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654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654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拖不交,就算是合法的以爵位占地,只要让子侄们都袭上那些虚爵,也足够保住绝大多数的土地了,到最后,大世家的地收不到,中小世家的却是剥夺了不少,这样这些本该支持皇帝,从土断中得到好处的人,会转而恨上皇帝,你这个土断之法,根本就是死路一条!”

    刘裕沉声道:“不会的,土断是上利国家,下利庶民的大义之举,那些给世家圈在土地上,从生下来就必须作牛作马的庄客,佃户,一定会感激和支持这样的土断,一定会站在朝廷,站在皇帝这一边,就象今天在场中的那么多民众,有他们的支持,哪用得着害怕那几个大世家,黑手党呢?”

    支妙音叹了口气:“裕哥哥,你难道就不去想想,为什么两汉之交的王莽,最后会败亡?你以为他是被天下义军所攻灭的吗?我告诉你吧,让天下大乱,遍地义军的,就是他自己想要托古改制,还田于民的那个改革,而这些义军,就是你口中那些被解放,得自由,应该感激王莽的那些个佃农!”

    刘裕睁大了眼睛,沉声道:“不可能,王莽倒行逆施,天下大乱,如绿林军是给逼入山林的百姓,赤眉军更是被官吏欺压,有冤难申的东海吕母和全县百姓,王莽的罪恶滔天,官逼民反,怎么成了给百姓做好事了?难不成这些百姓都是狼心狗肺,恩将仇报?”

    支妙音微微一笑:“没错,当时就是这样的!”

    

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 王莽理想转成空() 
刘裕虽然近年来在刘穆之的影响下,颇涉史书,但毕竟基础太差,很多事情只是知道个大概,并未深究,对于两汉交替,他更感兴趣的是云台二十八将的事迹以及昆阳之战这样的神奇战例,而非王莽的各种施政手段,在他的印象里,这就是一个虚伪之极,倒行逆施的伪君子,上台之前装得跟圣人一样,甚至会逼失手杀了一个家奴的儿子自杀偿命,以结人心,可当了皇帝之后却是弄得天下大乱,义军四起,最终误了卿卿性命,无论是在评书还是史书中,这都是个一无是处,罪大恶极的人物,甚至让人不想了解他的那些事例,只要知道这是一个千古恶人就行了。

    可是给支妙音这样一说,刘裕倒是有些迷糊了,是啊,究竟是怎么样的暴君,才能让天下大乱,群起攻之呢,难道是象秦二世,商纣王这样无休止地征发使用民力,弄得人心丧尽吗?可是王莽的那个新朝好像也没修长城或者是征四夷吧,怎么就弄得天下大乱了呢?刘裕的心中,突然起了一丝好奇。

    支妙音看到刘裕的眼中神色一变再变,就知道他已经给自己说动,微微一笑,说道:“看来裕哥哥对这段往事并不了解啊,那想不想听妙音说说这个新莽皇帝,是如何从圣人变成独夫的呢?”

    刘裕不置可否,支妙音轻启朱唇,曼妙的声线配合着她银铃般的嗓音,在荡濯着刘裕的耳朵,如同天籁:“其实,王莽当了皇帝后,也跟你这样,有一腔热血和理想,想要还天下一个清平世间,他当皇帝可不是象前朝的那些末世暴君一样,纵情声色,只图享受,而是一番抱负,想大有可为。他托古改制,想要效法上古贤王,实现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自食其力的那种理想国,所以,他下了诏令,恢复周朝的井田制,把原来属于地主豪强的田地,收归国有,然后分给普通民众耕作,裕哥哥,你听到这里,是不是很兴奋?是不是觉得你的这些理想,有人可以实现了?”

    刘裕张大了嘴,讶道:“这是好事啊,为何最后没有实现?难道,前汉末年就有黑手党这样的组织,来坏他的事了?”

    支妙音叹了口气:“理想虽好,可终归离现实太远,自上古先王以来,天下之间有君长,有高低贵贱,已历千年,人间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秩序和法则,地主豪强,占有土地,而庄客佃户,则没有土地,只能依附于这些地主豪强,成为他们的奴仆,佃户,连种子和农具,往往也是这些主人所给予。”

    “他们已经习惯了生生世世这样为主人劳作,并不奢望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在这些地主豪强的庇护下,国家所征的各种赋税,劳役,都可以由主人出面代付,而他们要做的,只是按主人规定的税率,交纳粮食即可,如此一来,虽然终生碌碌,但也得以为生,如果运气好,碰到国家有大战,给征发从军,立功之后得到赏赐,也许还可以购田置地,讨一房媳妇,传宗接代呢。”

