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46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46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妙音勾了勾嘴角:“比这更危险的地方我也跟你去过,作为世家子女,为国分忧是应该的,有什么是我不能做的呢?再说了,如果真的打起来,我想我还是会保护好我自己的。”

    她说着,向后一指:“徐将军派了朱军主来保护我,还有一百名骑卫呢,就算你有事,我们也能帮你撤离的。”

    刘裕的目光落在了王妙音身后,一个骑着高头大马,三十多岁,看起来虎背熊腰的黄面将官身上,他的心中一动:“将军姓朱?莫非是朱绰将军?”

    那将官哈哈一笑:“想不到我的名字,连北府军老虎部队的刘裕都知道,荣幸,荣幸啊。”

    这朱绰乃是将门世家,父亲朱腾就曾任建威将军,吴国内史,当年朱绰和他的两个哥哥朱宪与朱斌,都归于寿春太守袁真的手下,出任军将。

    桓温第三次北伐的时候,袁真因为保存实力,没有及时打通邗沟水路,导致前方的大军缺粮而失败,连桓温都差点死在北方,事后恒温大发雷霆,要求追究袁真的责任,于是袁真因惧怕而谋反,占据寿春,向北方的燕国求救,朱宪,朱斌与朱绰三兄弟当时都在袁真的帐下充任中低级军官,不愿官长这样谋反,苦苦进谏,却被袁真拿下,朱绰的两个哥哥被斩杀,而朱绰因年幼逃得一命。

    事后朱绰逃出寿春城,投入桓温帐下,桓温率大军围攻寿春,百余日后攻克,当时袁真已经病死,而朱绰为报父仇,挖开袁真的坟墓,挫骨扬灰,犯了国法军令,本当论斩,结果桓温出面,极力保下了他,由是感激,发誓世世代代忠于桓氏。

    朱绰复仇的这个故事,在大晋内部流传已久,他本人并不以勇武善战出名,但是为兄长报仇,甘冒国法,以后又忠于桓氏的这份忠义之心,却是无人不知,即使是刘裕在京口的时候,就早已经听说,感叹不已了。

    刘裕看着朱绰,正色行了个军礼:“将军忠义过人,晚辈深深叹服,今天能得见将军本人,实在是荣幸之至。”

    说到这里,刘裕勾了勾嘴角,“只是,将军一向在荆州桓刺史手下效力,为何又会听命于徐元喜徐将军呢?”

    朱绰微微一笑,说道:“刘幢主有所不知,这回我本是去建康的,秦国大兵压境,桓刺史非常担心圣上,所以派了三千兵马入援建康,保卫圣上,一旦建康有危险,还可以护送圣驾转移。”

    刘裕的脸色微微一变,转而笑道:“原来,前一阵听说入援建康的兵马,是朱将军统帅的啊。”

    一个熟悉的声音从后面响起:“不,刘幢主,你误会了,这次的兵马,是我带的。”

    刘裕这下心中一惊,转眼看向了正从后面的军阵之中,打马缓缓而出,在十余名精干护卫的跟随下的一个少年军将,全身戎装,却是透出一股难言的阴沉之气,他的脸上带着微笑,直视刘裕,可不正是桓玄?

    刘裕一咬牙,在马上欠身向着桓玄行了个军礼:“卑职见过桓太守(桓玄现在的正式职务还是义兴郡守,身份高出刘裕太多)。”

    桓玄微微一笑:“刘幢主,我们又见面了,上次看到你的时候,还是那次演武,可惜啊,你一时失手,给降成杂役,可是听说你立了军功,又重新升回了幢主,这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让人意料不到啊,恭喜你。”

    刘裕淡然道:“为国效力而已,这是我刘裕的本份,至于个人荣辱,卑职并不放在心上,在战场杀敌是为国效力,在杂役营里打铁制甲,也是为国效力,并没有什么区别。”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刘裕,你是短兵相接的天才,在铁匠营里打铁只会埋没了你,上次谢镇军把你下放之时,我曾经求过谢镇军,让你转来我荆州,在我们这里,会让你迅速升迁的,只可惜谢镇军不放人,不过这样也挺好,你还是靠本事升回来了。不过…………”

    说到这里,桓玄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诡异的笑容:“听说你立了大功,但没得到相应的赏赐,不然以你君川的功劳,起码是可以当个军主的,这中间出了什么事吗?”

