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428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428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宁叹了口气:“他们是文人,但也想做官。可是三国时期,乃是乱世,各国之间的争夺激烈,不可能象太平天下时让这些文人掌握国政,因为他们不擅治国之道,而他们对朝政的攻击,又会引发国家的不稳,自从曹丕得权之后,对于建安七子就多有防范,等到竹林七贤时期,以嵇康为首的那些名士,更是对这种政治不满,故放形浪骸,以示其脱尘绝俗之风,而这,就是玄学的由来。”

    司马曜有点明白了,说道:“就是说这些个名士,跟朝廷,跟皇帝不合作,而是在山野之间沽名钓誉,以示清高,对不对?”

    范宁点了点头:“是的,竹林七贤里多数还是出来做官,只有这个嵇康,一生不肯应辟,以示跟政权的不合作。后来钟会上书先帝,以其大不敬之罪将之斩杀,反而三千太学生愿为其代死,将其视为英雄,其声望甚至大过了当时的先帝。从此,玄学开始兴盛,世家子弟们都纷纷以这种放任自我,不拘一格为行事方式,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蔑视皇权,跳出三纲五常,而臣子凌驾于君王之上的思想,也自此始!”

    司马曜恨恨地说道:“搞了半天,原来是这个嵇康闹出来的,亏了朕以前还挺同情他。不过,嵇康也被斩杀了,为什么世家子们反而弄这些玄学起来了呢?难道他们不做官了吗?”

    范宁冷笑道:“他们就是想做官,又不想被皇权压制,才开始兴盛玄学,把自己搞得跟出世仙人一样,那天子受命于天的优势,不就荡然无存了?”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由玄入经何可为() 
司马曜猛地一拍大腿:“对啊,还真就是这样。那些成天清谈论玄的,焚香鹤舞,谈天说地,恍如神仙下凡,别说普通百姓,就是朕和王公贵族,也是羡慕不已,无形之中,朕这个天子的威仪,在草民心中神的地位,就给他们夺了去,朕一直百思不得其解原因何在,原来就是在这里啊。”

    范宁点了点头:“正是,那忠孝仁义,三纲五常,本就是要把天下万物众生,万千百姓,划分出三六九等,最高的就是皇帝,以下各按其位,各司其职,这才是天下的秩序,也是周礼所说的礼法。”

    “可是自从玄学盛兴以来,那些个世家大族的公子,一边掌握着朝政大权,一边靠这种装神弄鬼的把戏,说着别人听不懂的那些宇宙苍生道理,自己仿佛成了神,而本该作为天子代牧万民的皇帝,却比不上他们。”

    “如此一来,九鼎已移,天子失威,大晋的皇帝,就彻底成了任他们摆布的傀儡,想要重新掌权,光是拿回这些表面的权力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天下士人,都以为皇帝不如这些世家大族。”

    司马曜恨得牙齿咬得格格作响:“这帮,这帮混蛋,竟然敢,竟然敢蔑视朕,哼,朕亲政之后就下令,禁止清谈,看有人再敢看不起朕,有人再敢对朕不敬,朕就把他们全部杀光!”

    范宁叹了口气:“陛下,万万不可,人心这东西,不是靠杀人就能解决的,曹操当年重刑名之术,也是屠刀雪亮,但还不是杀出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这些人吗?毕竟治理天下,需要有文化,有水平的人,而这些人只出自世家和中小士族之中,若是他们心中不服,拒绝为陛下效力,那陛下何以治理天下?”

    司马曜咬了咬牙:“不是有你们这些忠臣吗?哼,朕就不信了,我堂堂大晋,就找不出可以做官的人出来。”

    范宁摇了摇头:“陛下,这些非治本之道,且不说这些世家和士族会不会起兵反抗,就算他们表面上遵守这套,但心中不服,阳奉阳违,陛下又如何能治理天下呢?玄学乱国,已有百余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扭转的,当务之急,是要停止这样的风气,重新以经学为正道,教育世家子弟们,从此要守正道。”

    司马曜眨了眨眼睛:“这个如何实行呢?”

    范宁笑着一指身边的两人:“陛下,只要您开始重用儒士,用喜欢经学的人担任要职,那些想要当官的世家大族,自然就会开始扭转这种风气。就象当年谢家,其先祖谢鲲过江的时候,可是著名的经学大儒,但是因为玄学盛行,不得不弃经入玄,成为江左八达之一,这才有官做。咱们就来个反其道而行之,重用儒生,那世人皆会知道,陛下要重振朝纲,强化皇权,就是那些玄学世家,也恐怕会开始重拾四书五经啦。”

    司马曜有些不信地摇了摇头:“就这么简单?”

