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

第209章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209章

小说: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刘邦淡淡地应声,背靠在床榻上的他,看上去有些疲惫,还有一些欲言又止。

    终于,在陈平拱手告辞之时,刘邦缓缓启唇道:“今日回去之后,你便起草废掉皇后和太子的诏书,三日之内交予朕看。”

    陈平闻言大惊,赶忙上前道:“陛下,皇后和太子乃国本,不可轻言废弃啊……”

    联想昨日听说的戚夫人自撞宫柱一事,陈平料想是她所为。正想着用什么话能劝打消刘邦的废后念头,却见戚夫人媚态盈盈地走进殿,颌首与他打了个照面。

    陈平忙拱手见礼:“微臣见过戚夫人。”

    “嗯,”戚夫人柔柔抬手,眼中秋波暗送:“陈大人不用多礼。”

    而后,就像是要故意刺激这个俊朗的男人,想要看看他会不会吃醋一般?戚夫人迈着莲花步,走到刘邦面前,伸手攀住天子的脖子,娇声道:“陛下……”

    这一声,叫得重病中的大汉帝王,骨头都酥了。

    “咳咳……”刘邦虽然很喜欢戚懿对他的这份依赖和真爱,却也不愿意在臣子面前失了体统。他轻轻拍了拍戚懿的手,温和的眼神示意她有外人在场。

    “陈平,按朕方才说的,你着手去办吧。”刘邦又道。

    陈平不禁蹙眉,还想再说什么,却见戚夫人回过头来,背对着刘邦的娇媚面容上,竟是对他抛出一个媚眼。

    他赶忙敛容低头,拱手道:“诺,臣告退。”

    走出未央宫,陈平心情沉重。

    刘邦突然下这样的决定,必然是戚懿在背后吹了枕边风,但如果只是戚懿,他尚且可以应付。然而,朝中还有灌婴和夏侯婴一派的反对势力,仅凭他一已之力,断然无法更改帝王的决定。

    女人啊女人,你何时才能回来?我该如何帮你?

    “商山四皓。”

    陈平陡然响起这四个人,想到几个月前与莫紫嫣在洛阳分别时,女人曾告诉他,若太子有危险可去找这四人。于是,陈平当日便派出心腹,前往翠华山寻找四翁。

    匆匆三日,期限已到,派出去的人回来告诉陈平,他们找遍翠华山,却根本找不到商山四皓。遍山打听,也无人知晓四人。

    无奈之下,陈平只得先按照旨意,将拟好的废太子奏简呈给刘邦。

    因为废后与废太子是国之大事,今日一早,戚夫人服侍着刘邦更了天子朝服,亲眼目送刘邦坐上御辇出了宣室殿,才安心回了东永巷。

    御撵由内侍从未央宫的寝殿,一路抬到了前殿朝堂之上。

    “夫人,只要如意皇子被立为太子,夫人就算苦尽甘来了。”

    东永巷寝殿内,韩氏笑吟吟地谄媚,看着正由宫女上妆的戚夫人。心道,这夫人今日心情果然好,脂粉连施三层还这么能坐得住。

    “夫人,您看看……”小宫女才一张口,却被韩氏厉声喝断。

    “什么夫人?掌嘴!”韩氏纠正道:“过了今日,可就是皇后娘娘了!”

    小宫女吓得赶忙下跪:“皇后娘娘饶命。”

    “起来吧……”戚夫人懒洋洋地抬手,难得的没有对宫女打骂责罚:“表姐,矜持懂吗?不要那么沉不住气。”

    她边说,边对着铜镜检查自己的妆容。嗯,额头的伤痕被遮盖住了。

    今日这样隆重的节日,她一定要盛装打扮,等朝堂散了,自然会有后宫嫔妃和大臣们的妻子要来祝贺献礼。她可不能失了太子母亲、未来皇后的尊贵身份。

    轻抚华贵的凤冠,戚夫人问道:“你看本宫这凤冠如何?”

    “夫人戴上这凤冠,简直再合适不过了,正趁你高贵无双的气质!”韩氏竖指大赞,倾身过去,低声恭维道:“只有夫人,才配为这大汉的皇后!”

    “哈哈哈哈!”戚夫人很满意她的回答:“走,咱们去前殿瞧瞧!”

    虽则昨天,她早已让张英寻机会暗中对陈平敲定此事,但想着毕竟前殿文武百官都在,她还是不放心,决定去前殿,亲自监督落成此事。

    “夫人,这恐怕不合规矩啊。”东永巷的掌事太监很为难,后宫嫔妃是不得擅自入前朝的。

    “住口!”戚懿面色一冷:“从今以后,本宫说的,就是规矩!”

