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我为唐王 >

第184章

重生之我为唐王-第184章

小说: 重生之我为唐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此言。李清一脸担忧半是感慨地说道:“岐州刺史向来是个知进退明礼法的人,本王就说他今日没有前来必然有着自己的缘由,原来是偶感风寒,既然如此,你就代本王向你家大人问候一声,告诉他,保重身体!”

    将目光重新投向面前的一众文武官吏,抱拳说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本王告辞,诸位政事缠身,不必相送!”

    言罢,勒住马缰,调转马头,策马扬鞭,看着周围蓄势待发的三百亲卫,嘴角轻吐“出发!”

    一声令下。顿时百马奔腾,此刻距离长安以不算远。以众人的速度,快马加鞭,一日半的光景即可抵达长安,多日坐在马车之上,倍感压抑得李清如今好不容易解放出来,自然要好好策马奔腾一番。呼吸一下京畿道的新鲜空气!

    看着面前一支全副武装的精锐之师终于离开,在场的岐州文武官员均是松了一口气,虽然牺牲了不少的银两,但是终于送走了这位瘟神,一切都还是值得的。

    毕竟银子没了。众人还可以继续搜刮,但若是这位寿王殿下在岐州呆上几天,以他那谨慎入围的性格再加上似海深的城府难保不会发现什么,到时候才是真的为时已晚,而且结合两次寿王殿下经过岐州,每一次均是没有好事情。

    “请神容易送神难”,正是恰好的形容了他们此时的心态,一方面在京师长安毫无门路可言的他们急于攀上寿王这棵对他们的仕途大有裨益的大树,另一方面,面对着城府深沉四海的寿王殿下,他们总感觉这位寿王殿跟他们不是一路人,他们不敢向这位寿王殿下袒露自己的秘密,尽管面对着他们的行贿这位寿王殿下并没有以正言辞的拒绝!

    ****************

    看着半年之前,自己踏过的路途,李清感慨万分,半年之前,自己奉父皇之命接任剑南道节度使,主政剑南,但是京师稍微有点见识的达官显贵谁人不知名为历练,实为放逐?

    一辆破旧的马车,怀揣着不到半两纹银,这些就是贵为大唐一等亲王李清全部的家当;身边没有一个仆从,仅仅只有寿王妃和璇儿两人,完全没有大唐一等亲王应有的尊严,落魄到就连一个小小的城门将官都敢出演挑衅自己。

    此刻的李清每每回味这些曾经的辛酸苦辣,都是感慨万分?谁能想到风流儒雅冠绝长安得天之宠的儒雅王爷,会有曾经那般落魄的场景?

    曾经的储君候选人,不是太子,地位却比当朝太子都要高上半分,朝廷重臣至少有着三分之一的重臣投靠在寿王府的门庭之下,时刻以寿王一党标榜自己,母后贵为后宫之主,曾几何时,京师长安之中的所有人上到朝中重臣下到贩夫走卒都知道,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当今陛下百年之后,诸王之中能够承继大统接任大唐这万里河山的唯有寿王殿下一人!

    但是上天似乎总爱拿别人的命运开玩笑,先是宠冠后宫的武惠妃离奇去世,寿王殿下最大的靠山一夕之间轰然崩塌,若是仅仅如此,在朝中有着李林甫等一干重臣的鼎力支持,寿王殿下也许会有东山再起的时候。

    但是武惠妃的病逝似乎仅仅只是个开始,接下来当今陛下与寿王之间因为太真妃的存在而逐渐紧绷,父子关系越来越恶劣,以至于就连普通的贩夫走卒都已经逐渐知道当今的陛下似乎逐渐疏离这个与自己无论是外貌还是神韵都有着气氛相似的皇子。

    紧接着当今陛下再次出手,直接宣布三皇子忠王李亨接任太子之位,成为大唐帝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储君,这么一道任命无疑成为押毁寿王一党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夕之间,寿王一党,分崩离析,原先坚定地支持寿王的一批重臣要么该投到太子的门庭,要么告老还乡,剩下之人或遭贬逐,或离奇死亡,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除了宰相李林甫深得皇恩很会做人之外没有受到波及,剩下的寿王一党所有的官员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就已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之中。(。)

第378章 风华绝代() 
饶是以首府宰相李林甫的权势也不得不表面与寿王殿下划清界限,曾经风光一时朝野之上人人避锋芒的寿王一党盛极而衰,烟消云散,仿佛不曾存在过。

    没有了重臣的支持,在朝廷之上寿王殿下自然再也没有了话语权,而且经历了太真妃的打击,寿王殿下似乎再也没有争雄之心,所有人都知道,曾经宠冠一时的寿王彻底的跌入深渊

    骑在枣红色的汗血宝马之上,李清的脑中却闪现着这些本来不属于自己记忆的画面,每一个画面闪过,李清脸上表情君是不同,或喜或悲,随着这些曾经发生在上任寿王身上的事情而喜怒变幻,这些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半年,但是李清却发现,恍若昨日一般,上任寿王殿下能够将这些曾经的屈辱铭记于心,足以看出他内心是有多有的不甘!

