本要奏!”赵构站出身来,躬身回道。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纷纷看了过去,宋徽宗精神一振,两道锐利的光芒直视赵构,他等了足足两个月终于等到了赵构有事要奏,迫不及待地说道:“大将军有何事要奏,速速禀来!”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彼此看了一眼,他们都震惊不已,从未想到沉寂两个月,诸事不管,置之不理的赵构今日会突然奏本,大大的出乎他们意料之外,愣了半晌好一会才缓过来,直愣愣的看着赵构,见他有何事要奏。

    宋徽宗每日上朝就是希望看见赵构有本要奏,这一天没想到会是两个月后,就连赵佶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也命人观察赵构的一举一动,仍然没有任何消息,赵构的吼声格外清亮,让他精神一振,整个人看上去不怒自威,脸上洋溢着激动,他的等待终于换来了结果,不枉他按耐住心中的急切。

    “启奏皇上,臣奏本的是威远节度使——朱勔!”赵构高吼一声,他的话一出让整个朝堂上鸦雀无声,接着说道:“朱勔身为二品官员,手握大权,又主管应奉局之事,却在苏州胡作非为,贪赃枉法,欺君罔上,实乃大大的罪臣,理应凌迟处死!”

    朱勔听闻赵构参奏自己,整个人愣住了,慌慌张张站出身来,道:“启奏皇上,臣是当朝官吏,又主管应奉局,上任后一直奉公守法,为皇上四处收集花石纲,岂能贪赃枉法,又如何结党营私,这些都是莫须有的罪状,大将军血口喷人,还望皇上明鉴!”

    朱勔冷冷的扫视一眼赵构,道:“大将军自上次征讨方腊后,未曾离开京城半步,又如何知晓京城之外远在苏州发生的一切,怕不是大将军结党营私吧,还望皇上明察秋毫!”

    太子赵桓、高俅等人没有多说一言,他们心知肚明这些日子以来朱勔做得实在是有些过分,而且他们看见宋徽宗面不改色,气定神闲,他们都明智的选择沉默不语,不敢说话,要是稍有不慎便会惹祸上身,这一次他们也震撼了。

    赵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雷厉风行的手段让太子赵桓、高俅等人见识到他的厉害之处,绝非浪得虚名,也不是名不副实,而是真正的有手段。这一次,赵桓等人只能默默地承受住,所有的怨气只能埋在心里,不敢发泄出来,更不敢有任何的反驳之意,任由赵构意气风发的与朱勔争斗。

    当初,朱勔在苏州做的事情,高俅曾经提醒过他,却没有引起他的注意,就连太子赵桓都觉得做得太过了,朱勔太高调了,有些事他能一手遮天,有些事纸包不住火。

    宋徽宗沉声道:“大将军,你要知道朱大人乃是朕亲自委任的节度使,又主管应奉局之事,任何事情都要凭借证据。如果拿不出证据,只怕难以服众,更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宋徽宗的话明面上是护着朱勔,有心人都知道这是要真的处理了,以赵构的行事风格,岂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也就告诉他需要证据确凿才能服众,让他拿出证据。

    赵构欣然点头,躬身道:“启奏皇上,臣这里就有朱大人任职期间所作所为,还请皇上过目!”

    “呈上来!”宋徽宗命李彦接过赵构的奏章,仔细地看了一遍,眉头紧锁,怒气冲冲。

    朱勔看到宋徽宗的脸色大变,心里有些担心了,他害怕赵构真的掌握住自己的贪赃枉法的证据,不由得胆战心惊起来。朱勔瞥了一眼赵构,见他冷笑连连的望着自己,冷汗直流,又看向了太子赵桓、高俅等人,见他们也都撇过头,像是撇清自己的关系,想到此处,身体不自觉的颤抖起来。

    “朱勔,你真是好大的够胆,居然敢猖狂如斯,罔顾法纪,祸乱朝纲!”

    宋徽宗心里知道朱勔此人不干净,直到看见赵构递交上来的奏章,以及证据,还有几份地方官吏上奏的奏章,怒火中烧,他知道朱勔贪赃枉法,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直没有处理,却不想养肥了他的胆子,不仅拥有数千人私军,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