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545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545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他的话音,他和手下的几百人也跑到了刘裕的身边,这会儿的他,跟前日里的那个嚣张傲慢的少寨主,已经完全换了一个人,今天亲眼目睹了刘裕和他的三百勇士如何大破敌军两千步骑,让这个少年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震撼和服气。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我说过,要的是全歼,而不是击败。这片林子,是我故意让他们进去的,也是他们的死地!”

    他说着,抄起了弓箭,而身后的二百多人,也全都抄起了弓箭,刘裕突然转头对着董神虎一笑:“兄弟,能麻烦借个火吗?!”

    须臾之后,火光冲天,战马嘶鸣,灌木林前的那几百匹被遗弃的战马,逃得到处都是,而董神虎的手下们,则欢快地去牵去拉这些战马,还有不少人奔向了小林之前,那些刚刚挣开绳索,哭哭啼啼的女人们,经此一战,这个董家坞倒是发了。

    可是刘裕和他的兄弟们,却仍然进行着杀戮,几个火堆在他们的面前燃烧着,大家轮流上前,把浸了火油或者是绑着硫黄硝石小包的弓箭,向着面前的灌木林中倾泻着,火光冲天,随着一片片火鸦的入丛,这片低矮的灌木林,已经变成了一片火海,钻进林中的千余西燕军,连惨叫声和哭声都听不到了,偶尔有几个浑身冒火的家伙从火场中冲出,想要在地上打滚灭掉身上的火焰,却被北府军士们几箭就射穿了身体,很快,在地上一动也不动了。

    刘裕放下了手中的弓箭,缓缓地走向了一边的河边,一个修长的身形,在这里黯然而立,甚至不想去看那火海炼狱一眼,刘裕走到了她的身边,轻轻地叹了口气:“爱亲,对不起,这是我必须要做的事。”

    慕容兰面无表情地看着面前的河水:“你做你必须要做的事,可我有不看的自由,难不成,我还得笑着看你们如何屠杀我的同族吗?”

    刘裕叹了口气,看了一眼远处林中奔跑着的两个身影:“所以,我不会过问你放走慕容盛和慕容柔的事,仗打完了,我们该回金墉城啦。”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 董昌不愿弃家业() 
慕容兰幽幽地叹了口气:“狼哥哥,现在我是你的妻子,也会站在你这一边,但是你得理解我,这些西燕鲜卑,虽然个个该死,但毕竟是我的族人,你今天第一次出手,就让他们片甲不留,以后你会把他们剩下的人都斩尽杀绝吗?”

    刘裕摇了摇头:“不会,我不是他们那样的人,嗜血好杀,今天这第一战,必须要立威,如果不是昨天他们屠了两个坞堡,不留活口,我今天也不会火烧荆棘林,会放他们一条生路,但是,你看看那些大车上的男子首级,还有那些可怜的女人,难道,我们不应该为他们讨还公道和血债吗?”

    慕容兰摇了摇头:“这世间的恩怨对错,又哪能说得清楚呢,屠杀平民,掳掠妇孺的,可不止我们鲜卑人,你们汉人难道就不做这事了?就是北府军也做过不少这样的事吧,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把你们全杀光了?”

    刘裕的眉头微皱:“爱亲,我们之间不要再争了好不好?今天我出重手,本也是要震慑西燕军,让他们以后再在中原屠村毁坞时,考虑一下后果,我不认为我做的有什么错。如果你觉得我杀了你太多的族人,那我也无话可说,今后,我跟你的同族的战争只怕更多,所以,如果你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心态,还是早点回京口吧。”

    慕容兰的脸色一变:“刘裕,你这是什么意思,要赶我走?”

    刘裕摇了摇头:“我怎么舍得离开你?现在是你对我有意见,如果你成天这样想这样说,会动摇别的兄弟对你的看法的。”

    慕容兰沉默良久,才叹了口气:“好吧,是我刚才有些失态,毕竟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族人就这样给以近乎屠杀的方式解决掉,有点难以接受。刘裕,你以后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壮志,我希望你能用你们汉人的仁义方式,而不是冷血杀戮,要是那样的话,你跟别的屠夫也没有区别,不会得胡人之心。这百年来,你应该有个基本的认识,以现在天下的情况,靠屠杀来解决汉胡矛盾,注定失败。”

    刘裕正色道:“你说得很对,现在的天下,胡人在中原也有几百上千万,靠杀是不可能赶走的,也不符合我们中原的仁义原则,即使是战场上的敌人,如果失去了抵抗能力,我也会保他们的性命,若是肯归顺做我们大晋子民的,我也不会视为敌人,这点,我可以向你保证。”

    慕容兰神色稍安,点了点头:“我信你的话,今天这里死了太多的人,我们还是早点回去吧,你也救了这里的乡民们,想必,那个董昌这回会听你的话了,我去组织人手掩埋这里的尸体,别的事情,你自己解决吧。”

