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61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61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裕点了点头:“你说你遇事有点急,我信。我祖籍也是彭城的,咱那地方的人都耿直较真,从你身上我看得出来。不过你说你闷坏了,是什么意思?”

    到彦之咬了咬牙,一指城外:“刘幢主,我们都是大晋子民,这回秦狗来犯,我们巴不得跟他们大战一场,杀个痛快,但一仗不打,军队就撤了,彭城丢了,三阿丢了,现在我们一路退到寿春,看起来还是要丢。大晋万里江山,再退就要退到长江边上了,难道圣上真的要弃我等如草芥吗?”

    徐元朗的脸色一变,厉声道:“大胆,竟然敢非议圣上,要找死吗?”

    刘裕勾了勾嘴角,摆了摆手:“徐幢主,这些人有怨气让他们都说出来,一味压制,又有何用?现在守城需要军民一心,不然秦军没攻城,我们自己先乱起来,这城还守得住吗?”

    刘裕此言一出,又是一片喝彩之声,徐元朗的眉头一皱,沉声道:“可也不能由着他这样胡说八道啊。”

    刘裕叹了口气:“在这位到兄弟眼里,咱们就是一退再退,不发一箭地失了大片的江山,现在到了这里,又是撤出妇孺,留下他们守城,能没有想法吗?”

    到彦之哈哈一笑:“刘幢主,咱们信你,你就跟咱们兄弟交个底吧,这寿春到底还守不守了!”

    徐元朗冷笑道:“尔等民夫,这等军机要事哪是你们知道的?今天若不是刘幢主为你们说情,我早就把你们拿下了。还不退下!”

    刘裕静静地看着到彦之,平静地说道:“到兄弟,你想想看,如果我们要放弃寿春,为何只撤妇孺老弱,而我们这些丁壮男子却是留在城中呢?”

    徐元朗的脸色一变:“刘幢主,你…………”

    刘裕回头看着徐元朗,微微一笑:“民可,使知之,不可,使由之,这是古训了,徐幢主,到了这时候,我想这作战计划,可以向全城百姓们透露一些了。现在我们要的是众志成城,要想守住寿春城,光靠军士可不够啊。”

    徐元朗咬了咬牙:“刘幢主,你就不怕泄露军机吗?”

    刘裕哈哈一笑,转头看向了全都满脸写着兴奋与期待的周围民夫们,一字一顿地说道:“没有什么军机,各位将士,各位百姓,我刘裕可以在这里告诉大家,大晋江山万里,却是退无可退了,我们的身后,就是广陵,就是大江,更是和我们暂时分别的妻儿老小,圣上和谢相公不会放弃我们的,援军已经上路,只要守住寿春,就能重演君川大捷,我刘裕向你们保证,我会在这里,和你们所有人,战斗到胜利!”

第三百八十二章 寿春城头皆战士() 
    到彦之和所有民夫一样,兴奋地睁大了眼睛,声音都有些因为激动而发抖了:“真的吗,刘幢主,你没有骗我们吧,这寿春城真的是会坚守吗?”

    刘裕很肯定地点了点头:“我来寿春就是奉了谢镇军的命令,助守寿春的,如果谢镇军不守这里,又为何要我前来呢?”

    人群中有人在说:“不是吧,刘幢主,你不是护卫某个世家小姐前来跟桓公子成亲才来的吗?”

    刘裕叹了口气:“那只是我前来的一个目的而已,现在出了意外,桓公子不幸身亡了,但我还是留了下来,这不正好证明我这次来寿春,不止是为了送亲吗?”

    朱龄石那稚嫩的声音在刘裕的身后响起:“我等可以证明,刘大哥这回真的是助我们寿春守城的。”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了刘裕的身后,只见两个六尺多身高,但体格却是看着超乎年龄的强壮的少年,一身皮甲,不离刘裕的左右,可不正是朱龄石与朱超石兄弟两?

    徐元朗的脸色一变,看向了刘裕:“刘幢主,这是怎么回事?这两个小子不是应该在牢里吗?”

    刘裕微微一笑:“徐幢主,朱家兄弟是将门之子,国家有难,主动请缨出力,他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了,这回跟在我身边,想要立功赎罪。”

    徐元朗的眉头一皱,上前两步,在刘裕的耳边低声道:“刘幢主,这两个小子可是杀害桓公子的,万一趁乱跑了,我们担当不起啊。”

    刘裕摇了摇头,正色道:“我相信我的眼光,朱家一向知恩图报,忠君爱国,现在国家有难,朱氏兄弟绝不会临阵脱逃。若是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所有后果,由我一人承担。”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喝彩之声,而朱氏兄弟则激动地热泪盈眶,嘴唇微微地在发抖,却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刘裕的目光炯炯,环视四周,平静地说道:“各位兄弟,不管你们是军士,还是寿春的百姓,或者是从北方避难南下的流民,都是大晋子民,都是不愿意被胡虏征服和统治的汉家儿郎,现在我们在这里,有城墙保护着我们,城外的胡人就算有千军万马,也休想入城一步,只有在城里,我们才是安全的,如果你们害怕,想要逃命,我刘裕绝不阻挡,但你们可要想清楚了,这两条腿,能不能跑得比四条腿的胡骑还快!”