    “可是王莽却是一厢情愿地想夺回地主豪强之地,分给佃户庄客,然后向他们征收各种税赋,让他们服各种兵役,劳役,如此一来,以前只需埋头种地的庄客们不干了,他们不觉得这些土地归了自己是好事,反而因为有了这些地,要承担比以前重得多的赋税,不得自由,甚至,那些地主豪强不再提供农具,种子,反而趁机哄抬这些生产资料的物价,导致很快这些自耕农就纷纷破产,只能变卖家产,甚至想象以前一样地卖身为奴。要知道,这时候的卖身为奴,已经不是考虑人身自由的事了,而是只有为奴才能活下去,只有依附这些地主豪强,才可能有命在。”

    慕容兰点了点头:“不错,妙音说的就是当时的情况,只是王莽严禁国内再有奴隶,连这种卖身为奴求活路的路子都禁了,天下的地主豪强,哪甘心就这样放弃自己的土地,往往阳奉阴违,一边还地于民,一边以朝廷的名义征发各种普通民众无法承担的苛捐杂税,让他们活不下去,于是没有几年,就天下大乱,流民四起,你说的那些绿林,赤眉,是标准的流民军队,他们开始起事只为求活路,后来天下的刘氏宗亲也纷纷加入,最后是绿林赤眉军先攻入关中,击斩王莽,而刘秀随后再消灭各路流民军与地方豪强势力,一统天下,建立了后汉。”

    刘裕的眉头紧锁:“这么说来,王莽还是个有理想,想让天下百姓自由,自立的好皇帝了?可事情为何会搞成这样?难道,他就没有得力的官吏,为他执行这些政策吗?为什么民众离了地主豪强就无法自己存活了?”

    支妙音幽幽地叹了口气:“因为耕作之事,涉及方方面面,不是一家一户就能顺利完成的,田地要灌溉,种子要储存,肥料要供应,最后收割,存储,贩卖都需要合作,是需要把几百户,上千户集中起来,才能变出更大的粮产,如果只是一家一户,那要自给自足,起码需要百亩以上的土地,种地的效率是非常低下的,裕哥哥,你曾经从事过农事,应该比我更清楚这点。”

    刘裕不好意思地抓了抓头:“这个嘛,我以前就是怕种地太麻烦,才不愿意种地,成天不是打柴就是摸鱼,宁可去打猎,我的一身功夫,也是在这些渔猎之中练习的,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咱们京口的农人,虽然不属于哪个世家大族,但是一到春耕,夏汛,秋收这些时候,都是举村互助,绝不能一家一户单干的,要不然,谁都别想有好收成,所以乡里乡亲,就是靠这种关系来维系,相应的,村与村之间,乡与乡之间,为了一条河的灌溉,往往会打得头破血流,我们京口每年的打架大赛,也是由此演化而来。”

    

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 安抚人心靠天师() 
支妙音正色道:“所以世家大族也好,地主豪强也罢,他们有本事有能力把民众组织起来,大规模生产,这样粮食的产量会大大提高,而如果普通的小农单干,哪怕是同样的数量,产量也远远不如世家的庄园,这就是他们为啥脱离了主家就会饿死的原因。裕哥哥,你难道想让王莽的惨剧,在未来再次上演吗?”

    刘裕喃喃地自语道:“难道,离了世家大族,这些佃户们就不能活了?不应该啊,如果说只有世家大族组织生产才能让这些人活下去,那我们可以象京口一样,让得到土地的佃户们自助,或者是在村长,乡里正这些人的组织下,举村而耕作,也不至于说是单家独户,个体生产吧。”

    支妙音叹道:“京口是京口,非常特殊的地方,这里一直没有世家大族夺占百姓之地,而且举村而居的人,往往是战场上就有生死之交的同袍兄弟,本身就有着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可是那些吴地庄园的佃户们,世代不得自由,主人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也没有什么邻里乡亲,你真要现在就分给他们一些土地,让他们自立,那他们真就叫个举目无亲,四邻皆是陌生人,连认识都谈不上,谈何在一起互助呢?!”

    说到这里,支妙音顿了顿:“而且,你说的那些个村长,里正,往往是身上有些功名爵位的人才能当上,或者是士人子弟,比如你刘裕,如果没有一个当郡功曹的父亲,你以为靠你的拳脚功夫就能当上里正?现在在京口的各种基层小吏,哪个不是在北府军立过战功,能服众的?”

