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96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96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氏皇族一起南渡的第一批北方世家了。”

    刘裕突然摇了摇头:“不对,这些吴地土著,为何要自找麻烦?他们本就占有田地,何必再要让子侄割据自立呢?”

    卢循哈哈一笑:“所以说吴地土著,见识短浅,哪是这些斗了上千年的北方世家的对手!你现在看到的纪录是这些人聚众作乱,而历史的真相是,这些人只不过是跟北方坞堡主那样,保境安民,守卫家园罢了!”

    “乱世之中,总有乱兵盗贼,这些人四处流蹿,而西晋朝廷亡了,地方官纷纷逃离,没有军队来镇压这些盗贼,于是这些吴地土著们就自己招募流民,保卫家园,但东晋皇帝和重臣们,就借口这些人是拥兵谋反,派朝廷军队将之一个个消灭,吴地百姓本就不擅长兵事,加之一盘散沙,就给东晋的军队一一消灭,本该用于北伐的大军,却成了给东晋皇帝和世家们抢夺地盘的工具,刘裕,你说这样的皇帝,值得效忠吗?”

    刘裕长叹一声:“如果事实真的是这样,那太让人寒心了。不过我还是不相信你的话,若是果真如你所说,为何这些土著大姓还存在?我也见过不少朱吴张沈吴家的人啊。”

    卢循冷笑道:“当年在江南,第一大姓是周家,就是给这样陷害子侄谋反作乱,加以剿灭了,但王导当年很聪明,没有同时对所有土著大姓下手,甚至有时候还会给他们一点好处。只消灭和削弱最强的那几家。”

    “于是这样十几年下来,本地的豪强给削弱大半,加上在朝中没有势力,无法袭爵当官,地盘就会越来越小,而北方世家在江南得到的田产越来越多,会运用权力,加速地占有这些江南之地,更有甚者,他们可以从北方吸纳大批的南下流民,编为自己家的佃户庄丁,让这些人去开荒拓泽,新增田亩,几十年下来,几乎整个三吴之地,都是这些北方世家的天下了。当吴地的田契尽入这些世家之手,普通百姓还有立锥之地吗?只有世代成为他们的家仆了!”

    刘裕无话可说,久久,才叹了口气:“原来这世道是这样来的。不过,仍然有谢家,王家的佃户们有可能翻身,比如从军立功得赏,回去后就可以买个几十上百亩的地,讨房媳妇,并不是说无路可走啊。”

    卢循不屑地摇了摇头:“也就是这次组建了北府军才这样,以前几十年哪会让各世家的僮仆从军的?就好比你见过的刁家,他们会这么好心?再说了,就算走了狗屎运真的能有自由身,买了田地,但普通小民哪可能象世家大族这样维持?一遇天灾,又要交税,很快就会破产,最后还是沦为佃户僮仆,这种事情即使在京口也不算少见吧。”

    刘裕想到自己在从军前,给刁家设局陷害,差点家破人亡,入刁家为奴的经历,这还是在京口,还是发生在自己的身上,若是换了别的地方,实在是不敢想象,想到这里,他就牙关紧咬,双拳紧握,恨声道:“该死!”

    卢循微微一笑:“象这样的世道,确实该死,天下所有受苦受难的人,只有我们神教才能真正给他们希望,而这,就是我加入神教的原因!”

第四百六十四章 新兴力量呼欲出() 
    刘裕冷笑道:“希望?你们除了装神弄鬼,神神刀刀,再弄些女子去满足那些色中饿鬼的需求外,还能做什么?难道就靠着你们的那个天人交合仪式,就给人希望了?我呸。”

    卢循笑着摆了摆手:“寄奴啊寄奴,你对我们还真是不了解。咱们天师道起源于汉末三国时期,最早的教主,是曾经雄居汉中一带的张鲁,而当时的神教,又叫五斗米教,知道这意思吗?”

    刘裕点了点头:“我听瓶子他们说过,入教之时人人要交五斗米,有困难的时候教友会互相帮助,可是这五斗米能解决什么?”

    卢循冷笑道:“刘裕,有句话叫饱汉不知饿汉饥,也许在你看来,五斗米也就几天的饭,但对于荒年的教友来说,那可就是救命的粮食。有了这东西,就可以让他们活下来,要知道,官府和那些个世家大族,很少有好心的,碰到荒年更是横征暴敛,变着法儿地要这些农民破产。”

    刘裕奇道:“不会吧。我在京口当里正的时候,朝廷可是有明确的法令,一旦荒年欠收,往往会减免税赋,哪会加重盘剥呢?”