第377章 救星()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前朝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对龙金宝座上的帝王,齐齐跪地行礼。

    “众爱卿平身。”

    从皇上出征代国,到重伤回朝,这还是天子回宫之后的第一次上朝,加之此前灌婴与夏侯婴等人的联名参奏,朝臣们都心知,今日朝堂之上必定有大事发生。

    偷偷潜藏在后室的戚夫人,满面春光,极有信心地在等待今日改天换日的结果。

    大汉帝王微微抬手,沉声示意,便见宣旨官,展开竹简,宣读“废立太子诏书”。

    “太子刘盈虽仁孝,然刚毅不足,恐无法传承朕之江山,难为上天牧民。朕思虑再三,皇子刘如意在众皇子中最为类朕,堪称皇子之楷模,深肖朕躬,必能继承朕志。着——废去刘盈太子之位,立刘如意为太子。钦此。”

    这是古往今来,并不多见的废太子与立太子的奏简同时进行,也是陈平费尽心机所写。这个废立同时并存的诏书,陈平写的极有水平,不但说明了太子刘盈仁孝,无犯错却被废。陈平笔下,仅仅一个“类”字,更说明了是皇帝一意孤行、偏爱之下的决定。

    刘邦这个决定虽然很坚定,但是他下的却草率,他只想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却没有与群臣商量。改立太子所能找出的理由,也仅仅是这个孩子最“像”他。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哗然,议论之声此起彼伏。

    对于朝臣们来说,此前莫紫嫣和陈平所各自掌握的朝中势力,已经有一定的力量和话语权,而戚夫人素来与前朝无甚往来,无论出于忌惮和依附于莫紫嫣的势力也好,还是出于戚夫人无法对他们的未来形成保障的考量也好,他们必然不会冒险去支持一个与自己并无往来的后宫夫人。

    且皇后手段,人人皆知。这不但是皇家太子之争,更是朝堂上的势力之争。

    很快,便有朝臣义正言辞地出列,声泪俱下地请求陛下收回成命,且言:“陛下,太子本无错,仁孝是优点,怎可成为被废储君之位的理由?”

    “陛下,太子乃一国之本,关系国运命脉,怎可轻言废弃?”

    一时间,有一半的臣子,都在苦苦力劝:“陛下三思,绝不可废掉太子。”

    大汉帝王顿觉头痛缠身,沉重扶额。后室中的戚夫人,有些坐不住了,一下子站起来,恨不得冲上前殿。

    见刘邦有动摇的想法,灌婴登时出列,一句话就将众人的反对之声堵了回去。

    灌婴道:“太子的母后,我大汉国当今的皇后娘娘,如今人在旧楚国之地盘旋,而迟迟不肯回宫。请问诸位大人,可知皇后娘娘有何意图?”

    灌婴这一番话,的确让众人陷入尴尬的境地,无力反驳。

    灌婴字字铿锵地道:“这分明是意图不轨!太子有这样的母亲,谁人敢把大汉江山交给他?”

    两方势力,两方论调久久僵持不下,刘邦缓缓开口:“朕今日并非是与朝臣商量!朕的江山传给谁,是国事,也是朕的家事!朕意已决,退朝!”

    大汉帝王缓缓起身,远处却陡然传来一串浑厚的笑声。

    “哈哈哈哈!身为天子,一国之君,有何事是绝对的家事?坐上江山之人,一言一行,一个决定,都应以天下、以万民为首要!”

    那声音浑厚、激昂,明明是从远处传来,可是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的传入大殿。若非有深厚的功力,不可能有这样的力度,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四位银发白衣的老者,沉着步上台阶。

    四翁在大殿门前被侍卫拦阻:“来者何人?”

    一名身背长剑的老者,朗声一笑: “商山四皓求见皇帝陛下……”

    “商山四皓?”众人皆惊怔在当场,纷纷议论道:“那不是陛下寻找多年都无果的隐士吗?为何会突然来此?”

    陈平黑眸一亮,赶忙上前道:“陛下,商山四翁隐居多年无人能寻,此番却突然求见陛下,必是上苍之意。”

    商山四皓中的夏黄公,便是曾经点播张良,并将《太公兵法》赠与张良的黄石公,也是当年莫紫嫣在鸿门宴上就曾提到的奇人。他曾辅佐周天子与秦始皇,却终因周朝气数将尽、秦朝又焚书坑儒,而两次离开当权者。

    四皓之中的甪里先生,东园公、绮里季,都是隐居多年的高人。刘邦建汉之后,曾先后几次派人去关中之内的商山寻找,却苦寻无果。

    这本是刘邦多年来,一直求而不得的一块心病。

    “快请!” 大汉帝王从惊怔中回过神来,迅速敛容,竟是从上座亲自走下来迎接。

    四翁被迎进殿中,大汉天子却率先深深鞠上一躬,声音里难掩激动之情:“久闻四翁大名,朕多番相请,却苦寻无果,想不到今日,竟而有幸得见四位长者。”

    四人齐齐回礼,夏黄公笑道:“久闻陛下谦恭仁义,今日亦有幸得见,愿陛下鸿福齐天,江山万年。”

