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唐王 >

第190章

重生之我为唐王-第190章

小说: 重生之我为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如今松州之战已经过去将近半月,但是每次回想起来他们都忍不住暗自捏了一把汗,那可是两万吐蕃精锐兵士,莫说是剑南,恐怕就是面对着兵强马壮的河朔劲旅也有着一战之力。

    听到面前四位剑南将军变相的提醒,高座帝位之上的李隆基不仅将目光重新放回站在四人之前的李清身上,原本之所以对李清的功劳闭口不提,并不是说李隆基对这个自己的十八子心存意见。

    毕竟能够登上帝王之位,手握天下风云,身为一代帝王,李隆基的心胸自然不会如此狭窄,而且李隆基同样也有着自己的骄傲,虽然因为那件事情对面前的十八子心存排斥,但是李隆基却不会因此而忽略寿王的功劳。

    之所以如此,完全是原先的寿王给自己的印象向来都是饱读诗书,相比于李家的历代先祖和自己的其他皇子,太过拘束与孔孟之道,性格懦弱,这样的性格注定成长不了一代将帅,“知子莫若父”,对于面前的儿子,李隆基自认为还是有着十足的了解的。

    原先捷报之上并不是没提到寿王之功,但是李隆基想当然的认为这完全是因为寿王如今身兼剑南节度使,剑南诸将为了奉承寿王故意把功劳推到寿王身上,如今开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略感意外的威严男子不禁仔细的看着面前这个看上去多了几分成熟逐渐脱去了稚嫩与自己有着八分相似的皇子,曾几何时,若是面前的这个十八子少了几分懦弱,多了几分帝王应有的毅然决然,自己并不是没有考虑过把储君的位置留给面前的这个儿子。

    人之常情,对于与自己相似的儿子总不自觉地多了几分宠爱,李隆基虽然贵为帝王,但是同样摆脱不了这个规律。

    当目光飘向面前的寿王两鬓那如血的白发之时,饶是以威严男子铁血的帝王之心都忍不住微微颤抖,看着面前的十八子满是感慨地说道:“半年不见,瑁儿成熟了不少,剑南道一行,相比受了不少的苦。”

    其实不用说也知道,一个平日里只知道吟诗作画摆弄风雅的年轻皇子,不带一兵一卒辗转两千余里,赴任剑南,军中之人向来居功自傲,而且唐人尚武,手无缚鸡之力的皇子如今却能赢得身后众将的认可,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李隆基虽然高座帝位,享受着天下万民的拥戴,但是却并不是不知民间疾苦的帝王。

    看着高座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听着威严男子感慨之中夹杂着不易察觉的痛惜之意,原本以为自己能够泰然处之,当时此刻的李清才发现血脉相连并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威严男子仅仅一句话,就险些让自己泪流当场。

    抬起头颅,强行让眼眶之中流转的泪珠不被人察觉,直视着面前的帝王恭声说道:“儿臣不哭,为父皇守卫边关,保境安民,奠定大唐万年基业,儿臣愿意奉献一生于剑南!虽死不悔!”

    听到此言,饶是李隆基喜怒不形于色久经帝王之术磨练也忍不住当场站起身来,拍着身旁的龙椅,一脸满意的说道:“好一个虽死不悔!有子如此,朕此生无憾,日后还有谁敢说我们李唐宗室无人?”说着,李龙以一双威严的龙目,来回扫视着大殿之内的百官。

    而凡是被帝位之上威严男子的目光扫过,所有人均是低下头颅。

    此刻的李隆基似乎十分高兴,原本还想质问面前的寿王妃为何没有旨意擅自返京,但是此刻因为寿王的一番豪言壮语,李隆基自然也就不好意思再为难寿王妃了,当即对着身旁的高力士点了点头。

    得到李隆基示意的高力士,当即从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一支早已拟好的圣旨,当着百官以及诸位皇子的面打开,大声读道:“奉天承运,吾皇陛下昭告天下:十八子寿王李瑁克令勤敏,不惧万难,运筹帷幄奠定松州之战,扬威异域,卫我大唐国威,特此加封寿王李瑁为益州大都督,赏钱万贯,邑万户!”

    其余诸将均有奖赏,松州参军进位松州主将,赏前五千贯;城防军西大营主将加封为宁远将军正五品下赏钱五千贯,茂州副将进位茂州主将,赏钱五千贯,城防军东大营副将封为游击将军,从五品上,汉州主将加封为明远将军,从四品下,赏钱五千贯。

    ”其余诸将,官升一级,赏钱两千贯,凡是阵亡将士,朝廷发放双倍抚恤,有功兵士,发双月俸禄,一律钱财,均有国库出资!“说到此处,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将目光扫向了百官面前的一位五十余岁的老者,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如今朝堂之上的户部尚书。(。)

第391章 主动请罪() 
眼看着陛下的目光,户部老者自然心领神会,毕竟能够爬到今天的地位,老者自然有着不俗的手腕和眼力,当即双手撑着象牙笏,恭声说道:“待得获得阵亡名单,稍后微臣就会拟定一份抚恤名额!”

