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

第169章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第169章

小说: 西楚王妃之嫣倾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昨夜,皇后做了一个梦。”刘邦缓缓将紫嫣的梦境道来:“梦到朕在一座高山之上,而皇后却在山脚下向朕招手,朕看到皇后,便欲下山,奈何朕面前却摆出八条路。而那每一条路上,却都横亘着不是大石,就是长草,或是刀枪剑戟,布满荆棘,却无一条平坦的大道供朕下山。而皇后在山下,竟看到朕的脚下是悬空的,朕踩在半空之中,悬悬欲坠。”

    刘邦说完,便垂眸看向下站的一众大臣,问道:“众爱卿,此梦何解?”

    众人纷纷摇头,在台下议论纷纭。

    半响后,一个文臣开口道:“陛下,此梦乃大吉之兆啊。”

    “大吉?”刘邦蹙眉问道:“何以大吉?”

    “陛下,您想,您站在高山之上,高山便是意味着我大汉的江山社稷,说明您的脚下是我大汉的江山。而陛下眼前的八条路,虽看似荆棘满布,而皇后娘娘看到的却是您在空中,说明陛下自有上天庇佑,能化险为夷,才致悬空不落,而俯视天下众生啊。”

    那文臣解释了一番,就有一半的大臣认为其解梦之说颇有道理,纷纷表示赞同。

    可是敏感的大汉皇帝,却总觉得这梦哪里不对劲。

    他忽地看向陈平,问道:“陈平,你觉得呢?”

    陈平思虑再三,却拱手道:“臣,不敢妄言。”

    “朕准你言!”刘邦道。

    陈平顿了一顿,便再次拱手道:“启奏陛下,臣愚钝,实在无法揣测梦境。”

    刘邦听陈平两次拒绝,面上一沉很是不悦,刚想发火时,却见陈平朝自己示意,心知他有话不便当众说,便早早结束了朝议,而又派人传唤陈平入上书房。

    上书房内,刘邦再次就紫嫣之梦向陈平问询,陈平这才拱手直言,道:“陛下,方才朝堂之上,微臣不便直言,然微臣觉得,皇后娘娘之梦乃大凶之兆。”

    “哦?”刘邦的眉心陡然蹙起,问道:“如何凶兆?”

    陈平颌首,缓缓道:“臣以为,这‘山’固然是指的陛下的江山社稷。然,这八面山路,布满荆棘,实则象征的乃是当今天下的八方势力。因八方受阻,以至于陛下无法顺利下山,与娘娘相会。至于陛下悬空,乃是说,如若对八方势力处置不当,陛下的江山就有可能化为乌有。”

    陈平的话,让刘邦陷入良久的沉思,这样的深入分析,显然比大殿上的“吉兆”一说,更似梦境的真实预兆,也更吻合刘邦莫名的心慌。

    “那爱卿之见,这八方势力,指的又是哪八方?”刘邦道。

    “淮阴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韩王信,长沙王吴芮,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此为七路异姓王侯,而另一路势力,则是匈奴的冒顿单于。”陈平道。

    刘邦恍然大悟,一时间惊怔在座,半响后方道:“爱卿所解极是啊!”

    “那爱卿以为,以当今局势来看,朕该当如何?”刘邦道。

    陈平摇了摇头,直言道:“若娘娘梦境属实,这确实是棘手的问题,八方势力,短期内都不可能解决,亦更加不可能同时解决。”

    莫紫嫣曾经的“仙女托梦”,助大汉皇帝成功逃脱匈奴人的“白登之围”;如今的“八方荆棘”是不是预示着大汉的灾难来临?这着实给大汉皇帝一个恐怖的警示。

    与刘邦促膝长谈到傍晚,陈平才回到自己的府中,只是这么短的时间内,谁也想不出好的办法。

    雨夜,一个身披蓑笠的人,叩响了“曲逆侯”陈平府上的房门,陈府的管家本来要将这不速之客拒之门外,却听那人道:“在下有紧急要事拜见陈大人,请您代为通报。”

    管家请示了陈平,便将那人领入内堂的厅房,又退了出去,将门带上。

    陈平正打量着眼前这人的打扮,却见那人脱下蓑笠,赫然一身的仙风道骨。陈平定睛一看,原来竟是空灵子道长。

    空灵子以三清礼见过陈平:“贫道深夜造访,实在是有要事,望陈大人恕罪。”

    “道长哪里话,深夜到寒舍,招呼不周之处,还望道长见谅。”

    陈平与空灵子各自落座后,陈平直言道:“道长有急事,不妨直说。”

    “贫道是为解大汉之危,解皇后娘娘之围而来。”空灵子开门见山道。

    “哦?道长快请讲。”陈平一听空灵子的来意,陡然来了精神,他多日困顿的事情,难道空灵子能解惑吗?他本想让管家上茶,却被空灵子制止,二人遂一切从简。

第304章 解皇后之围() 
陈平好奇地看着空灵子,问道:“道长当真有妙计,能解目下大汉之危和皇后娘娘之围?”