    “哪里哪里,四老德高望重,子房曾多次向朕提及,是朕无能,无法请到四老。”刘邦赶忙道:“来人,快为四位长者赐座。”

    四皓纷纷落座,刘邦则回到上座,谦恭地问道:“敢问四老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

    “当然是有要事了!否则我老人家为何下山,跑到你这猴不拉屎的地方!”绮里季回道。

    此话一出,众人皆愣在当场。心中都对德高望重的贤士,有了新的定义。

    灌婴本就怪这四个不速之客打断了他的计划,虽不明四人真正来意,却也暗暗嫉恨。此番见绮里季说话如此不着调,他冷冷瞥目,嗤笑一声道:“本以为商山四皓学识渊博,没想到说出的话却如此荒谬,竟似三岁娃娃!”

    “我老人家说错了吗?本来就是猴不拉屎的地方啊!”绮里季双手抚平他碍事的长白眉毛,努嘴道:“因为猴子,根本进不来啊!”

    满朝文武听闻这个解释,简直是哭笑不得,有的实在憋不住了,忍着嗤嗤笑出声来。

    刘邦沉声训斥道:“不得对四位前辈不敬!”

    “诺。”灌婴很不服气地拱手领命。

    甪里先生起身,拱手一礼道:“绮里季一向是口没遮拦,陛下莫怪。”

    “无妨,无妨……”刘邦道。

    甪里先生继续道: “吾等之所以入宫求见陛下,只因老夫前日夜观星象,星相显示大汉东宫有难。东宫乃主太子之位,东宫有难,寓意大汉江山不保。”

    “哦?”陈平赶忙接话道:“老先生,所言当真?”

    “不错,”甪里先生捋着银白长须,肯定地道:“若老夫所料无差,今日这朝堂之上,当是为废太子一事而争论不休。”

    灌婴面色一暗,旋即道:“我等的确是为此事争论,吾皇陛下有废太子而新立之意。但这不能表明,老前辈就能未卜先知,几位来得这样巧,是受人之邀也不一定。”

    “哈哈哈!”甪里老先生洒然一笑:“老夫四人隐居避世多年,从来不以名利出世,车骑将军以为,何人之言能说服吾等出山?何人之利,又可大于当今圣上?”

    一番话,让灌婴登时无言以对。车骑将军,是灌婴因消灭陈豨和英布叛军有功,刘邦给其的封号。他本想说,商山四皓是受人利益之邀,今日才会突然出现。却不料被对方一句话,就问得哑口无言。更想不到,这老翁一眼就能辨识出他是灌婴。

    刘邦觉得此话非常有道理,若是四人为名利而来,当年他放出话去,能请到四人者重重有赏,谁又能给得出比天子还大的利益?

    清了清嗓子,刘邦道:“您就是善观星象的甪里先生吗?失敬失敬。实不相瞒,朕的确有改立太子之意,朕的长子刘盈仁孝有余,却优柔寡断,朕恐百年之后,他无法将大汉江山发扬光大,因而才萌生改立之意。”

    甪里老先生闻言一笑,却道:“敢问陛下,可还记得当初‘自称不如大汉三杰’的话吗?”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是在大汉建立之初的庆功宴上,刘邦对众朝臣所说的一番话。甪里先生这一问,让所有人都回想起了刘邦当时的那段话。同时,也暗赞商山四皓的博闻广识,竟然对他们本不在当场的事情了如指掌。

    “朕记得。”上座的大汉帝王沉重点头,叹道:“论谋、论兵、论治国之道,朕皆不如子房、萧何及韩信。”

    “陛下谦虚。”甪里老先生仍然温和一笑:“然而,坐拥天下的却是陛下您。陛下可曾想过,这是为什么吗?”

    刘邦缓缓摇头,认真地听着甪里先生的分析。

    “首先,是因为他们没有帝王之相。次之,能坐江山之人,懂得用人,远比自己学识丰富更为重要。陛下谦虚,广纳人才;然而太子仁孝,聪明好学,他能继承陛下之仁,便不愁江山不稳。”甪里老先生最后补充道:“故而,若论众皇子之中,最类陛下之人,乃是当今太子。”

    甪里老先生并没有谈及三杰的现状,而是选择了避重就轻的谈话技巧。张良早已隐退,萧何却因贪污入狱,韩信因谋反被诛。若大汉天子,被当场问及那三杰与他现在的关系,他真不知该如何回答?

    而这样的一番话,让刘邦非常赞许,也心生感激。

第378章 桃花劫() 
“不错。” 夏黄公缓缓起身,沉声道:“当年,老夫离周天子而去,只因看不到大周国未来的希望;老夫弃秦而去,也因秦之□□无道,气数必不长矣。而今日,老夫亦不愿陛下辛苦建立的大汉江山,只因一念之差,而步上秦之后路。只要太子仁孝,能够礼贤下士,天下能人异士必当争相辅佐,大汉江山,又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