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320章

红色帝国1924-第320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令官阁下,大本营急电。”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多田骏正在听着各地传来的电报,脸上的眉头紧皱,就在此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听汇报的工作。

    而且拿着电报来的正是华北方面军的参谋长笠原少将,而且其脸上的表情也很凝重。

    看着自己的副手脸色如此沉重,多田骏便接过了那封电报自己仔细的看着,越往下看,他的脸色越难看。没想到他的担忧终于成了现实,但在电报真的来的时候,他还是有点不甘心。

    “知道是谁来接替我的位置吗?”多田骏淡淡的问道。

    他这话一说出口,旁边的司令部的其他人员都不禁很吃惊,这是又要换司令官了吗?他们手上的动作也因此停顿下来,而过竖着常常的,看看继任者会是谁。

    “应该是第十一军的冈村宁次中将,我接到消息,他已经受到了天皇的诏令,马上就要启程回国了。不出意外,可能会晋升为大将,并出任新的司令官。”笠原少将看了看面无表情的多田骏,低声地说道。

    “做好交接准备吧!还有刚才没有念完的战报,继续念!”

    虽然已经下达了要接触他的方面军司令官一职,但是接任者还未到来之前,他仍然是司令官,就应该继续履行其责任。

    “嗨!”

    就在大同的战斗结束不到半个月,日本天皇就亲自为冈村宁次举行了晋升大将的仪式,并当场任命其华北方面军新的司令官,这个消息可谓震惊了日本军界。

    因为这是日本天皇亲自下达的命令,可见这个天皇也对华北的局势糜烂感到不满了。

    几天后,冈村宁次就乘坐飞机经平壤飞往北平,与他一起出发的,还有18架零式战斗机。

第四百二十章 黄桥战役() 
华北百团大战仍在继续,即便日军换了一个司令官,冈村宁次也得想想办法收拾烂摊子。北面的大同、绥远等地,冈村宁次也不打算去进攻了,现在的他根本没有那么多兵力,只能以第十师团为主,加上战车第二师团防守察哈尔西部的张家口附近地区,先保证八路军不再东进。

    其次把原本驻守察哈尔的第二独立混成旅团调离张家口,配合第九师团,开赴山西,恢复正太线铁路的畅通。第一混成旅团(重新改编了,成了一个步兵旅团)则是调至保定等地,配合110师团以及当地的皇协军打通并恢复各个交通线。

    对于冈村宁次来说,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退八路军的进攻。至于发起扫荡,也得等交通线完全畅通之后,才有条件,毕竟缺乏便利的交通,日军增援以及物资供给都是一个大问题。

    第九师团的加入,可谓给日军带来极大的助力,这是日军那么多师团里面战斗力仅次于第二师团、第六师团的部队。现在第二师团驻扎在哈尔滨,防备苏联,第六师团也驻扎在华北地区,现在就出现了日军战斗力最强的三个师团有两个在华北方面军。

    而冈村宁次还在计划,再次从关东军申请援兵,希望能再给他增援一个师团,这样他就有足够的兵力去对八路军的根据地发起大扫荡。

    而就在日军在忙着恢复华北地区的交通线时,南边发生的一个战斗,可算是帮了他的大忙。那件事及其后续事件的发生,让八路军暂缓了在华北地区对日军的进攻,转而去应对来自国民党政府带来的压力。

    。。。。。。

    1940年5月底,江北新四军在半塔集、黄桥、姜堰等地跟四人江苏省主席的韩德勤军队发生了几次大的冲突,而且都是新四军取得了胜利,并占领了这几个地方。

    而且此时,八路军山东军区第八纵队的独24师师长王洪坤,率领独24师,加上加上几支游击队以及大量的干部,约2。7万人分批开始南下,进入到皖东地区,以增强这里的新四军实力,并对韩德勤部形成了夹击之势。

    此时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主要的部队有陈义的第一支队、粟玉的第二支队。论实力粟玉第二支队,绝对是新四军最强的,无论是人数、战斗机、还是装备,不过由于资历问题,他只是苏北指挥部的副总指挥,陈义是指挥。

    此时的苏北地区,两个支队的发展都挺快,加上游击队这些,有着近十万人,也算是兵强马壮。不过由于新四军最近一年很少从国民党手里拿到补给,包括弹药、粮食、军费这些,国民党都不怎么给了,相对于八路军来说,新四军的确有点像后娘养的。

    倒不是中央偏心,而是没法照顾到新四军。军费还好说,派人偷偷地送过来没啥大问题,但是武器弹药就没法了。这中间的道路。国民党、日军、伪军的势力犬牙交错,后方根据地根本无法把弹药安全送到活动位于长江、淮河下游的新四军活动范围。