    王恭笑道:“陛下,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皆在陛下之手的难得机遇了。以往大晋的皇帝,或英年早逝,或是给权臣扶立,或是孺子婴儿,本身都没有权力,甚至连自己的皇位都随时可能给人废立,自然是天威不振,任人欺凌。”

    “可现在不一样了,谢安把持朝政二十年,没有害到陛下,而他跟别的世家的矛盾导致了这次大败,那些个联手操纵和控制皇帝的顶级世家联盟,产生了裂痕,所以这回谢安把扬州,相位,北府军这三样大权都交还给了陛下,您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这个时候,陛下用什么人,就代表着未来的权力分配。重用儒生,经学之士,就意味着将从世家天下回到皇权正道的时候,如果想追随陛下,当官的人,自然就会跟随您。”

    殷仲堪正色道:“陛下,王秘书(王恭此时担任秘书丞)所言极是,现在天下大权已经回归陛下之手,您可以按自己的意思来任命官员,而这权力,就是天下最诱人的东西,当年竹林七贤他们都无法抵挡做官的诱惑,很多人放形浪骸只不过是为了博个名声,让自己的身价提高,嵇康这种一世不仕的,是极少数。所以只要您重用儒生为官,自然天下多数人会弃玄向经,而只有这些国家的精英,士人都重新拾起三纲五常,世间的正道才会重新树立,皇权才可以千秋万代。”

    司马曜哈哈一笑:“朕明白了,朕全明白了,今天听了你们一席话,朕才知道前面三十年算是白活了,范老师,王秘书和殷黄门说得太好了,以朕看,可以重用,那扬州刺史和荆州刺史,朕马上拟诏让他们担任,您看呢?”

    范宁的眼中,精光一闪,沉声道:“陛下,万万不可。”

    王恭和殷仲堪的脸上,本来已经微露笑容,这正是他们今天想要的结果,可是听到范宁这句话,全都变了色,同时看向了范宁。

    司马曜更是一脸的疑惑:“老师,不是你让我重用儒士为官吗?这二位就是现在天下有名的儒生了,正好重用啊。”

    范宁摇了摇头:“陛下,凡事不可操之过急,现在是谢安刚退,他不甘心就此放弃谢家的权势,此举不过以退为进,想让陛下出面对付那些他的仇家,那些人绝不会是失势多年的儒生,一定是信仰玄学的其他大世家,如果陛下现在就用王秘书和殷黄门当扬州和荆州两大刺史,无异于得罪整个大世家,到时候非但那些黑暗世家会与陛下为敌,就是本可争取的谢家,都会站到陛下的对立面了。”

    “再说了,王秘书和殷黄门虽然出身名门,但毕竟名望与地位跟顶级世家暂时不可相提并论,尤其是没有执掌过大州或者成为大军主帅,根基不足,这时候如果贸然出任高官,只怕是控制不住局势的。”

    王恭和殷仲堪对视一眼,齐声道:“范中书(范宁现在官居中书侍郎)所言极是,还请陛下不要急于一时。”

    范宁微微一笑,说道:“而且陛下金口玉言,许了会稽王担任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统领北府军,既然答应了,就不能食言嘛。”

第一千零一十三章 卿之想法与朕同() 
王恭和殷仲堪同时脸色大变,他们还不知道此事,同时看向了司马曜,司马曜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满之色,勾了勾嘴角:“确实是朕一时欠考虑,你们也不早点跟朕说这些事情。今天皇太妃把朕和会稽王叫过去,就是要我们顾念手足之情,太妃这样说了,朕也不可能不有所表示啊。”

    王恭咬了咬牙:“就算有所表示,陛下也不应该把这么重要的大权就给会稽王啊,给他就是给了王国宝,那真的就是国将不国了。”

    司马曜的眉头一皱:“朕确实是有点草率了,所以刚才朕有意把这些权力拿回来,给你们和你们的朋友,可是范中书不同意啊。”

    范宁点了点头:“这个权力,当然要拿在自己的手里,但不是现在。现在这些不是权力,而是烫手的火球,只会伤了自己。”

    王恭不满地说道:“范中书,你说的也有点过了吧,权力就是权力,从来不会成为火球,只要我们能好好地利用,换上我们的人,就算那些黑暗的势力,又能耐我们何?”

    范宁冷笑道:“如果这些黑暗的势力这么好斗,谢安还会放弃权力吗?连他都做不到的事情,请问二位有多少自信能做到?”

    王恭和殷仲堪本来一脸的激动,但听到这话,如同给浇了一盆冷水,顿时就沉默不语了。

    范宁叹了口气:“我比谁都更希望我们经学之士能更早,更快地掌握朝政大权,能更早更快地匡正天下的风气,但是急不来啊,谢安就是操之过急,才有今天的下场,当时他的权势盖天下,对内独掌朝政,对外手握强兵,看起来没有任何失败的理由,但为什么就是这样输了呢?就是因为他想独大,想要凌驾于别的世家之上,所以给人使阴谋暗中反击,甚至可以找到敌国胡人的帮助。这是血淋淋的教训,我们切不可犯!”

