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红色帝国1924 >

第137章

红色帝国1924-第137章

小说: 红色帝国192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阎长官这人,说实话,除了这些偏见之外,人还是挺不错的,起码现在山西的工业、交通、教育等方面都发展的不错!”徐凯比较中肯的说道。

    “你说的没错,我觉得阎锡山适合去当老蒋的商业部长之类的官职,那样我们国家的工业实力也不会会成现在这个样子。

    可惜,日本人就要打来了,这些发展的再好,后面要不就是便宜日本,要不就是被战火炸毁!”

    看着徐凯对于阎锡山还抱着希望,李卫国不介意多说说阎锡山的坏话。

    “李总指挥,你说你们在兰州开办一个大型兵工厂的事是真的假的?”

    “怎么?不相信我说的?我们的那个兵工厂正在安装设备,预计一个月后就可以开始开动部分机器。我们的机器都是花了大钱从美国、德国以及苏联进口的,能生产军队所需的全部常规武器。

    你在火炮技术上的优势,相信一定会有你的用武之地的。到时候你是去延安以现在运走的这些机器成立的兵工厂,还是去西北那个大的兵工厂,就看你的选择!”

    对于像徐凯的这种喜欢搞技术的,最喜欢就是那种有好的研究条件的地方,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技术人员。李卫国也正是根据地这个,来把这个徐凯给拐了过来。

    “谢谢李总指挥,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这个徐凯此时激动的不知道如何表达,握手又显得唐突,只能敬了一个不标准的军礼,来感谢李卫国的成全。

    “对了,咱们西北实业公司下面生产的步枪都是仿的日本38式步枪吗?”李卫国从旁边的一个士兵手上拿过一支38大盖,熟练地拉了一下枪栓,问着一旁的徐凯。

    这个西北机车厂生产的步枪就是38式步枪,不过生产的不多。

    “报告总指挥,不全是,现在生产步枪的就两个厂。一个是我们西北机车厂,还有一个是专门生产步枪的三厂,相对于三厂,我们一厂(后面就改成现在的西北机车厂)擅长的就是生产火炮。

    我们现在生产的步枪主要就两款,一款是仿的毛瑟98式步枪,采用的是7。92mm口径的子弹;还有一种就是总指挥您手上拿的仿的38式步枪,这个采用的是6。5mm口径的子弹。

    徐厂长,你们工厂也在生产38式步枪,你也是学机械设计的,你给看看是65式步枪好,还是79式步枪好,或者还是76式步枪?”

    对于步枪的口径问题,李卫国也在犹豫不决中,现在红军的部队采用的都是7。92mm口径子弹的步枪,但是79式步枪的后坐力是在有点大,不少士兵在训练时反应有点不适应。

    “这个得看总指挥从什么方面考虑!我看了咱们军队的步枪,大多是汉阳造,以及少量的毛瑟98式的仿制版,采用的都是7。92mm的子弹。作为后勤方面来说的话,采用79式步枪,倒是可以减轻后勤压力。

    不过我本人更觉得小口径的步枪比较适合我们黄种人。先不说日本现在对我们国家的侵略,但看步枪来说。日本人是根据他们士兵的体格来设计的,后坐力不大,这也适合我们中国人使用,这是我的观点。”

    徐凯是因为他在日本留过学,他的兵工厂也在生产日式武器,所以对于日式武器也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

    “你说的后坐力,的确是一个问题,不过你刚才也说了,现在我们的武器包括步枪、机枪都是采用的7。92mm口径的子弹,若是突然换口径,对我军的军工体系是一个比较大的负担。

    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吧!”

    李卫国想了想还是决定不再管子弹口径的事,等后面半自动步枪列装后,再把口径换了吧。至于后坐力的问题,只能每个月多给点子弹训练,这样的话就能让士兵适应这个枪后座力大的情况。

第一百九十九章 东征(九)() 
“总指挥,这是我们统计出来的物资清单,数量有点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人手可能不够!”

    只见粟玉拿着一张清单来到李卫国面前,神色充满了惊讶,估计也是被清单上的数据给吓着了。

    看着粟玉这么惊讶,李卫国也好奇,便接过来看了一下,“噢,我看看!还真够多的!”

