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546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546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天师妖道惑人心() 
一天之后,洛阳,上春门城头。

    刘裕一身戎装,征尘未洗,站在城头,与朱序比肩而立,看着城下长龙一样,从北方那氓山地区汇集而来的百姓,他们一个个扶老携幼,男子推着独轮小车,上面堆放着高高的米袋,不少人流着眼泪,边走边回头,不住地摇头叹息,而北边的氓山地区,隐约之间可以看到有黑烟腾起,伴随着火光,即使在几百里外,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朱序的神色严峻,长叹一声:“看来西燕军已经复来,到了氓山了,现在正在各寨各坞报复性杀戮呢。”

    刘裕点了点头:“幸亏董庄主昨天通告各寨,让他们撤入洛阳,这一天之间,洛阳城就涌入了近十万百姓,看来他们也早就做好了随时撤离的准备啊。”

    朱序的嘴角勾了勾:“其实,我是想跟你说,让这么多百姓来洛阳的,并不是董昌,而是天师道,在你们昨天打这仗之前,就开始有氓山一带的百姓前来了,不仅是氓山,这洛阳城外方圆百里之内的百姓,都纷纷前来。”

    刘裕的脸色一变,转而释然:“怪不得会有这么多人,原来是天师道早就动员他们了,不过,你说昨天我们大破西燕之前,就有人来了?”

    朱序点了点头:“是啊,准确地说,是你刚离开金墉城时,就有一些坞寨的人来洛阳了,就跟卢循进金墉城几乎是同时的,天师道好像也是早有准备,知道西燕军会大举前来,他们劝说来洛阳的这些百姓,都带了不少粮食,我们原来所担心的一下子多了几万人,粮食不够吃的事情,都不成问题了。”

    刘裕沉声道:“我现在才知道天师道在中原有这么大的势力,刺史大人以前不知道这些吗?”

    朱序叹了口气:“只是有所耳闻而已,天师道毕竟是民间道教,朝廷在中原的兵力有限,控制不了乡村坞堡,也管不到这些道士们传教之事,这次的事情,让我也很吃惊,原来以为这些村民们只是自立占山,不听号令,现在看来,他们是眼中只知有神教,不知有圣上了。”

    他回头,走到了城墙的另一边,一指在外城城墙脚下,空出来的大片临时收容区域内,不少穿着天师道道袍的人,正在设坛焚香,念念有词地布道着,而这些刚刚入城,甚至还来不及吃饭的难民们,顾不得安置自己的儿女,家人,都拜伏在这些天师道弟子的面前,五体头地,一脸的虔诚,很多人眼巴巴地看着那神案上放着的一碗碗水,看着天师道弟子们正在焚烧着黄色的符篆,再把香灰撒入这些符水之中,上前领了这些符水的人,一个个欢天喜地,感激不尽,一口就喝下了肚,仿佛是在喝能让他长生不老,百病不侵的仙露呢。

    刘裕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这套把戏,多年前他在京口就见得多了,他叹了口气:“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还是这样。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信他们这套江湖骗术。”

    朱序摇了摇头,正色道:“在这些骗术的背后,是天师道蛊惑人心的各种手段,我这两天问了很多来洛阳的村民,才知道他们平时擅长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哪家一时困难无米下锅,他们会送上米粮,哪家有人生病或者是妇人产子,他们也会派人过来送药助产,总之,连朝廷都不关注,却跟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他们都会去做,宣扬什么入教即兄弟,互助靠大家的观点,加上他们的弟子散布于各村各寨,能带领各村各坞打退小股盗匪的袭击,百姓能不归心吗?”

    刘裕叹了口气:“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天师道入教时以收五斗米权当了税收,然后用这些米粮去接济困难的教众,有了好口碑,然后助守各寨,其实他们驻守各寨的弟子,也多半就是新发展的本地人,并不需要象朝廷给驻军发军粮这样的消耗,平时务农,有事时则为兵,如此一来,几乎不消耗什么成本,却可以迅速地收取人心,我这次前来,本来是想用这样的方式收中原之人心,让他们感念朝廷恩情,心向朝廷,看来,给天师道是占了先机了。”

    朱序点了点头,说道:“现在说这些没什么用,只有这次先打退了西燕,才谈得上以后如何跟天师道争夺人心的事,现在我们要做的,得是齐心协力,渡过眼前这一关,若是现在就心怀猜忌,互相防范牵制,那这个城是守不住的,让西燕破城,我等皆成刀下之鬼,还谈什么未来?”

