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小农民 >

第12章

大唐小农民-第12章

小说: 大唐小农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凡说完后,下面就刷刷的举起好几只小手。

    “好,赵子阳同学,你来背一下,我看见你举手是最快的”徐凡挑了一个学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恩,背的很熟练,加五分,哪有谁能说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吗”徐凡因势利导。

    刷刷又举起几只小手来

    “好,唐嫣同学,你来回答”徐凡又挑了一个小女孩。

    “报告先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

    “恩,很好,你也加五分”

    。。。

    中午下课后,徐凡放学生们去吃饭,午饭和早饭差别不大,只是多了一些肉食和蔬菜,还有一些粗粮,例如粗面窝头、荞麦饼之类的,没有了咸菜和油条,其实每天的饭菜都会有变化,就是为了保证学生们吃不腻,不挑食。

    吃完午饭,学生们会回到书院东侧的竹楼睡午觉,大约一个时辰,这个竹楼是后来新建的,毕竟孩子们还在长身体的时候,良好的睡眠休息不但会保证骨骼的生长,还能保证下午上课的时候精力充足。徐凡就在教室的东侧又建了一栋南北向的竹楼,一楼是男生宿舍,二楼是女生宿舍。里面都是按照后世的两层架子床的样式制作的,上层的四周还有护栏,床垫都是舒适的软布填充处理过的茅草做成的,很是柔软舒适。被子是用麦麸和晾干的花草填充的,很香,也很保暖,还有一个竹编的枕头,覆盖着一个填充毛絮的软垫。

    此外,徐凡还自己掏钱给每个学生做了三套统一制式的校服,一套春秋穿的,一套夏天穿的,还有一套是冬天穿的,每一套的左上都绣着“清香书院’字样。

    下午上完课后,除了让学生们收拾和打扫教室,还会将奖品发给今天表现最好、得分最高的学生,基本上每天下午酉时初放学,也就是北京时间五点左右,每周上五天学,休息两天。

    一个月的时间下来,徐凡很喜欢这种有规律的生活,也很喜欢这些乖巧的孩子们,古代的孩子们没有现代这么溺爱的父母,而且都很听话、孝顺、尊师重道,没法不让人不喜欢啊。

第22章 被惦记上了() 
贞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长安,皇城御书房。

    唐太宗李世民正和几个心腹在听一份报告。

    “徐凡,无字,祖籍不详,登记年龄为二十又一,自称祖上为避战祸迁徙到极西之地英吉利,贞观二年七月坐船返回,父母为海匪所杀,其始身着怪异、短发,最初在襄阳城北小李庄登记落户,领取永业田四十亩、口分田八十亩及黄牛一头。因身无分文,将一祖传水晶瓶在襄阳城裕通當當取黄金六百两、白银两百两,后出城时遇因蝗灾流离失所的难民,心下不忍,将其收留为庄户,共计二十六户、男女老幼八十六人。并购置一千亩荒地、大批生活用品及耕牛、粮食等,后在小李庄建造三十二栋竹楼及占地二十多亩的府宅予以安置。八月初,因嫌农具笨重,自行设计建造新农具铁锹、耕犁、耧车、竹砻、手摇风车及水稻插秧机等,并将其推广,所制新农具轻巧便利,效率极高,可使一人操作,每日耕种四五十亩地。当地百姓为感其恩德为其建造长生祠数座,并将新农具冠以‘徐氏’字号。八月底,制作肥皂、香皂以解府内困顿,肥皂用于洗衣,香皂用以沐浴使用,功效颇高,用料极为怪异,为猪油、菜籽油、粗盐及烧碱之类,因保密较高,配比无法探查。肥皂作价六十文、香皂作价半两银,初在襄阳贩卖时引起百姓哄抢,后与陇西李家、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以及太原王氏等十六家客商合作建造徐氏皂工坊,开工时,其又制作‘鞭炮’增添气氛,鞭炮燃放时声似打雷,伴有火光。据查,徐凡并不知十六家客商的底细。九月,其院内清香书院开学,正式接收小李庄及其庄户子女,共四十二名学童为学生,免费教学、有教无类,并自行印刷书册、制造算盘等物免费发放给学生,其教学方式奇特。。。。。。”

    报告非常详细,并附带徐凡制作的香皂、肥皂、书册、算盘及一溜儿新农具,最后还有一挂鞭炮。若是徐凡在此一定非常惊讶,难怪少了一挂鞭炮呢,原来被李大帝的手下给偷来了啊,我还以为是小宝给偷着燃放了呢。

    听完报告,李大帝环顾几位大臣:“诸位以为如何”

    “史书记载,自秦汉以来,百姓为避战祸西迁、南移或东渡,所见不鲜,今皇上雄才大略,一统宇内,四海臣服,更励精图治,休养生息,百姓纷纷归返,此乃皇上之功德”长孙无忌先拍了李大帝一个马屁,然后点头道:“此人心地善良,且不藏私,所制新农具也都推广,也算是一个人才”