    王恭咬了咬牙:“那就看着让王国宝他们乱国吗?我们这些年来的苦心经营,我去结好谢家,而殷兄假装与桓玄为友,这都白废了吗?”

    范宁冷笑道:“自然不会,谢家以退为进,我们就顺水推舟,让谢石掌朝政,谢玄控北府,而谢琰负责京城宿卫。谢玄和谢琰的关系非常微妙,他们自己都会斗起来,而那些隐藏在阴影中的世家,也会为了夺权而跳出来,王国宝和桓玄是他们现在的门面,但他们是争不过谢家的,到最后,还是得自己出头,到了那个时候,才是陛下真正出手的时候。”

    司马曜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你是说,谢家会自己斗起来?”

    范宁笑道:“这是必然的,谢琰和谢玄的矛盾由来已久,以前是有谢安压着才不至于爆发,但现在谢安自己已经退隐,就再也压制不住。谢玄是北伐的主帅,按说也应该夺官罢职,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继续让他留任北府军,谢琰必然不服,如此一来,谢家内斗,形不成合力,外人必然有机可乘。我们联姻不成,却给足了谢家面子,这样王谢两家定会感激而真心辅佐。”

    “会稽王所用的王国宝,不过是奸邪小人,不足为虑,他若出面与谢家斗,定会网罗党羽,引发世家间的分裂,到时候陛下只需要以仲裁者的身份,对两家平衡,牵制,借着他们的党争和内斗,处理和罢免两边的官员,慢慢地换上我们自己人上去,不用几年,原本为那些高门世家子弟,玄学人士所把持的天下权力,就会慢慢转到经学人士手中了。”

    “而臣等不必出头直接担任要职,通过一些文职进行宣传,在天下士人间竖立起忠孝仁义的这些理念,这是玄学家们无法直接否定的,等到时机成熟时,陛下再把扬州刺史,荆州刺史之类的要职从谢家,从会稽王手中拿回。”

    殷仲堪听得连连点头,突然说道:“不是说扬州刺史和北府军是给会稽王的吗,怎么又给谢家?”

    范宁微微一笑:“荆州给会稽王,现在桓石虔和桓石民兄弟,都已经病重,无法理事,也上书请辞,陛下可以应允,然后派王国宝出镇荆州,派王凝之去江州,让朱序领豫州刺史。扬州刺史可以给会稽王,但北府军仍然留给谢玄。如此一来,会稽王空有一个扬州刺史的头衔,却失了最重要的北府军,也成不了事。上游的荆州,给王国宝,但是用桓家旧将朱序和谢家的盟友王凝之分掌豫州与江州,隔绝王国宝和会稽王的联系,如此一来,既没有违诺,也没让会稽王真正掌权,而是让他们和王谢势力正面对抗,陛下就可以收渔人之利啦。”

    司马曜哈哈一笑,拍起手来:“高,实在是高,范老师,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样,就按你说的办。”

    范宁满意地点了点头,回头看着王恭和殷仲堪:“二位不用太心急,不出三年,你们必然可以得到你们想要的东西,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再忍忍吧。”

    王恭勾了勾嘴角:“如果北府军仍然是谢玄掌握,我没意见,不过王妙音剃度出家,这是对陛下的不敬,此事应该如何处理?”

    范宁微微一笑:“王妙音是个人行为,与谢家无关,她这样做反而会让谢家为了弥补而真心效忠一段时间。所以臣以为,此事不可处罚,反而应该安抚才是。”

    司马曜的脸色一变:“安抚?如此蔑视皇家,如何安抚?”

    范宁点了点头:“王妙音是为了战死河北的刘裕而出家的,也算是有情有义,陛下可以赐她在简静寺出家,许以比丘尼的待遇,甚至可以经常过去与之谈禅论道,以示恩宠,这样一来显示了陛下的宽大与胸怀,更是拉近了跟王谢两家的关系。比起您前几年在王法慧那里受到的委屈,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司马曜的脸上绽放起了笑容:“范老师,你的想法和朕完全一样!”

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黑手再聚议范宁() 
乌衣巷,黑手党总坛。

    四大镇守,戴着面具,分坐圆桌的四周,大殿之中,火光熊熊,映着堂上挂着的那块铁匾,上书的黑手乾坤四字,格外地刺眼。

    白虎冷冷地看着坐在北方的玄武:“玄武大人,什么时候开始,你连家里的一个小女子也管不好了?”

    玄武平静地说道:“这世上最难掌握的就是人心,老夫既然无法让你们三位遵守承诺,那尊重妙音的决定,也是理所当然。只不过,老夫原本以为她会直接拒绝,却没有想到,她会用这种方式。”

    朱雀冷笑道:“她比你的女儿更勇敢,我看,她是学到了王家那种宁折不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