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使命召唤 >

第30章

三国之使命召唤-第30章

小说: 三国之使命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寡妇秦想了一下道:“不多,也就八百亩,大都是瘠田。”

    孙杨点头道:“你们阴家只要拿出这八百亩,我出的价钱恐怕会低一些。”

    寡妇秦满脸不解道:“为什么对我们阴家轻轻放过,难道你真的对我有那个意思?”

    “你刚才说什么吗?”孙杨刚才走神了。

    “没什么。”寡妇秦低头道。

    孙杨站起来道:“我们去醉翁亭。”

    孙杨和寡妇秦到的时候,已经有四位家主在等着了,家主们在孙杨和寡妇秦的身上乱瞅,这俩人上哪去了。

    寡妇秦恶狠狠的瞪了四个人一眼,四个人立马缩回去。

    这个时代的亭子是有帘幕的,里边放着炭盆,很是温暖。

    孙杨环顾四位家主道:“南阳阴家家主是第一个向我靠拢的,因此,她家的田地,我只征兴平元年以后的,至于你们,能不能成为第二批。”

    孙杨停下来不说了,只是掀开帘子道:“秦家主,你看我这醉翁亭怎么样?”

    “这个亭子的名字起得很诗意,醉翁者,寄情山水也。”秦清微笑道。

    孙杨伸出手指头晃了晃,激动地说:“秦家主真是我的知己,我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四位家主看着两个人一唱一和,心中怒骂这对狗男女。

    其中一位年纪大点的家主问道:“若我等愿意此时投向使君,不知能得到多少优待。”

    孙杨掰了掰指头算了一会儿,道:“就初平三年以后,最近五年的,我赎买的价格只能是市价的三分之一。”

    四位家主对视一眼,微微点头,齐声道:“愿尊使君均田之令。”

    花园里,离开的家主越来越多,吴家、宗家、岑家三位家主的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宗家家主宗承站起来道:“老夫不陪你们玩了,已经排到中平五年了。”

    连宗承都走了,这下走的家主更多了,岑家家主挥拳用力的击打在几案上,低声骂道:“老匹夫。”

    时间快到中午的时候,家主们都已经走光了,只剩下吴家主和岑家主两个人脸色铁青的坐着。

    这时候,孙杨才施施然的走出来,叹了口气说道:“今日我依仗兵强马壮,强取了你们的土地,他日你们再抢回来就是。”

    吴家主和岑家主默默的点了点头。

    这就是个人威权统治的弊端,人一走,政策就完蛋了,暂时无解。

第五十四章 袁术、曹操、孙杨() 
建安二年,二月。

    袁术称帝,国号成,年号仲家,以寿春为都,以九江太守陈纪为淮南尹,置公卿百官。

    最近仲家皇帝的心情大好,当了皇帝,放屁都是香的,当然,仲家皇帝也没有忘了结发妻子冯氏和儿子袁耀,在称帝的三天后,就册封冯氏为正宫皇后,册封儿子袁耀为太子。

    冯氏,国色也,一个女人在成百上千的人群中,能让站在城楼上的袁术一眼看中,足以证明她的美貌绝不输于二乔、甄宓之流。

    站在城楼上看人,距离稍远点,估计男女分不清楚,更何况袁术这种出身大族的贵公子,什么样的美女没见过。

    冯氏的肤色很白,肤如凝脂,大约是白玉美人甘夫人那个级别。父亲冯方官居大司农、司隶校尉,官僚世家出身的冯氏带着一种少见的书卷气,腹有诗书气自华。她比同样出身名门的才女蔡琰要幸运的多,她没有嫁给一个病秧子,没有被夫家赶回家,更没有流落异族他乡,出身天下第一高门的袁术一眼相中了她,她的生活是美满平静的。

    这位年近三十的美妇人,此时却是满面愁容,完全无视在一旁扮乖讨好的儿子袁耀,要说袁耀,年龄也不大,也就十五六岁,正值青春少年。

    见母亲愁眉不展,一向孝顺的袁耀眼珠子动了动,说:“儿臣给母后讲一个故事可好?”

    冯氏轻笑道:“我儿都会讲故事了,说给母后听听。”

    袁耀捏了捏嗓子道:“话说显宗皇帝出生的时候,世祖皇帝为了庆祝,摆下宴席宴请群臣,期间一个大臣说,陛下喜得龙子,我等无尺寸之功,实在是惭愧。世祖皇帝闻言发怒说,你这是什么话,这种事要是让你有功,那还得了,说完就把那个大臣撵了出去。”

    冯氏听完之后,腾一下站起来怒道:“逆子,连本朝世祖皇帝也敢编排,还编的这么下流,长大了还得了,我今天一定要好好教训你。”

    几个宦官把袁耀按在地上扒掉裤子,冯氏接过荆条就朝袁耀的屁股上抽,只把袁耀打的是哇哇大哭,雪白的屁股被打的是惨不忍睹。

    “住手,休伤我儿。”刚刚下朝的袁术,一回来就看到宝贝儿子被按在地上很揍,这还得了。

    袁术提着下裳,一路小跑过来,一把夺下冯氏手中的荆条,道:“到底发生何事?梓潼要这样对待耀儿。”

    冯氏委屈道:“他是你的儿子,难道不是我的儿子吗?”

