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使命召唤 >

第29章

三国之使命召唤-第29章

小说: 三国之使命召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杨站起来,背着手走到门边,朝外面看了一会,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左伯纸,递给贾诩。

    本来还优哉游哉的贾诩看到纸上的内容,眉头一皱,随即轻笑道:“凡十五岁以上,无论男女,皆受露田二十亩,麻田十亩。主公果然非同凡人,在徐州颁布限田令,又要在南阳推行均田制,可以倒是可以,毕竟南阳战乱频仍,抛荒之田甚多。”

    孙杨回头霸气的说道:“我要均的不光是抛荒之田,还有豪强大族的田地,毕竟无主之田,大都是贫瘠不堪的,我要来何用。”

    贾诩捻须道;“可诩闻徐州人心浮动,主公争霸天下,连根基之地都无法稳固,窃以为不可取。”

    外面传来脚步声,能不经通报就进来的只有张绣。

    张绣一进来就笑道:“主公,好消息,袁术称帝了。”

    孙杨和贾诩对视一眼,这个蠢货地盘都快丢光了,竟然还敢称帝,胆子不是一般的肥。

    贾诩道:“主公欲取淮南,正是此时。”

    孙杨有些犹豫,其实他目前比较想推行一些改革措施,改善民生,而不是战火连天,反正袁术跑不了。

    贾诩坚持道:“主公,袁术在淮南强征暴敛,早已惹得天怒人怨,现在又僭越称帝,尽失人心,我们现在收取淮南,就像在地上捡东西一样,弯腰就可以了。”

    张绣倒是没说什么,其实他什么都不用说,看他跃跃欲试的表情就知道了。

    考虑了一会,孙杨点点头,同意征伐淮南袁术。

    这次征伐袁术天下会有大的变动,位面又会给孙杨什么样的惊喜呢,很期待啊。

    说完淮南的事,孙杨向张绣简略的说了一下均田制,张绣听完沉默不语。

    “绣公但说无妨。”

    “主公,你这个均田制确实是惠民之举,可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的耕牛啊。”

    张秀一句话打中孙杨这个政策中最大的漏洞,没有足够的耕牛,用驽马代替,那更不行,马本来就少,还容易生病。

    贾诩突然开口说:“用骡子怎么样?骡子吃苦耐劳,能负重,还不容易生病。”

    孙杨一想,还是不行啊,上哪去找这么多骡子。

    贾诩看孙杨的神色,补充道:“主公安心,前日击破曹贼,缴获骡马甚多。”

    张绣嘟囔道:“骡子比驴还蠢,不好控制,走路还磨磨唧唧的,平时放在辎重营驮粮秣,我都嫌费劲。”

    张绣嘟囔完,给贾诩使了一个眼色,贾诩会意。

    贾诩说道:“主公,伯渊(张绣字)将军入主宛城半年来,在各县圈了不少荒地,能否不列入均田制的范围内。”

    孙杨本想直接点头同意,毕竟给自己干活,不能一点甜头都不给。可还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圈了多少?”

    贾诩看了张绣一眼,吞吞吐吐的说:“十万亩。”

    孙杨咬牙道:“准了。”

    既然决定推行均田制,那就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于是,孙杨以徐州牧的名义邀请南阳郡的大族家主前来商讨要事,时间定在两日后。

第五十二章 试行均田制与南阳世家大族() 
孙杨的邀请得到世家广泛的回应,除少数人临时有事,绝大部分人表示会准时赴会。

    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第三日,应邀而来的人很多,光南阳豪族家主就高达百人。

    这么多人,孙府是接待不了的,孙杨也不想让人打扰到家人,只好改在郡守府,孙杨、吕布、贾诩和张绣亲自在郡守府的大门口迎接。

    郡守府外的大街上和附近的巷子停了至少五百多辆马车、牛车,因为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跟随家主来的家仆只能在外等候,很多小贩聚集在附近叫卖,热腾腾的汤饼、蒸饼、胡麻饼,生意相当的不错,这些豪族的家仆出手很是阔绰,一次十个胡麻饼。

    孙杨笑的腮帮子都是酸的,逢人就说久仰大名,反正能参加这个盛会的都是南阳有头有脸的人。

    唱名的在一旁喊道:

    “宛城吴家,前大司马、广平侯吴汉之后。”

    “冠军贾家,前左将军、胶东侯贾复之后。”

    “棘阳岑家,前征南大将军、舞阳侯岑彭之后。”

    “……………………”

    “南阳许家,许忽,代家主许攸前来。”

    “安众宗家,南阳名士宗承。”

    “襄乡何家,何清,代家主何颙前来。”

    贾诩低声说:“前面来的都是追随世祖皇帝打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的后人。”

    孙杨现在才知道云台二十八将有十一个人是南阳人,感情老刘家的天下都是靠家乡人打下来的,后世,不管是重八还是校长,都深得老刘家打天下靠乡党的精髓。

    张绣发现主公在走神,举手晃了晃他,说:“主公,人都进去了。”

