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

第84章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84章

小说: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巴蜀之地”封刘邦为“汉王”,此举即虚遵了怀王之约,又照顾到战功及兄弟之约,亦将刘邦遣至偏隅之所而不致为害,可谓一举三得。

    因巴蜀乃旧秦流放犯人之地,自古便为中原各国所蔑视,尤其是临近巴蜀的秦、楚两国,对巴蜀的征战讨伐从未停歇。身为楚人的刘邦部中自然多为楚人,让其入居巴蜀,不仅习俗上不适应,心理上也十分抗拒。

    他们为灭秦出生入死,胜利后却被封往偏远之邦,早就心有不甘。果然,就在刘邦归往封地的途中,就发生了部将大批逃亡的现象。

    在封锁刘邦可能东出的策略上,项羽除了封章邯等秦三降将,继续统领旧秦三处要塞之外,又在汉中以东,依次封效忠楚国的原赵国大将申阳为河南王、楚柱国共敖为临江王、楚将吴芮为衡山王、楚将黥布为九江王,自西向东对刘邦层层设防,以绝断其东出之路。

    在后世所看来的将天下“幼稚的四分五裂”的项羽,实则每一步却是“深谋远虑”棋棋所布控的防御网。

第153章 就凭你?() 
韩信辗转到了汉中,已是六月中旬。

    蜀中的景色,不比江南的小桥流水,婉约秀美。数座高山林立,道路崎岖难行,因其位于长江河谷的背风坡,下沉空气的干绝热增,导致气温高热。

    巴蜀民风彪悍,初来乍到的韩信,对一切都极为新鲜,却也很不习惯。

    因着归封的途中,汉军大批将士的逃亡,如今有韩信这样从中原大国前往蜀中追随的将士,必然大受汉军的欢迎。可也正因如此,刘邦听说项羽帐前的执戟郎中,如今弃楚投汉来到巴蜀,也就格外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派人密切注意韩信的一举一动。

    生性多疑,又一向处事谨慎的刘邦,暗暗怀疑韩信乃是项羽派来监视自己的奸细。毕竟舍得下西楚之都彭城的安逸,远赴这千里之外的偏隅之地,任谁都不能不怀疑他来此的动机。

    韩信初入汉军,远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一帆风顺。入蜀至今,他连汉王的面都没见过,只是做了个接待各国使者、宾客的小官。

    汉国乃初立之国,天下无战,巴蜀偏隅之地,又哪里会有各国派来结交的使者?

    一连多日的无所事事,几乎冲淡了韩信的满腔热血。

    在蜀中,他遇到了一些从楚营出来的熟面孔。当初项羽在戏水分封后,遣散了部分士卒。而这些人中,有的因为战乱早已没了亲人,大多愿意继续留在军中,很多人闻汉王“仁义之名”,拿了楚国的遣散费,又跟着刘邦去了巴蜀。

    郁郁不得志,韩信便与这些旧战友,夜夜买醉。

    一日,韩信一行十四人进了一酒馆,正在高歌买醉的兴头上,酒馆却来了个当地一霸,“蜀霸”带着十多手下进了馆子。

    因为酒馆的地方有限,蜀霸偏就要坐韩信他们那张能容纳十人的长案几。

    酒馆的老板哪惹得起这蜀霸,便好言祈求韩信等人换个地方坐。

    酒喝得正起劲,却遇有人打扰,还提出此等无礼的要求,韩信等人自然不会答应。他们跟随项王、汉王打下天下,打秦军都不眨一下眼,加上如今蜀中归汉王统辖,又自觉身份地位都高出当地人一等,怎会甘心示弱?

    这下惹怒了蜀霸,蜀中民风本就彪悍,又是当地一霸,还没有他在当地办不成的事,还没有不给他面子的人。

    作为老大的蜀霸脸上怎么也挂不住,无论如何,也得挣回这面子。

    六月的天,燥热的心。

    两帮人,拿起手中的兵器,一阵火拼。

    喝得高醉的韩信一行,在酒精的作用下,更是杀红了眼,一连砍伤蜀霸手下多人,蜀霸被砍得最凶,当场死亡。

    这场聚众斗殴,在当地引起了不小风波。

    刘邦初入巴蜀,为安抚当地的百姓,采取了怀柔政策。

    韩信等人此举,无疑是破坏了他的规矩。加上本来就怀疑他的来历,如果他真是项羽所派,就必须要除掉他,正苦无借口时,这件事倒是给了刘邦除掉他一个很好的理由。未免十四人中有其党羽,也未免落下不公正的口实,最终十四人都被判处死刑。

    行刑当日,十四名罪犯被拉到一片空旷之地。

    眼见着同伙的十三人一个接一个的倒下,眨眼间黄土地染上一片血泊之色,韩信吓得魂飞魄散。

    行刑侍卫走到他的面前,大刀高举,韩信双眼一闭,竟突然来了勇气:“汉王若是杀了韩信,世上再无人能帮他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慢!”监斩官夏侯婴,一听这话,高声制止了正欲落下的砍刀。

    夏侯婴走到韩信身旁,从头至脚将他打量了一番,问道。“你,是何人?竟然敢出口狂言?”

