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351章

红色帝国1924-第351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只用了两个团约5000多人在防守眼前的阵地,还有一个团以及旅部直属部队在后面作为预备队。他并没有使出全力,所以再坚持个几天也没什么问题,而日军可不一样,现在日军在华北发起到扫荡也动用了不少军队,在这么多点同时开战,冈村宁次不知道怎么想的。

    这算是犯了兵家大忌,要不是八路军有所顾忌,在日军没有彻底南下之前,不敢太狠,这次日军的发起的整个扫荡哪有这么轻松。

    冈村宁次其实也没办法,他不是不知道多点进攻有违军事常识。但是不这样做,八路军肯定会从没有被进攻的地方调集军队支援被他们扫荡的根据地,那样反而会十分被动,所以冈村宁次觉得还不如主动出击。

    。。。。。。

    要说这次华北大扫荡压力最大的,非冀中军区莫属。冀中的八路军这几年一直被华北日军的视为心腹大患,除了人数众多之外,就是他的地理位置太过特殊,严重威胁了日军的交通要线。

    所以从杉山元开始,每年都有对冀中地区的扫荡,大的超过万人,小的也有数千人,而且次数还很多。今年这次无疑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所以扫荡开始以来,八路军就陷入了极大地被动。

    而且日军的挺进队在这个时候又出现了,并在冀中地区配合日军的主力部队,对八路军的在这里的各个指挥部发起精准作战行动。当得知又有几伙鬼子冒充他们八路军的时候,王尔琢众人也都很吃惊,他们一直以为挺进队被日本人解散了,没想到这是鬼子使得计策。

    先让八路军以为挺进队因为怕被八路军报复,被迫解散了,这样过一段时间,八路军就会降低警惕心,这时候再把挺进队投入使用,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由于日军提前得知了冀中军区的指挥部所在地,在扫荡前几天就集中飞机对所在地的城镇发起轰炸,而后更是派遣军队直接冲杀过来。

    由于日军的扫荡愈来愈残酷,若是指挥部众人还是一起行动的话,恐怕会遭受日军的重点进攻,所以在后面的形势发生变化后,冀中军区的一众领导便分开行动,按照预定的计划展开突围。

    深县(今深州市)西北处有个唐奉镇,镇子旁边有个王村,离着镇子有三四公里的样子。王尔琢带着纵队司令部一部分人员,包括警卫团的一个营,纵队直属的教导大队,加上一些非战斗人员一共1000多人正在这里休息。

    现在日军扫荡非常的严,八路军若是以大军集结跟日军作战,很快就会遭受日军的重点进攻,所以司令部也都是分成了几部分突围,这样也能降低被日军发现的可能性。

    图为前就有一个例子,第十纵队控制的一座县城,因为没有执行司令部的命令,率领两三千人固守县城。虽然开始只遭受到日军的一个大队的兵力进攻,但很快附近就有其他日军前来增援,这个县城没坚守两天就失守了。

    不是其他部队不支援,别看第十纵队人多,但是武器装备这些赶日军差了不少,不少士兵都没枪,就连三个师的正规军武器也非常杂乱,火炮数量以及炮弹也不是很多。

    这就造成冀中军区的主力部队跟日军打野战等正面战很吃亏,所以为什么王尔琢、吕正操等人都强调别跟鬼子硬拼。冀中的八路军,在平原游击战上面很擅长,所以也就没有必要去跟日军擅长的方面整个高低,反而会让自己的部队损失惨重,不是很划算。

    分散突围的司令部等队伍,为了不让鬼子的发现,各个突围部队一般不会经过那些大城镇,以免被鬼子发现行踪。倒是可以在突围中袭击那些落单、人数不多的日伪军小部队,这样日军也不知道八路军有多少人。

    “林副书记,吕副司令、还有陈师长他们到哪了?”王村村长家的一间房子里,王尔琢看着地图询问着一旁的冀中军区党委副书记之一的林铁道。

    “他们正在按之前的预定计划,现正在武强县境内,离我们即使有几十公里。不过吕副司令发现一个事,他们期间与日军的一支挺进队发生了交战,虽然击溃了对方,不过也暴露他的位置,现在正打算向东迂回,躲过日伪军的追击。

    明显日军知道我们司令部已经分散突围,就让挺进队打入我们内部,探得我们行踪,然后再跟日军的大部队汇报,以消灭我们的司令部。”

    林铁一脸严肃的说道,显然对于日军挺进队有点忌惮。

    “挺进队?这下麻烦了,把这个事都吩咐下去,不仅我们现在的部队,也得跟其他有电台的部队都通知一声。对于身边出现一支100多人的穿着我们军装的人都警惕点,话别乱说,小心是鬼子的挺进队。