    孙杨没有理睬张绣,只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街角,嘴角流着口水。

    吕布也顺着孙杨的目光看过去,什么都没有啊。

    吕布连忙扶着孙杨紧张的问道:“贤婿,你是不是中风了。”

    孙杨回过神来,从荷包里掏出一把五铢钱递给贾诩,激动的说道:“文和,去帮我买份豆腐脑,我要咸的,多放点葱。”

    贾诩黑着脸接过五铢钱,道:“主公,先谈正事,谈完再吃。”

    吕布扭头就走,真丢人。

    孙杨恋恋不舍的看了一眼卖豆腐脑的,磨磨蹭蹭的走了进去。

    张绣朝身旁的管家吩咐了几句,一会儿,几个如狼似虎的护卫走到卖豆腐脑的摊位,二话不说,架起小贩就走。

    “你们凭什么抓我!我卖豆腐脑犯了那条王法。”小贩一边嚎叫一边直蹬腿。

    “救命啊!我不去!!!”

    隔壁摊的老王擦了把额头的冷汗道:“还好我卖的是胡麻饼。”

    附近几条街上卖豆腐脑的小贩听说官府在抓卖豆腐脑的,推着独轮小车拔腿就跑。

    郡守府的花园里,摆了几百张几案,众人席地而坐,来来往往的婢女给每张几案都摆上酒菜。

    孙杨望着大大小小几百个家主,心中一阵火热,要是把他们一锅端了,南阳的事,不就了了嘛。

    孙杨站起来,像蒋校长一样,双手向下虚按,道:“诸位请听我一言。”

    原本喧闹的众人都安静下来,这个由徐州牧孙杨发明的手势已经风靡整个大汉,诸侯们纷纷效仿,据说就连当今天子在朝会上也常用这个手势,新任将作大匠孔融请求把这种手势列入朝仪,作为天子专用,惹得大将军袁绍上表弹劾。

    孙杨含笑道:“我欲在宛城推行均田制,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当然有,孙使君是徐州牧,何时管到南阳郡的事了,就算要推行均田制,,也是荆州牧刘使君来推行。”一个白面无须的中年人站起来道。

    “尊驾是?”孙杨问道

    “许攸之弟,许忽。”中年人傲然道。

    孙杨拍拍手,一个美貌侍女怀抱着锦盒从人群后面走了出来,走到许忽面前,屈身把锦盒放下。

    孙杨来这一手,周围的人议论纷纷,当事人许忽误以为锦盒里装的是血淋淋的人头,迟迟不肯打开,正吃饭呢,被恶心到,怎么办?

    贾诩干咳一声道:“里面装的是书简。”

    许忽这才打开盒子,取出书简一看,表情要多丰富有多丰富,半响抬头道:“孙使君确有资格。”

    附近的家主也围上来,其中一位家主嚷道:“是刘使君写给孙使君的盟书,请孙使君代管南阳郡。”

    其他家主闻声轰的一下乱了,有些人大骂刘表把他们卖了。

    安众宗家家主宗承站起来说:“孙使君均分无主的荒地,我等无话可说,若是要均分我等祖业,除非杀了我等。”

    “就是,就是……”其余的家主纷纷嚷道。

    “头可断血可流,祖业决不能丢。”

    孙杨猛击几案,喝道:“肃静。”

    孙杨环顾众人道:“是不是只要不动祖业就可以。”

    “没错,没错……”家主们喊道。

    宗承心中一突,上当了。

    二十名力士抬着十个箱子放到众人面前,箱子上布满灰尘。

    孙杨一脸轻松地说道:“中平元年以后,也就是黄巾之乱以后增加的田地,总算不上祖业吧。”

    宛城吴家的家主和棘阳岑家的家主满脸不屑的看着孙杨,黄巾之乱开始后,数他们两家吞的最多,想要他们吐出来,门都没有。

    位置靠后的小家主们很是紧张,今天这种局面,孙杨搞不好会拿他们开刀,然后和大族妥协,自古以来都是这么干的。

    孙杨捂着鼻子掀开箱子,道:“这里面清清楚楚的记着你们中平元年之前的田产,稍后,我会派人丈量你们现在的田产。”

    孙杨说完头也不回的走了,留下面面相觑的家主们。

    许忽走到吕布旁边,拱手道:“温侯,你怎么说?”

    吕布洒然一笑,道:“我现在就是个闲云野鹤。”

    张绣挥挥手,花园四周多了几层守卫。

    家主们都慌了起来,这是要撕破脸了吗?