    因为手脚被束缚,韩信无法行礼,他甩了一甩凌乱的长发,露出一张脏兮兮的脸,回道:“在下韩信,愿倾尽所能,帮汉王夺取天下。”

    “就凭你?”夏侯婴满脸不屑的打量着眼前其貌不扬的韩信。

    “昂,”韩信点头:“就是我,烦请大人带属下去面见汉王,属下有话要亲口对大王讲。”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夏侯婴心道。

    虽然他觉得韩信的话不可置信,但他和刘邦一样都是谨慎之人。这么多年刘邦把他留在身边,正是看中了他对自己的忠心和处事谨慎。为慎重起见,他决定先带韩信回去与丞相萧何商量。

    回到营中,夏侯婴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向萧何一一叙述,萧何先在军中了解了一下从韩信入汉营至今的一些情况,然后在自己的书房接见了他。

    韩信被两个侍卫押送进来,一进门,萧何便斥道:“快松绑!”

    夏侯婴亲自上前为韩信松了绑。

    “让你受委屈了。”萧何伸手示意,请韩信坐下。

    “您就是萧丞相?”韩信边揉着被捆得又涨又疼的双手,边礼貌地问道。

    萧何点头笑:“在下正是萧何。”

    “韩信见过丞相,”韩信拱手施礼后,即问道:“敢问丞相,何时能让属下见汉王?”

    “不急,”萧何笑着摆手:“大王这几日政务繁忙,待过些时日,我便安排你觐见大王。”

    萧何特意命食厨准备一些好菜招待。不多时,侍者抬上来四菜一汤和一坛烧酒,两人在房中边吃边聊。

    一个人的吃相,从某种程度上能体现出他的修养和性格。韩信被关在牢中多日,又是死刑犯,囚犯的伙食是全天下最差的,每餐吃的都是馊饭残羹,甚至比不上寻常人家的牲畜。

    可即便这样,面对这已属丰盛的酒肉,韩信始终没有半点狼吞虎咽的架势,反而像是受过良好礼仪熏陶的贵族公子。

    单凭这点,萧何就可以判断出,此人要么出身贵族,一向遵守礼仪;要么,就是性格沉稳,或者说是——隐忍。

    而在聊天中,萧何有意无意的攀谈,实则却都是不漏痕迹的试探。

    在得知韩信的出身、从军经历、以及为何要入蜀中的缘由后,萧何大抵摸清了他的来意。

    用过膳后,二人继续跪坐在案几前长聊。

    萧何问了许多有关作战的问题。有了之前项王夫人的那次问话,韩信更加知道,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他对作战和战略部署的独到之处。

    他举了几场楚秦间的战役,分别将作战部署一一讲解,并以不同立场给出了不同的作战方案。比如,如果他是章邯,这场仗要怎么跟项王打;再反过来,如果他是项王,又如何跟章邯打。

    甚至,连汉王与秦的几场并不知名的小战役,他都分析出如何能以少胜多。

    这让萧何大为惊叹!对这个小子,实在不能不刮目相看!

    萧何虽然不懂兵法,也不是武将,但是自从跟着刘邦从芒砀山起事以来,大大小小的战役,他也参与过无数次。即便没上过战场,可当初的作战部署他也都是知道的。如今再听了韩信的战略部署,他不得不惊叹,坐在他对面的这个人,实在是战场的天才。

    或许,他是天下唯一能与项羽对抗的人!

    二人整整聊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萧何便觐见刘邦,把韩信的事情原原本本的陈述了一遍,并向刘邦举荐,给韩信一个军中要职。

    “如果此人真有本事,项羽何故放他离开?又何故在楚营多年,只是个小小的执戟郎中?莫不是只会纸上谈兵的空谈吧?”刘邦不以为然道。

    刘邦断然不会只因为萧何的一番话,就给一个摸不清底细,又不清楚对方能力的人一个“军中要职”。

    “大王,项王一向心高气傲,人言‘战神’。正因如此,他才不会看上任何人的战略,韩信也正是在楚国无法施展抱负,才来追随大王。”萧何解释道。

    “还是再观察一段时日吧,也好摸摸他的底,”刘邦顿了顿,旋即道:“就先给他个治粟都尉吧。”

    治粟都尉,就是掌管生产以及运输军粮的官职。

    韩信接到这个不起眼的官职,一连做了几天的治粟都尉,枯燥无味却繁琐的工作,根本无法发挥出他超凡的才能。而且自打那日后,萧何对他避而不见,他想见汉王的事成了空想。

    想起当初在楚营,他也是这样等待时机,可等了三年多,直到秦朝灭亡,他也没等到天降大任。如果再在蜀中耗下去,无非就是跟在楚营一样的结果,有了那几年的大才淹没,韩信不想空浪费时间,再赌一次。

    “都是不识才的蠢猪!”