    这个小鬼子,我们以为他们早就把挺进队解散了呢,搞半天一直是为了麻痹我们。”王尔琢握着拳头捶了捶桌子,不悦地说道。

    “好的,我这就让人通知下去,免得上当。”林铁点头道。

    “报告首长,王村的村长一家、还有不少百姓拿着吃的来了!”就在王尔琢研究突围路线的时候,一个士兵进来汇报道。

    “什么情况,不是说不允许拿老百姓的吃的吗?我们自己都带了这些的。”王尔琢放下手中的钢笔,疑惑地说道。

    “首长,我跟老百姓都说了,可是他们说咱们打鬼子不能老吃干粮,我们也不可能他们赶走,只能进来汇报了!”那个士兵解释道。

    “我去看看怎么回事!”王尔琢把桌子上的钢笔的笔帽盖好,放进自己的衣兜里,就出了这间屋子。

    此时的屋外,汇集了不少百姓,带头的正是王村的村长,众人手里都端着窝头、还有炒的肉、菜等,都冒着热气,显然是刚做好的。不过他们现在却被士兵们拦在门口,因为没有命令他们也不敢放百姓进去。

    “我说你们这些娃子怎么这么不讲道理呢,我们好心给你们的做的,你们收下不就行了吗?”王村的村长此时也有点不高兴地说道。

    他不高兴,不是因为八路军把他咋了,而是八路军死活不肯收下他们做的饭菜,这才让他不高兴。

    “老乡,我们有纪律的,不能乱拿你们老百姓的东西,不然我们也被会处分的,你就体谅一下我们吧!”门口的士兵一脸无奈地说道。

    看着那些香喷喷的粮食,他们斗咽了好几口口水了,可是他们却不敢接,八路军对这个纪律都很严的。而就在这时,王尔琢带着几个人出来了,看见外面的人也傻眼了。

    “首长!”看见王尔琢出来,门口的士兵们连忙敬礼道。

第四百五十八章 华北大扫荡(七)() 
“各位老乡,你们这是干什么,我们自己带有干粮,你们把这些拿回去自己吃吧!现在鬼子在大扫荡,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都是当兵的,实在没有我们还可以去鬼子、汉奸那里去抢。”

    看着眼前的这些百姓,王尔琢连忙劝道。

    “这位八路军首长,我们这百姓也都是实在人,谁对我么好,我们也对谁好。这两年要不是你们八路军给给我们赶跑鬼子,我们种的粮食都得被鬼子给抢去,今天收成还行,我们也有不少余粮。

    你们不一样,那是要去打鬼子的,若是不吃好点哪有力气去打鬼子。乡亲们,你们说是不?”只见这个村长带头说道。

    “没错!”

    “村长说得对,八路军帮我们,我们也得帮你们八路军!”

    “八路军同志,这都是我们的心意,你们就收下吧!”

    一下人群里就开始你一句我一句在那说着,大有八路军不收下这些吃的,就认为八路军干了什么坏事的似的。

    八路军从之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之后,对于农民的政策就有很大的改变。农村阶级还是像历史上分为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工人,不过政策却是有不少改变。

    地主肯定是被针对的对象,抗战全面爆发前,西北根据地(不算西安),基本没有了拥有大量土地的地主存在。很多地主要么被当时红军给没收了土地,要么就是主动交出了土地,以保住家产,不过后者占比很少。

    对于富农,由于李卫国认为虽然算是农民中的有钱的,但是不能作为被针对的对象,也就没有把他们怎么样。到了抗战,爆发后没多久,中央也出来了前线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对待农民各阶级的对策。

    对于地主都是提倡减租减息,不听话的那就没办法了。对于那些汉奸地主或者家庭,八路军可没那么客气,土地这些全给没收并分给其他没土地的百姓了。

    这个时候的土地政策要比历史上出来的早,而且对于富农都是作为团结对象,后方根据地跟地主阶级的矛盾也就缓和了不少。毕竟抗日根据地跟后方根据地不一样,政策肯定得有所变化,不然把地主阶级推到日伪一方那就不合适了。

    因为作为地主,一般都是当地有威望的人,在当地说话的分量的也比较重,团结他们有利于联合抗日。

    这个王村的村长是个富农,原来的村长是个地主,因为给日本人做事被处决了,村长也就换人了。由于村里的地主死了,村里也就多了很多土地,就被分给了村里的人,这些百姓对于八路军为何如此感激涕零,那都是有原因的。

    “八路军首长,这就一些吃的,也不算违反你们的纪律。而且你们别担心我们,我们的粮食足够我们吃到明年,而且我们都藏得好好地,鬼子即便来了也找不到。”王村村长认真地说道。

    “来,娃子,把碗接着,你要敢松手,我今天就给你跪在这!”一个大娘直接把一碗吃的,放在了一个士兵的手上,嘴里还威胁道。

    “首长,这。。”看着被大娘强塞到手里的那个碗吃的,那个士兵看向了王尔琢。

    “收下吧,吃完了好好打鬼子!”王尔琢看了看那些百姓充满期待的目光,心里也有点被触动了,便答应了下来。

    “你看,你们手上都说了,快趁热吃了!”