    “但世家大族的佃户,又有哪个是现在就能当上头领,能服得了众的?他是打仗厉害,还是种田能手?恐怕都不是。你真要现在土断,分地于民,那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是这些民众象王莽时期那样无以为生,大量饿死,最后酿成大乱。”

    刘裕咬了咬牙:“这个结果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出现的,一定要想办法让有力人士去带领这些民众,实在不行,可以让北府军众人分散到三吴之地,去当基层吏员,带领这些民众谋生。你说的另一条路,应该就是这个吧。”

    支妙音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裕哥哥啊裕哥哥,你总是把一切想得太美好,而我,会是把最坏的结果提前考虑到。现在仍然是这样。另一个结果,比第一个还要坏,因为北府军众人不可能舍得自己在京口的祖业,跑去三吴之地重新开始,能带领这些民众,把他们组织起来,或者说能服众的,除了世家,就只有天师道了。”

    刘裕的脸色,跟慕容兰的脸色同时一变,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什么,天师道?万万不可!”

    想到洛阳城外的那些长生人,刘裕就不寒而粟,他咬着牙:“怎么可能是天师道?这里是三吴之地,可不是中原,有世家管着,不会任由他们发展的。”

    支妙音冷笑道:“看来裕哥哥这么多年都是征战在外,连京口都很少居住,对于大晋的现状,已经不太了解了。这些年来,天师道在会稽王和王国宝的庇护之下,发展极为迅速,若说你从军之前,天师道在吴地只能靠一些道观公开传教,范围有限的话,现在比起当年的影响力,大了何止十倍,可以说村村有信徒,庄庄有分舵,民众百姓几乎家家户户都供奉天师,甚至只知有教尊,不知有东家的,也不在少数了。”

    刘裕倒吸一口冷气:“居然有如此规模了?这都快赶得上中原了啊。”

    慕容兰的神色凝重,点了点头:“是的,狼哥哥,就是这样。我负责情报工作,对这些事情很了解。有会稽王的庇护,世家大族对此多是网开一面,就连世家子弟,信奉天师道的也不在少数,只要他们不把佃农庄户从庄园里拉走,那平时传个教,每月集个会,烧点符纸,受点灵符之类的,各大世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玄帅的嫡孙谢灵运,现在还寄养在天师道内,自幼修道呢。”

    刘裕咬了咬牙:“就为了修长生,就如此地信任这些人?难道江南世家都是瞎子,不知道天师道的野心吗?”

    支妙音冷笑道:“你在军中,跟天师道三杰打的交道多,自然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可是在吴地,孙泰和他的儿子们,却表现出对权力毫无兴趣,只想借着开观授徒,多赚些香火钱,同时给世家大族们贩卖各种五石散,供其宣淫行乐。在吴地绝大多数世家的眼中,天师道不过是一些想要借着神神鬼鬼,招摇撞骗的家伙罢了,并无权力野心,因此也不会多加防备。甚至,不少世家高门真的想要修仙问道,就会托以子侄,我娘家的灵运,夫家的道济,都是如此。”

    刘裕沉声道:“难道王谢这样的家族,看不出他们的目的,看不出他们的野心和危害?居然不加以阻止?真是太奇怪了!”

    支妙音叹了口气:“要么是看不出危害,要么是根本不想阻止。天师道对于普通民众,除了让他们这些穷人互助外,还有缓解其痛苦,净化心灵的作用,裕哥哥,你在京口是从来没给人欺负过,到了军中,又是说一不二,众星捧月的大哥,你是体会不到,那些升斗小民,给贪官恶霸,无良主家们剥削和压榨时,那种有冤难伸,逆来顺受的痛苦的。”

    慕容兰点了点头:“是的,无依无靠,无权无势,甚至连人身都依附于世家大族的佃户们,过的是最苦的,想想刁逵在京口做的事情吧,他好歹还只能通过开赌场骗人输钱的这种办法,若是在别的地方,直接就是动手明抢,若是在他的庄园里,就是杀了那些佃户全家,也不会有人过问的。之所以佛道在江南大为流行,就在于其可以许人希望,劝人向善,天师道让穷人互助,也在一些时候可以利用其跟大世家的关系,在官府为受欺负的教中子弟申冤,在他们看来,这就是现世里救苦救难的神仙,而世家大族们也乐得让天师道这样安抚民众,使之不至于啸聚山林,武力对抗,这就是世家大族和天师道相结合的最重要纽带。”

    

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 饮鸠止渴亦无奈() 
刘裕的眉头紧锁,他摇着头:“我不相信,世家大族们会这样地愚蠢,就让天师道这样地拉拢自己手下的佃农庄客们,他们难道不知道,人心如果都向着天师道,只要天师道一声令下,就会把他们多年的基业,毁于一旦吗?”

    慕容兰突然笑了起来:“世家大族们还都知道,兵强马壮方为天子,只有控制了军队才能控制一切,可不照样是把北府军权拱手相让给你,还有刘牢之,刘毅这些人吗?有时候道理都懂,但真要执行起来,得流血流汗,吃苦受罪,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明知是有巨大危险,但为了自己的舒适安逸,也只能咬咬牙放权了。对北府是如此,对天师道,亦是如此。”

    支妙音叹了口气:“是啊,兰公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