    空灵子颌首道:“贫道为皇后娘娘卜了一卦,只要娘娘能避开此劫,三年后,此劫自然可解。”

    “三年?”陈平顿了片刻,方道:“可目下,该如何帮皇后娘娘避过此一劫呢?”

    “出家,为坤道。”空灵子道。

    “什么?!”陈平陡然大惊,霍地站起身,走到空灵子面前,问道:“道长是说,让皇后娘娘……出家为道姑?”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空灵子坚定地道。

    “这,这……”陈平连连两声叹息,在房间里不安地踱着步子:“这……陛下岂能同意?娘娘千金贵躯,又怎能受得了那道观清修之苦?”

    “贫道敢问大人,可还有更好的法子,能解目下之围吗?”空灵子道:“若是没有,吃一点苦,能保住娘娘,又算什么呢?”

    陈平颓然的回到座上,空灵子的办法虽然看似荒唐,然而当陈平冷静下来之后,却知道,为今之计,或许只有这个法子才能解莫紫嫣之围。

    送走了空灵子,陈平又仔细斟酌了此法,便让管家备好马车。

    他冒着大雨,深夜入宫。

    长乐宫椒房殿之外,陈平请内侍张英代为通传。

    “陈大人,您这不是为难奴才么,这深更半夜的,陛下和皇后娘娘睡得正酣,奴才怎么敢去打扰啊?”白□□堂上的事,张英是知道的,这几天皇上都在为皇后的事烦恼,想必是陈平想出了什么法子,才要深夜入宫的。这深更半夜的,他一时也无法去禀告戚夫人,就想着尽量先拖延时间。

    陈平没功夫跟他废话,冷声道:“若非事出紧急,我也不会深夜冒雨进宫,请张总管速去通传,若是耽搁了,我怕公公担当不起!”

    张英闻听此言,心知此事的严重性,纵然是他有心阻拦,却也没有那个分量。

    “那劳陈大人在此等候,奴才这就去禀告陛下。”张英极不情愿地向内殿走去,身后小太监撑开大伞,打在张英的头顶上。

    雨夜使人沉睡,加上接连几夜刘邦都没有休息好,今夜好不容易因这夜雨而安然入睡,却被张英唤醒,刘邦很是没好气地道:“不见不见!他不要命了吗?半夜也来骚扰朕和皇后睡梦?让他走!”

    “诺,奴才这就让陈大人回去。”张英心中窃喜,这可不是他张英不给陈平通禀的机会,是皇上下的命令。

    哪知张英刚要抬脚,准备步下台阶,却听到里面传来皇后的声音:“慢着!”

    张英只得返回殿门口,继续候着:“皇后娘娘有何吩咐?”

    就听到殿内女人温婉的声音: “陛下,陈大人并非冒失之人,此番深夜觐见,想必是有要事求见,陛下还是见见吧。”

    “好吧,那朕去去就回,嫣儿继续睡吧。”刘邦便对殿外侯在雨中的张英道:“让陈平到偏殿等朕。”

    “诺。”张英领命,心中虽是一阵腹诽,却只得返回椒房殿的正门传唤陈平。

    刘邦为紫嫣掩好被子,径自披了外袍,便去往偏殿。等他到得偏殿时,陈平已然在殿内等候,见他进来,陈平先施一礼:“见过陛下。”

    刘邦本想对陈平发火,却见他虽然打着伞具而来,却还是浇湿了裤腿和鞋子,也就忍下了怒火未发,转而问道:“何事非要半夜找朕?”

    “陛下,臣却是有急事,否则绝不敢惊扰圣寝。”陈平拱手道。

    “究竟何事?快说!”刘邦落座后,便是接连打了两个哈欠,显然困意犹盛。

    陈平上前一步,道:“陛下,臣得知空灵子道长,前些时日曾找萧丞相审批欲建一座道观,如今这道观就建在长安城内。”

    “放肆!”刘邦见他深夜觐见,原以为是有什么亟不可待的军国大事,不想却是说空灵子建道观的事,心中的怒火翻滚,竟是不打一处来。

    他怒拍案几,大声斥道:“你深夜扰朕与皇后安睡,就是说此等芝麻小事?”

    陈平见圣颜被触怒,慌地解释道:“陛下,臣是要说关于匈奴和亲一事,臣已有了解决办法。”

    “一派胡言!”刘邦道:“与匈奴和亲,匈奴要的是朕的皇后,这与那什么臭道士的道观有何关系?”

    陈平见越说越乱,干脆直言道:“陛下,匈奴与道观没有关系,可皇后娘娘若是入了道观,便就不用再入匈奴了。”

    “什么?放肆!”刘邦倏然站起身子,陈平吓得连连后退。

    大汉皇帝带着难以抑制的愤怒,走到陈平面前,怒指着他道:“你竟让朕的皇后出家?去做道姑?陈平,你到底安的是什么心?!”

