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457章

红色帝国1924-第457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知道英帕尔是印度东北部的东大门,而现在美国给中国以及自己在亚洲战场使用的军事物资都堆放在印度东北部地区。要是日军占领英帕尔,这些物资基地就很危险,整个国民党军队都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

    不过天公不作美,缅甸西部山区一直下雨,山洪不断,泥石流、滑坡到处都有,短时间内根本不适合行军。而此时日军在华北面临着八路军的巨大压力,日军兵力也严重不足,于是就有人建议从南洋调兵。最后日军大本营决定从缅甸战场抽调了两个师团去中国战场,而且这两个师团就是15军下属部队,于是15军的力量一下就少了近半,牟田口廉也的英帕尔计划就宣告夭折。

    当然牟田口廉也得感谢八路军,要不是有八路军,牟田口廉也或许就会把近十万日军折损一半在缅西山区。虽然八路军也不好对付,但起码这两个师团是去打敌人,而历史上的英帕尔作战的损失大多都是自然因素造成的,很多士兵都没见到英联邦军队就死在了半路上。

    不管牟田口廉也如何谩骂,但这都跟彭得淮等人没关系,此时指挥部都被30万日军这个数字吓到了。

    按照以前的管理,进攻日军一般都会投入一倍于日军,也就是得60万军队,而这次他们有那么多军队加入这场战斗吗?

    指挥部里,许权中忍不住问道,“首长,那我们这次有多少军队参加,我们面临的日军可有三十万,我这底气有点不足啊。”

    “哈哈!权中,你这也有信心不足的时候!”由于在场的还有许光达,而且两人都是纵队副司令一职,为了区分开来,彭得淮只有直呼其名。

    不过对于许权中的担忧,彭得淮倒没有怪罪,这些事都是要说的,毕竟面临这么多日军,谁都有压力,就连彭得淮也一样。要是这场仗打赢了,日军那就真叫元气大伤;要是八路军败了,短时间只能跟日军僵持,想要再发起进攻,起码得几个月的准备时间。

    刘伯成也笑了笑,不过却不打算自己来讲解了,刚才说那么多,嘴都有点干了。他便把这个事情交给了一旁的张云亿,“张参谋长,你来给大家介绍这次参与部队的情况吧,也让诸位同志充满信心。”

    “好的,首长。”张云亿打开自己手中的笔记本,便开始慢慢说来。

    “。。。。。,我们此次参加这次战斗的,数量其实并不少。

    第一纵队的129师、独8师,第三纵队的独11师、独12师,第七、第八纵队的六个师,第十一纵队的独2师、独5师,十五纵队的三个师,十二纵队的三个师,第二装甲师和一个炮兵师,2个航空师。

    除此之外,第一纵队的独7、独32两个师留守长治以及安阳;第十一纵队中,许是友的独30师留守新乡,独35师留守鹤壁、濮阳等地。

    这些都是八路军方面的,为了此次作战,新四军还支援了我们四个师,已经北上。

    所以对于这次战斗,不算留守的四个师,我们一共投入了22个师,2个航空师,1个装甲师,一个炮兵师,兵力空前强大总兵力差不多60万人。”

    15纵队就是67军新番号,对外继续称呼67军,三个师的番号分别为44师(原107师)、45师(原108师)、46师(原117师)。38军内部番号为14纵队,三个师的番号则是独42师(原17师)、43师(原177师)。至于骑兵第二军的番号则为第二装甲军,三个师番号不变。

    “什么?60万人?”

    “居然新四军也要参加?这次真有点意思了?”

    “这么说,我们倒真不用担心了,这么强大的兵力,倒真能跟日军大干一场了。”

    听完张云亿的介绍,在场的军事将领都信心十足,开始他们以为只有现场这些将领的部队,没想到还有那么多部队。这比他们预想的兵力多了近20万,要是这样还没有信心,估计不用上级处分他们,他们自己都会主动做检讨。

    虽然战斗计划都已经布置好了,不过本确定在八月十号的作战行动,因为一些原因推迟到了八月十三号。原来是67军和那个炮兵师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及时赶到预定地点,所以开战时间只能推迟几天。

    ‘8。13’这个时间倒是有点特殊,六年前的这天,日军和国军在淞沪地区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一场淞沪会战。双方投入的军队差不多一百来万(国民党本来计划是投入80万,可实际上很多部队要么没能及时赶到,还没赶到战斗就输了。),打了差不多三个月,最后还是以日军战胜结束。

    而这一场战斗,仅仅是中共军队加上日军的总兵力就接近百万,就是不知道这场战斗谁会取得最终的胜利。即便中共投入的军队有一半装备都很差,不过人数在这里摆着,注定这场战斗会成为整个中国的焦点。