    也许自己会因为上任寿王的一再退让最后落得悲剧收场而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是李清也同样能够深深理解一个人承受住这些是怎样的不易?

    收回思绪,看着面前的旷野千里,内心略感压抑的李清忍不住勒住马缰,跳下马来,站在地上,朝天大吼一声,声音绵长,经久不息,虽然仅仅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吼声,但是在场的很多人确实能够听的清这个吼声之中夹杂着太多的不甘以及豁然开朗的释然。

    顿时,三百兵马齐齐停顿,一个个披甲之士勒住马缰,双目静静的着不远处立于地上朝天怒吼的玄衣青年,身为寿王亲卫的他们不明白从小养尊处优过关了顺风顺水的寿王殿下为何会有如此不甘的怒吼。

    但是尽管心中不解,但是身为寿王亲卫的他们纷纷牢牢握住手中的利刃暗自发誓道:“无论何人?只要敢于阻挡住寿王殿下的脚步。他们均会用手中的刀枪为寿王殿下扫清一切障碍!主辱臣死,身为兽王殿下的贴身亲卫的他们决不允许任何人敢于让被自己视若神邸的寿王殿下受辱!”

    一吼过后,李清浑身上下轻松许多,原本自重生以来一直埋藏在心底的压抑之感终于消失的无影无踪,也是直到此刻李清方才知道,上任寿王心中的那抹执念此刻终于彻底的消失!

    此刻的李清没有任何人敢于靠近。毕竟刚刚寿王殿下脸上一喜一悲转变极快,犹如魔怔一般,在场的很多人跟随在寿王殿下身边已经有不短时间,他们自然清楚在这位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从来不会在外人面前暴露自己弱点的寿王殿下的面庞之上此刻出现如此毫不掩饰的喜悲之色绝对罕见,正是因为罕见,众人均是更加确定了心中的猜想,寿王殿下不知何故陷入魔怔了。

    不知何时已经出现在慕凡旁边的寿王妃看着面前青年仰头看天的孤独背影升起一抹悲凉之意,经过半年的努力,的确此刻面前的青年身后已经有了不少的追随者。但是韦嫣语依然看出了面前玄衣青年是孤独的,那种孤独不可言说,并不是冷眼旁观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孤独,而是身处闹市明明想说却无从说起只能看着他人热闹攀谈的孤独。

    也许在别人看来,此刻的寿王殿下独掌一方军政大权,手握风云,身边有有着这么多的铁血之士追随,但是若要论起了解面前的青年。韦嫣语自认为没有任何人比自己了解此时的寿王殿下。

    从天堂跌入地狱,这种感觉对于一个有着不小抱负的男子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路走来,虽然面前的玄衣青年从来不说,每当面对自己生怕自己担心都是强颜欢笑,但是韦嫣语是一个聪慧的人,面前青年以往那双安慰足以温暖任何女子的眼神之中夹杂着一丝不甘韦嫣语自始至终都看得一清二楚!

    看着面前青年孤寂萧索的背影,韦嫣语升起一抹心疼之意。正想迈步上前走去却被身旁的璇儿拉住的脚步。

    看着王妃投来不解的神色,犹豫了片刻,方才开口说道:“小姐,此刻寿王殿下状态不明,二小姐你有怀有身孕。再加上重伤刚愈,若是出现意外,恐怕难以挽回?”

    听到此话,站在寿王妃旁边的慕凡几人也纷纷拱手说道:“璇儿姑娘说的不错,殿下一向看重王妃,此刻若是让王妃和小王爷出现什么意外,我等就算是万死也难赎罪过,依属下之见,我们不妨稍等片刻,观察一下再作打算!“

    看着面前所有人一脸的劝解,此刻的韦嫣语脸上却出现了一抹与她那温婉气质极不相符的坚定之色,双眼柔和的看着面前的玄衣青年开口说道:“我们母子相信夫君,就算伤尽天下人他也永远不会伤害我们!”

    听到寿王妃的此话,慕凡等人一时之间倒也不好反驳,毕竟就以王寿王殿下对手王妃那种豁出命的守护,还真的就如面前的寿王妃所言,就算是此刻他陷入魔怔,想必也不会为难自己的妻子,而且看着面前的寿王妃年色坚定,身为下属,他们自然不敢用强。

    几人相互对视了一眼,终于开口说道:“如此,王妃一切小心!”

    眼看着众人不在阻拦,韦嫣语迈步上前,一袭紫衫迎风而立,在最美夕阳的映射下美若天仙,走上前去,握住玄衣青年的左手,一袭紫衣一袭玄衣形成鲜明对比,男的丰神俊玉,女的绝代风华两人立于远处在如血残阳的映射下构成了一幅极其和谐唯美的画面。

    即使没有丝毫欣赏能力的一众将士看到不远处的一副美景之时心中纷纷感慨道:“寿王夫妇,果然是天造地设的一队,这样的一对男女站在一起看上去都让人赏心悦目!”