    就跟山东军区一样,现在山东军区的正规军人数都超过18万人,游击队等非正规武装也有数万,别看人数多,但是装备这些都不算太好。虽然偶尔能从山西、河北等地的八路军那里得到一些援助,但根本无法满足增加的这么多人,并经当初两个师挺进山东的时候,带过去的武器只够六万人使。

    现在部队扩张到这么多,大部分的武器都是从日伪军手里抢的,反正山东的伪军多,甚至有些还是从国民党军队手里抢的。

    山东一直是原西北军的地盘,即便韩复渠后面被枪决了,但是他的部队很多都分散在山东等地,加上其他派系的军队,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有17万人。

    这里的有着这么多国民党军队,日本人肯定不会看着不管,对付八路军那得慢慢来,对付国民党军队对日军来说可是很容易的事,特别是还有很多杂牌军。

    所以山东的国民党军队也就越来越少,中间有被鬼子消灭的,也有投降鬼子的。在39年国民党开始执行反共政策后,两党的军队之间摩擦也就越大,对于国民党进攻,当时时任山东军区司令的聂荣真直接下令反击,就造成很多国民党军队被八路军给消灭了。

    加上有着吉鸿昌这个出身于西北军的中共高级将领,就劝降了不少原西北军的军队,山东地区的八路军也就在两年之间,人数增加了两倍,而且还是正规军的人数。

    劝降了国民党军队,自然也就有了武器,这就造成山东军区的部队武器很杂,特别是火炮这些严重不足。当然跟新四军比,山东军区的部队又要好了很多。

    由于新四军活动的地方一直是国民党军队密集的地方,发展比较困难,势力比较弱,为了增强这里的新四军实力。中央就命令山东军区调一部分人去皖东、苏北地区,但番号还是八路军。

    面对八路军和新四军可能联合作战,韩德勤也慌了,为了收回黄桥地区,便先下手为强,集中了数万军队进攻黄桥等地数量只有一万人余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双方于是就在黄桥等地爆发激烈的冲突。

    国民党军队跟中共军队的摩擦主要就从39年开始增多,基本上每个月都有几起摩擦的出现。不过一般的都比较小,大点的就有晋西事变、朱怀冰等人进攻八路军总部等战斗,在这些大一点摩擦中,取胜的一方一般都是八路军或者新四军。

    当然中共这边也吃了不少亏,由于怕国民党方面找到借口,一般八路军都不会主动招惹国民党军队,就造成是否产生摩擦的主动权掌握在国民党军队手里。这样的话,国民党军队就喜欢挑中共军队实力弱点的地方下手,手段也很惨很,不比鬼子差,对于俘获的中共人员以及群众,都是血腥屠杀。

    但是事情一闹大,八路军这边就能很快的反应过来,对国民党军队展开反击不过新四军与国民党军队的冲突,则跟八路军有些不一样。八路军所处的地方,国民党军队实力很薄弱,以前大多被日军吊打并撤退了,留下的的实力并不是很强。

    但新四军不一样,他们所处的地方,国民党军队很多,有多是中央军。而且前期的新四军也严重依赖国民党政府的补给。由于新四军活动的地方,是以前国民党政府统治的核心区域,国民党就给限制了发展范围,就是要防止新四军力量的壮大。

    前期的新四军实力薄弱,倒也听冲了国民党的安排,先开到了国民党指定的活动区域。但随着华北地区八路军的发展迅猛,中共便指示新四军要敢于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限制,向广大的苏中、苏北地区发展。

    在这样的指示下,新四军就制定了‘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向南巩固’的发展方针。随着新四军的发展,就难免跟国民党军队发生冲突,特别是在39年之后,双方的矛盾也就愈发明显。

    特别是跟韩德勤以及顾祝同等人率领的军队发生矛盾,摩擦也就难以避免。这个事情也不好说谁对谁错,那些游击区在国民党军队控制下,根本难以起到大作用,加上国民党军队又不会打游击,放在国民党军队手里也是白白浪费。

    但毕竟那里是国民党地盘,新四军插进去,人家肯定不乐意。但是新四军如不去那些地方发展,迟早得被国民党逼死,所以中共领导层也就不管国民党反对,放任部队去发展。

    黄桥战役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虽然韩德勤出动了数倍于新四军的部队参战,但是有些部队实际上没有跟新四军交手,而是在看戏。这就造成韩德勤的部队实力下降,结果几天的战斗下来,韩德勤的部队被粟玉领导的新四军打的落花流水,近两万军队被击毙或俘虏。