    不少人惭愧地低下了头,刘裕把他们心中的恐惧全都说了出来,确实,眼见胡人势大,很多人都开始打起了出城逃命的小九九,而今天这城头的冲突,不正是因为这种恐惧和怨恨的总爆发吗?

    刘裕看向了到彦之,正色道:“到彦之,你是彭城人,不愿被秦军统治,所以一路南下,到了这里,又给强行编入了守城的序列,象你这样并非军人,也不是寿春百姓,我们没有权力留你下来,如果你想离开,现在就可以走!”

    徐元朗的脸色一变,沉声道:“不行,按徐将军的将令,城中所有丁壮都得留下来助守才行。”

    刘裕摆了摆手:“徐幢主,兵贵精不贵多,与其留下没有战意的人在这里凑人数,不如留下愿意流血牺牲的人,起码关键的时候能靠得住。到彦之他们是南下流民,并不在大晋军制征发之列,强留他们,不合军法。”

    到彦之咬了咬牙,一挺胸膛:“刘幢主,我们不是孬种软蛋,要是怕死也不会南下了,我到彦之气的是我们一退再退,却是不敢跟胡人堂堂正正地打一场。哪怕是战死沙场,也比在这里扛沙包要强!”

    刘裕微微一笑,看着到彦之:“到兄弟,你学过兵法没有?”

    到彦之微微一愣,摇了摇头:“俺是庄稼汉,大字不识几个,哪懂什么兵法?”

    刘裕点了点头:“那好,我现在可以告诉你,兵法有云,敌军来时,如果立足未稳,作为守城一方,可以适当出击,挫敌锐气。如果是昨天的时候,秦军刚来之时,我们出城一战,也许可以小胜一把。”

    到彦之哈哈一笑:“现在出城也不迟,刘幢主,你下令吧,我愿为先锋!”

    刘裕笑着摆了摆手:“到兄弟,不要急,我刚才说的是,如果昨天出城,我们有可能取胜,但是今天已经不可能了。你们看,秦军昨天轻骑前来,迅速地扎下了营盘,现在他们的防守已经稳固,又占了北边的山头,居高临下,这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敌军的视线之中,即使出城一战,还没打开城门,他们就会发现了,到时候我们要以步兵面对他们的坚固营盘,没有一丝一毫胜的可能!”

    到彦之叹了口气:“想不到连英雄无敌的刘幢主,也不敢出城一战。”

    刘裕的眼中冷芒一闪:“这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打仗需要的是胜利,而不是血气之勇。如果徒逞匹夫之勇,一时痛快,折损了兵力,那不仅打败不了敌人,连城也守不住了。我们的优势在于城池坚固,粮草也算充足,而劣势在于敌军的数量众多,我们兵力不足,所以想要守住寿春城,只有大家众志成城,坚守在城墙后面,用一切守城办法,打退秦军的攻城!”

    说到这里,刘裕看着到彦之,正色道:“到兄弟,如果秦军杀上城头,你敢跟他们近战吗?”

    到彦之哈哈一笑,拍着胸膛:“没有问题,拼命的时候,我到彦之绝对会豁出去的!”

    刘裕笑着看向了到彦之的身后:“是吗,每个人都能豁得出去吗?我看未必吧。”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低下了头,不敢面对刘裕那犀利的目光。

    徐元朗叹了口气:“刘幢主,他们毕竟是民夫,是百姓,未经训练,要他们在城头肉搏,拼命,是不是要求高了点?”

    刘裕摇了摇头,一字一顿地说道:“要想守住寿春,只有大家一起拼命,这里没有军士与民夫之分,每一个人,都是战士!”

第三百八十三章 寄奴妙法平火攻() 
    徐元朗的脸色一变,说道:“刘幢主,你这样说有违大晋军制,军人就是军人,百姓就是百姓,各司其职才不至于生乱子。”

    刘裕摇了摇头:“徐幢主,你说的是平时,可现在不一样,大敌当前,城中的妇孺老弱已经全部撤离,现在寿春城内,只有几千个汉子,就算全部当军人,也是不够的,再拘泥于军民之分,已经不合适了。”

    徐元朗咬了咬牙:“就算我们人手不足,但是民夫从来不习战事,不知如何使用兵器,怎么能承担作战的任务呢?再说,他们不会听鼓角铜锣,不知进退,又如何能作战呢?”

    刘裕微微一笑:“这些旗鼓指挥,军士们不也是从不会到会吗?也是慢慢学成的吧。现在情况紧急,来不及多训练,但只要告知大家,闻鼓则上城助守,鸣锣则下城撤退,至于要往城头搬运什么东西,看旗号行事即可,这些事情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学会,有什么不可以的?”

