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唐王 >

第33章

重生之我为唐王-第33章

小说: 重生之我为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说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同样的道理,若想体现一个人的真正置财、敛财的本事,定然需要多多的财产,才能给之一展现的舞台,财产越多,越能体现他们的本事,正是因为如此,目前的王鉷之所以没能被老者重用,并不是他的本事不够,而是凭着刺史府的区区资财,王鉷没有展现自己实力的舞台。

    没有展现自己我的机会,任你梦想再大,若是没有合适的舞台一切终究是枉然。都说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在李清眼中,那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一种说法罢了。

    王鉷无法展现自己的才能,在老者眼中自然是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他老者却可以平白无故的少出两千两白银,两害相权取其轻,老者自然很容的就做出了决定,这次老者没有丝毫的拖拉,生怕李清反悔,连口应道:“寿王说如何,那边如何,做下官的自然是一切遵从寿王的安排!’

    对于老者竟然如此的”温顺“,李清嘴角一撇,内心暗自腹诽道:”此刻说得好听,先前让你出个银两咋就那么难呢?”

    只不过,如今目的已经达成,李清还是十分高兴的,老者发现不了王鉷的价值,李清可是十分的清楚地,花费区区两千两白银,就能得到如此人才,明显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若是用的好的话,日后王鉷给自己创造的财富定然远远不止两千两,李清相信。

    只不过,李清忘了,有句话叫做:物极必反,他们忽落了当事人的打算,所以说,李清两人注定要失望了!”

第62章 遭拒() 
见到面前青年一脸满意的笑意,老者转头对着身边的中年男子也就是王鉷吩咐道:“刚刚殿下与本刺史的话,想必你也挺清楚了吧,寿王殿下看重你,是你的幸运,日后的你定然是前途非凡说罢,老者还一脸意犹未尽的拍着王鉷的肩膀,摆出一副”我很看好你“的模样。

    只不过,让老者意外的是,中年男子摇了摇头说道:“让大人失望了,小人懒散惯了,并不适合在寿王手下任职,所以说,殿下和大人的美意,小人断断不敢接受!还望收回成命!”言辞说的倒也十分的恳切,只不过,在场的人都不是傻子,谁都听得出来这番话,只是一个托词罢了。

    在官场上混的,谁不想出人头地,谋个好的出身,找个好的靠山,如今大唐的十王之一当今寿王殿下,向他抛出橄榄枝,竟然遭到拒绝,即使以众人在丰富的联想力也不由得大脑一阵短路。

    原本还满脸堆笑的老者见到王鉷竟然如此的不给自己面子,若是在平时也就罢了,如今当着在场数十人的面前拒绝自己,这不是明显的打脸吗?本就极爱面子的老者忍不住一阵怒容,正想发作的时候,却被身后突然伸出的一只手给阻止住了。

    放眼当场能够阻止住暴怒的老者也就唯有李清一人而已,虽然不解,但是见到阻止自己的竟然是寿王殿下,老者也就强行压住了心中的怒火,自觉的退到了一旁,因为老者明白既然面前的玄衣青年拉住了自己,定然是有话要说。

    生怕自己下不了台的老者见到有人接手这个烂摊子,自然是乐得其所,至于面前的寿王能不能说服王鉷,那就不关老者的事情了。

    但是老者心中早有定计,不说别的,但为了那白花花的两千两白银,也要设法让面前的寿王达成自己的目标,没办法,在两千两白银与王鉷之间,老者很明显的选择了后者。

    老者心中自有一番计较,其实李清心中又何尝不是满腹的感慨呢?只不过此刻的心中更多的是无奈,甚至是苦笑。

    在李清以往看过的穿越小说中那些主角王霸之气一散,那些名流千古的人才均是一个个拜倒在主角的牛仔裤下,男的争先恐后的争着做小弟,女的则是无所顾忌玩倒贴,贴人贴金贴势力,怎么看似美好的事情落到自己面前咋就这么不顺呢?

    李清真不知道是该感慨自己魅力不够,还是该感慨老天故意跟自己过不去,,面前之人有眼不识泰山,堂堂的主角光环竟然看不到,他们难道不知道只要跟着自己混,按照情节的发展,以后绝对是吃香的喝辣的,要嘛有嘛!

    原本以为凭着自己的寿王之尊,收服面前一个不得志却又有野心的九品小吏,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小事,但是现实却是如此的残酷,面前的王鉷竟然拒绝了自己的邀请,饶是李清做好万般的打算,偏偏这种结果是李清从来没有预料到的。

    “难道有才之人都如此的“有个性”吗?为嘛自己好不容易升起了爱才之心却偏偏第一次就吃了这么一个“闭门羹!“但是李清并不想放弃,前途未卜,但是李清知道,若是自己再不努力把握时机的话,十年后的今天也许历史上的悲剧”安史之乱“将会上演,等到了那时候,现在自己所生活的大唐定然会想历史上的那个大唐王朝一样在安禄山的数十万铁骑下脆弱的不堪一击!

