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农民 >

第7章

大唐小农民-第7章

小说: 大唐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割线——————————————

    “李大爷,你先将那几筐桂花瓣倒在放开水的桶里,然后搅拌一下等着凉透就行,小宝,开始烧另外一口锅,咱们开始做香皂。”

    吃过早饭后,徐凡三人就开始准备制作香皂,考虑到保密性,徐凡把李老汉找的几个人全都撵走了,毕竟这个时代可没有人会制造香皂,而且可以预料香皂的市场前景多么广阔,难保不会有人为了利益将配方和工艺泄露出去。

    因为没有专门的蒸馏设备,加上时间紧凑,徐凡只能采用最原始的蒸馏法,将鲜花放到盛有开水的容器里,等到自然冷却之后,水面上就会析出鲜花的香水,因为桂花的香味最浓,徐凡决定先用桂花制作。

    将制作香水的工作交给李老汉之后,徐凡又让小宝架锅按照昨天制作肥皂的方法开始制作香皂,只不过原料换成了菜籽油,这种油在南方最为常见,是用油菜炸出的食用油。

    等到油锅里的肥皂开始析出的时候,盛有桂花的开水桶也已经冷却了,清水之上浮着一层淡黄色的液体,浓郁的桂花香扑鼻而来,徐凡找来水瓢,小心翼翼的将淡黄色的液体撇出来,收集了大约一瓢有余,这就是含有香精的香水了,剩下的就是普通的花水了,然后让李老汉去将花水过滤,用过滤的花水替换制作香皂的用水,不但可以使得析出的肥皂本身含有香味,而且还能节约成本。

    徐凡将析出的肥皂刮到桶里,放入三分之一瓢香水,然后找来一根干净的木棒使劲搅拌,使其充分混合,刚析出的肥皂温度很高,加入香水之后,水分还在蒸发,能使混合的效果较好,随着徐凡的搅拌,蒸腾的水汽合着阵阵桂花香飘散出来,李老汉和小宝看的眉开眼笑的,将混合均匀的香皂放到模子里压实,最后就是冷却了。

    “少爷,这就是你说的那个能洗澡的香皂了?比昨天的好闻多了”还有些稚气的小宝歪着头说道。

    “小凡,这个香皂是洗澡用的,还用的菜籽油和花,肯定比昨天的那个肥皂贵吧,呵呵”李老汉自从做了管家之后,都快钻到钱眼里了。

    “哈哈,用这个香皂洗完澡,包你全身都是香味,肯定比肥皂好闻,就算洗衣服,衣服上也都是清香,嘿嘿,李大爷,您放心,这东西肯定要比肥皂贵,少了半两银子,闻都不给他闻,您老就坐等人家给咱们送钱吧。”徐凡信心满满,开玩笑,有了这东西,那些达官贵人还不都得抢着买啊,要是不挣钱,还有天理吗。

    “那么多”一听说一块香皂卖半两银子,李老汉和小宝都呆住了。

    “嘿嘿,先不说这香皂的成本比肥皂要高,再说肥皂是洗衣服用的,寻常人家用皂角也可以洗,但是香皂吗,都是给那些富裕人家、达官贵人用的,而且这可是大唐独一份,别人做不出来的,咱们得走高端路线,卖低了,人家就不稀罕了,卖得越高才越符合他们的身份。。。。。。。”徐凡又将后世的奢侈品、高档品的营销方式跟两人讲了一遍,听得两人云山雾罩的,没搞明白什么是奢侈品,什么是高端路线,反正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徐凡说这东西买的越高越有人买,挣得越多。

    一直忙活到傍晚时分,桂花、兰花、茶花、玫瑰花的每样制作了六十多块,又做了两百多块肥皂,一块块的都用油纸包裹,分类存放起来,将剩下的花瓣分别放到开水桶里制作成香水,三人才收工。

