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56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56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秋咬了咬牙:“我们是落难来投,如果晋国不肯收留,那是要我们的命啊!苻坚决不会放过咱们的!”

    刘裕笑道:“当着杨将军的面,我也不拐弯抹角了,谢镇军要守广陵,不会允许你们过去,但是寿春的城防坚固,城中兵马粮草充足,也不是秦军能轻易攻下的,现在我们大军已经集结,很快就会前来寿春,与秦军决战,这次我们北府兵以我为先锋,率三千人马来援,加上城中本来的五千守军,足以守住寿春,而各位如果入城助守,那更是如虎添翼了,一旦守住寿春城,以这个军功,谢镇军也没有理由不让各位过江去南方了。”

    杨秋的双眼一亮:“城中有八千兵马?”

    刘裕微微一笑:“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我们怎么可能让城外的荆州军离开呢?杨将军入城便知。要是你们怕给对面的秦军认出来,可以换上我们晋军的衣甲,把马匹集中到城里,那秦军不就认不出来了吗?”

    杨秋的眼中光芒闪闪,似是在判断刘裕的话,一边的慕容南微微一笑,突然开口用鲜卑语说道:“杨将军,我拓跋南当年也是这样投奔大晋的,不为人做事,怎么取得人家的信任呢?”  (https:)

第三百七十章 鲜卑拓跋源流考() 
此话一出,全帐的氐人一下子全都跳了起来,大家用着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慕容南,仿佛在看一个妖怪,里先失声道:“你,你是鲜卑人?”

    慕容南微微一笑,改用氐语说道:“不错,我正是鲜卑拓跋部落的人,当年秦国灭我代国,我拓跋氏族人失去根本,四散漂流,跟你们一样,我们也被秦国安置在河南淮北一带,受尽秦国那个兖州刺史彭超的欺压,所以,我们才找机会逃亡到了大晋。上次君川之战,我们随晋军出征,正好报仇雪恨了!”

    杨秋上下打量着慕容南,沉声道:“怪不得上次看你们的这两百余骑,骑手的骑术精熟,马匹也是膘肥体壮,绝非以前我所见过的晋军所能办到。原来是找了称雄塞外的鲜卑拓跋氏的高人啊。”

    慕容南点了点头:“我们是拓跋宴君的手下,当年他听信谗言,竟然动手弑父,这才导致我们代国内乱,给秦国有机可乘,最后国破家亡。后来苻坚说我们是叛贼的部曲,不能享受普通族人的优待,要迁居河南,立功赎罪。彭超就以这个为由欺压我等,抢夺我们的牛羊战马,淫辱我们的妻儿老小,打仗还要我们冲在一线,杨将军,你说要是换了你,能忍这口气吗?”

    杨秋哈哈一笑:“看来我们是一路人啊。没想到在这里,还能见到鲜卑兄弟,很好。现在你们在大晋过得如何?”

    刘裕笑道:“拓跋兄弟他们上次过来了两千余骑,君川之战时立了大功,现在已经成了建康城的宿卫军,我们的皇帝很信任他们,也给他们很多赏赐,现在他们过得很好,比在秦国好得多,你看,这回秦军南下,他们就自告奋勇,主动到一线来战斗了。”

    杨秋看着慕容南,眼中闪过一丝冷芒:“拓跋兄弟,你们这样为大晋卖力,就不怕万一失手,苻坚不会放过你们吗?”

    慕容南叹了口气:“杨将军,我觉得人贵有自知之明,我们不堪秦国欺压,逃亡到大晋,大晋肯收留我们,也是看我们这些人在战场上有用,咱们得知恩图报,也要建功立业,不然我们这些北方胡人除了打仗还能做什么?再说现在是秦国入侵,要是我们不奋力一战,保住大晋,只会跟着一起完蛋,到时候天下虽大,我们又能再逃到哪里去呢?”

    杨秋点了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么说,我们除了帮大晋战斗,也没别的选择了?”

    刘裕微微一笑:“杨将军,这次正是好机会,让你们可以证明自己对大晋的忠诚,也证明对大晋的作用,就象我刘裕,以前不过一个无名小卒,君川一战,得了点战功,现在不也是被谢镇军委以重任了吗?将军在秦国就是多年宿将,如果能得到大晋的信任,必有大的作为的。”

    杨秋眼珠子一转,说道:“还请二位贵使先回避一下,我要跟我的部下们商量一下,毕竟,兹事体大,原来我跟我的族人们说,来大晋后不会再有战斗,不会再有流血,但现在要重新编入晋军守城了,还要说服他们才行。”

    刘裕笑着长身而起,向着杨秋行了个礼:“等您的好消息。哦,对了,不管你们作出如何的决定,这些牛羊和美酒,都可以让您的弟兄们先享用一下,弟兄们一路远来,辛苦了,过两天也许秦军大军来了,寿春的城内也要粮食管制,未必有这些好东西吃啦。”

    杨秋点了点头:“明白,请二位稍等片刻,我们议议就来。”