    刘裕微微一笑:“刺史大人所言极是,这回率领百姓来此的,是天师道的大师兄孙恩吗?我想见见他。”

    朱序摇了摇头:“不,孙恩这回没来,助守洛阳的,是卢循和徐道覆,他们现在也不在这里,而是在金墉城中。”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转头就向着城下走去:“那这里的防守,就有劳刺史大人了,我去会会我的这几位老友。”

    半个时辰之后,金墉城头,刘毅和卢循,徐道覆站在一起,和刘裕,刘穆之等人相对而立,何无忌与诸葛长民在其与刘裕之间,气氛显得有点不自然。

    檀凭之冷冷地说道:“希乐,你真的是好本事啊,我们都不知道你什么时候有这些新朋友了。也不早点给我们介绍介绍,我们去了氓山一圈,这金墉城就成道场了。”

    刘毅“嘿嘿”一笑:“这么说就太见外了吧,天师教的朋友以前就加入过北府军,跟我们并肩而战,大敌当前,我们需要联手合作,寄奴去找他的朋友,我也找找我的老关系,没什么不对的啊。”

    魏咏之的兔唇翻了翻:“希乐,这回我们都是跟着寄奴哥来的,他才是我们的首领,你做这么大的事都不跟他说一声,眼里还有寄奴哥没有?若是我们人人都这样藏着自己的心思,那这一仗还能怎么打?”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 道爷出战求回报() 
刘毅看着刘裕,眼中闪过一丝深长的意味:“寄奴,兄弟们不懂我,我没话说,但是我觉得你应该理解我的做法,大敌当前,你要的应该不止是听话的部下,而是可以独当一面,为你分忧的盟友,这点,咱们在京口的时候,就说好了啊。你走的时候也没说我不能靠自己的本事找人帮忙吧。”

    刘穆之冷冷地说道:“希乐,你这是强词夺理,在家的时候大家都是朋友,可是现在出征了,成为军队,就有主从,若是一个军队没有军纪,部下自行其事,甚至都不跟主帅打个招呼,就作重大的决定,这还怎么打仗?要是你的兄弟们也这样对你来,你会接受?”

    刘毅“嘿嘿”一笑:“有什么不能接受的,只要他有这个本事,我当然乐得人尽其能啊。在中原,现在天师道的道友们说话可比朝廷,比刺史大人管用,你们找刺史,我去找道友,各尽所能,有什么不可以的?”

    刘裕摆了摆手:“好了,事已至此,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我希望大家明确一点,现在我们所有人都是一辆战车上的同伴,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活命,元龙,感谢你这次能跟我们联手,说服各坞各寨的村民来洛阳避难,这样增加了洛阳的兵源,多出了粮草,也保护了他们的生命安全。”

    卢循微微一笑:“刘寄奴,咱们现在是一条船上的人,也不用再虚情假意了,神教没有能力一个村一个寨地保护这些百姓,只能把他们集中起来,而这近十万百姓,也只有洛阳这样的大城才能提供保护,这些年,神教在中原,没有拿朝廷一文钱,一粒米,纯粹是靠着道友们的互相扶持,才有了今天的局面。现在大敌当前,西燕军是我们共同的敌人,我们需要联手对付这个大敌,事成之后,希望你刘寄奴能公正上报,向朝廷讨要我们应得的。”

    刘裕的眉头一皱:“元龙,你恐怕是没弄清楚状况,我们自己都只是拿了王镇军的一个推荐书信,算是自告奋勇地来助守洛阳,并不是朝廷的委派,这个报功之事,只有朱序朱刺史能上报,我是没资格上书的。”

    徐道覆冷笑道:“姓刘的,你刚还说大家要坦诚,现在就不认了?你们没好处会来冒着性命危险打这仗?不就是为了功名富贵沙场求吗?我们神教也是同样,既然来了这里,流了血立了功,那为什么就不能得到应得的好处?天下有这样的道理吗?”

    刘裕平静地说道:“我带兄弟们来此,只是尽一个大晋子民的本份,不忍心看到我们当年辛苦浴血打下的地盘,不忍心看到我大晋的故都得而复失,再次落入胡虏之手罢了,你不信可以问问这里的每一个人,我是不是许诺他们能封官赏爵,荣华富贵了,兄弟们,你们跟我前来,可是为了富贵与前程?”

    所有的北府军战士们都齐声大喊:“灭胡,灭胡,灭胡!”

    刘裕微微一笑,看着徐道覆:“我们是军人,荣誉重过一切,上次邺城战败,我们北府军将士不仅流血牺牲,战死沙场,还要给人安上一个贪财抢劫,败军之将的骂名,你们不知道,这些年我们在京口从天之骄子变成了抬不起头的人,所有的兄弟们都有一股子气,要证明我们是战无不胜的铁军,这才是大家这回跟我来此的原因,我们不为封赏,不为前程,只为用敌人之血,洗涮当年的耻辱,为当年死难的兄弟们报仇,如果你们是想借着此战的胜利,得到什么好处的话,那恕我直言,我帮不了你们什么,你们可以现在就离开,去洛阳城,找朱刺史要,他应该能帮助你们。”

    卢循的眉头微皱,看向了刘毅:“希乐,你跟我可不是这样约定的啊。”

    刘毅勾了勾嘴角:“寄奴,你不是有王镇军的荐信吗,就不能让王镇军想想办法,替神教美言几句?”