    只见上面写着光从阎锡山等晋绥军高官家中搜出来的东西就价值数百万大洋,在西北实业公司的那些子公司搜出来的东西都无法用价值估量,更别说其他的了。

    由于西北实业公司的那些设备大多是大型设备,而东征部队也没有卡车什么的,实在装不走,所以主要是把那些小型机器线给拆了再说,加起来的总数量还不到机器总数的四分之一。

    当然数量最大的要数那些从军械库以及各个兵工厂搜刮出来的那些原材料物资。就拿武器来说,光仿的38式步枪都有3万多支,79式步枪更是达到了5万支,更别说什么子弹、炮弹等其他东西了。反正是能运走的,红军打算都给运走。

    特别是人,这两天,红军在各个地方招揽了2万青壮,各个兵工厂的技术人和工人也有2000多人愿意或者半愿意去根据地的。

    虽然红军最后会给阎锡山留下大部分的机器,但是等他接手太原的时候就会出现各个兵工厂没有人和原料来生产武器了。什么钢铁、炸药、铜等东西都被红军给盯上了,运到根据地这些东西马上就可以变成武器。

    “总指挥,这么多东西怎么运走?”

    “这不简单?拿着钱从太原城附近去把所有车辆收集过来,人手的问题也不用担心,让那些志愿参军的青壮,一个个都给我多背几支枪,其他的物资全部装车,我们得快点撤离太原,国民党已经开始反扑了。”

    原来,就在李卫国率军占领太原的这两天,太原的局势有了一些改变。其中吕梁的孙楚部队被彭雪枫赶到了吕梁以北的方山县等地,其他的几股规模小点的晋绥军要不就是被打散,要不就是被包围。

    远在阳泉的阎锡山也在筹谋反攻太原,为了夺回太原,阎锡山命令大同南下的那个师加上孙楚的几个师,开始朝着太原快速出发。

    除此之外,陈诚指挥的中央军一共八个师也分成两部分,开始奔赴太原。其中陈诚自己亲自率领的五个师沿着同蒲铁路北上,还有一股则从河北出发,经石家庄走正太线,直接奔往太原。

    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央军有八个师、晋绥军六个师十几万军队开始朝东征红军杀去,所以红军要想不被包围,就得赶快撤离。当然为了阻止晋绥军以及中央军利用铁路运输军队,李卫国让骑兵部队也炸了不少地方的铁路,一般炸的都是隧道,影响不会太大,但是几天内铁路是没法用了。

    也就在此时,由太原出发,经文水、吕梁、柳林等地前往陕北的路上,一条货运长龙正在前进,若是阎锡山看见这个情况,估计想死的的心都有了,那都是他的钱啊!

    只见路上都是大车小车,甚至还有独轮车,车上上面什么都有,大到一门门火炮或者钢铁,小到手榴弹、子弹。

    “霍州还没拿下吗?都干什么吃的!”

    此时的陈诚正在破口大骂着自己手下的几个师长,他率领的中央军居然被红军给挡在了霍州,进攻大半天了,拿对方根本就没什么办法,这能让他不生气吗?

    “总指挥,共匪仗着地势,我们的部队实在没法展开,优势也展现不出来,实在没辙呀!”

    下面的一个师长解释道,为了打退红军,他都亲自上阵了,但是还是没有任何进展。

    就在此时,只见一个军官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陈诚也停止了对刚才几人的责备。

    “报告总指挥,我们已经拿下霍州!”

    “什么?这就拿下了?”

    陈诚怀疑是不是自己听错了,刚才他还在因为进攻失败在这里训斥部下,这才过去不到半个小时吧,这就拿下了?

    “报告总指挥,是共匪主动撤退了,前面的部队询问是否追击!”

    “主动撤退?走去看看!”

    来到霍州城,一众中央军军官虽然已经拿下了这里,但是却没有一丝的喜悦,因为不是他们攻下来的,而是红军主动撤退的。

    而且坏消息还不止如此,拿下霍州后,才发现,前面的铁路也是被毁了,城里也是到处贴着抗日的宣传纸。

    此时内心最为纠结的当属霍州城的百姓,这不到十天,这个城池换了三拨主人,分别是晋绥军、红军、中央军。几天的不断战斗,也让城里的百姓一直在那担惊受怕,白天都不敢出门,生怕被战火波及。

    在得知红军撤退,中央军入城之后,这些百姓也不敢确定这些中央军军纪好不好,门都关的紧紧地。

    “把这些妖言惑众的标语都给我撕了!”

    陈诚来到一个墙边,撕下一张标语,对一旁地下属吩咐道,只见他手上的标语写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是!”

    一时间,只见这些中央军士兵便在那撕着标语,随后地上便出现了很多纸条。在这些中央军士兵看来,这些红军去哪找的这么多纸,还有时间写成标语贴这么多,现在还得让他们把这些撕了!

    “班长,你说上面怎么想的,现在日本鬼子都打过来了,我们怎么还跟共匪打仗啊?”

