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242章

红色帝国1924-第242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现在鼓励这些有钱人出来活跃西北经济的原因很简单,好让他们的发展来增加特区政府的财政收入,不然政府哪来的钱。

    。。。。。。

    冀东,也就是河北省东部,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北京、天津以及河北唐山、秦皇岛市等地区。而此时这些地方都是被日伪军占领的中国领土,不过在七月的冀东大暴动之后,这里的形势就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禁切断了北平到山海关的交通线,还逼的日伪军退守县城等地防守。

    这次冀东大暴动比历史上的规模还要大,要不因为被日军扫荡八路军总部的事情给遮住了光芒,这件事绝对是华北当月最大的一件事。

    因为冀东大暴动的成功,让118师的彭得淮都把师部搬到了冀东,并调遣了一万多118师主力军队挺进冀东以及旁边的热河承德地区,巩固这一块冀热根据地。

    跟随彭得怀来到冀东这一块的军队是师部直属部队、352旅,再加一个骑兵团,另外的353旅则是在张家口附近、354旅在北平附近。

    就像冀中军区对于119师是一块宝地,冀东地区对118师也是一块宝地,因为因为之前的暴动,冀东成立的抗日联军人数达到七万人(有多少人有枪就不好说了,估计枪支数量不超过两万支)。

    冀东抗日联军的总司令是高志远,副总司令有两个,分别是李运昌(黄埔四期)、洪麟阁,政治部主任胡锡奎。联军分为路军,三个司令员分别兼任第一、第二、第三路军总指挥,没路军人数在20000多人左右。

    面对如此大的暴动,日军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理,但是当时正值日本华北方面军发起对晋冀鲁豫军区的十万人大扫荡,没有多的军队去镇压(当时日军在北平、天津等地就一个三单位制师团,以及一些伪军),所以就让冀东抗日根据地发展很快。

    但随着武汉会战的结束,华中日军开始北调,其中原来由华北驻屯混成旅团扩编而成的日军27师团回到平津地区,加上山西的围剿失败,这下日军就有了足够的兵力来对付危险性极大地冀东根据地。

    此时日本华北方面军也做了极大地调整,先是成立第12军,驻守山东,下辖第5、21、114三个师团,其中第5师团驻扎青岛,第21师团驻扎德州、第114师团驻扎济南。除了三个师团,还有一个独立混成旅团,是日军第五独立混成旅团,驻扎临沂。

    第十二军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山东的八路军以及国民党的军队。

    第一军调整不大,仍然辖有第20、108、109三个师团,外加第3、4两个独立混成旅团,主要负责大同以南的山西占领区。

    除此之外,日军华北方面还直辖有四个师团,分别是10、14、27、110四个师团,以及三个新编的独立混成旅团,分别是第6到第8。

    第14师团仍然驻扎在河南;但是第10师团负责驻扎石家庄………邢台邯郸一线;第六独立混成旅团驻扎在保定、第七独立旅团驻扎在沧州、第八旅团驻扎廊坊;第27、110两个师团暂时分驻北平、天津。

    而在这些调整之后,日军也拿出对冀东的围剿计划,一共从27、110两个师团各自抽调了两个联队,加上独立第八混成旅团,一共两万余日军,2万多伪军,一共五万人分三路进攻冀东根据地。

    别看现在冀东的118师主力加上抗日联军有着小十万人,但是可战之兵只有不到四万,其他的部队都是拿着大刀长矛,如何跟日军对抗,所以局势对于冀东抗日根据地非常的不利。

    。。。。。

    遵化县迁西县,新的冀察热军区指挥部暂时设置在这里,此时冀察热军区司令员兼118师师长彭得淮、军区副司令员兼118师副师长何长工、政委甘思琪、参谋长彭少辉、冀东抗日联军司令高志远、副司令李运昌和洪麟阁、政委胡锡奎都聚集在这里。

    聚集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鬼子即将发起大扫荡,日伪军加起来在5万左右,比他们现在有枪的人数还多,所以压力很大,若是一个不好,大好的冀东抗日局面就有可能因此毁掉。

    “彭司令,现在敌人来势汹汹,我们是据城而守,还是放弃眼前的县城,跟敌人打游击战?”