    陈平见刘邦如此动怒,也知道他一时无法接受,便躬着身子拱手解释道:“陛下,这只是缓兵之计啊,只入观三年,三年过后,娘娘依然可以还俗,再回到陛下身边。”

    “为何只三年?那三年之后呢?”刘邦道。

    陈平耐心解释道:“陛下,娘娘昨日之梦,臣以为是大凶之兆。如今我大汉国,论内并不稳固,各路诸侯蠢蠢欲动,并非真心臣服,反而伺机攻城掠地。论外,则有匈奴虎视眈眈,可谓内忧外患。我大汉国看似风平浪静,却暗藏波涛汹涌。而今,冒顿单于从长安城返回,还未回到匈奴,就已派出使者问陛下要人。若是此番,没有合理的理由,却拒不交人,势必会引起两国交兵。”

    “打就打!朕的大汉雄兵,难道还会怕他一个蛮夷之族?”刘邦道。

    “难道陛下忘了项王的前车之鉴吗?”

    见刘邦陷入沉思,陈平上前一步,缓缓道:“当年正是有了齐国在楚国的后方作乱,我等才能东出,才有了韩信、彭越、英布的投奔。若是我军跟匈奴交兵,目下没有必胜的把握不说,恐怕还会引起此三王的再次叛乱。若皇后娘娘的梦是上苍有所警示,那陛下绝不可不防啊……”

第305章 安灵公主() 
莫紫嫣的梦境如此真实,且有前翻“神女托梦,作画解白登之围”一梦,刘邦是相信那梦境中的暗示的。而这一次的梦中,他站在飘渺的空山上,下山的八条路都充满了荆棘。而大汉建立之初,他所封的七个异姓王和匈奴国加起来,不正就是那八路荆棘吗?

    难道,难道紫嫣所梦,真的是预示着大汉的江山,会被这八方势力所牵制?真的会一梦成谶吗?

    想到这儿,刘邦苍老的容颜愈发得憔悴,声音也渐渐暗哑无力,他缓缓道: “那三年之后呢?匈奴再来要人呢……”

    “只要解决了内患,待我大汉兵强马壮,便不再惧与匈奴交兵。纵然到那时,并不能完全解除内患,可匈奴的阏氏是个善妒的女人,她断然也不会三年内无所作为,干等着冒顿来向大汉和亲。再者,三年之后冒顿单于的心气也必然不会像现在这般高涨。到那时,我们也会有其他的方法应对的。”陈平道。

    “唉……”刘邦双目垂下,喃喃地叹息一声,道:“朕的皇后,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让她入观为道姑……你让朕,如何有面目去跟她讲此事?”

    “陛下……”

    偏殿外传来女人凄哀的声音,刘邦转身便看到他的皇后已经走入殿内,不禁迎上两步:“嫣儿……”

    “皇后娘娘。”陈平颌首见礼。

    女人对陈平淡淡颌首,走到刘邦面前,直接就跪下身子,双手扶着刘邦的胳膊,婆娑的泪眼凝结着泪珠,却是央求道:“臣妾愿入道观,比起将臣妾送入匈奴,做别人的妻妾,与陛下夫妻分离,与盈儿骨肉分离,臣妾宁愿入道观。”

    “嫣儿……”刘邦将女人扶起来,她这一席话,说得刘邦心中难过极了。身为九五之尊的大汉天子,竟无力保护自己的妻子,逼得她除了远嫁匈奴,就是入观为道姑,竟无别路可走。

    这大汉的天下,这皇帝的宝座,竟是无法护一个心爱女子的周全么……

    刘邦的心头,不禁闪过一个人影:此事若是换做项羽,他定是会拼尽全力也要护她周全的吧?

    “陛下,攘外必先安内。”莫紫嫣扶着刘邦坐下,自己则坐到他的旁边,缓缓分析道:“臣妾愿为陛下出家修道,陛下在这三年中,也可以安心巩固大汉的江山,铲除异姓王。三年后,待我大汉国富民强,便专心对付匈奴。如若目下与匈奴交战,匈奴若是和韩王信那样,与任意七个异姓王里应外合,大汉必危矣。”

    刘邦深深地看着他的女人,她如此善解人意,心中更觉得对不起她。

    于他而言,不愿将紫嫣送走,一是真心不舍,二是因为,他是大汉的皇帝,如果送出自己的皇后,那么不单是满朝文武,就连这天下的各路诸侯,也势必觉得他软弱可欺,竟拿枕边人换自己的太平。

    可是如果匈奴逼亲不成,反以军事相逼,他无奈之下只能送出女人,再为自己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堵住悠悠众口。

    而陈平的这个方法,既保全了皇家尊严,又能拒绝冒顿的和亲,自然是解目前危机的最好办法。

    只是没想到,这个女人在危难关头,却能如此为他着想,倒是令他觉得汗颜。

    陈平见刘邦面色很沉重,便在一旁宽慰道:“娘娘只是入长安城的道观,总比远去匈奴要好得多。而且只是三年,三年后,娘娘依然可以还俗。”

    莫紫嫣伸出手,握着刘邦的手臂:“是啊陛下,就让臣妾去吧,也是为陛下祈福,为大汉祈福。”

    莫紫嫣转而对着陈平莞尔一谢:“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