    冯氏把刚才袁耀讲得故事复述了一遍,袁术摸着袁耀的脑袋说:“能编出这种故事,我儿定非常人,我袁某人后继有人了。”

    冯氏不服气的说道:“还非常人,都快成下流胚子了。”

    袁术哈哈大笑道:“下流好啊,年轻那会儿,本初和孟德,就一个比一个无耻下流,你看他们现在底盘都比我大,我就是太老实了,要不然也不会被困在九江这个破地方,还上了孙策那个白眼狼的当,我还听说曹孟德在许昌有事没事就编排我,说我是冢中枯骨,去他娘的冢中枯骨,谁没事躺在棺材里,哈哈哈。”

    冯氏听出袁术笑声中的感伤之意,动情的说道:“在妾身眼里,夫君永远是个大英雄。”

    “母后,你踩到我了。”袁耀龇牙咧嘴的喊道。

    冯氏蹲下来,垂泪道:“都是娘不好,下手太重了,娘这就给你上药。”

    袁耀阻止道:“不用了,娘的力道小,其实一点都不重。”

    袁耀又朝袁术问道:“父皇,你不是说下朝以后要去军营,晚点才回来吗?”

    一说这个,袁术就一肚子火,刚刚下朝,袁术突然想去军营看看,几个袁家族中长辈都面带惊慌之色,袁术才知道坏事了。

    到了军营,发现军营里一个人也没有,一问才知道,士卒们饿得受不了了,都去河里捞鱼去了。

    几位长辈都头发花白了,跪在地上实在可怜,袁术只好把骂人的话咽下去,他现在突然有些羡慕北方的兄长了,唉,嫡子有嫡子的苦恼,一大家子豁出命跟着你,打不得骂不得,可做得也太过分了。

    袁术陷入了纠结苦恼中。

    许昌司空府,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争论,曹操欲报被孙杨追杀的大仇,加上刘备在一旁怂恿,曹操报仇的**更加强烈,所谓报仇不隔夜,隔夜非好汉。

    没想到刚提出来,就遭到谋士们的激烈反对,荀彧更是指出此次南征损失巨大,要求暂缓半年。

    再加上负责屯田的枣祗、韩浩也希望等到秋收以后,历史上曹操确是九月份出兵的,正是屯田的第二年。

    曹操只得作罢。

    刘备走后。

    程昱开口道:“主公,刘备有雄心壮志又善于收买人心,只怕不会久居人下,不如趁早杀之。”

    曹洪在一旁附和道:“这个刘备留着也是祸害,干脆一刀宰了他了事。”

    曹操摇头道:“方今招揽英雄之时,杀了他一个人而失去天下之心,不可。”

    曹操现在很不爽,孙杨也在为出兵的事纠结又苦恼。

    孙杨现在发动一场五万人规模的战斗,就算采取以战养战的打法,只带一个月的粮食,也要耗费不少时间。

    要知道古代一支十万人的军队出征,从筹集粮草、打造器械到征召士卒,至少要准备一年之久。

    征召士卒,孙杨倒是不用担忧。

    可眼下是冬天,本就缺粮,古时候,对外作战一般都会选在秋天,因为那个时候刚刚收完粮食。那个时候,诸侯会把粮食收走大半,剩余的粮食,是留给老百姓来年种地的种子,老百姓除了用好粮向大户换一些糟糠之外,就只能去挖野菜、捞鱼虾,冬天更惨,只有吃雪、捉田鼠的份,可孙杨总不能学那些诸侯,把老百姓也逼到这种地步吧。

    孙杨倒是想多召,尽快解决诸侯,可没那么多粮食,总不能让士卒饿死吧,有人该说了,不会直接抢地主豪强的粮食吗?我要说的是,真要与天下为敌,孙杨召唤的这几十万人还真不够看,这是什么时代,这是汉风雄烈的时代,血性男儿多得是,逼急了,孙杨吃饭睡觉上茅房,都要几百个人跟着。

    更何况小冰河时期,地主的粮食其实也不多。

    话又说回来,既然是战争,士兵就要吃饭,就要保暖,生病了要治,作战要有好的兵器铠甲,攻城要有足够的器械。

    士兵长途跋涉,肯定会有很多人病死,士气低迷的时候,要想办法鼓舞,那怕解放军纪。

    攻下一个地盘,也要分粮食给难民,房屋要重建,瘟疫发生了,要尽力救更多的人。

    总之,这不是在过家家。

    直到有一天,寡妇秦清到访。

第五十五章 陈王刘宠() 
秦清踩着碎步走进醉翁亭,眉头轻蹙道:“使君就不能换个地方吗?这个地方,我怎么觉得和几天前没有什么区别。”

    孙杨一脸认真地说道:“没错,还是那天的摆设,还是那天的酒菜,热一下,还能吃。”

    秦清轻笑道:“使君是在跟我哭穷吗?使君坐拥一州一郡,难道还会缺钱吗?”