    她说着,转过头,陉直离开,一边的十余个黑衣护卫如幽灵一样地随她而去,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走向了董家坞。

    檀凭之迎上前来:“寄奴哥,好像你跟嫂子有些不愉快啊。”

    刘裕点了点头:“毕竟这回杀了不少她的族人,换了谁都不会痛快的,传令,不要取战死敌军的首级,给他们一个全尸,这回没有什么俘虏,就辛苦点,把敌军的尸体掩埋了,然后回城。”

    檀凭之点了点头,沉声道:“遵令。”转身就迅速地去招呼部下们了。

    董昌在一帮庄丁的护卫下,走了过来,老远就冲着刘裕抱拳,满面堆笑:“刘壮士,今天可是让老夫开了眼了,都说北府军战力天下无双,我还一直不信,现在不会再怀疑了!今天全赖你们的保护,我们董家坞才得以保全,我代全坞的几千口子谢谢你啦。”

    刘裕笑着回礼:“这本是我等应做之事,当兵吃粮,不就是为了保家卫国嘛。这董家坞也是我们大宋的疆土,各位也是我们的大晋子民,我们为之战斗,是天经地义的事。”

    董昌干笑了两声,显然,他还是不太认同刘裕的这套家国理论,但他换了个话题,说道:“西燕军既被消灭,那我们也不必背井离乡了,想必贼人不敢再来,刘壮士为我们立了大功,老夫自当联合附近的十里八乡的爷们,联名感谢,至于大军所需要的粮饷,也是理当双手奉上。”

    刘裕摇了摇头:“董庄主,恐怕你还没有看清楚形势啊,今天来的,只是西燕的先头侦察部队,绝非主力,虽然我们消灭了他们这两千人马,可是他们的大队人马很快就会再来,我军在这里无法保护你们周全,只有跟我们一同撤往洛阳,才能保得性命。”

    董神虎嚷了起来:“爹,不能撤,这里是我们的基业啊,去了洛阳,就得给朝廷编户齐民了,以后这种快活日子,就再也没有了啊。”

    董昌的眼中闪过一丝犹豫,沉默不语。

    刘裕微微一笑:“董壮士,这天底下的好事不能给一个人占全了,平时不想尽义务,遇难时需要人来保护,有这样的好事吗?要按你这说法,我们京口人又何必千里迢迢地从江东之地来这里呢。家国家国,没国哪有家?”

    董神虎咬了咬牙:“可是这么多年来,国家可没保护过咱们,我们还不是这样过来了吗?”

    刘裕摇了摇头:“现在不一样了,以前来的不过是马匪盗贼,小股人马,现在可是西燕大军,你们也看到了他们的手段有多残忍,两个跟他们为敌的坞堡,就给斩尽杀绝,除了女人留下来泄欲外,一个男人都没留下,如果我们现在走了,西燕大军复来,在你们这里可是杀了两千燕军,他们会如何报复,不用我说了吧。”

    董昌沉声道:“我可以召集附近的其他坞堡,一起自保,未必会输。”

    刘裕叹了口气:“董庄主,从昨天到今天,可有一家坞堡来援?大家都不傻,平时碰到马贼强盗可以帮忙,但碰到大军,谁会来送死?您昨天不也没去救那两个坞吗?要想活命,只有跟我们回洛阳,不仅是你们要回,也请你通知附近的其他坞堡百姓,一起撤离。如果朝廷有意征你们的丁,收你们的税,早就征收了,何必等到现在?现在是国家有难,每个人都必须面对,大家聚在一起守住洛阳,才能谈以后的事,这个道理,董庄主应该明白吧。”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妙语巧释董昌虑() 
董昌的眉头一皱:“刘壮士,这个道理,董某自然明白,只是入了洛阳,就能保住我们吗?不入洛阳,就一定会给屠杀?我看未必吧。容老夫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大晋弃我等如草芥已经不是一两次了,自从西朝倾覆以来,连洛阳城都多次放弃,更不用说我们这些山野之中的坞堡主了,你这样坚持让我们去洛阳,究竟是想保护我们,还是要趁机兼并我们的部众呢?”

    刘裕微微一笑:“若是想兼并董庄主的部下,何必在这西燕来袭之时呢,大晋占据洛阳已经有多年,早就可以过来强行兼并了,就是考虑到中原父老多年来习惯自立,不乐意被统治,所以才会有免除赋役的诏令,但国家和朝廷不收你们的税,不征你们的丁,并不代表不保护你们,你看,这回有胡虏来袭,我们不就来援了吗?”

    董神虎睁大了眼睛:“爹,他说的有点道理啊,朝廷以前最多只是发个公文,我们给点粮食也就打发了,这回可是真正派军来保护咱们呢。”

    董昌勾了勾嘴角:“可是我们的多年基业,都在这董家坞,要真跟了你们去洛阳,以后还回得来吗?”