    “来,那这个拿着给你们首长,别老吃干粮,多吃点主食!”

    在王尔琢说了软话后,这些百姓当即就把装满了热腾腾饭菜的碗,往百姓手里塞,也不管这些士兵能不能拿得下。

    “你们这些旁边的娃,都来搭把手啊!”看着眼前士兵已经那不下了,便对旁边空着手中的士兵招呼道。

    由于王尔琢发了话,这些士兵也都赶忙去接着这些吃的,而且吃的貌似不止这些,有些人把手里的给完了,又回自己的家里拿了一些吃的来。

    由于村里村外的八路军士兵有着一千来人,这个村子也就百户人家而已,所以拿的好吃的很快就被分完了。不过这些八路军之前已经用过餐了,每人分点吃了也就够了,他们这在突围中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也算是不错了。

    “司令员,这是刚才百姓们给的,这是你的那一份,你要不趁热吃了吧!”此时的王尔琢正在处理军务,除了看电文,还得根据侦查人员传回来的消息,制定接下来的行动。而在他的旁边摆着一个碗,里面装着一碗面,上面还有个鸡蛋,还在冒着热气。

    “你们都吃饱了吗?没吃饱拿去吃吧!”王尔琢看都没看那碗面,就对旁边的人说道。

    “司令员,我们都吃了,这是专门给你准备的,待会冷了面就不好吃了。”

    “是啊,司令员,你快点吃了吧!”旁边的众人劝道。

    “好,那就听你们的,我把它消灭了!”见旁边的人不吃,王尔琢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也没说破,就端起那碗面,开始吃了起来。

    虽然面做的一般,不过王尔琢毕竟是吃过苦的,也知道有吃的就不错了,所以也没挑,在那津津有味的吃着。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都充满了面香味,以及王尔琢快速吃面的声音。

    第二天一大早,王尔琢率领的这些八路军人员,就离开了这个村子,免得他们在这里待久了容易引起日军的注意。到时候不仅会影响部队的突围,也会祸及这些百姓,这就注定了王尔琢众人不能在这里久待。

    冀中很大,别看日伪军加起来有七八万军队,但是分散在这方圆一百多公里的地方,还是有点人手不够用。而日军想要在这这么大的地方找到八路军的指挥部显然也有点困难,但一切都有意外。

    。。。。。。

    第二天上午

    “王桑,这附近是什么地方,我感觉不像有八路军大部队的样子,这两天也就发现一些小股游击队。”王村以北数公里的地方,一片小树林里,一个穿着八路军军装的男子对着旁边的一个人说道。

    “南部太君,我知道附近有一个村子跟八路军的关系很深,或许我们可以去那看看能不能发现八路军大部队的踪迹。”旁边那个被称为王桑的年轻男子阴险地说道,提到王村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怒火。

    “纳尼?要是真的如此,我们就去看看,反正我们现在也是八路军!”这个被称为南部的人认真地说道。

    这是一支隶属于日军第110师团的一支挺进队,叫作南部挺进队,队长是南部中尉。他的部队是从饶阳过来的,由于八路军的指挥部之前分散逃走日军也就失去了目标,只能利用挺进队打进八路军内部,来寻找有价值的目标。

    不过让南部中尉想不到的是,他最想找的目标离他不到五六公里。至于这个王桑,叫作王青松,就是王村的人,他的父亲也就是之前王村的村长,也是村里的地主。

    因为他跟日本人干事,也把他父亲劝说跟日本人一起干事,给日本人传递情报之类的。结果这事被八路军得知就把他的父亲给枪决了,他因为不在家里,所以躲过了一劫。他不是没想过要报仇,可是他的家附近都是八路军根据地,之前日军也不敢过来,所以就没报成仇。

    现在他们寻找八路军大部队刚好路过附近,便有了其他想法。若是能骗到八路军大部队的消息最好,骗不到也可以利用日本人的手解决掉村里的这些人,要不是他们告密,八路军怎么可能知道他父亲在给日本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