第12章 不为财愁(三)() 
香皂和肥皂已经制作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销售和批量生产的问题了,李老汉一大早就带人去襄阳城卖香皂和肥皂了。地里的农活也差不多都忙完了,有了60多套新农具、十几头耕牛和四五十口子青壮劳力,一千多亩地还真不够玩的,其他农户地里的早稻已经开始收割了,而徐凡因为才收拾完自己的荒地,庄户们有些清闲,已经开始垒筑梯田了。

    徐凡又睡了一个懒觉,起床时已近巳时,昨晚跟李老汉商量了一下,今天要办很多事情,简单吃了点早饭,就回到竹楼找出自己的旅行箱,里面还有自己的种子。

    农麦13,是农科院研究的最新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亩产达到近 平板电子书公斤,不过现在还属于试验型,半冬性品种,冬前分蘖多而粗壮,抗冻性好,春季生育较缓,抗春寒性较强,茎秆粗壮,弹性好,高抗倒伏。生育后期叶片上举,株型较紧凑,株间透光性较好,叶功能期长,具有较强的抗干热风能力。抗病性较好高抗条锈病、秆锈病,轻感叶锈病,中抗纹枯病。穗大粒多,粒重较高,很容易实现高产目标,特别适合在水肥充足的高产、超高产田块种植。

    在这个时代,这简直就是无敌的小麦品种,拿着5公斤的种子,徐凡特别感谢自己的师兄,将小麦种子倒在木桶里,然后将塑料袋收起来,这东西要是被人看见又是麻烦。

    喊上小宝到仓库取上一副犁耙和耧车,徐凡提着木桶去牛栏偷偷牵了一头牛,小心翼翼的往竹楼后面的种子田走,途中遇上几个护院看见徐凡牵着牛,吓了一跳,赶紧围了上来。

    “哎呦,少爷,您这又忙啥呢,这牛劲大,有时候还犯倔,可别再伤者您,有什么活交给我们就行了,否则管家又该骂我们了”一个护院说着就过来抢缰绳。

    徐凡虽然是农科院的研究生,可后世都已经机械化作业了,他哪赶过牛啊,除了上次试验新犁的时候,但那也是李老汉怕伤着他,找了一头很温驯的,这个时代的牛还没有鼻环牵制,远没有后世所见的听话。后来倒腾种子田的时候,他整了头牛就要自己干,结果甩了半天鞭子,牛就是不走,一人一牛僵持了半天,最后直接被牛被顶了个狗吃屎,肚子青了好几天。不过虽然当了“少爷”,但是徐凡还是喜欢自己动手,可能是受了后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思想,一有事情,徐凡还是习惯自己去做,对于吩咐别人的事,他还真不习惯。

    自从徐凡“发明”出了新农具,整个府里就拿他当个宝似的,当时听说徐凡被牛顶伤了,这下可把李老汉给吓坏了,把府里的人骂了个狗血淋头,把收拾种子田的事交给了一个叫大牛的下人,三令五申不许徐凡靠近牛棚。后来更是直接给他找了个书童跟着,也就是小宝,所以几个护院看见徐凡偷偷的牵着牛,都吓了一跳。