    孙杨端起酒樽,一饮而尽,叹了口气道:“秦家主有所不知,现如今当兵的是大爷,我们这些诸侯就是当兵的奶娘,苦着呢,你看我表面风光,其实穷的只剩下这身衣服了,我现在连军营都不敢去,一大堆嘴等着呢。就连赎买田地的钱,还是我跟放高利贷的借的。”

    孙杨喝到嘴里的杜康酒都是苦的,愁啊,谁他娘的说打仗不用花钱的,没有开拔费,根本没人理你。

    秦清捂着嘴道:“谁这么大的胆子,敢放高利贷给使君,就不怕使君赖账吗?”

    孙杨正色道:“秦家主这么说,就是看低我孙某人了,出来混,信义为先,赖账是绝不可能的。何况放高利贷的是下邳的陈家、曹家、陶家,不然前段时间徐州世家造反,他们三家为什么吭都不吭,还不是怕我不还钱。”

    “如今欠账的倒成大爷了。”秦清无语道。

    “秦家主,你这么说可就不厚道了,他们的钱放在我这,多安全。”孙杨摆出一副你冤枉好人的样子。

    秦清也有自己的消息来源,不解的问道:“可我听说陈家老二陈应也参与了。”

    “那老小子已经被我下令放了,他还写了一封悔过书,改天我拿给你看,别光顾着说话,有好东西。”孙杨扭头朝后看了一眼说道。

    几个侍女端着镬斗和食材过来了,镬斗其实就是后世的火锅,也被称作古董羹,因食材投入沸水中发出咕咚声而得名。现代人太低估古人的智慧了,尤其是在吃方面,在孙杨在来三国前,考古人员已经从东汉的墓穴里找到镬斗实物。

    秦清突然严肃地说:“使君知不知道,我今日为何而来?”

    孙杨随口说道:“你是来给我送钱的。”

    秦清惊讶道:“使君果然是聪明人,我确有此意。之前我想不通使君为何对世家成见这么深,回去之后我反复思量,终于让我想明白,不是使君敌视世家,而是使君搞错了一件事。”

    “我搞错了什么?”孙杨都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我先问问使君对许昌曹公的屯田有什么看法?”秦清却不直接回答。

    “自然是万家生佛,额,不对,是利国利民之举,曹公也借此实力大增。”孙杨心中更加糊涂,这还用问吗?可这跟我有毛关系啊。

    秦清犹豫了一下说道:“使君,我跟你说实话吧,曹公屯田的成绩被夸大了,或许一二十年以后可以满足军粮,但现在绝不可能,使君应该知道陈王刘宠吧。”

    “没听说过此人。”孙杨实话实说。

    秦清不敢相信,这个话题还能不能愉快的进行下去了,顿了顿说:“陈王刘宠拥兵数万,连曹操和袁术都不敢小觑他,使君居然没听说过他。”

    “确实没听说过,他和我犯错有关系吗?”孙杨有些尴尬,又一个被罗大大**裸无视的牛人啊。

    秦清沉声道:“有,因为曹操的粮草有八分之一都来自陈国。”

    “这不可能。”孙杨惊讶道。

    “没什么不可能,各地诸侯的粮草,主要还是靠世家和富裕的诸侯供给,屯田如果真的这么厉害,为什么其他的诸侯不屯田。”

    “这”

    “曹操屯田分为兵屯和民屯,民屯中“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对分”,兵屯是一边戍守,一边屯田。这还不算各种徭役和人头税,被安置下来屯田的流民比奴隶还惨。使君效法曹操屯田,并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使君不会真的以为是世家抢占贫民的田地吧,那些人是主动把田地交给世家的,因为官府搜刮的太狠了,只有倒向世家,才能有活路。”

    “照你这么说,我一直以来岂不是在做无用功。”

    “没错”

    “如果有一天,我可以均分所有土地,并且免征粮税,废除一切徭役和人头税呢。”

    秦清吃惊道:“使君好大的气魄,这是要建大同社会吗?可惜,这都是痴心妄想。我要提醒使君,世家正在寻找能够重新统一天下的人,使君是个不错的人选,还有江东的孙伯符,只是下棋的人太多,大多人更看重袁绍和曹操。”

    “秦家主真是让我意外,你们有多少人。”

    “很多,荆州、豫州、扬州、甚至你的徐州都有。”

    “我需要付出什么?”

    秦清取出一张左伯纸道:“九品中正制。”

    孙杨接都没接,厉声道:“陈群的九品中正制。”

    秦清意外的道:“原来使君知道,看来我们小看使君了,陈群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