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379章

红色帝国1924-第379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哎哟,咱们的巴莫团长这么嘴硬啊,日本人敢来我们继续带着他们在森林里绕圈子,我就不信日本人能在森林里跟我们作战。”只见这个带头嘲讽的士兵直接过去给巴莫的腹部来了一拳,并嘲笑道。

    至于巴莫也被这突然一拳打的身子弯曲,要不是后面几个带着袖章的士兵过来,估计巴莫中校的下场更惨。这几个在那折磨巴莫的人是当地游击队的几个小头目,虽然现在被收编了,但是忘不了以前巴莫是怎么追杀他们的,这才有了刚才的那一幕。

    至于这个小事肯定不用孙彬去管,此时的孙彬则是被缴获的物资给吸引住了,或者是被缴获的物资给惊呆了。虽然他知道这里是日军的一个物资补给中心,但他以为只有300日军防守的地方,物资也不会很多,可一看就才知道他想错了。

    这里的仓库虽然日军的东西不少的,但是泰军以及英军的东西却很多。泰军的物资自然是泰国人之前放在这的,英军的则是日军在前线缴获英国人的那些东西,本来只是在这里暂放,没想到便宜了孙彬。

    “师长,我们发了!不算刚才在战场缴获的那些东西,我们在仓库里发现了6000支英式李恩菲尔德步枪,300挺刘易斯轻机枪,50挺重机枪(叫维克斯式重机枪,这人不知道这武器叫什么),还有50支冲锋枪。

    而且还有12门迫击炮,4门火炮,其他的弹药也很多!师长,我们真的发了!”

    “真的假的?这么多英式武器?”听见这个数字,孙彬也很疑惑,居然在日本人手中抢到了英国人的制式武器,还这么多,这都快一个打编制步兵旅的装备了,火力比他这个师都要强不少。

    “我问了,这好像是前线日军在缅甸缴获的,都是英国人遗留下来的武器。”来人激动地说道。

    “那还等什么,让部队还有那些俘虏给我搬东西!这些现在都是我们的了,还有搬不走的,都给我炸了,不能留给日本人!”孙彬高兴地说道。

    虽然这批武器不可能都留下,但除掉应该上交的一半,他也能留下一半左右。即便是剩下的武器,也都比他现在这支部队的火力强,他的这个部队一共才6挺重机枪,轻机枪也只有不到50挺,所以有这些武器他也算是鸟枪换炮了。

    就在一个小时后孙彬带着部队消失在了丛林里面,日军的增援才赶到。当日本人以及泰军看着那一地死伤的日泰士兵,也都咬牙切齿,特别是看见那空无一物的仓库,日军的军官更是破口大骂。

    不过日军即便知道了有中共的影子,但是熟知中共擅长游击战这个无赖打法的日军显然不会跑到丛林里去围剿这些游击队。这里可不像华北地区那么好围剿,这里到处都是丛林,你就是想放火烧了这片丛林都很难。

    中国战场那种情况,八路军以及新四军的游击战就让日军很难受了,更别说这里到处都是森林,日军走进去都能容易迷路,还谈什么扫荡。

    不过日军也不是没有办法。这里的中共武装可不像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里的华人虽然多,但是原住民更多。日军可是号称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跟这里的很多争取独立的游击队那都是有联系的。

    这些游击队可比中共武装更熟悉这里,日本人只要宣传这些中共武装是来抢地盘,侵略他们的就行。而日军在通过这些影响力很大的原住民游击队的领导人,把自己塑造成解放者,称英国人、中国人以及华人都是来殖民他们的,自然就会给中共武装造成很大的麻烦。

    没有了群众基础,游击队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容易隐藏了,这就是日本人的看法。

    这个方法不是日本人现在想出来,而是在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只是之前应对的是英国人,现在加了一个中国人而已。

    。。。。。。

    清莱府的清盛郡,一个之前只有几千人口的小郡(泰国行政区划里,比府略小一级)而已,现在却因为南洋华人统一战线把总部搬在这里,就让这里的人口一下多了很多。

    不是林标不想把总部设立在清莱府,而是随着泰国投靠日本,获得了不少日军战机。泰军在跟着日本人侵略他国的时候,也不忘北面还有个割据政权,所以没事就从清迈的机场起飞飞机轰炸清莱,这让林标等人的办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没办法,最后只能搬了,最后搬到了后世金三角地区的清盛郡,而且林标还把清莱府让了出去。至于其他很多部门也都分布在,周围的小乡镇里面。

    虽然丢失了之前最大的城镇,但是林标的部队却加强了对那些小乡镇的控制。gcd主义想要在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到最后壮大,稳固的根据地肯定是最重要的,只要有了根据地就有了一切。