    “呵呵,还是让你们给逮着了,看门护院你们在行,可这活你们干不来,别跟李大爷说,就一亩地我一会儿就干完了,行不?”看见被人发现了,徐凡无奈的跟护院商量。

    “少爷,您别为难我们了,我们家里都是种地的,怎么可能干不来,您身子金贵着呢,要是再被牛给顶了,李管家可就得把我们赶出府了”一个护院可怜兮兮的说道。

    “晕,我就是一个种地的,什么金贵不金贵的,得,你们跟着来吧,一会我怎么说你们怎么做吧”知道李老汉的脾气,为难下人的事,徐凡还真做不出来,多个人也多把子力气不是。

    把缰绳和木桶丢给护院,带着人来到种子田,小宝已经带着犁、耙和耧车已经在那儿了,旁边还站着大牛,看来小宝也得到了李老汉的关照,徐凡无奈的一阵苦笑。

    “少爷,您别怪我啊,李管家说了,只要是您说来这块地就把大牛哥喊过来,说啥也不能让你自己干”小宝看着徐凡,小心翼翼的说道。

    “得,来了就来了吧,反正这几个也在牛棚把我逮住了”徐凡翻着白眼说道。

    徐凡留的种子田有三亩左右,就在府内,很多种子都是试验型的,还有一些更是这个时代都没有的,哪敢放在外面啊。从建院子开始就开始堆肥,到现在已经用塘泥、草木灰和农肥捂了三次了,大牛也是个会种地的,三亩地给整的整整齐齐、垄直亩平的。

    指挥人又用犁翻了一遍地,用耙搂平几次之后,徐凡蹲下看了看,表土比较松软,上虚下实,肥力也够了。搬出耧车,调整了一下间距,就5公斤种子,还不够一亩地,但是农麦13穗大粒多,粒重较高,属于码密粒多的重穗型品种,冬前小麦叶龄达到6叶或6叶一心,单株分蘖4~6个,间距太小不行,还要保证较好的透光性。

    将种子倒进耧车,大牛赶着牛在前播种,几个护院提着水桶在后面洒水,最后又撒上一遍捂肥晾干的农家肥,然后封上土,基本上就完事了,不用一个月,小麦苗就会破土而出。

    收拾好小麦种子田,已到午时,吃过午饭,徐凡又带着人来到院子前面地里挖的水塘。今天李老汉会从县城带回一些鸡鸭鹅和猪仔,还得提前把鸡栏、鸭舍和猪圈建起来,之前开荒时已经将水塘挖大了,有三亩见方。水源和出水的两头用编制的竹栅栏过滤,四周漂浮着一些稻草,从开荒到现在已经让庄户们和一群孩子捉了几百斤的鱼虾蟹和黄鳝之类的投放进去,估计现在很多都已经产子了。用水塘养鱼、鸭、鹅,再种上藕,边上建猪圈和鸭舍,是徐凡按照后世的立体养殖做的规划,水草和猪的排泄物能够给鱼提供饲料,鸭和鹅也以鱼和水草为食,。平时只要投放少量的饲料就可以收获很多,完全符合少投入多产出的经济原则,冬天将水排干,捕鱼挖藕,又可以将塘泥挖出肥田,夏天荷花开放,又是一处景色,百利而无一害。

    沿着水塘南边规划了一下,一个鹅棚,两处鸭舍,两个鸡窝,再加上一个联排的十间猪圈,跟众人详细的说了一下规制、注意事项和用料后,众人就开工了。大部分还是用的之前剩下的竹子,只有猪圈用的砖石垒砌,竹棚封顶,猪可不是乖宝宝,竹制的栅栏和猪圈可经不起猪鼻子拱,只能用砖石才能防止被猪拱的坍塌。

    在众人忙的时候徐凡带着小宝回到竹楼的书房,想着肥皂和香皂的批量生产。在水塘边转了一圈后发现众人都在忙,也都很在行,自己插不上手,带着小宝瞎转悠,挺无聊的,就回来了。

    看到徐凡坐在书桌前看着笔架发呆,小宝熟练的准备好纸笔,研好墨之后就关好房门悄悄的出去了。

    徐凡想事的时候会很安静,而且呆呆的看着一样东西,想开之后就会把自己想的写下来,跟了徐凡一段时间,小宝早就习惯了,收拾完他可能需要的东西之后就到竹楼下边看着,不让别人过来打扰徐凡。

    可是没多一会,徐凡就听见院子里乌泱乌泱的来了很多人,接着小宝就气喘吁吁的跑上来

    “少爷。。。。。。李管家回来了,还带回来很多人,院子里停了好多马车”