    徐元朗的眉头一扬:“那敢问刘幢主,你既然深通兵法,又准备用什么办法,让这些不习战事的民夫们,知道该如何行事呢?”

    刘裕点了点头,转身对着身边的军士和民夫们说道:说道:“守城之道,在于判断局势,作出最好的应对。当敌军大量发石放箭时,城头部队先下城,只留少量精锐部队观察,城头守将那里,以亲信部曲举牌为号,第一次举牌,是在敌军要攻城的地方,离城五六十步时,以告知城下的预备队作好准备。当敌军的撞车冲梯逼城的时候,二次举牌,敌军云梯搭上城头时,三次举牌,而敌军开始爬城,快要到女墙时,四次举牌。”

    “四次举牌之后,则转为举旗为号,如果城止的滚石垒木用光,需要添加,则举苍旗,如果需要灰炭火盆,则举赤旗,如果城头打坏了需要沙石泥瓦抢修,则举白旗,如果需要热汤和粪便以淋敌军,则举黑旗。”

    “如果需要战士锐卒,则举龙虎旗,如果需要戈戟刀剑,则举鹰旗。城上举什么样的旗帜,城下的主官则随旗而应,要啥给啥,要是敌军大量登城,从城下可以看到城墙一线全部激战,无法举旗呼救,则自将部曲上城,而城内的守军这时候也会出动,增援城头的。”

    刘裕的声音不是太高,但是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一开始不少人还在私下议论纷纷,但随着刘裕讲解的继续,就连徐元朗都目不转睛地看着刘裕,竖起耳朵,屏住呼吸,城头之上,除了风声,只剩下刘裕一个人的声音在来回飘荡了。

    “城头的人一开始不能太多,敌军一定是飞石箭雨,我们人上得太多会伤亡很大,主力放在城墙后面避免他们的远程武器打击,实在顶不住了再上城支援。”

    “此外,一些城墙上要凿穿为暗门,敌军攻城紧急之时,我军锐士直接从这些暗门中杀出,冲进敌军的攻城队列中放手大杀,以减轻城头的压力,这些人杀出后,城门内要随时堵上出口,不可让敌军跟着杀进来,如果能打退敌军,则城头缒绳把这些出城死士吊回来。”

    说到这里,刘裕舒了一口气,看着到彦之,说道:“这里就需要军民各司其职了,如果城头守军人手不足的时候,民夫们是需要拾起刀剑,跟敌军拼命的,但如果按我的这些个布置,那民夫兄弟们还是得主要留在城下,尤其是那些冲出城的暗门,需要你们在城墙之上挖洞和堵上的。”

    到彦之用力地点了点头:“这个我们在行,跟着我一起来的二十几个兄弟里,有四五个就是泥水匠和木工,要说打仗拼命也许不行,但是做这些活计可是好手。”

    刘裕笑着对这些民夫们说道:“你们中有多少人是泥水匠出身的?请举起手来。”

    一下子有一百多条胳膊举了起来,很多人高声叫着:“我会泥水匠,我会泥水活儿!”

    刘裕满意地点了点头,对徐元朗说道:“徐幢主,请你把这些会泥水活儿的民夫集中起来,先要做一件紧要之事。”

    徐元朗叹服地点了点头:“刘幢主,今天你这些话算是让我服了气,没想到你除了武艺厉害,这指挥也是这么在行,难怪谢镇军这么看重你。你说吧,要我们做什么?”

    刘裕正色道:“还请派出得力精干的军士,让这些做泥水活儿的弟兄们,马上在城中的民居和城头的木楼,樯橹之上,还有城门的外面全都抹上泥土,最好是湿泥,要快,一定要在天黑前完成!”

    徐元朗讶道:“这又是为何?”

    刘裕勾了勾嘴角,一指离徐元朗有二十多步处的一面木盾,说道:“请以火箭射之!”

    徐元朗点了点头,亲自从身边的一个军士手中拿过一张弓,搭箭上弦,两个亲随在箭头涂上了火油,以火石点燃,顿时在这枝箭头就腾起了火焰,徐元朗手指一松,着火的箭头离弦而去,直接就钉上了二十多步外的这面木盾,很快,整块木盾就腾起了火焰,一边的十余个军士与民夫又是洒水又是用厚布扑腾,好不容易才把这火给熄掉。

    刘裕点了点头,沉声道:“大家都看到了吧,一枝火箭射中这木头,就会引起大火,敌军如果攻城之时,若是趁着北风,在天气干燥时又大量火箭攻城,那城墙之上的木楼,樯橹,还有城墙后面的民居,都会陷入一片火海。所以,防这火箭攻城,就得靠湿泥熄火,一旦这些木头外裹上湿泥,就算他万箭齐发,也不可能引燃啦!”

    说到这里,刘裕一指另一面木盾,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