    刘裕心下雪亮,他明显是想要挑拨自己和谢家间的关系,桓玄作为荆州桓家的人,与掌控下游和朝廷的谢家间的矛盾,已经是昭然若揭了,如果不是现在大敌当前,这两大世家会不会直接起了冲突,都是很难说的事,各种互相的使绊子,挖墙角,那只是一种常规行为了。

    刘裕念及于此,淡然道:“桓太守,军中有严格的论功之法,北府军中更是如此,我刘裕在战场上做了多少,战后就能得到多少,不存在什么别的事情,可能您是听到了一些不实之词。”

    桓玄笑着摇了摇头:“一年多不见,刘幢主变得很会说话了,也许是我想多了吧。不过这回家叔大人本来是派朱将军带队来建康的,为的是保护圣上,结果谢相公拒绝了家叔大人的好意,现在秦军南下,我这个义兴郡守从没有上任过,留在京城也没什么用,不如就此跟朱将军一起,带兵来这里,还能做些对国家有用的事。”

    刘裕的嘴角轻轻一勾:“哦,这么说来,桓太守率兵前来,并不是奉朝廷的命令?这样恐怕不太好吧。”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那么请问刘幢主这回来寿春,难道是奉了朝廷的命令了?”

第三百四十六章 桓玄率军驻寿春() 
刘裕微微一笑,看向了王妙音:“妙音,你和桓太守说了什么吗?”

    王妙音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慌乱之色,一闪而没,她摇了摇头,轻声道:“不,是桓太守他自己突然出现在徐将军的军府之中的,我们这回来的事情,他都听到了。”

    桓玄的眼中冷芒一闪:“好了,刘幢主,这回你们也是来办私事的,你们可以来,我想我也有来这里的权力吧。”

    刘裕叹了口气:“大敌当前,还希望桓太守以大局为重,这三千兵马,应该用在荆州前线,而不是…………”

    桓玄冷冷地摆了摆手:“刘裕,我一向敬你是条好汉,但这军国大事,你还是不要跟我讨论的好。你以为你这时候来这里,我不知道谢家想干什么?用你说的话,大敌当前,都这时候了还想着联姻结亲这种事情,到底是谁不以大局为重?”

    刘裕抬起头,正色道:“这次的联姻结亲,正是为了坚定豫州桓刺史的抗敌之心,也为了坚定寿春全城百姓的信念,卑职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桓玄哈哈一笑,摆了摆手:“寿秦是豫州的治所,桓伊桓刺史有守土之责,不需要用这一招,明明就是谢家想要拿豫州西府兵,找这么多借口做什么?我这回可是实打实地带了三千精锐来助守,请问你家谢将军派了多少兵马前来?就靠你这两三百骑吗?”

    说到这里,桓玄的目光落到了在刘裕身边,一直沉默不语的慕容南身上,冷笑道:“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这三百骑术高超,来去如风的骑士,就是跟你上次演习时的那些个鲜卑骑兵吧。敢问这位军佐,姓甚名谁,在北府军中官居何职?”

    慕容南冷冷地,用流利的京口话说道:“卑职姓穆,单名一个兰字,乃是大晋子民,并非胡人,桓将军怕是走了眼。”

    桓玄微微一笑:“这些事情,在战后我会去查清楚的,不过现在嘛,就象刘幢主说的那样,大敌当前,别的事情,我就不多计较了。”

    刘裕心下雪亮,桓玄很清楚慕容南的身份,这样提了以后又不深查,是进行一种交换,他带兵不回荆州,却来寿春,一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却也不想自己妨碍他的计划实现。

    刘裕咬了咬牙,说道:“桓太守前来,不知准备如何出手助寿春守城呢?”

    桓玄微微一笑:“敌军离寿春还有一段距离,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一城一营,互为犄角,利用这里的水系,来建立一个好的防守体系。”

    刘裕心中一动,不经意地扭头扫了一眼杨秋那里,只见他们已经在开始阵形变换,不少骑兵开始下马扎营了,他勾了勾嘴角,说道:“这些以后再说,现在这些氐人说是要来投奔我大晋,彭城的田洛将军给他们开了路引,怎么办?”

    桓玄笑道:“刘幢主意下如何呢?在我来之前,你不是已经作了决定了吗?”