    见大家都不说话,抗日联军的司令员高志远便开口问着上首的彭得淮。虽然他的抗日联军人多,但是装备差,打起来连八路军一个旅都打不过,而彭得淮是整个冀热察军区的领导人,他理所应当受其管辖。

    “据城而守肯定不行,我们的可战之兵其实并不多,现在抗日联军也才接受军事训练不久,作战能力也有点不足,若是据城而守,我们手上这些人肯定会损失惨重。”

    彭得淮听了对方的话,摇了摇头,日军这次态度很坚决,就想打通京奉铁路,好让关内外的物资得以联系起来。而那些县城以及火车站就是鬼子的重点进攻对象,死守肯定会遭受敌人飞机大炮的进攻,此法不可取。

    “彭司令,但是现在我下面的部队里,大多习惯了在占据的县城里生活,若是让他们放弃县城,会不会引起骚动?”高志远担忧的说道。

    “高司令,你这个想法就有点部队,放弃县城是肯定的,我们即便守住县城,损失大不说,也会丢掉广大乡村地区,这对我们的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你不会不知道吧?

    你的部队存在的问题,我希望你们几个领导人能多去做做思想工作,若是真有那种顽固不化,舍不得县城生活,尽早处理掉,这种人不能吃苦,在苦难时期投敌当汉奸也不是没有可能。”

    彭得淮说话也不客气,本来他就想对冀东抗日联军进行整顿,因为这支军队都很难被称为军队,就是一群拿着武器的工人,基本的战斗常识都没有,如何打仗?

    “好吧,我尽量去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听见彭得淮这么不客气的说话,高志远只能服软。

    “司令员,我有一个建议,或许能对我们的这次反扫荡作战起到一点帮助。”此时旁边的118师参谋长彭少辉突然说道,也让彭得淮有点兴趣。

    “哦,参谋长,你倒是说说你的建议!”

    “司令员,我的建议很简单,就是围魏救赵。日军这次围剿我们,出动这么多兵力,肯定后方空虚,我们可以让北平附近的354旅,去北平城附近转转,那样鬼子就会比较慌张,摸不准我们到底是何想法,肯定会从前线抽调兵力回去防守,我们这边的压力也就会小很多!”

    见众人好奇的看着自己,彭少辉就把自己的建议说了出来,众人一听便眼前一亮,唯独彭得淮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

    “参谋长既然能想到这个方法,我也补充一下。那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我们现在手上的兵力拖住日军前线部队,让354旅趁机直接拿下北平城!”

    旁边抗日联军的副司令之一洪麟阁说道。

    “老洪,你这想多了吧!先不说北平城有多少守军,单是那城墙,仅凭我们部队的手上的75mm山炮很笨轰不开。那可是以前的帝都,那城墙你知道有多厚、多高吗?”

    见自己的战友想得太离谱了,一旁的李运昌(黄埔四期)连忙出言制止道,打北平城,想想可以,真打绝对他们会死的很惨。

    “既然你们只想到这些,那我也说说我的想法吧。我的想法跟彭参谋长的有些是相同的,那就是‘围魏救赵’的计策,逼日军去增援北平城。

    不过我的想法不仅于此。刚才洪副司令说趁机打北平城,这显然是不能打的,理由就是跟李副司令说的差不多,我们不能去明知是墙,还撞过去!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就仅仅为了反扫荡而反扫荡,冀东的重要位置大家也知道,几条铁路沟通着关内和关外,日军肯定不会这么轻易让我们占领的。若想打破僵局,就不能局限于冀东这块小地方,我们的眼光得放远点。

    虽然不打北平,不代表我不打天津!天津不像北平,没有那么高的城墙,虽然那些租界有点麻烦,但是也不影响我们控制其他其他城区。

    不知诸位觉得这个想法如何?”

    彭得淮来到地图面前,说了半天,最后把指挥棒指在了渤海湾的天津,这个北方经济中心!

    好吧,我又把章节顺序搞错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 天津(二)() 
“什么?彭老总,你想打天津?会不会有点冒险?”刚才听到洪麟阁想打北平就已经让李运昌很惊讶了,结果现在彭得淮不打北平,居然打天津,怎么想起了打大城市。

    要知道此时的天津市人口并不少,日伪政府大致统计过天津的人口,有着100多万,这是市区的人数。要知道这可时候全国这些大城市人口破百万(市区人口)的并不多,中共现在所辖的城市里面,西安最大,也才几十万人而已,这突然要打一个这么大的城市,你能让李运昌不惊讶吗。

    “老总,你这是真的这么计划的吗?你想没有即便我们把天津的守军骗到北平去,但是城里还是会有不少日伪军存在,甚至那些洋鬼子的租界军队会不会干涉也说不准。”

    旁边的甘思琪倒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当初还在红军时期的时候,对方就敢率着8000红军去打有着3万人防守的长沙城,而且还打下来了,他倒不怀疑彭得淮在攻城上面的能力。