    刘裕笑道:“放心,洛阳城的情况我知道,自己的军粮都要靠后方彭城一带千里转运过来,朱刺史自己都是军粮短缺,哪有余粮来养活你们这十余万的周边百姓,现在是为了保你们的身家性命才要你们入城,打完仗后你们想留下来他都变不出粮食给你们吃呢。到时候还会放你们回来种田,至于要不要交税,就看朝廷的旨意了。我想,如果这次能同心协力,共保洛阳,打完之后该怎么做,董庄主是聪明人,也应该清楚的。”

    董昌叹了口气:“若是朝廷真的有爱民之心,也有护民之力,我等自然乐意为朝廷效力,刘壮士,我不信大晋朝廷,但这两天你的行动,打动了我,我信你的话,说吧,现在要我们怎么做。”

    刘裕的心中大喜,拉住了董昌的手:“董庄主,你肯这样想,真的太好了,还请你下令,把所有能随身携带,或者是能用小车推走的粮食,一并带上,带不走的粮食,就地藏好,不要留给鲜卑人,这董家坞只是暂时放弃,打完仗还要回来的,没什么舍不得的。”

    董昌点了点头:“我们本就是乱世流民相聚,多半在前秦灭亡前也并不是本地人,没多少可以带的,也没什么舍不得的,粮食这些,我们平时早有藏处,寨中只是少量口粮,也不用刻意地隐藏什么,直接就能上路,一天之内,我们就能到洛阳。”

    刘裕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西燕军的主力恐怕正在渡河,两天左右的时间就会杀到这里,所以我们的动作还要加快,如果可以的话,还请董庄主以狼烟通知这氓山中的其他各寨首领,让他们也向洛阳撤离,西燕大军一到,这里没有一个坞寨可以自保,只有撤往洛阳,才有活路。”

    董昌的眉头一皱:“不是所有寨主庄主都如我一样相信刘壮士的,毕竟他们没有亲眼见过你打仗的本事,除非是我召集他们过来开会,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有可能。”

    刘裕叹了口气:“那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氓北二寨的惨剧,应该也能让不少人清醒,只要庄主说明那还只是西燕军的先头部队所为,现在他们前锋尽灭,大军若至,必然疯狂屠戮报复,我们在洛阳无法护他们的平安。”

    董昌的眼中光芒闪闪,一咬牙:“刘壮士,我跟你说实话吧,其实,现在氓山,乃至整个中原地区,大部分的村寨与坞堡,已经不象以前那样同气连枝,互相支援了,我的话也没多少人会听,你若想要他们听你的号令,最好去找天师道的人发话。”

    刘裕的脸色一变:“天师道?他们不是在江南一带传教吗,怎么来这里了?”

    董昌叹了口气:“天师道一直在北方有其势力,以前前秦时期,国家大力推广佛教,天师教在北方受到不少的限制,加上与晋国敌对,前秦朝廷多次下令抑制道教传播,可是前秦崩溃之后,中原成为无主之地,天师道的弟子,往来于各个坞堡之间,还组织了不少村寨对抗那些马贼与小股盗匪,很得人心。我们董家坞这种是大寨,可以自保,但很多几十户,百余户的小寨子,就完全要靠天师道的帮忙了。不少寨子,平时都常驻一些天师道弟子,平时传教布道,一旦有敌来袭,则召集附近各寨的弟子,带着各村村民来支援,效果可比我们这样好多了。”

    刘裕的眉头越发地皱起:“那庄主可知这附近的天师道的主事者是谁?如何才能联系到他?”

    董神虎抢道:“是天师道教主孙泰的侄子,天师道的大师兄孙恩,他常在荥阳一带活动,不过,昨天出了氓北二寨被屠的事情,想必他也会很快往这里赶来了。除此之外,天师道的两个大师兄卢循,还有徐道覆也是在中原一带响当当的人物,多次带各寨打退各路匪贼。”

    刘裕冷笑道:“原来是他们三个,怪不得这些年中原的坞堡几乎全都处于独立状态,完全不理会朝廷了。”

    董昌睁大了眼睛:“刘壮士认识他们三位吗?”

    刘裕点了点头:“当然,这三位是我们的老相识了,甚至也加入过北府军。现在卢循就在洛阳的金墉城要塞呢,我也是刚刚得到的消息。”

    董昌笑了起来:“那看来不需要我做什么了,你直接跟这位卢师兄联系便是。”

    刘裕摇了摇头:“不,董庄主,这事还是要你去做,不管怎么样,这是我请你把朝廷的正式命令下发,如果是通过天师道,那就是一个别的组织能代替朝廷下令了,我不能让中原各地,只知有天师道,不知有大晋朝廷和军队!”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天师妖道惑人心() 
一天之后,洛阳,上春门城头。

    刘裕一身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