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42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42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牢之的嘴角抽了抽,幽幽地叹了口气:“真的是什么也瞒不过你啊。不错,这回主公想要组建北府兵,领兵的众人,子侄中只有敬宣才算成器,无终,你没有儿子,但我们的事业,还是希望能给自己的子侄流传下去。那种给人揉来捏去的日子,我不希望日后敬宣他们也是如此。”

    孙无终点了点头:“敬宣也是一条堂堂的好汉,跟你老哥活脱脱一个模子里出来的,你没必要因为一个刘裕,就对自己的儿子失去信心吧。”

    刘牢之长叹一声:“我怕的就是敬宣,他太惜英雄了,勇武有余,帅才不足,只怕将来他跟刘裕会成为生死兄弟,而且会认刘裕当大哥。这样一来,咱们的事业就会交给刘裕啦。”

    孙无终微微一笑:“要是刘裕有这个本事,这又有什么不好的?牢之,在这件事上,你的器量未免小了点啊。”

    刘牢之的剑眉渐渐地皱了起来,看向了远处的村子:“我可没有害刘裕,咱们的任务是在这里保护他,至于没有药材的事情,并非你我份内职责,此事我已经上报主公,无终,你相信天命吗?”

    孙无终笑道:“你是不是想说,如果刘裕真的命硬,能自己挺过这一关?”

    刘牢之的眼中冷芒一闪:“不错,刘裕从小就打架斗殴,我不相信他家里没一点这种跌打伤药,要是连这一关都过不了,那只能说明他没这个福份了。”

    说到这里,刘牢之顿了顿,意味深长地喃喃道:“要是过了这一劫,我还真的要对这小子另眼相看啦。”

    与此同时,七里村,刘裕的卧室。

    一抹阳光从窗户的缝隙中透入,洒在刘裕床前的空地上,地上几个破蒲团上,跪坐着他的几个好兄弟,刘穆之,檀凭之,魏咏之三人,个个神色凝重,看着床上的刘裕,眼中泪光闪闪。

    檀凭之哽咽道:“怎么会这样,这昨天还有的侧柏叶,怎么就没了?”

    魏咏之咬牙切齿地说道:“一定是狗官在搞鬼,他们不能明着害刘大哥,就来这一招。大哥你别急,我现在就去江北,广陵城的药房里一定有这味药,我就是倾家荡产,也会给你买来!”

    刘裕不停地咳嗽着,看起来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他轻轻地摇了摇头,无力地躺在床边:“凭之,咏之,咱们一见如故,短短几天,就成了过命的生死兄弟,此生能遇到二位,真的是我刘裕的福气。”

    檀凭之抹了抹眼中的泪水:“刘大哥,别这么说,这回我们来到这京口,要不是你,现在早成了他刁家的僮仆奴隶了。你对我们是有活命之恩,我想好了,要是你真的有什么不测,我就是拼了这条命,也要宰了刁家狗官,为你报仇!”

    魏咏子也紧跟着说道:“不错,我也跟檀大哥一样,要为刘大哥报仇!”

    刘穆之的胖脸上,肥肉动了动,他终于开了口:“我说二位啊,这刘大哥还没死呢,就说这些,真不吉利!”

    说到这里,他转向了刘裕:“寄奴,别装了,你不是那种要交代后事的人,有什么话,直说吧。”

第九十七章 托以家室入淮扬() 
刘裕哈哈一笑:“胖子就是胖子啊,还是你了解我。”他说着,从床上一跃而下,伸伸手脚扭扭脖子,身手矫健灵活,看不出有半点不适。

    檀凭之和魏咏之惊得嘴都无法张开了,看着身上仍然裹着伤带,一身草药味道的刘裕,说不出话来。

    刘裕笑着看向也有些愕色的刘穆之,说道:“胖子,你说对了,我的伤全好了,你看,现在我跟以前有何不同?”

    刘穆之站起身,走到刘裕面前,从他伤带边那黑紫色的药泥里摸了一些,放到鼻子边闻了闻,眉头一皱:“你这可不是徐大夫开的那个金创断续方啊,这味道我没闻过,到底是什么?”

    刘裕微微一笑:“这可是我家的祖传秘方,一般人我不告诉我,从小到大,我打架斗殴,伤痕无数,抹一抹这药,不管多重的伤,只要不死,马上就会好。哼,刁逵想先伤了我,再在药上做手脚害我,却不曾想到,我早就有克制之法啦。”

    刘穆之叹了口气,坐回了席上:“这么说来,你是学司马懿,装病想要赚刁氏兄弟?”

    檀凭之的喜色上脸:“对啊,刘大哥既然已经伤好了,却仍然对外装出一副生病的样子,难道,你是想报仇?”

    刘裕的眼中冷厉之色一现:“我这个人不记仇,有仇直接报。刁逵设局害我,打我一顿,我可以忍,但他当众这样殴打我娘,打我弟弟,就算他是天王老子,我也要了他的命!”