    刚刚纾解心中不敢此刻的李清顿感轻松,但是感觉到原本垂于腰间的左手顿时被人握住,转身看着身旁一袭紫衫少了几分清雅多了几分高贵魅惑犹如紫色曼陀罗一般引人瞩目的绝色佳人脸上掩饰不住的担忧之色,心头感动之余,也顾不得身后勒住马缰停止不前的三百余人,直接伸出手臂,将佳人揽至怀中,身手整理着面前因为微风吹拂着有几分散乱的秀发!

    对于面前男子的爱抚,佳人很是享受,闭上双眼犹如打盹的猫咪一般,接受着主人的爱抚,此刻的韦嫣语内心柔软无比(。)

第379章 盛世长安() 
长安城一里之外,李清等人勒马而立,看着面前横亘在平原之上高约五丈宛若天堑的宏伟城池,放眼望去,城楼之上旌旗迎风而立,一身披甲腰跨唐刀的威武之士在正午日光的映射下,身上的明光甲闪闪发光,跃跃生辉,城门之上四层城楼凌云而起,直通天际,宛若仙家琼楼一般。

    长安西门两旁,两座瓮城也是拔地而起,整体高约三丈,呈半圆形的护门小城,一左一右形成掎角之势牢牢的保卫着长安西门,瓮城之上箭楼密布,雉堞和门闸更是一样不少,完美的防御措施,若是敌人进攻西门,唐军的弓弩手可以躲在两座瓮城之上向进犯的敌人加以射击,如此一来敌人首位不能兼顾,既要防范长安城上的唐军主力,又要面对两座瓮城之上唐军的射击,势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而且两座瓮城建设的极有技巧,两座瓮城既没有与城门建设在同一直线上,如此一来,避免了攻城槌对两座瓮城的打击,而且由于瓮城整体高约三丈,虽然相比于一般的城池来说已算不低,但是在高约五丈的长安城面前却显得相形见绌。

    就算是进犯的敌人花费一番大代价最终攻破了两座瓮城,对于长安城也行成不了什么致命的威胁,恰恰相反,因为瓮城距离长安城不远,完全在一箭之地,而且瓮城高度本就比不上长安主城,若是敌人站立于瓮城之上,完全就是长安主城墙之上的唐军的活靶子。

    如此一来,这两座瓮城就成了鸡肋,若不拿下,那连绵不断的箭雨势必会对攻城的敌人造成连续不断的远程打击,而若是花费大量兵力攻取两座瓮城,就算最终得胜,却丝毫不能威胁到长安主城,届时丧失大量兵力,势必无法在对城高壕深的长安城发起什么有效的进攻。

    由于李清等人站在一里之外,对于面前这座长安城不妨自然尽收眼底,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识过长安城的浩大宏伟,但是李清再次见识到面前一副宏伟的场景的时候,李清依然忍不住感慨道:“果然不愧是当时国际超一流的大都市,无论是城池的完美防御措施还是占地面积都配得上这样的称谓。”

    唐长安城周长达三十五公里左右,面积约八十四平方公里是元大都的1。7倍,明南京城的1。9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更是君士坦丁堡的7倍,古罗巴城的7倍,当此时也,长安城被称为规模最宏大、经济最繁华、民族交融最频繁的城池实至名归。

    在场的很多人大多都是第一次见识到京师长安的宏伟浩大,均是满眼惊愕,饶是常年在边陲之地经历过无数次生死杀伐早已经将他们的心性锻炼的都非常人,此刻见识过长安城的宏伟浩大,他们也是人不知感慨万分。

    看着面前绵延数里的高大城池,所有军士无一不感慨万分:这就是他们的帝都,屹立关中,百年不到,喜迎四方来客俯视天地万物的帝都长安,那种有容乃大包容天地万物的滔天胸怀,让他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不愧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的盛唐。

    正是因为他们在前线的用血肉之躯对垒的铁血长城,才换得今日长安城的繁华,此刻他们可以拍着胸脯向别人说,他们是大唐帝国的将士,他们以能够为帝国奋战一声而感到荣耀。

    长安西门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自然热闹非凡,人来人往,而且进出西门的各民族商队使节团更是层出不穷,更甚者甚至有不远万里之外的大食罗马的商队进出西门,足以看出此刻长安城的经济交融是有多么的彻底。

    这些身着各民族服饰的商队人数不一,少的仅仅只有戚戚寥寥十数人,多的则是四五百人前前后后绵延几里的商队,这些商队结伴而行,挂着商队的旗号,而且,在这些大的商队之中还有着手持弯刀的护卫存在。

    这些护卫人数不多,一直四五百人的上对峙中,这些护卫仅仅只占着其中的不足两成左右,也就是堪堪**十人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