    。。。。。。

    在彭得淮的一声令下,8月13号这天,参与第一轮进攻的30万大军,便如猛虎下山,直扑山东各地的目标。

    此次山东作战,以豫北八路军为主,因为这里的八路军装备好,战斗力也经过数次大战磨练的不错。日军也是把豫北的当作主要防备对象,也就是这个原因。要知道沂蒙根据地可是有近十万山东军区的正规军,游击队也有数万,而日军在周围囤积的部队也就几万人,而且大多还是属于警备部队性质的混成旅团。

    豫北八路军进攻方向就两个,一个是东北边的聊城,一个东南方向的菏泽。

    进攻聊城的八路军由董振堂指挥,率领麾下的129师、独8师,独5师和第二装甲师,总兵力差不多九万余人。进攻菏泽等地的八路军则由王以哲指挥,指挥麾下的15纵队三个师,而新四军两个师组成的北挺第一支队,也会从豫淮苏三省交界处北上鲁西南,跟王以哲的15纵队汇合。

    至于新四军另外两个师组成的北挺第二支队则是从徐州以东地区,汇合山东军区一部牵制鲁南、苏北之敌。

    山东军区方面,除了与新四军一起牵制鲁南之敌的独25师,独3师、独26师进攻兖州。

    115师则是做出佯攻济南的姿态,迷惑济南日军,让其不敢轻易调兵增援其它战场;独23师和独24师联合进攻胶济铁路。

    第三纵队的的独11师进攻德州,独12师南下与董振堂部夹击聊城。

    至于十一纵队两个师和十二纵队三个师作为预备队,暂时在鲁豫交界处集结,然后根据具体战况再做具体安排。

    虽然说是八月十三号行动,但是八路军第二装甲师在许光达率领下早就在11号就秘密到了范县。在13号正式作战命令下达后,他的一个坦克团带着一部分步兵就突袭了只有一个大队鬼子防守的台前县。由于许光达部是凌晨发起进攻,日军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不到两个小时就被八路军攻破城防。

    八路军突袭台前县,沉寂了几个月的山东一下就被点燃起来,八路军正式朝着山东日军发起了进攻。

第五百九十章 津浦线风云(六)() 
“看报!看报!八路军进攻聊城,八路军董振堂挥军数万,要与日军第六师团一决雌雄。”

    “看报!看报!八路军数十万军队进攻山东,山东收复指日可待!”

    “看报!看报!一战区胡宗南总司令率军收复漯河等六座城池,河南即将收复!”

    “看报!看报!新四军北上,要与国府军队争夺地盘,此乃仇者快亲者恨!”

    “看报!看报!傅作义将军联合胡宗南将军正在反攻许昌!”

    。。。。。

    民国时期已经有火炉的说法,不过这时候的长江上只有三大火炉的说法,即重庆、武汉、南京。

    八月的重庆天气非常的炎热,拥堵不堪的交通加上拥挤的人群,让大街上的人心里就不禁感觉烦躁。重庆的道路那叫真的差,即便是前世的21世纪也是经常堵车,更别说这个抗战的特殊时期。

    重庆虽然很早就被列为对外开放口岸(注:始于中日马关条约),但是这里的交通发展很是缓慢。国民党政府虽然把其列为陪都,但是那都是在日军侵略的时候,交通条件根本没有精力去改善。

    不过好的就是重庆的这个时候的空气很好,这都得益于国民党不重视工业的原因。此时的重庆虽然有一些工业,不过都是37年西迁的,大多以轻工业为主,当然即便有污染也没人去管这些。

    就像此时的兰州,因为附近有着中国最大的钢铁厂,天空也都灰蒙蒙的,不过也不会有人去管这些。即便李卫国知道污染的后果,但这个年代,空气被污染点,总比没命强,反而那种灰蒙蒙的空气象征着工业的强盛。

    重庆市区一个比较僻静的宅子里,两个年龄起码有60岁的老年人正在交谈。熟悉这里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重要聚会点,同时也是现任主席张澜的家。而在建筑外面,要是留意观察,就发现一些人时不时地看一眼张府,也不知道在干什么。

    屋里的两人,一个穿着一件薄薄的黑色长衫,年龄也较大,下巴上还有留有超过十厘米的浓密胡须,不过胡须都是白的,显然也说明这人的年龄不小。另外一个人则是要稍微年轻点,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人也有点胖胖的,但其头上已经泛白的头发也证明岁月不饶人啊。