    魏咏之的三片兔唇动了动:“这么说来,刘大哥今天要我等前来,不是为了交代后事,是为了商量报仇之事吗?”

    刘裕摇了摇头:“这是我刘裕个人跟刁家的仇,与二位无关,你们好不容易抛家舍业,来到这京口,是为了过安稳日子的,于情于理,我不能把你们卷入此事。因为不管成败,你们都无法在此立足了。所以,今天我找你们,只想求一件事。”

    檀凭之忿然道:“刘大哥,你是看不起我们兄弟吗?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刁逵对付你,是为了杀一儆百,你落得今天这个下场,不就是因为当时为我们出头,不允许狗官把我们掠为他刁家的奴仆吗?”

    魏咏之也跟着应道:“是啊,你是带头挺我们的,要是你倒了,我们接下来还能活得下去吗?肯定是要给姓刁的掠为家奴了。老实说,刘大哥,在来你这里之前,我已经和檀大哥商量过了,你要是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咱们就想办法先给你报了仇,然后逃回北方去,就是死,也不要给姓刁的当奴仆!”

    刘穆之笑道:“二位真是血性义士,也难怪寄奴今天不请别的乡里乡亲,就是找你们二位啊。寄奴,你有什么话就说吧。上刀山下火海,我刘穆之眉头不会皱一下的。”

    刘裕摇了摇头:“不,我不是要把你们二位牵连进来,现在我已经没事了,找刁氏兄弟报仇,是我一个人的事,不要牵连过多。再说了,人太多,未必打起来就有什么优势,人少反而目标小。我今天来找你们,是希望你们能帮我一个忙,带我娘和两个弟弟去北方。”

    檀凭之睁大了眼睛:“什么,回北方,你是说,去秦国?”

    刘裕叹了口气:“先不要回秦国,那边毕竟是胡人之国,虎狼之邦,你们好不容易逃出来,再回去,无异于重入火坑。但是在秦晋两国的交界之处,淮北的盱眙,三阿一带,那里却有许多独立于两国的坞堡,想必二位一路南下,对这些地方很熟吧。”

    魏咏之点了点头:“不错,是有不少这样的地方,主要是在晋国这一侧,因为淮北是两国拉锯争战的前线,正常的边民早就跑光了,在此地的多是些凶悍的匪类,汉人胡人都有,这些人可比秦国的追兵都要凶狠,当初我们跟他们也打过一些交道,脱了层皮才南下的。”

    刘裕听得眉头渐渐地皱了起来:“这么说来,二位跟那边的人,没有什么交情,只有仇恨吗?”

    他听到这样的话,心猛地一沉,暗道要糟糕了,如果那边都无法容身,那天下之大,还能把母亲和弟弟送往哪里呢?

    檀凭之若有所思地说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交情,只不过,我有个朋友,不是汉人。”

    刘裕睁大了眼睛:“不是汉人?那是胡虏了?”

    魏咏之笑道:“檀大哥说的可是那丁零人的首领翟斌?”

    刘裕奇道:“丁零人?”

    刘穆之点了点头:“丁零人又叫高车人,为古之狄历,是北方的胡虏,后来给匈奴征服,成为其仆从部落了,因为其粗俗野蛮,不通礼仪,无文化,寡廉耻,所以即使是在胡人之中,也是低贱的奴隶部落。千年以来都给匈奴所奴役,跟那石勒所出身的羯族一样,都是低等胡奴。”

    “至于这个翟斌,我倒是听说过,相传他们家以前祖居西域的康居国,过着游牧的生活,后来五胡乱华,中原大乱,大量的塞外胡人主动或者被强制迁入中原,这个翟斌在五十多年前就是翟部丁零人的首领了,还晋见过当时北方的石赵国皇帝,著名的羯族皇帝石勒,被封为句町王,安置在河南渑池一带。”

    说到这里,刘穆之一声叹息:“想当年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君王盟会,就在这中原腹地的渑池相遇,名相蔺相如成名之辩,就在此盟会之上发生,几百年过去了,此地居然成了胡人的地盘,让我等华夏子民,有何颜面在地下见先人啊。”

    刘裕勾了勾嘴角:“不过听胖子这么一说,这些个什么丁零人,还有什么翟斌,也是给胡人上层欺压的,过不下去才会安置在这里,是不是?”