    当刘裕和慕容南走出大帐,来到帐外一处僻静之所后,刘裕舒了口气,说道:“看来这些氐人也在想办法赚寿春城,这个时候了还在军议,我们来的正是时候啊。”

    慕容南看着营地内已经开始杀牛宰羊,开怀畅饮的氐人军士们,勾了勾嘴角:“这些氐人永远也不会变,只要有羊肉串和酒,就会高兴了。刘裕,其实我们没必要赚杨秋他们入城,只要把他们灌醉了,直接杀掉就可以。”

    刘裕勾了勾嘴角,摇了摇头:“这里并非战场,灌醉后杀掉不太好,再说,我们也可以从杨秋的嘴里得到不少秦军的军情。还是按原计划办。”

    说到这里,刘裕看着慕容南,笑道:“你这回怎么突然说自己是拓跋氏的人,不说自己是慕容家的呢?”

    慕容南没好气地说道:“要说我是慕容家的,那吴王跟你们暗通的事,不就坐实了嘛。这些氐人要是有人跑回去,那吴王可就危险了,一旦没有吴王的内应,只靠你们晋军,怕是也难言必胜吧。我这可是为了你们好。”

    刘裕点了点头:“是你考虑得周到,不过,那拓跋氏的代国内乱是怎么回事,我以前听胖子说过一些,但他也知道得不多。听说有控弦几十万,战马上百万的塞外强国,怎么就这么一下子给秦国灭了呢?”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说道:“反正现在也是闲着的,你想听听我们鲜卑人的故事吗?”

    刘裕微微一笑:“求之不得。”

    慕容南正色道:“说起鲜卑,其实就跟古之匈奴一样,是草原上无数个部落的统称,但要说最正统的鲜卑源流,还要算这个拓跋氏。”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说详细点,我一直就搞不清楚你们慕容氏和拓跋氏,还有宇文氏和段氏这些鲜卑部落的关系。”

    慕容南看着刘裕,缓缓地说道:“最早的鲜卑呢,传说是黄帝的元妃,西陵氏女嫘祖所生的长子昌意,这昌意又生三子,少子名悃,迁居到了北方的草原之上,黄帝以土德称王,北方草原之人称土为拓,称后为跋,这就是拓跋的来源,意思说就是黄帝之后。”

    刘裕点了点头:“这倒是有意思,我听说鲜卑在西周的时候,曾经参与过武王的孟津之盟,也算是一路势力了,对吗?”

第三百七十一章 拓跋代国兴亡替() 
慕容南点了点头:“不错,那是拓跋氏部落参加的,不过没混上诸候,只混了个看守火堆的差事。毕竟跟中原的各个诸候国相比,当时的拓跋部落还是太弱小了,连个附庸都没有混上。”

    “后来到了你们中原的战国时期,草原上的拓跋氏部落,只是东边的东胡联盟中的一员,匈奴崛起之时,击败东胡,而拓跋氏则向东逃亡,进入了大鲜卑山,从此臣服于草原的霸主匈奴人,定期向其进贡牛羊,战马和女子。”

    “哦,对了,你们汉朝时的那个汉将李陵,投降匈奴后,匈奴单于还给他娶了个拓跋氏的女子作为妻子呢,大约就是拓跋部落进贡的。”

    刘裕笑道:“这事我也听过,幸亏汉武大帝反击匈奴,百年汉匈战争终于打垮了匈奴人,不然哪会有鲜卑的崛起呢?”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但是后汉五单于混战之时,拓跋氏部落还躲在大鲜卑山的深山老林里,这时候当年被打散的东胡部落渐渐地从白山黑水的林子里出来,有一个强大的部落首领,名叫檀石槐的,一统草原各部,他用了鲜卑这个名字,作为自己的族群统称,以示跟匈奴的区别。”

    刘裕的眉头一皱:“这个鲜卑是我们汉人的叫法,鲜者,寡也,卑者,低贱也,意思是说鲜卑人数量稀少,种族低贱,并不是什么好称呼。”

    慕容南冷笑道:“你们中原汉人就是把自己当成天之骄子,四方都是蛮夷,连给他们定名字都是各种鄙夷的叫法,什么鲜卑,匈奴都不是好词。算了,不提这个。檀石槐是一代雄主,打得东汉军队接连大败,一时间威震塞外,那些没有跟着匈奴本部一起西迁的草原各部落,全都自号鲜卑。就连曾经作为匈奴左贤王的后代的宇文部,也改称自己是鲜卑人了。”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宇文部落原来是匈奴贵族?”