    刘裕平静地看向了刘毅:“希乐,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这次来是为了升官发财的?王镇军本想留我们在北府军中帮他做事,可我拒绝了他,带着跟我们相同志向的兄弟们来这里,只为尽一个大晋军人的本份,这点难道我们之间有误会吗?”

    刘毅咬了咬牙:“寄奴,话虽如此,但是毕竟我们来这里,只要立了功,那让朝廷知道我们的功劳,也是应该的,本份要尽,但是必要的赏赐也是应该啊,起码,神教的兄弟来帮忙,我们让上面知道这事,没什么不对的吧。”

    刘裕微微一笑,转向了卢循:“元龙,你听到了吧,我们不能保证给你们什么回报,我想,你们也有办法能让自己在这里奋战的消息让有力的人士知道,但是起码有一点,你们在中原经营了这么多年,有了这么多的信徒,也不容易,西燕军来了,你们靠着那些村寨坞堡,无法与之对抗,现在只有我们联手,齐心协力,才能打败强敌,才能保住你们的这些信徒,对不对?”

    卢循的眼中光芒闪闪,沉声道:“刘寄奴,我们希望这一战结束,你能上报你身后的人,提出神教此战有功,希望朝廷能降一些名号,允许我们在中原一带传教布道。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吧。”

    刘裕淡然道:“这是朝廷的事,是朝中大臣们议政的,我刘裕一介白身,怎么可能给你任何承诺?这个要求,我可以在战后上报王镇军,至于他是否转达,他转达之后朝廷是否会接受,那就不是我能控制的了。不过,如果你们此战表现出色,战后又肯主动劝说各村各坞服从王化,为朝廷征税出丁,我想,皇帝和朝臣们也不会视而不见,出于巩固中原的需要,也会考虑你们的要求的。”

    卢循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很好,我知道你刘寄奴不会虚言,不会大话,也会说到做到。”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吴兴大族亦道友() 
徐道覆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正要开口,卢循却轻轻地一把按在了他的肩膀,继续说道:“好吧,刘裕,只要你肯如实地反映这里的战况,我们就会依诺全力守城,不仅为了将来,也是为了现在的生存,为了表示诚意,我和徐师弟会带着一千精锐弟子在这金墉城中,跟你们并肩守卫,生死与共。”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那么,你们肯完全服从我的命令和指挥吗?”

    卢循哈哈一笑:“没有问题,既然这么多北府军兄弟肯服你,愿意从京口一路千里相随,我们也没什么好说的,毕竟你的将才,我们是知道的!”

    刘裕点了点头:“那我们就一起齐心协力,共破燕军了。现在,所有的氓山坞堡的百姓,都迁进洛阳了吗?”

    卢循摇了摇头:“还有十余个坞堡不肯迁,毕竟,那些山寨是他们这些年来好不容易打造的家园,他们以为来了洛阳后就回不去了,就会给朝廷压榨和控制,所以,宁可留下。”

    刘裕的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难道他们不知道西燕鲜卑凶残成性,又刚刚吃了大亏,必然会找这些百姓报复吗?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

    卢循叹了口气:“人总是会心存侥幸,他们要么以为自己的山寨坚固,易守难攻,要么觉得自己可以躲到深山里,躲过兵灾,等西燕鲜卑退去后再出来,我们以教规命令在这些寨里的弟子,让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把全寨百姓带出来,可是他们都拒不从命,那些弟子毕竟在山寨中有父母亲人,无法强行执行我们的命令,最后还是跟他们一起留下了,但愿他们能吉人天相,躲过此劫,老君保佑。”

    徐道覆和其身后的十余名高阶弟子也全都神色严肃,齐齐地稽首道:“老君保佑,神教道友吉人天相,躲过此劫。”

    刘裕勾了勾嘴角:“那我们现在商量一下守城的布置吧,这里是金墉城,在洛阳外城北边二里之所,与洛阳城互为犄角,此处处于一处小岗之上,地势较高,如果敌军占领此处,可以架设投石机,直接攻击城内,如此一来,洛阳外城必不可守,所以我们必须要牢牢地守住这里。”

    徐道覆回头指向了洛阳城:“洛阳的防守如何?是弃外城守宫城,还是要防守外城?”

    刘裕微微一笑:“徐兄有何高见呢?要是让你守卫洛阳,你准备如何防守?”

    徐道覆沉吟了一下,说道:“洛阳是大城,周长二十余里,要想四面都防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