    宗承愤愤不平的道:“这个武夫,以为这样就能逼我们就范。”

    厨房里,卖豆腐脑的小贩捂着胸口道:“原来贵人是要喝豆腐脑,刚才可把我吓得够呛。”

    孙杨没想到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害得别人无法做生意,尴尬的道:“老兄多多包涵,我替他们给你赔礼了。”

    小贩连连摆手道:“贵人这是哪里话,能给你做豆腐脑,是我的福分。”

    孙杨掏出一块马蹄金递给小贩,当作赔礼。

    小贩坚决不要,道:“贵人肯光顾小人的豆腐摊,是小人的荣幸,金子是万万不能收的。”

    孙杨肃然起敬。

第五十三章 秋意浓() 
小贩端过来一碗豆腐脑,很客气的说:“慢用,小心别烫着。”

    孙杨笑着点了点头。

    孙杨在厨房里吃着热呼呼的豆腐脑,花园里的人就惨了。深冬的早晨是很冷的,那怕屁股下面放着草编的坐垫,冷风还是飕飕的。

    不知什么时候,周围挡风的屏障也被撤走了。

    几位小家族的家主想站起来,被几双锐利的眼神一瞪,又老老实实的坐下。

    几位大族的家主合计了一下,打定主意和孙杨硬耗,就不信他敢来硬的。

    要是孙杨要的是钱粮和壮丁,家主们倒是可以给孙杨提供,田亩,那可是命根子,绝对不行。

    刚才在门口唱名的年轻人,拿着一张名单走了过来,喊道:“使君有请新野阴家家主入内一叙。”

    人群中一个三十许的美貌妇人站了起来,发现周围的人都在盯着她,柳眉倒竖,怒道:“看什么看,回家看你娘去。”

    附近的家主都低下头,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和女人争吵吧,距离远的家主都哈哈大笑。

    棘阳岑家的家主回头一看,一脸坏笑道:“是阴家的寡妇秦氏,出了名的泼悍,上次安众宗家宗承去要账,愣是被寡妇秦大耳刮子抽在头上,落荒而逃。”

    吴家家主连忙拉住得意忘形的岑家家主,岑家家主一扭头看到宗承满脸通红的瞪着他,看样子,随时都会扑过来饱以老拳。

    寡妇秦跟随婢女来到厨房,寡妇秦脸色怪怪的,不应该是官阙正堂一类的地方嘛,来厨房干什么。

    寡妇秦看到一个人坐在胡凳上狼吞虎咽的喝豆腐脑,不是孙杨还是谁。

    孙杨听到脚步声,不耐烦的道:“别催了,先把人领到湖心的醉翁亭,我吃完就过去。”

    早该想到,既然汉朝有豆腐,怎么会没有豆腐脑呢。

    半响没有回声,孙杨回过头来,发现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怔怔的望着他。惊讶的问道:“你哪位?”

    寡妇秦欠身道:“妾身是新野阴家的家主。”

    怎么是女的,孙杨下意识的问道:“怎么称呼?”

    这位孙使君好不识礼数,寡妇秦带着羞恼之色道:“秦清。”

    孙杨举着陶瓷碗问道:“你要不要来点豆腐脑,很好吃的,我给你盛。”

    说完孙杨自顾自的去盛了,古人吃饭都不忘装逼,非要用什么鼎啊,镬啊,釜啊,还美其名曰钟鸣鼎食之家,当然,镬和釜没什么区别。

    “叮,叮,叮……”

    一阵清脆悦耳的声音传来,时而悠扬,时而低沉。

    “敲你妹啊,吃个饭都要没完没了的敲,烦死了。”孙杨脱掉汉履扔了过去。

    几个乐工抱着编钟小跑到几十步外,停下来继续敲,孙杨不得不佩服这个时代的艺人的执着精神。

    寡妇秦掩嘴轻笑道:“使君真是个妙人。”

    孙杨端着陶碗叹气道“我年轻那会儿,也想玩音乐来者,可我妈非逼着我上学。”

    寡妇秦愣愣的看着孙杨,使君在说什么,难道是家乡话。

    孙杨看寡妇秦的表情,以为她不信,脖子一梗道:“你看,我喉结会动的,我唱歌跟张学友一样。我唱给你听:

    秋意浓

    离人心上秋意浓

    一杯酒

    情绪万种

    离别多

    叶落的季节离别多

    握住你的手

    放在心头

    我要你记得

    无言的承诺

    ………………………………………………………………………………………………………………………………………………

    啊~不怕相思苦

    只怕你伤痛

    怨只怨人在风中

    聚散都不由我

    啊~不怕我孤单

    只怕你寂寞

    无处说离愁”

    寡妇秦呆呆的望着孙杨,嘴角动了动。

    孙杨突然一把夺过寡妇秦手里的陶碗,道:“你不吃,我吃。”

    寡妇秦回过神来,抓住陶碗不松手道:“你干嘛吃我豆腐?”

    孙杨一脸委屈的说:“我什么时候吃你豆腐了,哦,你说的是这个豆腐。”

    孙杨抓了抓下巴道:我们好像还有正事要说,对了,兴平元年以来,也就是三年来,你们阴家增加了多少田亩?”

    寡妇秦想了一下道:“不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