    “你们难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吗?若是打下天津,华北日军必乱,若是日军派其他地方的军队来进攻我们,我们可以跟总部联系,让友军部队进行配合作战。”

    彭得淮显然不是临时做的决定,此时的他镇定自若,显然是自己在私下计划很久了。

    “可是要真的打天津,甚至占领天津后,那时候整个华北都得乱套,可能会引起很大的连锁反应的。”彭少辉也担心的说道。

    天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华北乃至整个北方地区此时最繁华的城市,拥有很多银行,最多的时候有着九国租界。除了这些,那些在民国前期失势的军阀重要,也有很多在天津隐居,这一打会出现什么后果他们都无法想象。

    彭少辉甚至想到,若是真的到拿下天津那时候,估计日本最精锐的关东军都得南下对付他们,那时候关东军若是真的南下,对八路军的影响可是很大的。

    “打仗怎么能胆子那么小,你想过没,若是打下天津,对我们会有什么好处,别老是往坏的当面想,那样你还打什么仗啊!”彭得淮知道他的建议肯定会让一众部下感到惊讶,万一出点大问题下面的人都担心无法承担责任,这就注定他们无法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统帅。

    “彭老总,若是简单的反围剿,倒还没什么,你做决定就行。但是这件事事情太大,我觉得这件事还是给总部汇报一下吧,就算是后面让友军配合,也得先给总部知会一声吧!”

    见彭得怀挺有自信的,而且真的是想打,甘思琪最后也没再劝阻,而是提出一个这样的建议,看看总部什么意思,免得后面出现什么问题,他们都得承担这个责任。

    “既然你们认为必须这样,那就麻烦政委你给总部说一声,看看那边什么看法。”

    看着一种人好像都不怎么同意打天津,彭得淮也不可能强行让他们执行自己的命令,只能等着总部的回信。

    。。。。。。

    此时的长治城里,一个比较大的一个地方,早前被毁的比较严重,后面也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重修。在八路军来了之后,就把这里修缮了一番,拨给了子弹厂生产子弹,也算是合理利用。

    由于是子弹厂,所以这里的守备也挺严的,有着一个连的士兵轮流值守,而且外面的牌子写的并不是子弹厂,而是以‘军需xxx厂’来命名的,加上它的位置比较偏,不在主干道上,敌人的间谍也就不会发现这是一个子弹厂了。

    此时的子弹厂里忙碌一片,几条子弹生产线正在加紧的生产子弹,都是7。92mm的尖头弹。旁边不远处还有几台子弹复装机,平时八路军士兵打仗留下的那些子弹壳,大多被收集起来,然后上交到总部,并让总部的几台复装机给重新装上火药等。

    不过由于知道复装子弹的危害,所以这种子弹一般不是给主力部队使用的,而是给民兵、游击队以及一般的治安队使用,也算是废物利用。

    看着眼前那一片黄悠悠的子弹,李卫国一脸满意的表情,虽然这些子弹根本无法满足晋冀鲁豫二十多万军队的消耗,但也可以减轻庞大的后勤压力。

    这些子弹生产线,也大多是前线作战缴获的,有一部分是后方机器制造厂制造,然后在运送过来的。经过子弹厂负责人的介绍,现在子弹厂要是原料足够,每天能生产20000发7。92mm尖弹,8000发复装子弹。

    当然这个跟西北几大兵工厂的产量没法比,据38统计出的37年兵工厂生产数据,光子弹一项,西北的兵工厂的产量已经达到了年产8000万发子弹的产量。

    37年的中共军队满打满算也不到40万,也就是意味着每个士兵在整个37年一年间拥有200发子弹,这敢日本人肯定有差距,但是比国民党的平均水平好多了。

    据后世统计,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每年生产的子弹在1。4发左右,加上外购的每年也有1。6亿发的样子,也就是每年3亿发子弹,按国民党军队有300万来算,平均每个士兵一年只能拥有100发子弹。

    不过随着西北的几大兵工厂逐渐添购了新的机器,加上今年引进了苏联的武器生产线,估计今年的总产量可以达到1。5亿发子弹的产量,可以跟国府每年的平均产量持平。而39年就是一个爆发期了,到时候苏联的生产线吃透之后,估计子弹产量就能突破2。5亿发,甚至更多。

    子弹产量代表着一支军队的射击水平有多高,也影响着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历史上的抗战,中国之所以很惨的原因就是缺乏足够的子弹,很多新兵只是知道怎么开枪,肯能就带着5发子弹上了战场,你说这能打得过日本吗,打到后面只能拿人命填。

    现在八路军中那些老兵都是从数年的战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