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

第227章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227章

小说: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告诉你燕辰,要走你走,我季布做不出来这么不是男人的事!”

    “……”

    燕辰一句话都插不上,他看着噼里啪啦对自己一阵痛骂的季布,想说什么,却好像被噎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静默了好半响后,燕辰突然笑了。

    那个婆婆妈妈的男人,在这一刻,突然变得很伟大、很男人、很顶天立地、很可爱,不是吗?

    其实,无论他变得再怎么啰嗦,他始终是那个“一诺千金”的季布!

    “你,你笑什么笑?”季布看着燕辰莫名其妙的笑,心中的火就腾腾地冒,真想揍他两拳。

    “你很可爱。”燕辰道。

    “……”

    季布满头黑线,这男人,怎么能对自己堂堂男子汉,说出“可爱”这样的话?真是岂有此理!

    燕辰承认,季布说的对,他被季布的话彻底点醒了。

    其实,从昨日见到紫嫣,听到她这些年的生活轨迹,他当时就心疼不已。他想了整整一夜,他是不是错了?这么多年,他将她独自丢在世上,留在这偌大的汉宫之中,以为那样才能让她安稳度日。

    然而,她似乎过得并不好。

    昨夜酒后深谈,他才知道,这八年间,她做的所有一切,依然是围绕着他,尽管她以为他死了。

    天知道,他当时多想去抱住她、温暖她,然后告诉她:嫣儿,是我错了,不该丢下你……

    他决定留下来。

    以燕辰的身份留在她的身边,好好陪伴她,好好守护她。

第408章 太后之智(一)() 
这之后,季布接受了大汉太后的“宿卫中郎将”的官职。并且上奏,请求封燕辰为“城门校尉”,此一职,是贴身保护太后的职位,莫紫嫣欣然应允。

    她虽然对燕辰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是对季布的信任却是无需置疑的,何况燕辰本就让她有莫名的安全感。

    故而,这贴身保护的“校尉”一职,很适合燕辰。

    然而,季布和燕辰的上任,却让大汉的少年帝王愤怒了。

    他几乎是三步并做五步,闯入了长乐宫的椒房殿。

    “母后,”少年天子入殿之后,生硬地拱手一礼,便开门见山地道:“母后为何要任命两个楚人,做咱们汉国的官?”

    莫紫嫣正在批阅奏简,闻言并未抬头,只淡淡道:“有什么不妥吗?”

    “他们是楚人!”刘盈道。

    “季布是楚人,燕辰是燕国人。”莫紫嫣道。

    “儿臣觉得将‘中郎将’和‘郎中令’这么重要的官职,交给两个外人,并不妥当。”刘盈道。

    莫紫嫣御笔一顿,抬头看着少年,沉声问道:“不妥当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汉人?”

    “是。”刘盈道。

    莫紫嫣放下手中的笔,笔落在案几上的声音虽然不大,却有着如同权威一般,不容置疑的坚定:“那这么说,哀家也曾是赵国人,是不是也没资格做大汉的太后,没资格做你的母后?”

    刘盈自知话语有失,连忙垂首道:“儿臣不敢,儿臣并非这个意思。”

    “盈儿,你是大汉的皇帝,是天子,你当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如今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天下所有百姓都是你的子民,你还要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将他们拒于汉门之外吗?”

    大汉太后缓缓起身,她走到少年天子的身旁,轻轻拍了拍他尚显单薄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皇儿,一个好的君王,是将天下的能人异士为我所用,而不是以一己私心,凭个人喜好,将他们拒之门外。你要学会的,是懂得权衡大局,摒弃个人喜恶,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长处,让他们为你尽忠,为你所用,你的江山才能够坐得稳固,明白吗?”

    “儿臣……”刘盈本来有太多的话想说,可是母后的一番话,以天下大局出发,却让他无言应对。

    “去吧,母后还要批阅奏简。”莫紫嫣转身,回坐到案几之后。

    “儿臣……”少年缓缓地拱起双手,终是压下了心底的话,他沉声道:“儿臣告退。”

    ……

    这些日子,匈奴的冒顿单于发现,随着二十万汉军的撤离。那个曾经骚扰他的神秘狼王,以及疑似西楚霸王的武装力量也突然消失了。匈奴人试探着,对边境发起几次小规模的战争后,终于可以确定,漠北的两支暗中力量彻底消失了。

    他们又开始无所忌惮,这一次,匈奴军合并燕王卢绾的军队,对大汉国发起了猛烈进攻。

    而冒顿单于亦派遣使臣远赴长安,准备让妇孺掌权的汉国,对匈奴俯首称臣。

    五月,夏初。匈奴使节入汉朝。

    未央宫的前殿外,侍者高声报道:“匈奴使者觐见——”

    这一声高喊,朝中臣子又隐隐不安的有些聒噪。

    “不要慌。”珠帘后的大汉太后,看着龙座上那个紧张到脊背塌陷的少年背影,淡淡地摇头,声道:“宣。”