    檀凭之笑道:“刘大哥说对了,正是如此,这翟斌的丁零部落本就是在塞外给匈奴,鲜卑这些高级部落所欺压,强迁入中原的,虽然在石赵的时候过得不错,但石赵一灭,在前秦又成了三等蛮子,所以给丢到这河南东南部,与两淮地区接壤,其实就是跟咱们汉人一样,把囚徒,罪人迁到边地,一个道理,所以,我们这回南下时,才会跟翟斌有些交情呢。”

第九十八章 乱华五胡渊流探(一)() 
刘裕微微一笑:“原来是这样,看起来胡人也并非铁板一块啊。以前我只听说过五胡,分别是匈奴,羯,羌,氐,鲜卑这五种胡人,可是这丁零人,倒是第一次听说。看起来他们在胡人内部,也是给欺压的底层人啊。跟我们汉人这里的高门士庶之分是一样的。”

    檀凭之一下子来了劲,笑道:“刘大哥啊,你世居南方,对北方胡人的情况可能并不清楚,这位刘先生看起来读书多,他应该都懂的。要不,让他来说说吧,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我再来补充就是。”

    刘穆之微微一笑:“也罢,反正寄奴是要从军了,这些事情也应该知道,所谓五胡,就是寄奴刚才说的那五类胡人。但是世上的胡人千千万万,又岂止这五类呢?”

    “自古以来,中原就是华夏族世居之地,而四方的蛮夷,粗野无礼,强横好战,与禽兽无异。我族自轩辕皇帝以来,历经三皇五帝,夏商周三朝,周朝分封八百诸候,四处扩张,打的就是尊王攘夷这面大旗,赖有先人的奋斗,才有了我中原华夏的这一大片疆域。自秦汉以来,修建长城,这长城,就是我们华夏一族,与塞外蛮夷的分界线了。”

    “自汉以降,四周的蛮夷渐渐地也形成了几大部落。首先就是西方的羌人,这些人世居河湟陇右之地,半耕半牧,发展程度很低,有些部落与汉人杂居,在陇右一带,是为熟羌,渐渐地又成了一个部落,就是氐族。”

    “羌人和氐人,同种同源,只是因为汉化程度的不同,分成了两个种族,自从王莽篡汉以来,关中大乱,很多羌人和氐人开始东进,进入河西陇右一带定居,到东汉中期之后,多次发动叛乱,尾大不掉。三国之后,曹操还迁移了大量的汉中,河湟一带的羌人和氐人部落进入关中,从此汉羌杂居,已有一百多年。这就是羌,氐两个部落的由来。”

    “至于北方,茫茫的草原之上,则是不停地出现强悍的游牧部落,要说羌人和氐人因为半耕半牧,和汉人的习俗还有颇多相近之处外,这些游牧的部落,则是完全与汉人风格迥异了。”

    “首先是匈奴人。他们自称是夏朝末代皇帝桀的少子,在夏朝灭亡之后,逃到了草原之上,定居了下来,从此成为游牧部落,到了秦汉之交时,已经成了草原上一个强大的部落,汉高祖刘邦时期,匈奴出现了雄主冒顿单于,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第一次在整个草原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的汗国,甚至连汉高祖刘邦,都败在了他的手下!”

    刘裕听得心中一阵激动,慨然道:“只恨我没早生五百年,帮着汉高祖解那白登之围,雪我汉家之耻!”

    刘穆之笑道:“寄奴啊,会有机会的。其实也不用你雪耻,到了汉武大帝时,汉朝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有了文景之治后国力强大,汉武帝奋全国之力一击,终于大败匈奴,从此把匈奴势力逐出漠南草原,退到千里之外的漠北苦寒之地。自那以后,匈奴元气大伤,部下的众多仆从部落分崩离析,各自叛离。”

    “可是匈奴仍然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面仍然经历了上百年的战争,反复与汉朝争夺漠南和西域,但终因人口的不足,尤其是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漠南草原后,持续力不行了,到了东汉时,匈奴又发生内乱,五单于混战,最后分裂成南北两部。”

    “北匈奴的致支单于最后逃到了西域,被当地的汉将陈汤所杀,还留下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名言,这是我汉家儿郎最风光的时候,是何等的扬眉吐气。几百年前的白登之耻,终于一扫而光了!”

    刘裕和檀凭之,魏咏之三人听得心神激荡,不约而同地喝了一声采。

    刘穆之说得兴高采烈,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至于那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向着汉室投降,还迎娶了汉家的宗室公主,尽管那只是个冒牌的宫女而已,但从此汉匈之间再次和亲,南匈奴也一直留在漠南草原之上,附塞成为汉朝的附庸,汉朝还设立了护匈奴中郎将来监视和管理这些匈奴人,这一下就是百余年。”

    “到了东汉末年,皇权不振,天下大乱,南匈奴的这些部落在草原上也失去了依靠,曹操为了补充兵源,一统天下,把南匈奴的十几万帐部落全部迁入了关内,分为五部进行管理。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一举动,却为百年之后的五胡之乱,埋下了伏笔。”

    刘裕听得心潮起伏,叹道:“百年之后,司马氏的晋朝篡夺了曹魏的江山,而匈奴贵族刘渊,则是当时著名的士人,精通汉学,他趁着晋朝八王之乱,国家无力再管控这些胡人之时,逃回自己的部落起兵,让这些匈奴人直接在中原生乱,并最后打败了晋国军队,俘杀了西晋最后的两个皇帝。在北方建立了匈奴人的汉赵帝国。所谓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