    虽然泰国此时是个独立国家,但是北边这些地方也都是穷逼地方,都是以种植为生。以前这些地方属于争议地区,战斗较多,泰国政府的地方势力也在压迫这里的百姓,造成这些地方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林标的分田地,降低税负的措施一实行,可谓让这些百姓纷纷倒向南洋华人统一战线。本来这些地方以前都是属于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地域或者藩属国属地,虽然前期这个华人统一战线让很多本地的民族有点抵触,不过随着时间久了发现他们并不排外,就慢慢融入了进去。

    此时的南洋华人统一战线在泰国的根据地遍及清莱、清迈、帕尧、难府、南邦、南奔等泰国北部地区,基本上这里超过1/3的农村地区是在其统治中,而且这个数字随着泰国加入日本阵营,林标军队开始扩散后,变得异常迅速。

    今天,清盛郡迎来了一拨客人,来的客人不是别人,是泰共的现任领导人德钦丹东为首的泰共领导人团体。

第四百九十三章 南洋风云(五)() 
德钦丹东,缅共创建参与者之一,今年才30岁,脸稍微有点大,虽然是黄种人面孔,不过看着跟中国人还是有点区别的,或许跟云南的少数民族有点像。

    德钦丹东,原名丹东。之所以改为德钦丹东,是因为他曾经加入了德钦党,这个党派要求成员必须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上德钦二字。

    说起德钦党,也就不得不说说德钦昂山这个人物,他也就是前世被缅甸人尊称爱国将领的昂山将军。德钦昂山早期也是缅共的创立者,甚至在创立初期还担任过缅共总书记,在德钦党以及缅共都有很大的声望。

    不过这人表现出来的对中国不友好,以及对日本人的友善行为,让林标等南洋局诸位感到很是不满。最后在请示了主席后,决定罢免了德钦昂山的总书记一职,并开始清洗在缅共里面德钦昂山的支持者以及那些亲英的缅甸人,最后扶持这位年龄不大的德钦丹东出任总书记一职。

    缅共创立初期,由于林标等人无法了解缅共的具体情况,也就让不少别有心思的人混入了缅共。虽然之后的清洗活动让缅共损失不小,不过在南洋局的支持下,很快就重新壮大起来,而且还有了一支数千人的游击队,也是一个师的编制。

    这让重组后的缅共里的党员可谓非常的高兴,至于这次德钦丹东来南洋局控制的核心地区,也是来汇报情况的。

    清盛郡位于金三角地带,自然河流也就流经而过,而且还紧挨着东南亚最重要的河流………湄公河(也就是澜沧江)。

    由于英国人对gcd打压的比较厉害,现在缅共的主要活动区域就在缅甸东部的掸邦高原,并开始在缅甸北部的克钦等地发展。因为湄公河的一条分流,南莱河就在掸邦高原东部,加上这里是多山地形,坐船也就是最好、最快的交通方式。

    此时的德钦丹东一行人数人,乘坐着一艘不大的渔船正在水流激荡的湄公河上航行,两个撑船的人也在非常认真地撑船,这里的水流较急,不想船翻就得打起精神。湄公河航道也不算窄,差不多有数十米宽,不过两边都是茂密的丛林,除了偶尔传来的鸟叫声,那丛林里非常的安静。

    一行人的左边其实就是属于法属东印度的殖民地了,也就是前世老挝的国界,他们的左边才是缅甸的地界。照理说若是这里还是像之前的格局,德钦丹东肯定不敢这么大摇大罢的在湄公河上航行,但是现在不同。

    两岸都是南洋华人统一战线的根据地,别看两边没什么人的痕迹存在,那是因为丛林太过茂密,挡住了那些乡镇。越往南航行,河的两边,德钦丹东等人也发现了一些执勤的士兵,有些是在参天大树的一个木屋外的平台上,有些是在划船在航行。

    由于提前就知道德钦丹东等人会来,林标早就让人在进入核心地带后,派人来护送,所以到后面湄公河上就出现数艘船只在一起向南航行。

    很快众人也就到了清盛这个南洋局的总部所在地。到了清盛附近,德钦丹东也发现了来往的船只很多,特别是在清盛的码头上,听了数十艘大小不一的船。

    一行人下了船便进入了清盛的城区,这里的建筑规模并不小,除了一些砖瓦房建筑,更多的则是那种木质房屋。这里的毕竟是属于热带地区,那种木质房屋更适合这里,成本也就相对低一些,取材方便。