    那个留着长长胡子的就是张澜,今年的他已经71岁了。至于旁边的这位体态稍胖的则是黄炎培,年龄是要小点,不过也有65岁。

    两人都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负责人,黄炎培是第一任主席,张澜是第二任也就是现任主席。

    现在西南地区可谓风起云涌,虽然驼峰航线的运输量越来越大,但是对于整个西南地区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物资紧缺,让整个西南地区的经济比较混乱,加上国民党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大肆印刷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这搞得整个西南地区都是天怒人怨,国民党政府更是为千夫所指。

    陕西、川北等中共控制的核心根据地粮食大丰收,创下抗战以来粮食最高产量。而国统区,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却因为国民党横征暴敛,百姓越来越民不聊生。其他的贵州、云南等地也不是重要粮食产地,粮食收获量也不大,至于湖南等地则是因为战祸,粮食产量也很不足,导致民间有商人已经开始从中共控制的根据地进口粮食。

    而在这个时候八路军开始进攻山东,则是让不少西南地区民众感到激动。不过现在国统区的舆论两极分化严重,虽然八路军取得不少成就,但是国民党仍在刻意打压八路军和新四军,并不断歌颂国府军队的丰功伟绩。

    就拿还没打通的中印公路,以及收复郑州等河南失地,都被国民党的报纸大规模报道。而对于中共军队,则是不断抹黑,本来新四军就是过个路,非得说成抢地盘。

    国共双方的大打口水仗,也让很多中间人士感到担忧,生怕这些事造成矛盾激发,从而引发他们不想看到的内战。

    书房地一张小桌上,一个青花瓷的茶壶正在冒着热气,旁边的两个茶杯子,则是倒着两杯已经散掉热气的茶。由于战乱,江南的茶叶流通的不多,不过四川、云南也产茶,家里略有资产的张澜没事还是能喝喝茶。

    张澜喝了一口茶,把坐着的藤椅稍微挪动了一下,并把手中的报纸放在了旁边。上面的报纸正是新华社出版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联合对山东之日寇发起新一轮作战。

    “任之,你对现在的国内局势怎么看?”张澜把茶杯放下,淡淡地说道。

    黄炎培摇了摇头,“不太好,现在国内就国共势大,我们空有影响力,没有兵权,很难与他们两党争锋。

    要是致公党不分裂,或许还好点。致公党有财力,要是有他们相助,我们这些第三方人士或许就能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从而影响国共两党的一些决策。”

    黄炎培拿起报纸看了看,脸色也很凝重。现在国民党对他们防备的很严,现在国民党借着统一思想的借口,实行独裁政策。他们的数次建议实行民主,都被国民党视而不见。

    他们现在明白军权的重要性,‘枪杆子里出政权’的真理他们现在才明白,不过一切都有点晚,国民党根本不给他们染指军权的机会。

    “或许是致公党知道在国内没前途,所以在那个李四海的带领下,一部分成员才远赴海外。我听说现在海外致公党已经在婆罗洲扎根了,那里现在发展还不错,面对日军的进攻也抵挡住了。

    说不准他们还真的能在婆罗洲成事!”张澜猜测道。

    “或许吧!”

    黄炎培对于海外致公党其实也五味陈杂。本来他以前更南洋华商关系不错,可李四海带领的那一部分致公党在海外把不少南洋华商收拢在一起,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利益体。

    虽然每年还有大量的资金汇入国内,但是数量早不如几年前,连五分之一都没有。这当然也有日军迫害南洋华人的原因,但不论怎么说,李四海等人也有很大的原因。

    “现在国民党对于非国民党力量打压很是厉害,即便是跟中共现在也是势同水火。我觉得可以联合中共看能不能逼老蒋废除原有宪法,颁布一部能真正促进民主的宪法,这样也就能约束老蒋的势力。”张澜建议道。

    “老蒋不会同意吧。而且中共那边我感觉也没有真心想跟老蒋和解,他们会真跟我们一起这么做吗?”黄炎培不确定道。

    “所以我把他们双方都拉进来。中共那边,我们最好是约见一下恩莱同志,先探探他们的意见。而且你看这则新闻,新四军已经北上,显然也是有意减少国民党的摩擦,把军队往北边调动。”

    说着张澜把小桌上那张报纸打开,其中一个题目赫然在前,中共对两党摩擦的看法周恩莱。

    在这封报道里,周恩莱阐述新四军会逐渐北上,把苏中、皖中等地的根据地让与国民党。此次决定,中共损失了上千万人口的根据地,此举只为保证国内和平,让两党得以继续联合抗日。

    怀着好奇,黄炎培也看了一下报道内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