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唐王 >

第212章

重生之我为唐王-第212章

小说: 重生之我为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解一二的。

    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今谁若放弃,不仅会丧失到手的权势,恐怕就连自己的性命都难以保全。

    此刻立于马上的李隆基自然没有察觉到马下跪成一片皇子的眼中的固执,不得不说,李隆基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杨贵妃身上,对于李清等几位皇子身边的矛盾远远没有想象中的了解。

    招呼几人起身,看着不远处经过一番挣扎之后终于选择放弃仇恨向着密林深处缓缓撤退的雄鹿开口说道:”别的话就不多说了,你们身为朕的儿子,我大唐自高祖太宗皇帝马上夺取天下之后,历代宗室子弟对于马术和箭术皆有着严格的要求。你们身为十王之一,理应为其他兄弟做出表率,你们之中只要有任何一人能够射中这只雄鹿,朕有重赏!“

    听到此言,站起身来的太子盛王等人并没有第一时间开口应下,就算是一向善于表现争强好胜的永王此次也没有急于表现自己,虽然刚刚说的明白,但是谁都知道雄鹿有多么的难以射中,对于父皇的箭法众人已经望尘莫及,如今虽然表面上看上去是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但是若是不自量力挺身而出,最后却没有射中,到时候恐怕对于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声誉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经过短暂的抽出之后,无论是盛王和太子,还是延王和棣王均是纷纷识相的向后退了一步,而因为延王等人的后退,原本站在原地的李清豁然之间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立于马上的李隆基看着此刻站在原地丰神俊玉的玄衣青年,满是欣赏的说道:“十八郎经过半年军旅生涯的历练刚刚又在松州打赢一场惊天动地的大胜仗,想必箭术应该长进不少!”

    听到皇帝此言,在场的很多人均是第一时间将目光投注到此刻儒雅俊逸的寿王身上,毕竟刚刚寿王的出现已经赚足了众人的眼球,对于松州之战众人倒也听闻过,只是看着面前身材瘦削儒雅气质十足的寿王,很多人不相信这样一个看上去书生气质十足的寿王会取得这样滔天的功劳。

    正是因为发自内心的不相信,所以听到皇帝让寿王站出身来,所有人均是一脸探究的目光。

    说道,不给李清拒绝的机会,直接对着身后龙武军士开口说道:“取朕的宝弓来!”

    李隆基一声令下,一名全身披甲的龙武军将士跃下马来,将李隆基专属的那只异常华美的弓箭双手捧着恭敬的交到李清的手中,原本以为这只弓箭仅仅只是装饰华美,但是入手之后,李清方才发现这只弓箭不仅外形华美,而且实用,弓箭松紧得当,触手之感十分舒服。(。)

第440章 众人质疑() 
看着周围众人投注而来质疑的目光,李清心中一阵无奈,面前的李隆基已经把话说的如此彻底,自己已经没有了推脱的可能,没有丝毫犹豫的李清阚泽不远处似乎已经察觉到危险的降临缓缓向着密林深处奔去的梅花雄鹿,当即拉弓上弦,片刻之后,呼啸声而过,“嗖”的一声,一支箭矢飞速的向着雄鹿射去。

    不过很明显,此刻的李清虽然发挥不错,但是结果依然如此李隆基上次射中的箭矢一样,堪堪的擦着雄鹿的后退斜插在其身后的草地上,箭身颤抖不已,虽然结果相同,但是与上次众人对于皇帝陛下的赞美完全不同,看着再远处嗡嗡乱颤的箭矢,很多人寿王心生质疑的权贵和宗室子弟纷纷噫嘻,满是不屑,仿佛此刻若是手持弓箭的是他们就能射中一般。

    并没有被众人的不屑影响到情绪,看着经过一次箭矢惊扰已经奔跑起来的梅花雄鹿,李清从身旁的龙武军手中结果两支箭矢,拉弓上弦,这次李清吸收了第一次的教训,并没有急切地吧箭矢射出,而是耐下心来静静的分析着不远处梅花雄鹿跳动的规律以及向前迈动的步伐,等待着发出致命的一击。

    因为李清清楚地知道,经过连番的耽搁,再加上这头梅花鹿眼睛受到两次惊扰,心中的警惕性已经升到最高,而且此刻随着梅花鹿的奔跑已经渐渐的快要超过箭矢的射程,若不是这只弓箭制作精良,再加上箭矢灵巧,就算是李清也不敢一弦搭两箭,选择双箭齐发。

    这是李清最后的一次机会,而且单纯的一支箭矢根本无法封住身形矫健的梅花雄鹿的奔跑路线,这也是李清选择双箭齐发的原因。

    对于李清竟然如此明目张胆的选择双箭齐发,可是惊讶了不少人,寿王身为宗室子弟而且更是位列十王之一,熟练掌握箭术众人并不质疑,但是看着此刻寿王一脸自信的表现,皇帝身边的众人方才发现这个寿王的箭术似乎远比众人想象中的要好上许多。