    “诺。”王福栓躬身领命,随即直身,高声道:“宣——”

    殿外侍者得令,高声道:“宣——匈奴使节觐见。”

    少顷。

    匈奴使者亦步入殿,他昂首挺胸,笔直地走过长毯,行至前方正中,他视线微移看向上座,便站着拱手道:“匈奴亦步,见过汉国皇帝陛下。”

    陈平微微蹙了蹙眉,这匈奴使节面圣时居然不行礼,他目光看向珠帘后的莫紫嫣,只见她神色如常,可是少年帝王的面色却很不好看。

    陈平冷斥一声:“匈奴使节觐见我大汉皇帝陛下和太后,却不知行礼吗?”

    亦步却笑了笑,道:“我们匈奴人不懂得中原之礼,还望皇帝陛下见谅。”

    而后,亦步又朝着珠帘后的方向望去: “敢问这珠帘后的是……?”

    “放肆,见我大汉国皇帝陛下与太后娘娘,如何不下跪行礼?”季布毕竟武将出身,一声冷喝威严十足,不过匈奴使节奉命前来,却是带着匈奴王收服汉国的命令。却也没被这一声吓得怯场。

    “哦!原来是太后娘娘?”匈奴使者淡淡道:“回禀太后,外臣也是初任使节一职,对汉国文化涉入不深,实在是不甚了解,如女人临朝称制之事,这在我大匈奴是绝不可能被允许的!故而感到有些意外,望太后娘娘莫怪。”

    少年帝王闻言,面色逐渐凝重,紧蹙的眉心即使透过冠冕,依然可以让人看出他脸上由心而生的耻辱感。匈奴使者这一番话,果然戳中了身为汉家天子的尊严,刘盈直想找个地缝钻下去。

    “无妨。”珠帘后端坐的莫紫嫣,不急不缓地开口道:“使节切莫大惊小怪,想来匈奴人丁单薄,如今又都上了战场,故而连对大汉文化都不甚了解之人,也派来入汉为使。只不过,身为使节,出使对方国度,就必定要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和礼仪,贵国前任使节能学会的礼仪,新使焉能不会?哀家与皇帝有的是时间等,使节不妨学会之后,再来觐见吧。”

    这一番话说的滴水不漏,既彰显了大汉皇威,又拂了匈奴人的脸面。就是告诉他,你先回去学礼数,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才有资格来觐见。

    于法于情于礼,都让匈奴使节毫无空子可钻,亦步本想讽刺这女人垂帘听政,却被这番话堵了回来。甚至有下逐客令之意。

    “外臣非是全然不了解,只是初次出使汉国,有些礼数做的兴许不到位,望太后与皇上不要怪罪。”言罢,亦步便恭恭敬敬重新行礼:“匈奴使臣亦步,拜见汉国皇帝陛下,太后娘娘。”

    礼毕,大汉太后一声“平身”之后,匈奴使节一抬首,便看见上座的刘盈面色十分难看。各国使节,都是会察言观色的高手,匈奴使节自然没放过少年帝王的这种神色,心觉得这对母子,必定心中有隙。

    “外臣此次入汉,是想传达我匈奴单于的意思,只是不知……”亦步顿了顿,疑惑的面色带着几分讽刺,揶揄道:“不知,这大汉朝,如今是皇帝陛下做主,还是珠帘后的太后娘娘做主?”

    莫紫嫣自然听得出他这一番话中的挑拨和嘲讽意味,她仍旧静坐抄手,淡然地说道:“母子连心,皇帝年幼未及冠礼之年,身为母后自当竭尽全力辅佐。匈奴使节,不必纠结于此。”

    “既如此,外臣就明白了。” 亦步便将文书双手呈上,内侍接过后转交于王福栓,王福栓则转呈给龙座上的刘盈。

    刘盈在案几上摊开竹简,却在读完竹简之后,面色倏然一白,少年的拳头蓦地攥起。

    珠帘后的女人,能清楚地看到前方龙座上的少年,身体控制不住地发抖。

    她站起身,王福栓撩开帘子。

    大汉太后缓缓从珠帘后走了出来。

    她一步一步,沉着冷静,端庄高贵,自带着威仪与凛然。

    作为后宫总管的王福栓,和太后贴身护卫的燕辰,也紧跟在身后走出来。

    匈奴使节亦步这才看清楚这汉后的样貌,所有的好奇心惊涛骇浪般袭来,吞噬的不仅仅是他的目光。

    他曾听他兄长亦谷说过:汉后貌美,曾令就连他们匈奴人都闻风丧胆的“西楚霸王”,和汉帝刘邦大动兵戈,便是冒顿单于当年亦是一见倾心。如今汉帝死了,才要对她势在必得,与燕国共同发兵攻汉。

