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510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510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裕笑着上前拉住了檀凭之的手,用力地晃了晃:“不醉不休!”

    两个时辰之后,村口的大树下,那一片开阔的空地,已经横七竖八地躺下了几十条汉子,一个个捧着抱着手中的洋河酒坛,嘴里说着醉话,胡话和梦话,更是有些人已经打着雷鸣般的呼噜,檀凭之醉眼朦胧地看着对面的刘裕,不信地摇着头:“寄奴,你,你的酒量又涨了啊,以前,以前你喝酒可没,没这么厉害的。”

    坐在檀凭之身后的几个后生,正是他的同族,刘裕看着这几个五大三粗的壮汉子,笑道:“是你老了,还没你的这几个大侄子酒量好,瓶子,我看你可以从军中退伍,回家养老了。”

    檀凭之一听就激动了,满脸通红,摆着手:“胡说八道,我,我怎么就老了?我才,才刚过三十,还要,还要建功立业呢。阿韶,你说,你说叔老不老?”

    一个满脸横肉,胳膊上尽是飞鹰走马刺青的壮汉,正是檀凭之的大侄子檀韶,沉声道:“叔父正当年,怎么能说老了呢,寄奴哥,你开玩笑也要有分寸啊,咱叔最恨人提要他离开北府军了。”

    另一个个头差不多,也同样强壮的汉子,乃是檀凭之的另一个侄子,名叫檀韶,当年刘裕接他们过江时,不过是十来岁的小屁孩,这会儿已经长大成棒小伙子了,他叹了口气:“寄奴哥有所不知,自从河北之战后,上面的人大量地让咱们北府军的老兵回家,若不是小叔以前有过战功,又升成了幢主,只怕早就让人一脚踢出来了。象我们这些兵士,在北府军还没呆够呢,就给赶了回来。”

    刘裕点了点头:“看到你们,就象看到了当年的我们,你们练的很好,以后一定会是优秀的战士,现在的困难,只是暂时的,大家不要因为回乡而气馁,我向大家保证,在北府军中学到的一切,以后都派得上用场。”

    魏咏之的两片兔唇翻了翻:“寄奴哥,你就别骗这些小子啦,咱们也这样跟他们说了大半年,结果该回家还是回家,现在玄帅也走了,北府军群龙无首,只怕以后会不会保留,都成大问题了,也许,我们这些留守的老兵,也呆不了多久,这次我们来找你,其实除了叙旧外,也是想让寄奴哥带我们去个能发挥所长的地方,真要我们这些人解甲归田,守着这一亩三分地,还要受那些个狗腿子的鸟气,我们会闷死的。”

    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免八爷所言差矣,王镇军来上任训话的时候说过,以后一定会再次北伐的,我们这些人,都有用武之地,我孟龙符可没有一天停止过训练,我相信,一定会有仗打,国家用得着我们!”

    说这话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神采飞扬,双目炯炯的壮汉,与其他五大三粗的汉子们有所不同,他的身形非常矫健,刘裕已经注意他很久了,这个人明显练的不是步兵,不象其他多数人一样下盘粗壮沉稳,而其腰部肌肉,非常发达,也比常人要粗了两圈,显然,这是个极好的骑士,这点从他有些内八的双腿,也可以得到映证。

    刘裕笑了起来:“是老孟(孟昶)的大侄子孟龙符吧,我记得你,这些话,是你自己想出来的,还是你叔父告诉你的?”

    孟龙符咧嘴一笑:“是希乐哥告诉我们的,他说他听到上面的消息,马上就要有仗打了,我们这些人,都有用武之地。寄奴哥,你这次和王镇军一起回来的,应该也听说这些消息了吧,给我们大家说说好不好?”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少年将才檀道济() 
刘裕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他放下了手中的酒碗,看着一脸兴奋的孟龙符“希乐真的跟你们这样说,很快就有用武之地了?”

    檀凭之意识到气氛有些不对,也收起了笑容,正色道“寄奴,龙符这孩子没骗你,希乐和彦达(孟昶的字)确实这样说过,就是前几天的事,当时我们听说你有可能要回来,都高兴得很,现在北府军成这样了,即使不解散也没啥前途,大家都想商量着让你带头,咱们去洛阳那里投奔朱序朱刺史,那边倒是有仗打,说不定还能建功立业。”

    魏咏之接口道“可是希乐说,去洛阳那里没前途,而且朱序是以前桓家的人,又投降过胡虏,跟着他混没啥前途,他听王国宝说过,马上大晋就会有大的动作,咱们北府军作为天下第一劲旅,不缺建功立业的机会,要我们再安心忍一阵子,不管你回不回来,只要国家有事,咱们就可以直接上阵。”

    刘裕叹了口气“这样的话,为何玄帅不跟你们说,为何王恭王镇军不跟你们说?希乐他现在的身份,到底是北府军的战士,还是刁家的副手,这点你们想过没有?”