    “此子所做新农具,形制新颖,且效用不凡,颇为实用,可见其心思缜密,善于观察,可为工部所用”魏征也点点头说道。

    “此子所印《汉语拼音》一书,字迹工整,笔法遒劲有力,可见其书法功底不浅,虽不知其意,但观其其他所做之物,必有不凡的效用;《算术》一书,算法奇特,得数精准,且简单实用,只是不知这‘阿拉伯数字’为何字?这几个口诀和符号为何意?;还有《常识》一书,容纳了地理地貌、天象时节、术数等,包罗万象,描述细致,见微知著,可见其所学之广,颇为不俗,此乃大才啊”褚遂良翻看着几本书感叹道。

    “不止如此,其所著《三字经》《千字文》等,文笔流畅,引用典故,且以歌诀形式书写,简单易懂,韵律工整,朗朗上口,读之使人心旷神怡,可为蒙学之典范;还有《论语》《大学》《易经》等儒家经典,用符号断句,读之抑扬顿挫,只是不知这些符号为何物?”上官仪拿着几本书摇头晃脑的说道。

    “嘿嘿,说那些什么狗屁之乎者也的,老程不懂,不过这新农具还算不错,我城外的庄子上都用了,还有那个什么香皂,老程也用了下,奶奶的,直接搓下来半盆泥,连洗澡的木桶都染黑了,哈哈,不过还挺香,老程昨晚刚用的,现在还带着香味呢,不知道的还以为老程刚从窑子出来呢”程咬金就是土匪出身,一张口就是满嘴粗话,整的其他大臣苦笑不已,不过其豪爽的性子,还是让李大帝很是喜欢。

    “呵呵,知节的话虽然粗俗,不过说的也在理,这香皂朕也用了一下,洗完之后神清气爽,感觉还不错。”跟几个心腹说话,李大帝也是比较轻松:“朕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求贤若渴,也算知人善任,这个徐凡也算是比较奇特的人才,诸位看看应该怎么使用啊?”

    “皇上既然看重他,直接下旨把他招过来就是,到时候考察一下其人品才学,再予以委任,刚好犬子继策前段时间去襄州公干的时候赶上,也做了这香皂生意,与这个徐凡也算较好,可以派他去宣旨”曹国公李世绩拱手说道。

    徐凡要是听到此话肯定目瞪口呆,没想到那个文绉绉的商人李继策竟然是曹国公李世绩的儿子,天啊,你还是一个雷把我劈死算了,你说你一个国公的公子跑到襄州这么个小地方来干嘛啊。

    众人纷纷点头支持,是骡子是马总得溜溜才知道啊。

    “那好,就让继策去襄州宣旨,将这个叫徐凡的带过来,让诸公好好好考察其人品才学,在予以重任”李大帝一锤定音

    ——————————华丽丽的分割线————————————

    徐凡当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李大帝给惦记上了,此刻他正忙着制作煤炭炉呢。

    自从十月十日和十一月十日十六家客商将两批肥皂和香皂拉走结账之后,李老汉和贺贵嘴都乐歪了,一开始李广他们带着家属去山西的时候,徐凡让他们带走了两千五百多两银子,毕竟他们在那边安家建房、购买马车以及扩大煤炭场的规模,花费不小。看着刚刚收入的三千多两银子转眼又让徐凡给花出去了,账上还剩下不足千两,把李老汉心疼的直抹眼泪,徐凡安慰了好一阵儿,承诺等到下个月皂工坊结账后肯定填满整个银窖。这不就兑现了,十月份,皂工坊共计做出肥皂十八万四千多块,香皂十二万六千多块,这个月按照协议结算后,共计收入近八万两银子,李老汉直接就乐疯了,当李老汉和贺贵哆嗦着将账本递给徐凡的时候,徐凡震惊不已,虽然之前自己早有预料,可是看着已经在账上的八万多两银子,心里也是很不平静。

    有了银子,这底气就足,李老汉直接将整个银窖重新扩大、加固改造了一番,皂工坊每月都收入七八万辆银子,这银窖就不够用了。李老汉先是花了两百多两银子从襄阳铸铁坊订做了一扇厚达三寸多的铁门给银窖装上,然后又找襄阳最好的锁匠做了两把精密的大锁给锁上,钥匙整天挂在脖子上,据说连睡觉都不摘下来,徐凡听后,一阵苦笑。

    这已经入冬了,襄阳虽在南方,可冬天也不暖和,书院和庄户们住的都是竹楼,取暖总不能老是用木柴啊,这不环保。刚好这个月李广他们又拉回来几百石的煤,堆得跟小山似的,工坊总共才五个锅炉,这煤炭燃烧的时间又长,一个月才用多少啊。徐凡就想给院子和庄户们都添置上后世常见的煤球炉子。