    卢循叹了口气:“那是因为你们京口之地实在特殊,要知道,自东晋建国以来,原则上是不许来自北方的流民过江的,派的就是这些人难以管束,更怕他们来江南发展,夺世家大族的地盘。”

    “但是为了不至于让北方南下的流民失去希望,又特地网开一面,以京口之地作为在北方立功的流民,或者是南下士族的居住地,这里多是北方侨民,更是天生征募劲卒的来源之所,所以自从郗鉴镇守京口,建立北府以来,这里就是一个特殊之地,官吏不是象其他地方,由长官的家丁部曲充任,而是由刘裕你这种北方流民的后代来管理,都是乡里乡亲,自然也不忍心做那虎狼之事,对吧。”

    刘裕喃喃地说道:“难道别的地方,都是象刁家这样的人在当父母官?”

    卢循点了点头:“东晋的天下,多数地方都是如此,世家高门也许还要讲点吃相,但是刁逵这种二三流的家族,贪起田产,就是毫无底线了,他们为官一任就拼命搜刮,遇上荒年更是克扣朝廷的救济,甚至假传皇命,加租加税,就是要逼得这些百姓们家破人亡,卖身给世家大族为奴,要不然,那些王谢世家们,动不动地僮仆成千上万,又是怎么来的?”

    刘裕咬了咬牙:“我还是不信,起码谢家,我所认识的谢家不会这样,他们绝不会跟刁逵这样的人联手的!”

    卢循哈哈一笑:“绝不会?寄奴,你也是成年人了,别天真了好吗?你也不想想,当初你给刁逵设计陷害,快要打死的时候,谢家是怎么救的你。人家拿出了一个广州刺史的位职,才换了刁家对你收手。你以为以前没做过这种交易?东晋的天下,一州一郡,在谢家手里,都可以成为筹码,要是真象你想的这么嫉恶如仇,以谢家执政二十年的本事,还会有刁家的存在和壮大?”

    刘裕很想反驳,但知道卢循说的都是事实,他的心里也开始动摇了,头上也开始沁出颗颗汗珠,,沉默不语。

    卢循看着刘裕,叹了口气:“寄奴啊,破坏你心中美好的东西,是有些残忍,我当年也曾经跟你一样,心中充满了美好,直到我走遍大晋天下,知道了世态炎凉,虎狼当道之后,这个希望才破灭了,谢家可以对你友善,因为你能打,对他们有用,但是没你能打,只会种田的那些农夫村妇们,谢家就会是另一副嘴脸了。如果你不信我说的话,打完这仗,你可以在大晋四处走走看看,就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了。”

    刘裕咬了咬牙,沉声道:“这事我自会去查实,但是就算如你所说,大晋也会保留象京口这样的地方,以后把京口这种地方,扩大到越来越多的地方不就行了。谢家能为了抗秦而散出自己的僮仆佃户从军,以后为了北伐也一定可以做到这点。卢循,你加入天师道,存心不轨,你们天师道想通过王国宝这种奸邪之人往上爬,难道又是什么好人了?要是你们掌了权,会比现在更糟糕!”

    卢循微微一笑:“你这是对我们神教的偏见。寄奴啊,我走遍天下,最后还是入了神教,你不会觉得我是因为那些个天人交合仪式,或者我卢家缺五斗米才会入的吧。我入神教,说白了是因为在神教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种真正同情底层草民的善良,这点你可以回头问问你的好兄弟檀凭之和魏咏之去。”

    刘裕冷笑道:“他们早就跟你们断绝关系了,还会说你好话吗?卢元龙,不要自作多情了。”

    卢循笑着摆了摆手:“刘寄奴啊刘寄奴,,你这回又错了,檀凭之,魏咏之他们绝不会离开神教,真要离开,早把名字改了,把那个之给去掉。他们现在之所以跟我们立场相对,是因为你的原因,因为他们甘心认你当大哥,觉得神教一次次地想要害你,所以才站在你这一边,如果没有你,他们一定会回神教的。”

    刘裕睁大了眼睛,沉声道:“这不可能,他见过你们做的那么多坏事,怎么还会跟你们一路?”

    卢循冷笑道:“但他们从神教得到的帮助更多,没有我们,他们怎么可能顺利南下,又怎么可能见到你?要知道,他们家在北方,受尽了胡人的欺负,不靠着神教的解衣相助,又是怎么撑过这么多年的?刘寄奴,是你害得你的兄弟现在处于两难境地,明白吗?”

    刘裕咬了咬牙:“他们的想法我自会去问清楚,先不说,卢循,你说来说去,靠施点小恩小惠,就能收买人心了?你们只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夺权自立罢了,以为我看不出来吗?”