    不过即便如此,整个城区的规划很不错,道路也都是用砖垒起来的,不像其他地区都是土路。本来南洋的气候就多雨,一下雨,土路就是水坑遍地,根本不好走路。

    街道上的华人随处可见,因为他们特别好辨认,都穿着中式服装。在之前华人统一战线打出旗号的时候,就有很多华人来投奔,特别是在日本进入南洋后,大量的华人都在往这里迁徙,现在整个缅老泰根据地的华人就有百万之多,而且还有不少泰国、缅甸的华人也在往这里迁徙。这就造成汉语也是众人听到的最多的语言。

    现在整个南洋局控制的地区,汉语是第一语言,其次才是当地的语言。而且在李卫国的授意下,林标的人在根据地开办众多小学,一律用汉语教学,传授中国文化,而且费用也比较低。

    虽然短时间看不出效果,但是坚持下去,汉语肯定会成为这些本地外族人最常用的语言,到时候的影响可就不一样了。

    “德钦书记,林书记、张政委已经在里面等着你们了!”在一处砖瓦房的建筑面前,德钦丹东等人停下了。

    只见门口有着不少持枪执勤的士兵,周围的安保程度也要比其他地方更为严格。

    不过由于天气太热的原因,这些士兵很多都是穿着一件或者两件衣服,即便是站着不动,他们的身上也是汗流浃背。不过这些士兵去没有丝毫忍受不住的表现,这倒是让缅共一行人惊讶万分,他们以前自己建立的游击队素质赶这里的军队还是差了不少。

    。。。。。。

    “卫国,这就是我们自己生产出来的运输机?感觉挺大的啊!”西安机场,看着眼前那一架硕大的飞机,主席的眼里也不禁感慨万分。

    对于这架飞机他早就知道了,不过之前一直在试飞,并没有正式服役。现在听说这款自行设计的运输机服役了,主席也是亲自赶了过来,以表明他对工业的重视。

    “是挺大的了,虽然赶不上美苏等国的飞机,但在我们中国也算是第一款这么大的量产型运输机。而且这款飞机还能改为客机,以后主席要是要出远门,就可以乘坐我们自己生产的飞机了。”李卫国笑着解释道。

    “那还挺不错的,不过飞机这玩意安全吗?这天山要是出点事,岂不是一点机会都没了?”

    主席对于乘坐飞机一直不是很喜欢,他认为这个不安全。现在他出门,即便是去西北各地视察,都是先做火车,再转汽车,不像李卫国等人,远的话直接坐飞机就出去了。

    飞机毕竟算是非常安全的一个交通工具,速度快,又节省时间。除非是被防空武器或者战机击落一般情况下,像这种专机都会有很完善的救生措施,只要有时间,也不会一点机会没有。

    像主席这样的人还不少,对于飞机有点怵。对于他们,李卫国也不可能强行要求他们坐飞机,这都是自愿而已,反正提供了,坐不坐就是自己的事。

    在他们的眼前不远处的机场上,停着一架绿色涂装的运输机,尾部涂有中共军队的红色标志。而在飞机周围则是站了很多人,不少人都是听说有这么一款运输机,过来看稀奇的。

    “主席,这也不能这么说,逃生问题设计人员都考虑过的。作为交通工具,肯定会有意外,但是这种意外发生的概率很小,只要不是瞬间被毁,逃生来得及的。”看着主席有点担忧的样子,李卫国也觉得有点好笑。

    不过也很正常,之前军队有飞机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懂这个飞机是啥玩意,以前只是见过国民党拿这些飞机打他们,但是却不会知道为什么能在天上飞。因为不了解,所以就会有一种恐惧感,人类面对未知事物都是这种情况,主要是中国的落后造成民众对新鲜事物的不了解。

    “呵呵,卫国,这也就你们这些留过洋的人敢坐,我这种土包子还真有点不敢!”主席开玩笑道。

    “主席,你这就谦虚了!我们这种人只适合在前面冲锋陷阵,而主席却是可以在屋内指挥千军万马,难道不是吗?”李卫国也算是随口拍了对方一马屁。

    “哈哈,卫国你这也谦虚了!这款飞机叫什么名字?”主席听到李卫国的恭维,很受用,心情也高兴了不少。

    “这款飞机叫运一运输机,这是我跟左权他们定下来的取名方式。运输机以‘运’字开头,战斗机以‘歼’字开头,轰炸机以‘轰’开头,这样也好分清楚都是什么飞机,也比较简单好记。”李卫国解释道。

    “运一运输机,这倒是清楚明了!”主席点头道。

    “主席,有没有兴趣给这架飞机取个名字,这可是很有代表意义的!”李卫国试探地问道。

    “取名?这合适吗?”主席也被李卫国的提议给惊到了。

    “主席,这给武器这些取名,在国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