第14章 晚宴() 
商讨完细节,签完协议已过申时,徐凡中午没怎么吃饭,肚子早就饿了,不过看着还在兴致勃勃谈论的众人,徐凡直接无语,不得不佩服这些商人的敬业精神,一路上跟着李老汉来到小李庄,估计路上都没怎么吃东西。李大爷也是,一顿饭准备了一个多时辰了,怎么还没准备好。

    徐凡正抱怨呢,李老汉匆匆走进门来说两桌酒席已经准备好了,那些随从的也给简单准备了一些饭菜,足够他们吃饱了。

    徐凡赶紧制止了还在兴高采烈谈论的众人。

    “各位,协议已经签好了,跟大家合作也很愉快,大家远道而来,估计也饿了,寒舍略备了两桌酒席,剩下的咱们还是在酒桌上谈吧,怎么样?”

    不说不要紧,徐凡刚说完,就传来了一阵一阵的“咕咕”声,然后就跟传染似的,一个接一个的。

    “呵呵,徐老弟不说还好,一说我这肚子可就打鼓了,中午就吃了点点心,这下可要麻烦徐老弟了,不然我这两百多斤可就难回去了”周掌柜摸着咕咕叫的肚子,可怜兮兮的模样,滑稽的姿势,引的众人哈哈大笑。

    “那就开饭,保证让周老哥你吃饱喝足,争取再胖上几斤,呵呵”徐凡打趣着周掌柜,带着众人来到东侧副楼的餐厅。

    结果餐厅里的两张圆面大桌又引得众人赞叹不已,古时的桌子,千篇一律都是“八仙桌”,正正方方的,只能坐八个人,桌面也不大,徐凡不大喜欢方方正正的桌子,同时也是为了招呼客人较多时方便,就让府里的木匠做了两大张圆形桌面的桌子,用“x”形的桌角固定,上面覆盖一张小一些的圆形桌面,又让李铁匠打制了中间带“+”支架的铁柱和套环支撑,使得上面的桌面可以转动,这样一来,人多的时候摆上菜,想吃什么就可以转一下,方便实用,每张桌子坐十个人都绰绰有余,椅子也是跟正堂一样的沙发样式,保证吃多久都不会咯的屁股疼。

    十七个人坐了两桌,落座之后,徐凡让李大爷去吩咐上菜。

    一会功夫,两个仆役端上来第一道菜,“红焖羊肉”用的是徐凡用豆豉和水熬制的酱油,加上八角、花椒、枸杞、桂皮、黄酒等料,小火焖制而成,色泽红亮,酥烂可口,不膻不腻,香气扑鼻,让人看着就有食欲。

    接连而来的第二道菜是辣子鸡,用一整只鸡剁块,加入花椒、大蒜、姜块、干辣椒、黄酒、酱油、糖霜等料,干炒而成,表层焦脆、颜色鲜亮、入口香嫩。

    第三道菜是糖醋鲤鱼,用的是在门前水塘里抓的鲤鱼,野性十足,鱼身两侧打花刀之后,用胡椒粉、酱油和盐稍微腌制,然后裹上面粉放到滚油里炸制金黄,放到盘里,用葱丝、姜丝覆盖,然后用油、面粉、酱油、醋、糖、葱姜蒜末熬成芡汁,浇制而成,外脆里嫩,香甜可口。

    下面依次是姜汁大虾、回锅肉、上汤菜心、麻辣豆腐、糯米藕片、宫保鸡丁、京酱肉丝等,最后一份上了十七个炖盅是天麻炖猪脑。

    徐凡一边跟大家介绍每道菜和特色和做法,一边寻思难怪准备了那么长时间,李大娘他们这是把压箱底的功夫都使出来了,自从建好院子之后,徐凡因为吃不惯这个时代的饭菜,就一直在研究后世八大菜系的菜式,并手把手的交给李大娘和从庄户里挑出来的两个厨娘,因为唐代调味品缺乏,很多调料都是徐凡自己做或者从药铺买的,像花椒、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