    向靖睁大了眼睛“寄奴哥,你该不会觉得希乐有问题吧。虽然你们一直不太对付,但毕竟是战场上过命的交情。再说了,除了希乐哥现在当了南徐州司马,算是刁家兄弟的副手外,无忌哥也去了东海王府任中尉,也算是跟会稽王有了关系,这些算是他们混的好,有所高就,可并不是淡了跟咱们兄弟的情谊啊。”

    刘裕不动声色地说道“好,酒也喝了,兄弟情谊也叙了,那我现在也该问问这几年来,我不在时候的事了,刚才我说过,这些年我在草原,助拓跋珪一统各部,也算是躲过了慕容垂的逼迫,能重回大晋,我是因为身陷敌国不得已,可是你们在大晋,为何不想办法重新北伐呢?要是你们能打过来,我说什么也会想办法从草原离开跟你们会合的。”

    虞丘进叹了口气“谢相公和玄帅本来从邺城败归之后,曾经跟我们誓师,说是来年再次举兵,水陆并进,再征河北的,可没想到他们自己很快就重病缠身,这北伐之事也无从提起了,我们这些毕竟不是大将大帅,只是中层军官,总不可能哗变去自己打仗吧。”

    刘裕勾了勾嘴角“你们可以联名上书朝廷,请朝廷另选大将,哪怕是让朱序领兵,就算不能打回河北,起码只要北府军不撤回广陵,青州和河南之地,也不会就这么丢掉。这一撤,等于向天下告知,大晋无意经略北方,那些地方豪强会对大晋失望,而野心贼子也会趁机自立,就象现在这样!”

    魏咏之叹了口气“这种事情,我们不是没想过,当时我们也曾经想联合起来去找各位将军们,让他们联名上书朝廷,起码能让朝廷看来,我们将士们的雪耻复仇之心,可是希乐却说,这时候刘鹰扬他们自身难保,谢家失势,连带着我们北府军都会给清算,这时候出头是找死,说不定还会给扣上哗变的罪名,我们的家人都在京口,不象以前那样可以不管不顾,只有暂时忍耐,等待时局有变化,才是上策。”

    刘裕冷冷地说道“所以他就转投会稽王,王国宝那些人了,还给无忌,彦达他们也安排了这些出路?让你们留下来在北府军中留守?”

    檀凭之点了点头“会稽王也看重北府军,也希望有军中后起之秀能以后帮他掌握军队,毕竟他手下没有会打仗的人,寄奴哥你不在,希乐自然就是咱们北府军新一代军官里的头面人物,人家拉拢他也在情理之中,不过希乐也一直给咱们北府军求情,阻止朝廷用京城的那些宿卫军大量地塞进北府,他说,只有咱们京口人,才能出最好的战士,也算是在刘鹰扬他们给解职之后,保住了咱们北府军的血脉,寄奴,你可能对希乐有点误会。”

    刘裕摇了摇头“那这几年来,他这个司马是怎么当的?我记得很清楚,咱们这些人因为以前的战功,可以不用交税,也是全家免役,为什么我今天刚回来的时候,他跟着刁协一起,回乡收税征役?连我家三弟,都在被征之列。”

    刘道规叹了口气“大哥,这是最近朝廷的新令,说是国家马上要有战事,准备北伐中原,所以需要再次加征税赋,以前的有功将士,只能管三年免税免役,而邺城之战都不算有功了。所以,我们京口这里,按法令是得交税的。”

    刘裕冷笑道“连淝水之战这样的灭国之战,也没在京口加税,现在朝廷根本没有北伐中原的意思,如果真有,肯定是象当年谢家那样先行组建北府军,让退伍老兵们回到军中,而不是象现在这样地裁撤,这种借口,也就欺负一下你们不懂朝政罢了,刘希乐文武双全,熟知律令,他怎么可能也信这种话?”

    所有人的脸色都一变,一个年纪最小,只有十岁,还有些稚气未脱的青年,看起来比别的壮汉子们要瘦弱一些,可是双眼却是格外地明亮,讶道“不会吧,这么说,希乐哥是在骗我们?”

    刘裕看向了说话的人,笑道“你是瓶子的族侄,叫檀道济的是吧,你小时候刚来京口时我就见过你,怎么,你也入北府军了?”

    檀道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想不到寄奴哥还记得我这个小子啊,真是惭愧,我进北府军就是凑数的,样样稀松,比不过各位大哥。”

    檀凭之哈哈一笑“你小子就别谦虚了,论武功或者你不算突出,但论兵法韬略,这里的后辈中没一个能比得过你的,就连刘鹰扬都多次夸你呢。”

    他说着,笑着对刘裕说道“我家这个小侄啊,自幼爱读兵书,谈及用兵,连我都说不过他,有空的时候,你得露两手给他看看,让他知道什么才叫兵法大师,免得不知天高地厚呢。”

    刘裕点了点头,看向了檀道济“那么,道济兄弟,你既然通兵法,就来分析一下,当前大晋,会有什么战事要用到我们北府军呢?”