    其中韩德勤麾下的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还因意外淹死,其他师旅团级军官被击毙数人,被俘获40余人,其中还包括一个师长,几个旅长以及师级参谋。韩德勤这次战斗可算是元气大伤,这就让江北地区的新四军一下子无人敢欺了。

    不过这件事虽然新四军大胜而归,不过却让老蒋抓住了把柄。就在黄桥战役结束没几天,国民党政府就跟李卫国、彭得淮、叶挺等人发布了‘皓电’。

    在这封皓电里,国民党肯定是大肆污蔑中共及其领导的武装力量,不听中央政府命令,该如何如何。最后并强令黄河以南的八路军新四军,一个月内开赴黄河(老黄河,就是现在黄河河道。但当时由于花园口决堤之后,黄河改道淮河入海)以北。

    面对国民党的指责,八路军和新四军也毫不客气地反驳,最后并表示为了顾及抗战大局,愿意把长江以南的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地区。

    但对于中共的回复,国民党也不甚满意,并继续在自己的舆论阵地上大肆污蔑。

    双方就这样,你来我往,利用各自的渠道,大打口水战,私底下却是在展开不断的谈判、斗争。而此时国内的爱国人士则是非常担忧,现在国难当头,国内最大的两个党派现在却在大打口水仗,甚至有演变为冲突的可能。

    面对此种情况,众多民主人士都纷纷致电国共双方的领导人,希望能暂缓矛盾,团结一致对外。但是这些民主人士说的话也没人听,包括中共也都是委婉的答应,但也不见做出太大的妥协。

    国民党方面早就视中共为眼中钉,巴不得除之而后快;而中共现在也不是红军时期那样弱小,不可能任由国民党摆布。甚至有人还提议大不了分开抗日,没有国民党他们八路军和新四军照样打鬼子,不过有这个想法的人都被狠狠地批评教育了一顿。

    由于国共双方在长江下游及地区存在巨大的矛盾,中共方面就命令华北的八路军除非日军大举来犯,否则不要进行大的作战行动,静候长江下游地区的情况进展。

    。。。。。。

    “稼祥,现在的局势,你怎么看?”

    主席的家里,只见主席看了一下王家祥递过来的电报,然后就递给了李卫国,他则是询问着王家祥的看法。

    “我觉得以现在的局势,我们最好是尽快渡过长江,即便是按照国民党所说的那样从繁昌、铜陵渡江也行,现在就是不能让国民党抓住我们的把柄,以免对方趁机发难。”

    王家祥最先看的电报,所以很快就把他的看法说了出来。

    原来在这封电报是新四军那边传来的,是国民党政府催促他们的北上的电文,并附了现在新四军军部的内部分歧。

    “卫国,你呢?”此时的李卫国也看完了电报,不过他的眉头一直紧锁着,主席在王家祥那里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就问向了他。

    “新四军北渡,这是必然的,而且速度越快越好,不然我担心迟则生变。”李卫国担忧地说道。

    这个时空,所谓的曹甸战役并没有出现,但由于粟玉在黄桥把韩德勤打疼了,让老蒋等人已经下了解决江南新四军的决心,已经下令顾祝同调动军队了。

    “你是担心国民党方面会对新四军动手?”主席不确定的问道。

    “这是军情局早上递给我的情报,第三战区的顾祝同正在频繁地调集军队,用途不明,我担心他们会趁着新四军北渡之际,发起进攻。”

    李卫国拿出一封军情局的电报,递给了主席,他的脸上也很担忧,难道皖南事变要提前到来了吗?这倒是让他有点惊讶,这才七月份,不会这么早吧。

第四百二十一章 皖南事变(一)() 
“真的假的?”

    听到军情局电报说顾祝同的军队在做调动,主席也惊讶了。作为一个具有很强的局势观察力的军事家,主席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现在皖南那边并没有战事,国民党跟日军也没什么大的冲突。

    此时的作为第三战区司令官的顾祝同此时突然调动军队,再联想到最近国共双方不时地发生摩擦,主席心里也有点不淡定了。

    “军情局的人不可能把假情报传上来,现在国民党一直在逼迫新四军军部北上,说不定真的有可能在路上趁机伏击新四军的部队。”李卫国不可能说国民党一定要进攻新四军,那样反倒会引起怀疑,他能做的就是旁敲侧击。

    “小翟,把地图拿过来!”听到李卫国的话,主席也淡定不下来了,便吩咐一旁的警卫员翟作军把地图拿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