    面对着户部尚书的承诺,帝位之上的李隆基满意的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听到皇帝的册封,李清等人当即再次跪下,叩首道:“多谢陛下,我等万死不辞,誓死效忠陛下,效忠大唐!”

    满意的点了点头,帝位之上的李隆基开口说道:“诸位快快起身,不必如此拘礼,五日之后,朕会和百官皇陵祭祀,诸位将军既然远道而来,就顺便参加此次祭祀之后,再行返回剑南!”

    听到此言,石皓等人自然喜上眉头,毕竟来时与寿王殿下一道来,走时,众人自然想跟随寿王殿下一路返回成都,如今有了面前陛下的开口,四人也不用在找理由留在长安等待寿王殿下了。

    相比于兴奋的四人,大殿之内的百官看着面前浑身狼狈明眼看上去就知道四人没有见过大世面,满脸的嫉妒,别人不知道,身为京官序列的他们自然知道:能够参加皇陵祭祀的入门要求要么是长安之中的顶级门阀子弟,均要在正五品上!“

    相比于身旁坐在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高兴地心绪,此刻坐在后位之上一身明黄凤袍盛装打扮的绝色女子看着站在殿下浑身挺直面对着百官的嫉妒和皇帝的褒奖始终能够不动如山的青年,心中五味杂陈。

    若不是亲眼所见,绝色佳人真的无法想象一个人竟然能够转变如此之大,不知不觉,自从自己选择踏入宫内,成为太真妃,两人已经数年不见,相比于自己记忆中的寿王,面前的这个寿王殿下的少了几分稚嫩,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儒雅,多了几分铁血!

    自从面前的青年踏入大殿,自己的目光就没有离开过面前的青年,正是因为目光从未离开过,所以绝色佳人心中更加震惊,因为面前的这位寿王殿下自始至终那双幽深的双眼从未投注于自己的身上。

    看着高座帝位之上喜形于色的尊贵男子,开口说道:“有一事儿臣需禀明陛下,松州之战刚刚结束,翼、龙两州主将拥兵自重,纵容手下兵士在松州城内肆意妄为,导致民怨沸腾,其中龙州主将更是胆大包天率兵包围儿臣以及诸位将士,百般无奈之下,儿臣即令汉州兵马连夜驰援,稳定松州局势,当场斩杀龙州主将以及龙州相关高层!翼州主将和翼州相关人员如今也已被儿臣押送至京城,等候父皇处置!”

    听到此言,原本还一脸兴奋之色的李隆基,脸上的笑容也随着这一番话逐渐收拢,重新变得威严起来,一双龙目扫视着面前不卑不亢的寿王,区区的龙州主将并不算什么,李隆基在意的是,面前的十八子竟然敢于先斩后奏,这还是在这个十八郎仅仅接任剑南道半年的情况下。

    当初之所以选择让面前的十八郎赴任剑南,除了艰难兵力不足,军士疲弱,更为重要的是这位十八郎性格软弱可欺,没有手腕,然而谁能想到仅仅半年之后,这个十八子竟然仿佛变了一个人一般,以区区几千之兵,竟然能与统率着两万吐蕃精锐军团的论钦陵相持日久,最后更是险些全歼论钦陵,如此战功,莫说是一个稚嫩没有丝毫资历可言的皇子,就算是一个常年领兵打仗的名将也不敢说换位处之,就能取得寿王今日这般成就。

    军旅生涯果然是个磨砺人的地方,谁能想到仅仅半年时间就能将一个常年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稚嫩皇子锻炼成如今铁血能够让常年居功自傲的边防大将俯首称臣。

    想及此处,坐在帝位之上的李隆基不仅暗自感慨自己当初的决定究竟是对是错?

    原本就因为寿王竟然能够死灰复燃一般的再次得到父皇的赞叹而一脸不爽的太子,此刻听到旁边的这个十八弟竟然自己请罪,暗自叹了一声“果然是太过稚嫩!”

    虽然感慨,但是中年太子并没有打算放过,毕竟趁其病要其命才是这位太子的行事风格,外人只看到太子的和善收礼,但是反之对于这位太子稍微了解点的却是清楚的知道,这位太子的手段除了狠就是狠。

    短短的几年之内,前太子被陛下赐死,最后又是击败最大对手,力排万难,最终登上储君之位,成为大唐这万里河山的第二号主人,这其中若说没有鲜血,恐怕谁人都不相信!