    。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狂言无忌凭之怒() 
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檀道济,檀道济那双闪亮的眼睛,看向了檀凭之,嘴角勾了勾,欲言又止。

    檀凭之笑道“这里没有外人,道济,既然寄奴哥问你,你就如实回答好了。有什么说什么。”

    檀道济点了点头,剑眉一挑,说道“刚才寄奴哥问的很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作为军队来说,普通的基层士兵可以从民间征发,但是核心骨干,队正,副队正以上的军官,则需要把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重新召回,所以,若是大晋有战事,就要看是不是要在京口和吴地,把以前参加过淝水之战和北伐的那些老兵们重新召回了,再一个,要看是不是需要在江北六郡一带征粮加赋。”

    刘裕微微一笑“为何是在江北六郡征粮,而不是在三吴地区和荆州呢?”

    檀道济叹了口气“荆州那里,一向是桓家的地盘,虽然说现在王忱去上任了,但他不可能这么快就压服当地的地头蛇们,毕竟几十年经营,非一朝一夕之功,王刺史也没有足够的吏员去帮他完成征粮抽丁收税之事,勉强维持现状就不错了,听说现在因为桓家世子桓玄游历四方,辞官归乡后不知所踪,整个荆州处于一处无序的状态,王忱的命令不能出南郡(江陵)刺史府,所以,荆州那里,暂时不作考虑。”

    “至于三吴地区,多是建康城中的那些个高门世家的自留地,他们的庶子支流,在那里开枝散叶,到处是他们的庄园,而这些年北伐后从中原迁回的大量侨属,流民,也纷纷进了他们的庄园为庄客,佃户。前几年打仗,这些世家出粮出力不少,现在要加倍地把前些年的损失补回,谢相公已经不在了,不可能再以权势逼他们出力,要在三吴地区征粮,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唯一能动的,也就是江北六郡之地和京口了,这些地方多是北府军和北伐将士们退伍安置之所在,因为战功和赏赐,有那么一点家底,现在没有人保护我们,那只要打出北伐的大旗,就可以让这些地方的老兵归队,家庭交税。寄奴哥说的那刁长史带人来京口收税的事,就是为此而来。”

    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不错,应该就是如此,现在朝廷还能让乖乖听话,有力出力,有粮出粮的,也就是咱们这些老兵了,那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你说要咱们老兵归队,出粮交税,是准备打谁呢?”

    孟龙符不假思索地说道“还能有谁?当然是北伐啊。这些年让丁零翟氏,还有叛将张愿占了不少地方,现在不夺回,更待何时?不说打过黄河,去跟慕容燕国一较高下,起码收回上次北伐的战果,不算过分吧。”

    孟龙符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跟着点头称是,一脸的兴奋,摩拳擦掌,恨不得马上就抄起家伙上阵了。

    檀道济却是摇了摇头“我不认为会有北伐,更可能的是借北伐之名,组建军队,以备内战。”

    檀凭之的脸色一变,沉声道“道济,你是不是喝多了,在这里胡说八道些什么?咱们大晋好好的天下,哪来的什么内战?”

    魏咏之也笑道“就是,要说以前桓家掌握荆州,尾大不掉,与朝廷较劲,还有这种可能,但是现在桓家已经失去了荆州,连桓玄都不知所踪,哪还有什么内战可打?那王忱虽然政令不出江陵城,但是失去了首脑的荆州各地桓家旧部,既没有实力,也没有大义名份与朝廷为敌,最多是不合作,不应召罢了,要说内战,是不是夸大其辞?”

    檀道济咬着嘴唇,一言不发。

    刘裕笑了起来,摆了摆手“瓶子,兔子,你们要人家说话,就得让他说完嘛,说完之后,再下结论不迟,这么多年了,这性子怎么还是这么急啊。”

    向靖哈哈一笑“寄奴哥,我看这小子是喝多了,张口就胡来啊,别听他的,咱们继续喝酒,现在大晋的天下,可是皇帝兄弟两的,哪会有什么内战之忧?如果要打仗,自然是跟外敌打了。”

    刘裕转头看向了檀道济“道济,你看,大家都不相信你说的话,是不是你该再自罚三杯酒了?”

    檀道济忽然眼中神光一闪,沉声道“不,寄奴哥,我不自罚酒,因为我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要说有新的内战,那不会是传统的建康城中的那些高门世家跟盘踞荆州的桓家势力之间的内战,而就是皇帝的兄弟之争。”

    这下所有人脸色都变了,檀凭之直接从地上跳了起来,厉声道“道济,你疯了吗,满嘴胡言乱语!当年这话给人听了去,咱们檀家满门以谋反论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