    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大多都是皇帝的亲信之人,他们自然清楚地知道皇帝陛下这只看上去异常华美的弓箭可不是徒有其表,华而不实,这可是实打实的一石弓,一般的宗室子弟根本无法拉满弓,也幸亏如今的这位皇帝陛下远非一般的皇族,少年掌兵,文治武功,诛韦后、灭太平,这样一位皇帝能够辣的动一石弓众人没有半点惊讶。

    众人惊讶的是,寿王不仅能够将这张只皇帝宝弓轻易地拉满,更是选择双箭齐发,要知道这样做,就算是比起拉满两石弓难上不知一筹,放眼军中能够拉满一石弓的无一不是军中精锐之士,而能够拉得动的两石弓的无一不是军中悍将,至于能够拉的动三石弓、四石弓则是千军易得一人难求的神射手,起码李清入主剑南道也有半年之久,莫说四石弓、就算是能够拉满三石弓的兵士李清也没有见到过一个。

    不得不说,看着寿王此番表现,在场的一些高级武将第一时间纷纷低下高傲的头颅,虽然他们之中不乏能够拉得动两石弓臂力惊人的将军,但是身为军中将领,他们却是清楚的知道,双箭齐发,可是比拉满一张两石弓要难上许多,不仅对臂力有着严格的要求,对于准确度和弓箭更有严格的要求。

    也幸亏此刻此刻寿王手中的这张宝弓无论是制作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算得上上等,若是换做一般的一石弓恐怕早就被寿王拉断了,军中之士向来崇尚强者,看着此刻几十双箭齐发脸色依然不温不火的玄衣寿王,心生感慨的他们心中佩服之气更加的浓厚,别的不说,就算是这次寿王没有射中这头雄鹿,也不会因此被别人质疑。

    相比于其他人的惊讶和佩服,此刻的李隆基眼中的欣赏之意逐渐浓厚起来,此刻的李隆基并不是因为寿王能够双箭齐发而惊讶,惊讶的却是刚刚寿王的表现,第一箭没有射中之后,面对着别人的质疑和不满,这个寿王并没有因为他人的质疑而被影响到情绪。

    他能够沉下心来,急速的想出对策,总结先前的失利,这才是寿王真正让李隆基欣赏的地方,少年起兵风流无情的李隆基无论是眼界还是胸怀都要比起一般人开阔许多,在他眼中武力再强终究不能以一敌万,统帅一军,讲究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治理天下,讲究的是识人辩人之才,只要做好这些,自有千万勇士敢于为自己血雨厮杀。

    “正所谓心无杀伐自有杀伐以,手无寸兵自有千万卒。”不得不说,如今的十八郎逐渐具有了当年自己的几分风范。

    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李清就已经找到最佳射出时间,一瞬之间,两只箭矢并肩而行,急速的向着不远处已经飞奔起来的巨鹿射去,随着距离越来越近,由于箭矢的重量再加上李清刻意摆放的角度,两只箭矢一前一后封锁住了雄鹿奔跑的路线,这次李清并没有让众人失望。

    梅花雄鹿虽然身形矫健躲过了前方的致命一击,另一只箭矢却是正好射在梅花雄鹿抬起的露腿之上,一时之间,哀嚎声响彻密林,即使隔得老远,众人依然能够闻得到丛林之中极浓的血腥之气。

    只不过这头梅花雄鹿倒也血腥,腿部中箭,并没有让梅花雄鹿停下脚步,也许是感到生命遭受威胁,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梅花雄鹿的身影就已经消失在层层林木之中。

    至此,梅花雄鹿已经彻底掏出了箭矢的射程之外,将弓箭交到身旁一位龙武军士手中,对着不远处坐于马上的李隆基单膝跪下恭敬的说道:“儿臣箭法不堪,让父皇失望了!”

    想象之中的责备并未听到,此刻坐于马上的李隆基显得格外宽容,淡笑一声开口说道:“寿王不必如此自责,这只畜生虽然如今已经逃如密林,但是循着血迹我们依然能够将之找到!所以说,寿王你还是大功一件!”

    “它刚刚已经腿部中箭,料想也逃不了多元的距离”,说到此处坐于马上的李隆基环视着周围的众人目光一转开口说道:“以往每次狩猎,大家都是在一起围猎,虽然热闹,但却少了几分竞争,今年朕决定改一下规矩,凡是在场诸位,均可自由组队,在这林中自行寻找猎物猎杀,所猎得的猎物数量愈多,越是凶悍,受到的奖赏也就越多!”