    受到太子的示意,站在百官之中的一位中年男子走出百官的序列,对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拱手说道:“禀陛下,微臣要弹劾寿王殿下?”一语激起千层浪,谁成想到就在一刻钟之前还被陛下和百官交口称赞的寿王殿下此刻转眼之间竟然成为百官的弹劾对象,官场之事,果然风云诡异,变幻莫测,不到最后,永远也无法知道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深深地看了面前的中年男子,开口说道:“兵部员外郎为何要弹劾寿王殿下?你要知道瑁儿身为大唐一等亲王兼任剑南节度,如今更是得胜归来,若不说出一个明确的理由,可是有负责人的!”

    淡淡的警告之声萦绕耳边,虽然对于李清先斩后奏不满,但是毕竟个也仅仅只是不满而已,自己可不想治面前这个十八郎的罪一来怕寒了诸将士的心,而来毕竟是血脉相连!“

    对于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的警告这位兵部员外郎自然听得清楚,但是既然身为太子一党,自然要为太子办事,若是没有刚刚的松州之事,兵部员外郎相信就算是抖出此事。仗着松州之战的功劳,自己也不能奈寿王分毫。

    但是如今松州之事已经引起了陛下的不满,若是自己再抖出这件事,两罪并罚,恐怕就算是有着松州之战的保障,这位寿王也要受到一番责罚。所以,这位兵部员外郎并不打算放弃。(。)

第392章 太子一党的发难() 
打定主意的兵部员外郎没有半分犹豫的跪倒在地,抬起头颅看着高座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开口说道:“微臣弹劾寿王殿下身为剑南节度居功自傲,纵容手下兵士强闯城门,甚至大打出手,目无王法,请陛下处罚!”

    听到此言,坐在帝位之上的的威严男子脸色更加的不好看,并没有质疑此人言语的真实性,一个小小的从六品的兵部员外郎就算是借给他十个胆子,也不敢胡乱弹劾。

    所以此刻的李隆基看着面前的十八郎,相比于刚开始的和善,此刻多了几分威严之意,声音不自觉得多了几分威严,“寿王对此作何解释?”

    此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若是自己想要压下自然没有人敢有异议,但是先前松州之战面前的这个十八郎就敢于自作主张擅自处斩边防大将,已经引起了自己的不满,此刻李隆基自然不想这么轻松地就放过面前的这个十八郎。

    而且身为帝王,李隆基自然有着自己的一番手腕和心机,面前的这个十八郎年纪轻轻就取得如此大胜,而且看起身后的剑门主将对其也是十分尊崇,此刻若是不借着这个机会加以震慑,恐怕日后等到其真正成长起来,想要控制定要花费一番手段。

    打定主意的李隆基,自然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所以才会有此一番质问。

    然而此刻的李清自然不是半年之前那个因为父皇的一句质问就踹踹不安的寿王,面对着威严男子严厉的语气,李清面不改色,不卑不亢的行了一礼,方才开口说道:“此人所言倒也属实,但是言语之间未免有着夸大之嫌。”

    儿臣虽然强闯城门,但是完全是因为长安旅帅的百般刁难,在儿臣拿出金牌证明自己的身份之后,这名旅帅竟然没有丝毫退却,剑南诸将刚刚经历一场大战,本是奉命回京述职,此刻却被一个小小的守城将领拒之门外!

    此事若是传到边疆各地,那些为了我大唐在前线开疆拓土拼死杀敌的将是定然会感到心寒,儿臣和剑南诸将也是一时屈辱难当,才会有此冲动,请父皇责罚。

    果不其然,听到李清此话,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当即站起身来,环视着殿下的百官大声喝斥道:“一个小小的城门守将安敢如此?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朕下的命令将诸位将军拒之门外,如此扰乱军心目无王法以下犯上之人,理应处死!”

    说罢,将目光投向站立于武官之手的兵部尚书张说身上,不容置疑地说道:“兵部尚书,即刻查处当日何人在西门当值?一经查出,立即处决,如此大逆不道之人,朕绝不姑息!”

    似乎没有想到帝位之上的男子竟然如此暴怒,但是事已至此,身为太子一党的张说自然不想错过这么一个打击寿王的机会,当即走出众臣的序列,跪倒在殿上,恭声说道:“陛下?”

    眼看着面前一向深得己心的兵部尚书此刻竟然没有第一时间竟然没有选择遵命,而是一脸的质疑,原本就心情不爽的李隆基脸色变得更加的阴沉,看着面前跪倒在大殿之上的威严男子一字一句的说道:“兵部尚书是没听清真的旨意亦或是对朕的旨意有异议?”

    眼看着帝位之上的威严男子如此质问,张说自然知道这位陛下已经真的濒临爆发,但是奈何自己娶了当今天子一母同胞的妹妹,自然而然的成为如今太子一党的核心人物,无论是为了自己的家族还是为了太子此刻都不容自己退却。

    拱了拱手,张说硬着头皮说道:“微臣不敢,陛下身为一代明君,做事向来有理有据,刚刚仅凭寿王殿下一面之词,就擅自定下守城将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