    正是因为不想上演历史的悲剧,李清才要抓紧一切甚至不择手段要网罗人才,李清明白,自己将要面临的会是谁?那个手握两镇三镇(现在是两镇)节度使拥有者河北道全体官员的任职、罢免权,也许在众人眼中,河北道虽然面积广阔,但是毕竟是偏远地带,比不了关中之地的富庶,但是河北道对于李唐皇室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河北道的首府--太原,可是昔年唐高祖李渊的起兵之地,李家的先祖从太原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攻城拔寨,方才广有天下,李家更是一跃成为天下皇族,成为当今天下最为显赫的家族,正是因为太原是李家当之无愧的龙兴之地,所以说历代皇帝对于,太原都是十分的看重。

    有唐一朝,太原不仅仅只是河北道的首府,更有”北都“之称,从其中不难看出太原在李唐皇族心中的地位,不止如此,唐初朝廷设立河北道的初衷就是为了防御北边的来犯之敌,为长安设立的一道保护屏障,但是让谁也想想不到的是霸领天下、四方来朝的唐朝,本以为就此安定,可享万世太平的时候,一向信任有加的安禄山竟然起兵反唐。

    原本作为唐朝天然屏障的河北道一时之间竟然成为插入唐朝心脏的一把匕首,痛彻心扉,痛的唐朝统治者一时没有半点的反击之力,最终并不起眼的安史之乱竟然酿成大祸!

    那不只是大唐皇族的悲剧,唐朝百姓的悲剧,更是整个华夏民族的悲剧,李清清楚地记得,自此之后,华夏民族再难崛起,大唐盛世一去不返,李清既然机缘巧合之下,被上天给摆弄到大唐盛世之中,李清自然要做些生么,不为别的,也许在李清的一番努力之下,历史的悲剧依然会重新上演。

    但是李清心中无愧,起码自己曾经努力过,无愧于身为华夏民族之中的一员,李清从来不认为自己与众不同,也不会认为自己凭借的超越世人一千多年的智慧,就能舞弄天下,玩转苍生,以前的李清的确这样想过。

    即使曾经的李清一无所有,在他的想象中,随着时间的发展,等到自己羽翼渐丰的时候,要想碾平安史之乱还不是手到擒来的小事而已嘛。也许是受到前世穿越小说的影响,他们无一不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而逐渐强大。

    但是接触到的事情越多,李清也就逐渐明白现实终究是现实,以前自己的想法有多么的可笑,但是李清永远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断了翅膀的蝴蝶,同样能飞过沧海!

    李清也许没有那些小说主人公的天纵之资,绝世武功,但是李清相信,随着自己的努力,大唐的历史定然会有所改变,李清所要做的就是让如今的大唐应为自己的到来而变得有一点点不一样,一点点而已

    历史的蝴蝶,终将随着李清的到来而翩然起舞!

第63章 人才,唉,难得() 
李清并没有急于展现自己的口才,即使自己曾经忽悠的丞相三部的全体成员“集体叛变”,但是李清自然明白,面前的这位可不是李业他们,有着当朝丞相在身后推波助澜,再加上一众青衣武士并没有许多弯弯绕绕的想法,在他们的眼中,谁真心待他们,他们定然会以命相报!

    别看面前的中年男子一副憨厚的中年模样,站在那里没有半点的奇特之处,若不是李清对于历史上的那个王鉷太过“佩服”,李清真的不敢相信,此刻站在自己面前这位普普通通的中年男子就是那个王鉷,若没有今早黄云的汇报,李清同样不敢确定。

    在原本李清的想象中,印象中的王鉷应该是一脸霸气、满身官威,浑身充满着气场,大有“算盘在手、天下我有”的睥睨姿态,就算不是如此,起码也应该是一副精明的模样,而不是如同现在这般的愣头愣脑。

    其实倒是李清误会王鉷了,现在的王鉷仅仅只是一个九品小吏,莫说是高官多如牛毛的京都长安,就算是作为地方的岐州城官位比王鉷高的都不知几何,与李清记忆中的王鉷自然有很大的出入。

    现如今只是天宝四载,王鉷真正的步入政坛还是在天宝五载经由好友杨慎矜的推荐入京做官,继而因为敛财手法高超、善于算计得到当朝宰相李林甫的看重,从而平步青云,一步步的迈上大唐政坛的巅峰,全盛时期的王鉷就是比起李林甫也仅仅只是稍弱半筹。