    心灰意冷下,韩信决定逃走。

    这一次,在押送军粮回营的途中,趁着深夜几个下属都熟睡了,韩信择了一匹壮马逃跑了。

    马蹄声惊醒了一同押送军粮的汉军。

    他们急忙奔赴军营向丞相禀报:“都尉跑了!”。

    萧何闻言,上马连夜追赶。

    追到半夜,萧何隐约看到了河边的一匹棕色壮马。

    躺在河边上小憩的韩信,满心腹诽着项王夫人的“算命术”——什么大将军?什么一国之君?根本就是欺世盗名的无稽之谈!

    “韩信,韩信 ……”远处传来一人急促的呼喊声。

    韩信猛然坐起身子,远远一望,却正是丞相萧何!

    韩信以为自己这次逃跑,又犯了军中死罪,迅速翻身上马,扬鞭而逃……

第154章 见见千军万马() 
“韩信,韩信你停住!”

    萧何一见此景,喊声更急!可他越是喊,韩信手中的马鞭甩得就越重!

    眼见两匹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萧何急得连声高呼三遍:“韩信,你回来!回来,大王要召见你!”

    韩信一听这话,陡然放慢了速度,回首问道:“你说得可是真的?”

    “真的真的,当然真的!不然我这把老骨头何故拼了命的追你啊?”萧何在身后气喘吁吁地道。

    “吁……”韩信大力勒住缰绳,马顿住脚步,韩信利落翻身下马,朝着萧何跑过去:“丞相大人,大王为何突然又要见我?”

    年过五旬的萧何,哪里经得起这般狂奔,他从马背上下来,直接就累倒在了草地上。

    见萧何不答,韩信蹲在他身边又问道:“怎么早不见晚不见,偏偏这时候要见我?丞相大人,莫不是您诓我的吧?”

    萧何不住地喘息,韩信担心被骗,起身就要再逃,却被萧何反手一把死死拽住,上气不接下气地道:“小……祖宗,你就不能,不能容我这老身子骨,缓一缓?”

    韩信看着萧何瘫躺在草地,浑身散了架的模样,这才反应过来,若是真要抓他问罪,军中有多少好手可以派上用场,断然不会派来一把年纪的丞相大人亲自抓他。

    韩信复起身,萧何瞪着眼睛,怒道:“我说你……回来!”

    韩信转头做个鬼脸,笑道:“我去给丞相大人取水。”

    他快步跑向壮马,解下马背上的水囊,又跑回来坐在萧何身边,拔下了水囊上的塞子,才放入萧何手中:“喝水。”

    萧何看了他一眼,坐起身接过水壶,猛饮一气:“算你小子还有点良心,不枉费我黑夜茫茫地追你。”

    韩信举目望向满天星斗:“哪里黑了,那不是还有星星月亮吗?”

    “臭小子……”萧何指着他笑道:“好吧,不枉费丞相我,顶着月亮追你!”

    二人相望对笑。

    片刻后,萧何问道:“说吧,为什么要走?”

    “留在这儿也一样没前途。”韩信垂首道。

    萧何问道:“你才刚来,着什么急?”

    韩信起身,展臂望向苍穹,高声道:“我韩信,要的是统帅三军,兴兵天下!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粮食官。若是不能实现梦想,也不想再留下来浪费光阴。”

    萧何蹙眉看着眼前的青年人:统帅三军?那就是要做“大将军”啊!

    汉军中,位列高位的武将有数十个,最受器重的却是卢绾,、哙和周勃。此三人,都是与刘邦有结义之交的生死兄弟,跟随刘邦多年深得信任,且在汉军中,皆立下过赫赫战功。可即便这样,三位大将都尚未被封作“大将军”。

    眼前这毛头小子,上来就要“统帅三军”?

    韩信回头看向萧何道,满是期待的目光:“如何?”

    萧何缓过神思,起身拉起韩信,边向马匹走着,边道:“你先随我回去,容我跟大王商酌。”

    韩信顿足,随即撤出手腕,摇头道:“丞相不能应允我,就请放我走吧。”

    “嘿……”萧何指着他刚想开骂,可旋即一想,这小子是倔脾气,顺毛驴不能激:“‘大将军’这么大的职位,那是我一个丞相能做主的吗?你是给汉王做大将军,我不得同大王商量吗?”

    “那丞相去商量吧,韩信在这儿静候。”此言一出,堵得萧何半响说不出话来。

    “好!我答应你,成了吧?我就是拼上这个‘丞相’之位不做,也必然保你坐上‘大将军’,成吗?”萧何咬牙道。

    得到想要的承诺,韩信却有些怀疑起来:“此言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二人击掌为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