    “以天黑为限,凡是日落之前,将猎物待会林外临时驻扎地,到时候,朕会依据所得的猎物多少,进行封赏,刚刚那头雄鹿谁若猎得,朕另有重赏!”(。)

第441章 李家少主入队() 
听到此言,群情激奋,无论是宗室子弟,还是长安顶级门阀以及那些朝中大员之子均是满脸的跃跃欲试,毕竟能够被皇帝陛下封赏无论如何都是一件极有荣誉的光辉事情,而且能够被陛下作为礼物封赏的自然都是一些价值不菲的东西。

    而且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能够跟随在皇帝身边的年轻一辈哪一个不是头脑灵活身份显赫之辈,他们自然清楚这次春猎虽然看上去仅仅只是一场皇家举行的狩猎活动,但是其背后却蕴含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只要自己借此机会能有一展身手,获得陛下的赏识,到时候不仅自己能够加官进爵,自己身后的家族同样能够获得陛下的重用,这样看来,这次春猎,对于在场很多年轻一辈来说,无疑是一条终南捷径。

    短暂的欢呼之后,很多年轻一辈纷纷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而后纷纷找到自己的伙伴三五成群的向着密林深处乘马奔去,所有人的目标都很明确,那就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刚刚被寿王射伤的梅花雄鹿猎捕到手。

    虽然这样算来,众人无意之间占了寿王一个便宜,但是事关陛下封赏以自己自己能否借此一展身手,所以众人并没有半点的不好意思。而且刚刚皇帝陛下一言一行之中无一不透露着对这只梅花雄鹿的看重,自己若是能够亲手猎得这只梅花雄鹿将之双手奉到皇帝陛下面前,到时候龙颜大悦,自己也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短短的片刻之后,原本人山人海的皇帝身边,随着大部分人的离开,仅仅只剩下不到两百余人,这其中除了跟随在皇帝身边的一些亲近官员和六十余名龙武军士,剩下的大部分都是七王以及七王身边的亲信。

    若是不明白的人绝对会以为李清等人事先约好,因为无论是李清还是永王、盛王以及延王、棣王等人,在场的几个一等亲王均是没有选择跟随人群向着密林深处涌去。

    坐于马上的李隆基对于李青等人的表现并没有露出半点惊讶的目光,沉默了片刻,等到前方人群逐渐消失的视野之中,李隆基看着以太子为首的几人开口吩咐道:”你们一向政务缠身,如今难得清闲,你们也就放松一下吧,有着龙武军的守护,朕这边不用担心!“

    听到此言,几人纷纷点头,太子李亨犹豫了片刻看了一眼牢牢守护在皇帝身边的龙武军士开口说道:“有着陈大将军坐镇,父皇身边自然稳如泰山,只是陈大将军虽然威猛,龙武军虽然精锐,但是毕竟人数只有看看几十余人,密林之中难免发生意外,为了父皇安危,儿臣甘愿留在父皇身边,保护父皇的安全!”

    狩猎之事,无论何时均可进行,但是父皇安危重于泰山,儿臣绝不敢有丝毫的马虎大意,虽然儿臣没有龙武军士的精锐,但是当危难来临之时,儿臣绝对会第一时间挡在父皇面前!

    听到此言,坐于马上的李隆基脸上的笑意更浓,满意的看着面前的三子,开口说道:“亨儿的一片赤诚之心为父心领了,朕少年领兵,诛韦后,灭太平,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没有贼人还好,若是真有,朕定让他有来无回!”

    听到父皇竟然没有自称“朕”而是自称为父,一脸赤诚之色的李亨心中大定,从一个自称之上已经足以看出刚刚自己的一番话语已经起到了想要的作用,知道过犹不及的李亨十分识相,对着坐于马上的李隆基拱了拱手,开口说道:“既如此,儿臣就不打扰父皇的雅兴了!”

    说罢,招呼身旁的亲信和侍卫,一众二十余人追随着先前众人消失的身影向着密林深处涌去,有着太子的带头,剩下的永王、盛王等人同样不甘落后,同样恭敬的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而后各自带着自己的亲信向着密林深处涌去。

    随着永王、盛王的离开,除了李清此刻皇帝身边仅仅只剩下延王和棣王两人,正打算招呼亲信离开的两人看着身旁的李清试探的说道:“寿王,要不要与我等一道?”

    淡笑一声,回绝了两人的好意,李清自然看得出来两人仅仅只是表面的客套,毕竟如今三人虽说就某些方面已经达成协议,但是三人并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看着不远处亲如一人没有丝毫兄弟隔阂的延、棣二王,就算是李清也感到惊讶,两人不仅年龄相差极大,而且性格敬意,四皇子延王老成持重,做事遵循礼法,而二十皇子延王则是潇洒放荡,善于结交市井人士,若不是亲眼所见,李清真的无法想象如此看上去完全是两个极端的人是如何在一起融洽相处的。

    随着永王等人离开,看着身后的剑南四将,拍马走到李隆基面前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后挥舞着马鞭,回首对着身后的四人开口说道:“出发!”

    由于李清等人离开的最晚,所以李清只能循着前行之人的马蹄印向前走去,只不过李清等人并没有向前行进多远,就被一个坐于马上的青衫男子挡住了前行的去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