    慕容南点了点头:“是的,他们是匈奴左贤王,南单于的后代,因此在檀石槐时期给封为东面大人,统领辽东,而那时候我们慕容部落,也是他们属下的一个小部落,并没有成气候,至于拓跋部落,大约也是在这个时期离开了大鲜卑山,到了呼伦贝尔的草原之上,重新成为游牧部落。”

    “宇文部落在东汉中期,出了一个强大的首领叫宇文莫那,从阴山地区带着十二个下属小部落迁到了辽西一带,他的部下劝他称为天王,也是我们胡人中最高的首领,而他担心会给汉人出兵讨伐,所以只用了鲜卑语中的天王,音译为宇文,这就是宇文部落的来源。”

    刘裕笑道:“看来这个宇文跟你们的这个慕容部落,以步摇冠为音近,取名慕容,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慕容南微微一笑:“是啊,因为檀石槐死后,草原再次无主,虽然各部落都自号为鲜卑人,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核心部落能号令大家。宇文部和我们慕容家起于辽地,而拓跋部则出了大鲜卑山,他们的首领拓跋毛开始,历经十几代人,终于在漠北形成了气候,成为了塞外的霸主。”

    “我们慕容家经历了多年的奋斗,打败了宇文氏,一统辽东,而拓跋氏则借着八王之乱时,晋朝最后的忠臣刘琨苦守晋阳,多次邀请鲜卑兵马前来助守,他们趁机把势力从漠北扩展到漠南,成了地方几千里,控弦数十万的塞外强国,而他们也建国号为代,算是天下的一方势力了。”

    “但是拓跋氏始终没象我们慕容家这样,等到入主中原的好机会,相反,他们内部的争权夺利,仇杀不断。象是前任的代国国主拓跋什翼健,就先后给自己手下的大将长孙斤和儿子拓跋宴君所刺杀,国家也陷入分裂与纷争,这才会秦国趁机出兵消灭。”

    刘裕奇道:“要说大将刺杀主君,想要篡位,还可以理解,可是这个儿子杀父,又是怎么回事?”

    慕容南正色道:“那个拓跋宴君是庶长子,没有继承国家的权力,但他为人勇猛,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心中不平,而唆使他叛变杀父的,则是他的堂弟拓跋斤。”

    “当年拓跋什翼健身为代国太子,嫡长子,却因为代国弱小,中原的石赵帝国强大,而到赵国当了人质,他的父亲,前任国君暴毙,国中群臣推举其弟弟拓跋孤为君主,而拓跋孤却把拓跋什翼健从赵国迎回,把国君让给了自己的哥哥,由是拓跋什翼健非常感动,曾当众立誓将来会把一半的国土分给拓跋孤的儿子。”

    “几十年过去了,拓跋孤早已经死了多年,但拓跋什翼健却没有依当年的承诺,把一半的国土还给他的儿子拓跋斤,于是此人心怀怨恨,有意地接近同样有怨气的拓跋宴君,挑唆他谋反。”

    “拓跋宴君是拓跋什翼健在赵国当人质时和赵国婢女所生,身份低贱,却是庶长子,后来拓跋什翼健从赵国回来之后,我慕容氏强大,入主中原,拓跋什翼健转而向我大燕求婚,迎娶了慕容氏的宗室公主为正妻,生下几个儿子。拓跋斤于是挑唆,说拓跋什翼健为了让慕容公主的儿子顺利登基,准备除掉拓跋宴君,而这个拓跋宴君刚刚迎战秦军时战败,怕给问责,干脆就弑父杀弟。”

    “从此代国内乱,各部落都不愿意再听从拓跋宴君这个弑父凶手,纷纷叛代归秦。而秦军以当年被拓跋氏打败的匈奴铁弗部首领刘卫辰为先导,以大军攻代,一举灭之,擒获拓跋宴君与拓跋斤,送长安车裂处死,以警示天下,弑君杀父的凶徒下场。”

    刘裕哈哈一笑,长舒了一口气:“真是精彩的故事,拓跋宴君真是罪有应得,只可惜代国十几代人,几百年的奋斗,就给这个蠢货毁于一旦了。对了,你们慕容家跟姚氏羌族联合,就没想过去找拓跋氏的后人一起复国吗?”

第三百七十二章 杨秋中计入寿春() 
    慕容南的眼中闪过一丝耐人寻味的神色:“你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谋反这种事情还要四处宣扬吗”

    刘裕反问道:“那你们怎么又拉上了姚苌当帮手”

    慕容南叹了口气:“是姚苌主动找上主公的,可这拓跋氏,现在可是群龙无首啊,当年拓跋宴君之乱,几乎杀光了所有的兄弟和父亲,嫡子嫡孙中,只剩下了一个拓跋硅,还是个十岁的孩子,而且他人也不在长安,我们就是想找他也不可能啊。”

    刘裕轻轻地“哦”了一声:“不是秦国灭别人的国家,这些亡国之君都要迁到长安,给个官名,监视控制居住吗为何会放过这个孩子”

    慕容南微微一笑:“我们草原之上,地方太大,往往可汗或者单于无法自己一个人统治,所以要立左右贤王,或者是南北大人来控制。当年代国强盛之时,南部大人刘库仁是国内的大将,率兵力敌秦军,也能勉强守个均势,后来拓跋氏内乱,父子相杀,国破家亡,他也只能投降秦国,不过他投降的条件是,不让拓跋硅象其他俘虏一样到长安去,而是在自己的部落里成长。”

    刘裕的眉头一皱:“草原之上,竟然也有这样的义士”

    慕容南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