    只见一个正在撕的中央军士兵对着一旁的自己班长问道,而且为了防止被别人听见,还刻意压低了声音。

    “你小声点!”见自己的士兵提这件事,这个班长看了一下周围的情况,低声警告道,“这个事情你别管,我们是当兵的,上面让我们打谁就打谁,你这话可别让别人知道了,不然没好果子吃!”

    现在到了36年,很多中央军将领都开始更老蒋提议抗日,但是老蒋一直不答应,除了派一些部队去延缓日寇的侵略速度之外,剩下的大部分部队还是以围剿红军为主。

    碍于老蒋的威严,下面的这些中央军军官还是在执行老蒋的命令,但还是可是看出,老蒋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已经越来越越来越不得人心。

    就在国民党军队反攻太原的时候,李卫国打算撤离太原这个地方了,红军也就要结束了太原五日游,带着他们的战利品,高兴地离去了。

    “赵老先生,我们就要撤退了,太原城我也就换给你们了!老先生你在山西也是德高望重,在我们军队撤离太原,到阎锡山的部队接管太原中间也有一个空隙期,所以我希望老先生出来主持大局,让太原不会出现混乱。”

    走之前,李卫国还得出来拜访一个人,那就是赵戴文,这个在山西影响很深的一个老年人。

    赵戴文,山西五台人,阎锡山的同乡,出生于1866年,早年加入同盟会,也是山西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后面成为阎锡山的军师、宰相,兄长。历史上曾经官至山西省主席、国民政府内政部长、监察院长,民国以后山西军政两届出生的人物无不是他的学生,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此次阎锡山狼狈逃出太原的时候,由于赵戴文年龄太大,已经七十岁高龄,移动不便,便留在了太原。

    得知这位大boss在太原,李卫国率军占领太原后,没有去骚扰这位老先生,只是中间去拜访过一次,就谈了谈对于抗日的一些看法。别看这位老先生年龄不小,可是对于抗日还是很赞同的,对于李卫国的印象也还行,对于时局倒是看的挺准,就是在得知红军像土匪一样把西北实业公司以及阎锡山的家都快给搬空之后,他的态度就不像之前那么好了。

    “李总指挥你放心,太原的事我会出来主持大局的,这毕竟是我的家乡,我也不希望他出现混乱!”

    只见此时的赵戴文是被一个30来岁的年轻人扶着的,赵老先生的表情十分平淡,他的心里对于红军也不知道怎么评价。

    这红军在太原这几天,除了占领了阎锡山、杨爱源等人的家以及各个政府机关外,并没有骚扰普通的百姓,军纪也很好。可就是对于红军像土匪一样在西北实业公司下面的兵工厂大肆搬东西之后,他的对红军的印象又变差了,在他看来西北实业公司就是他们山西人的,他也在上面倾注过心血。

    “我知道老先生对我们红军的一些做法不满,但也请老先生明白,我们红军现在跟晋绥军是敌人,我们也是针对军工物资的,对于太原的银行等没有乱来。

    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诚意,我们完全可以把那些银行给抢了,但是我们却没有,我们为什么这么做,相信老先生不会看不出吧!”

    眼前的这个赵戴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能影响阎锡山的一些决策,而且这个老先生有着一股礼贤下士的儒风,平时也非常平易近人。gcd的地下党员,早就跟赵老先生接触过,最重要的还是赵老先生旁边的那个年轻人。

    旁边的那个年轻人是赵戴文的儿子赵宗复,他的另一个身份就是gcd党员,这次东征很多情报都是由他传出来的。毕竟情报局再牛,也不可能知道晋绥军上层那些政策,但赵宗复不一样,他的老子是阎锡山的军师,知道很多东西,就这个身份,就能让他获得很多情报。

    “贵党的联合抗日主张我还是很认同的,不过我就想不清楚,为什么你们要来进攻我们山西,这样的话你们若想跟阎主任(阎锡山此事是山西绥靖公署主任,赵戴文是参议。)谈有关抗日的问题,不是会造成麻烦吗?”

    赵戴文不知道是看见红军要走了,话也变得多起来。

    “赵老先生,明人不说暗话,你认为你们的阎主任,若是不把他打疼了,他会跟我们合作?更何况在我们根据地周围有这么一个大的反共分子,我们不教训教训,还真当我们红军是吃素的?

    现在你也看见了,晋绥军现在连我们红军都打不过,等日寇来了我看山西也会被他给败送掉,这次就当给他一次教训。那些物资就当我们的辛苦费,对了,阎锡山回来后,给我说声谢谢,感谢他给我们准备了这么多物资!”

    李卫国也不再跟眼前的这位赵老先生墨迹了,在客套一番之后,便上了马,跟着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