第23章 围着火炉吃火锅(一)() 
这两天是徐凡定的周末,学生们都给放假了,徐凡闲来无事就带着小宝制作煤球炉子。

    煤球炉子在后世极为常见,有烧煤球的,还有直接烧煤块的,直接烧煤块的,得全部用铁铸造,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都太高,徐凡决定先做一些烧煤球的。一个底部铺上一层悬空隔板的铁皮桶或者木桶装上一个陶制的炉套,在四周用泥填充,悬空隔板的口子上再镶上一个铁制的“x”支架,用来撑住煤球,底部开一个方形的口子,用来通风和清理煤渣,炉子两侧再做上把手,简单容易,还方便移动。到时候屋子里放上一个,任凭外面寒风刺骨,大雪漫天,屋内炉火通红,温暖如春。

    画好图纸后交给匠作房,徐凡让匠作房的木匠做了几十个不带提手,两侧带把手,底部开口的圆形直筒的木桶,又让几个仆役挖来两车黄泥,带着小宝和几个仆役开始做炉套。徐凡先给示范了一下,用手捏成一个直径二十多公分泥柱,滚得圆圆的,然后找来一个大小合适的粗竹子,截取后打通,从泥柱的正中位置插下去,提出竹筒后就做好了一个炉套。几个人有样学样,玩的不亦乐乎,玩泥基本上是男人的天性,徐凡小时候没有玩具,玩泥就成了一个乐趣,还做了几个泥哨和泥枪呢。

    做好炉套后,摆在一边晾干,等到晾干以后放到火窑里烧成陶就可以用了,徐凡又带着几个人去整煤块。将煤块都敲成小块后铺在平坦的青石板路上,拉过来一个石碾将煤块都碾成粉,再将做炉套剩下的黄泥都放进去,然后就可以做蜂窝煤了。

    “奶奶的,把打煤机这玩意给忘了,这玩意怎么做的来?”徐凡一拍脑袋,懊恼的说道,光想着做炉子了,把做煤球的打煤机给忘了。

    “少爷,咋啦,把什么给忘了啊?打煤机是啥啊?”这短时间小宝跟着徐凡上课学了不少东西,在他眼里能把徐凡给为难住的事情还真没见过,看见徐凡拍脑袋,小宝赶紧问道。

    “没什么,一个把煤粉变成煤球的东西”徐凡想着小时候见过的打煤机随口说道。

    “那有什么难的啊,加上水捏城圆球不就行了啊?”小宝歪着脑袋说到。

    徐凡乐了,给了小宝一个“五百”:“你以为煤球是用煤粉做的圆球啊,就算做出来能不能烧着我不知道,但是肯定不如我说的那种好用。”

    “那是什么啊”小宝手捂着脑门,在旁边疑问道,

    没管小宝小宝的纳闷,徐凡记得小时候的打煤机是一根直径大约一厘米多的钢筋棍插在一根大致同样长度的钢管中,可以上下移动,它的一头焊着手柄,一头连着一块尺寸等同于蜂窝煤并有许多圆孔的圆形钢板。而那根钢管上方也有一个一字形把手,下方则焊着一个高度与蜂窝煤厚度相等、直径又比蜂窝煤大一圈的钢板材料圆筒,圆筒的里面还焊着一些小钢筋棍,圆形钢板就套在这些钢筋棍上。徐凡老爹带着自己打煤球的时候,先把煤用水和成泥状,再把煤球机在煤泥中用力墩几下,然后拿出来放在平地上,抓住把手用力压下手柄,一块蜂窝煤便诞生了,经过晾晒后就能放在炉子里烧了。

    这玩意还真不好画,就算分着画出来组装上也不好做。徐凡让剩下的几个人继续碾压煤粉,自己带着小宝跑到匠作房。

    曹木匠正拿着一把酒壶在催着几个木匠做炉子的木桶呢“都用点心啊,把活儿做的漂漂亮亮的,速度也再快一点,少爷每次都要的比较急,”咕咚喝上一口酒后,接着说道“咱们少爷每次让做的那可都是好东西,少爷之前让做的油印机,大家也都看见了,那可是跟香皂和肥皂似的,都被李管家当宝贝的,西边的印书房还站着两个护院,那可是连人都不让进”

    徐凡在门口听得一阵苦笑,自从自己做出油印机印出几本书后,李老汉就把油印机给收走了,然后又让匠作房给做了十台,在院子西边找了间宽大的房子,整了个印书房,还从府里挑了十几个靠得住的仆役用徐凡之前做的蜡纸印书。前几天还跑到书房,让徐凡多做一些其他书的蜡纸,说就那几本太少了。

    上个月李老汉拉着一车印好的《三字经》《千字文》和《论语》《易经》等书到县城找了几个书馆推销,结果又引起了轰动。徐凡府里印的书价格比正常卖的便宜不说,而且印制的还比其他的好,直接又被抢了,两千多本书最后卖了近一千两银子,书馆的掌柜的们还抢着要进货,把李老汉给乐的啊,回来后直接找了俩护院守在印书房门口,连人都不让进。

    “呃,少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