    却没想到,此女美貌,简直惊为天人。

    与他出使各国所见的所有雍容华贵的女人不同,她的高贵非是珠光宝气堆砌出来,她的美亦非是脂粉装扮,那份与生俱来不卑不亢的高贵和从容,如遥遥皓月,闪耀天际。只望一眼,便能让人终生不忘。

    最不可思议的是,她看上去至多不过二十岁桃李年华,却已是这少年天子的母亲?还能让这一众汉臣,心甘情愿的俯首陈臣。

    正当众人不解,为何少帝看过竹简的内容之后,就面色惨白不发一言,均在揣测竹简内容之时,莫紫嫣垂眸对着御案上的竹简略略一扫,旋即一串朗声又动听的笑声,响彻汉宫大殿。

    “哈哈哈哈!”女人脸上明媚动容。

    匈奴使节匪夷所思地望着那笑得如沐春风的高贵女皇,心底一怔:她看到这竹简的内容,竟然还能笑得出来?

    莫紫嫣敛回笑容,目光掠过亦步的面容,扬声道:“王福栓,念。”

    王福栓上前,拿起国书,双手展开,高声念道:“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汉国。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译:我这个孤独无依的国王,生在荒山草泽之中,长在平野放牧牛羊的地方,多次到过边境,想到贵国去游玩。如今,你一人独居,本王亦是孤家寡人,深感寂寞,没有办法自娱,愿用我所拥有之物,换你身上我没有之物。】

    作者有话要说:

    一个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病了,最近时常去陪他,更新上有些不给力,有点对不住大家了。

第409章 女中豪杰() 
这通篇国书,无不昭示着一个匈奴的王者,在对一个失去丈夫、无依无靠的女人发出的垂涎与轻薄之言。匈奴在刘邦在位时,多次进犯大汉,如今汉高祖已死,坐镇朝中的是一对孤儿寡母,加之燕辰和季布的神秘力量,全部从漠北撤出。

    此番,匈奴更是毫无忌惮地下了战书。

    而此一句:“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充分显示了冒顿单于对大汉太后势在必得的无赖本性,及攻打大汉的狂妄叫嚣。

    满朝文武大臣听到国书内容,无不面色凝重,心中惴惴不安,堂下早已议论纷纷。这刚死了阏氏的冒顿单于,就盯上了他们大汉的太后?如此,也太猖狂了!

    群臣之中,有人小声议论道:“这简直,简直是对我大汉莫大的羞辱!”

    “是啊!这般奇耻大辱,太后为何还笑得出来?”

    “唉!终究是妇孺可欺啊……”

    面对那竹简之上,名为“和亲”,实为“下战”的国书,冒顿单于带着巨大的挑衅和侵略之心,给了莫紫嫣两条选择:要么和亲,要么开战。而这“和亲”的对象,冒顿指明道姓,是要与大汉的太后和亲。

    汉臣们一个个面红耳赤,虽义愤填膺却苦无对策。没有人注意到,大汉太后身后的那个俊朗的男人,眸中狠戾一闪。这么多年以来,那些被现实的残酷隐去的霸气,仿佛一瞬间重又被点燃。

    他双手紧紧地握拳。

    他发誓,如果不是有这么多人在场,他一拳就可以让匈奴使节当场毙命,可以回到匈奴让冒顿单于一箭穿心。这些年,他的戾气渐渐消融,然而,有一样东西却始终不变,那便是,对女人的爱和保护之心。

    任何人,都不可以侵犯他的女人!

    正当有文臣愤然站出来,准备高举“匈奴欺人太甚”的言论之时,却听高高在上的太后幽幽地轻起朱唇:“匈奴想与我大汉和亲,这有何难?看来匈奴人丁稀少,女人更少,既然冒顿单于屡屡觊觎我中原女子,那哀家就成全他一片痴心!”

    众人闻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心道,难道这太后真的要下嫁给匈奴单于吗?那大汉的江山,岂不都成了她的陪嫁?要拱手送与匈奴人?

    刘盈不安地多次将目光瞥向身侧的母后,却见,他的母后高贵地俯视下站的匈奴使者,面色平静,字字铿锵地道:

    “回去转告冒顿单于,就让他带着匈奴,入赘我大汉做女婿吧!”

    她从容的面色,不屈不退;声音不急不缓,却字字掷地有声,带着雷霆万钧之势,给了下站的匈奴使者沉重一击。

    “哈哈哈哈——!”

    闻言,满朝上下,爆发雷鸣般的哄堂大笑。

    这话一出,不但是让冒顿单于做大汉的女婿,就连整个匈奴都要并入大汉的国土。

    身为堂堂匈奴王,冒顿当然不会入赘汉国做女婿,此番话传出大汉朝堂,于天下列国间都是大汉太后对匈奴王的羞辱。自然也表明了大汉强硬的态度。

    樊哙笑声最裂,连连指着亦步,大声重复着莫紫嫣的话:“哈哈哈,让你家冒顿嫁入我大汉做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