第四百六十五章 信仰坚定长生人() 
    卢循微微一笑:“你看出来了,那些个世家贵族也看出来了,但他们就是连这点小恩小惠也不肯施舍,在他们看来,,这些天下的百姓就是他们的奴仆,就是供他们盘剥和吸血的,只有我们神教,是真正给了他们活路。我们现在结交权贵,只是不想通过起兵这种方式来夺权罢了。”

    “东晋的上层早已经腐朽不堪,即使是谢安这种名相也不可能挽回,因为世家子弟养尊处优,不思进取是天性,迟早会给我们这些起于寒末之人所取代,就象他们的先人当年取代了腐朽的西晋宗室一样。”

    “刘裕,你和我们本质上是一路人,加入我们,才可能真正地发挥你的才华,也只有我们,能实现你北伐中原,青史留名的愿望,怎么样,好好考虑一下吧。”

    刘裕深深地吸了口气,他的大脑在飞速地旋转着,考虑着卢循说的话,不能否认,这个人的言语非常有煽动力,而且听起来多数也是事实,东晋确实是世家门阀的天下,即使是谢家,也是良田万顷,僮仆成群,不靠了盘剥穷苦人的田地,使之失去人身自由,安能如此?自己在乡为吏多年,深知那种白籍和黄籍的区别,入了白籍的侨民,甚至连人都算不上,在东晋的朝廷里,只要白籍失去,那他们就成了消失的人口,世代只能为世家大族们打工种地。

    至于天师道,虽然野心勃勃,手段也狠厉,无所不用其极,但能蛊惑这么多人信服,还是有可取之道的,东晋的上层虽然有谢家这样的世家,不乏贤才,但毕竟从整个上来看,已经腐朽堕落,就是谢家,也对自己的三代子侄没有信心,要不然,何需让自己这样的底层人士出来掌军呢?

    但刘裕转念一想,如果任由天师道的这些人实现其野心,那天下大乱,几乎是一定的事,东晋毕竟开国百年,已经建立了秩序,天师道为了夺权上位,可以做任何事情,无论是结交奸臣还是起兵造反,都不会有丝毫的犹豫。

    一旦他们起事夺权,那天下各路野心家和军阀都将纷纷效仿,而掌权多年的世家门阀更不可能轻言放弃,必然组织私兵大战,一如当年西晋的八王之乱,如此一来,国将不国,胡人必将趁虚而入,那当年神州陆沉的悲剧,将会再次重演,只是这一回,连南渡大江的机会也不会再有了。

    想到这里,刘裕主意打定,看着卢循,沉声道:“以后的事是以后,现在我只想着如何打退秦军,卢循,也许你们天师道会为民众做些好事,只要你们真的能保国安民,人心自然会向着你们,朝廷也不可能无视。但我必须要劝你们一句,现在大晋的外部强敌环伺,我们没有内斗的资本,稍有不慎,就会国家四分五裂,胡虏入侵,到了那时候,你们想要上位的梦想,就永远不可能实现了。”

    卢循微微一笑:“这点道理,我们自然清楚,要不然这次为何会共赴国难呢?这覆巢之下无完卵的道理,我们还是懂的。大晋一亡,我们神教也不可能再立足江南了。所以,先打退秦军再说。不过,我叫你加入神教,是战后的事。”

    刘裕勾了勾嘴角:“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如果真的能打退秦军,最好是能趁机北伐,收复失地,要是就此不思进取的话,那我也只能回乡务农,了此一生了。不过,我也许会到处走走看看,亲眼来证实一下你刚才说的话,再作决定。”

    卢循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最好。寄奴,这一次,我们可不是你的敌人,我相信,以后会有合作的机会的。”

    刘裕转头看向了操场,宗教仪式已经结束了,孙恩正手持拂尘,给一个个上前的信众们分发黄色的符篆,拿到的人一个个欢天喜地,千恩万谢,没拿到的人则个个两眼放光,一脸的期盼,刘裕的眉头微微一皱:“你们真的能让这些信徒们认定,收了这些符,就能刀枪不入了?”

    卢循微微一笑:“有句话叫心诚则灵。教尊说过,受我符篆者,既为长生人,受了神灵的庇护,只要足够诚心,自可免受伤害,但如果心中不诚,那神灵也无法保佑你了。”

    刘裕冷笑道:“就是说打死了是你心不诚,打不死是神仙的本事,对吗?”

    卢循点了点头:“你可以这样理解。寄奴,你现在看不上这些仪式,我明白,但是有朝一日,你若真的加入神教,就会感受到神灵的力量了,就象我,每天都能听到神的旨意,教我如何去救世人,我想,你总有一天也会听到的。”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靠了这种办法,就让这些年轻人去送死,还说是神的旨意,你们就不怕报应吗?”

    卢循哈哈一笑:“神的旨意要求信众们为他而战,为大晋而战,不止是他,我,徐师弟,大师兄们也会冲在最前面,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寄奴,你现在不也是为了信念而战吗?为了你那个扫平中原,驱逐胡人,建功立业的信念。所以说,我们是一路人。但别人战斗的动力,则往往是荣华富贵,即使是北府军也是如此,所以我敢说,论战斗意志,我们才是天下最强!”

    刘裕微微一笑:“那就希望在这次的大战中,你们好好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