    然而那只是以后,现如今的王鉷依然是个九品小吏,若是此时的王鉷按照李清印象中的那样摆谱,估计第二天他就会被不远处的老者扫地出门,休说以后东山再起,就是想要再步入政坛,那都是难上加难。

    正是因为看透了自己的处境,王鉷明智的选择了韬光养晦,只不过他的那颗雄心;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恰恰相反,不知是太过压抑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王鉷的野心反而越来越加强烈,因为王鉷迫不及待的想要看看当初将自己兄弟两人扫地出门看到自己风光返家会表现出何等的嘴脸。

    是满脸羞愧一遍遍的说着自己当初“有眼不识泰山”,亦或是明明嫉妒万分却在自己面前十分虚伪的选择了卑躬屈膝,王鉷很想知道。

    李清首先面向了站在不远处的岐州刺史缓缓地说道:“刘大人的心意本王已经收到,本王不是不明事理之人,这种场景,并不是刘大人所能预料到的,无论成与不成,本王在这里言明,都与大人再无半点关系,所以大人不要担忧。”

    ”既然银两已经送到,时间紧迫,本王也就不设宴款待刘大人了,奉父皇的旨意,本王还要视察京畿道其他五郡,刘大人贵为一州刺史,想必也是公务繁忙,日后若是有空闲来到京师的话,定要到本王府上坐坐!”李清满是笑意的对着面前的老者说道,仿佛多年不见的老友一般,若不是知道真相的人,恐怕还真的不敢相信,就在昨日,两人还差点刀兵相见、你死我活。

    果然还真应了那句话: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看目前两人的表现,还真的把这条至理名言贯彻到底!

    原本还一脸随意的老者听到李清话中的深层意思,一脸的惊喜,连忙拱手说道:”若是有此机会,下官定然会登门拜访!”很明显的,面前的青年男子是有意培养自己,成为自己坚实的靠山!

    原本以为面前的青年是一个有点小手段但是定然是个嫉恶如仇的主,谁又能想到,面前的青年竟然如此的成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完全置之不理,如此之人要么是心狠手辣之人,要么是善于隐忍之人。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人,老者都相信有着高贵的身份、再加上不俗的手段,面前的青年定然能跻身大唐的核心决策层,若是幸运的话,一个不好,取代当今的太子成为天下的储君也不是不可能的。

    毕竟如今的太子之所以能够跻身太子之位,还不是踩着前太子的皑皑白骨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当然这些只是市井谣言,但是老者相信,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若是如今的太子真的行得正、坐得端,那么这种谣言,定然也不会流传的如此之广!

    老者之所以抱有一丝希望,并不是没有原因的,对于寿王的传闻,虽然作为岐州的刺史,一个普普通通的地方官员,老者了解程度的也许没有那些京官深,但是老者还略知一二。

    都说当今的玄宗皇帝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之意,有意让自己的十八子寿王李瑁也就是面前这个有点沧桑感的青年做当朝太子,原本老者对于这种谣言也是不置可否、认为没有明显的可信度。

    但是事实偏偏发生在眼前,玄宗皇帝子嗣众多,手握重权、备受器重的皇子也为数不少,但是如今玄宗皇帝偏偏任命十八子李瑁为京畿六郡观察使,老者可是十分的清楚这可是一个肥差,油水很多,这还是次要的,凡是有点政治智慧的皇子自然不仅仅只满足捞点油水就打道回府。

    他们可以借此在长安周围的府县培植自己的势力,这可是一份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且培养的光明正大,毕竟他们可是奉旨办事,就是别人想找麻烦也找不到,虽然在长安那些京官眼里,类似老者这些地方官员完全不被他们放在眼里,但是蚂蚁多了同样能咬死大象。

    一个两个还好,若是李清手段非凡,借此机会将长安城周围的地方官员笼络一半以上,那么在日后的竞争过程中,这都是一份分量很足的筹码,有的时候,足以取得反败为胜的惊奇效果,说句大逆不道的话,若是以后的寿王发生政变,有着京畿六郡地方官员的支持,外界的勤王之师想要进京勤王,那定然也会遭遇百般阻挠。

    虽然最终他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也许能够抵达京师,但是到时候恐怕为时已晚,胜负已定,他们的到来也无济于事,凭借着两日的相处,老者对于面前青年的手段已经深深地领教过了,老者相信,若是面前的寿王真的能够趁此机会拉拢京畿道一半以上的官员站在自己的阵营,面前的寿王,即使面临着如今的太子殿下,,也未尝没有一较高下的能力。

    正是因为如此,老者面临李清的拉拢并没有半点退却的意思,以老者如今的年龄担任刺史一职,若是上面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