    刘裕点了点头:“我无法拒绝他们,只能让他们留在此地,带着首领杨秋去见徐将军,他是寿春守将,应该由他来定夺。”

    桓玄勾了勾嘴角:“我也不是寿春守将,这事应该是由徐将军作主,不过,如果是要我来决定的话,他们既然没有进犯寿春城的打算,那可以先让那个杨秋进城,再派人监视他的手下。”

    刘裕的眉头一皱:“如何监视呢?”

    桓玄哈哈一笑:“我带了三千精兵过来,正好可以驻在离这里十里之外的索平原上,万一他们有什么异动,可以随时阻止。”

    刘裕沉声道:“请问徐将军答应了桓太守,允许你驻在这里吗?”

    桓玄脸色微变,冷冷地说道:“我们要穿州过境,还不需要什么人允许吧,就算我们回荆州,临时驻防此处,也是理所当然,又没让他徐将军负责我们的军粮补给,难道连氐人都能接纳,我们大晋自己的军队也不可以吗?”

    朱绰在一边也是沉声道:“刘幢主,你这样说话有些不太合适吧,且不说你一个幢主无权跟上官这样说话,就算你是谢镇军,也没权力插手这部队移防过境之事。我们一片赤胆忠心为国,为什么要把我们当成敌人一样四处排挤?”

    王妙音意识到这气氛有些不对劲,微微一笑,说道:“好了好了,大家都是忠心为国,何至于此,刘大哥,我们来是有任务在身,现在既然这些氐人不是来攻城的,那引他们去见徐将军即可,别的事情,不用多管了。”

    刘裕点了点头:“也好,桓太守,我有些话想跟王姑娘说,能不能麻烦你护送杨首领去城内呢?”

    桓玄微微一笑:“乐意之至。”他转头对着朱绰说道,“朱将军,辛苦你走一趟吧,记住,要保护好杨秋的安全,还有,不要让他看清楚城中的布置和道路。”

    朱绰正色行了个军礼:“遵命,请公子放心,属下是寿春人,对这里最是熟悉不过,绝不会让氐人看出虚实的。”说着,他便驰向了杨秋军队的方向。

    桓玄笑着掉转马头,策马离开:“我去安置我的军队了,后会有期。”

    随着桓玄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刘裕的脸色渐渐地变得凝重起来,王妙音轻轻地骑到了他的身边,眼中水波流转:“刘大哥,你,你好象不太高兴?是我说错或者做错什么了吗?”

    刘裕叹了口气:“不关你的事,我担心的,还是桓玄。我们都知道姓桓的没安好心,这个时候来寿春,一定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现在他找了个借口驻在了城外,只怕寿春会有麻烦了。”

    王妙音不信地摇了摇头:“不至于吧,这时候秦军南下,大晋若亡,他荆州也难保住,这样做对他有什么好处呢?”

    慕容南的声音冷冷地响起:“若是寿春失陷,也许桓家就更有理由派兵入京,以保护圣上之名,控制朝政,甚至趁机把谢相公的相权和全国的兵权抓到手,也不是不可能呢。”

第三百四十七章 妙音反感慕容南() 
王妙音的秀眉一蹙,沉声道:“慕容南,你这话太过分了,我们大晋是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慕容南微微一笑:“大晋的内部权力之争,可一点也不比北方胡族少啊。王姑娘,当着明人不说暗话,我们慕容家可以来帮大晋对付苻坚,桓家也完全可以这样做啊。”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你们慕容家是想要恢复燕国,借大晋的力量来消灭秦国,可是桓家只有在大晋才有权势,大晋若亡,桓家也不可能独存,这是一回事吗?”

    慕容南勾了勾嘴角:“大晋不必亡啊,只要让朝廷有求于桓家,他们就能借机增加自己的权势。当年桓温想要行篡逆之事,所以需要北伐建立功勋,现在嘛,嘿嘿,只要让谢家主持的抗秦大计出现问题,桓冲才可能入朝执政,所以说,寿春若是不能坚守,对大晋不利,但对桓家,是有利的。”

    刘裕轻轻地叹了口气:“慕容兄弟说的有道理,妙音,桓家始终是把家族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的,这种事,他们真的做得出来。”

    王妙音摇了摇头:“可他们怎么会把寿春给交出去?这里是淮南重镇,联系淮北和荆州两大战区的枢钮,此地一失,荆州就给割裂开来,他们自己是首当其冲啊。”

    刘裕正色道:“不,妙音,就算寿春失守,后面还有历阳,还有豫章,九江这些地方,只有占领了长江边上的这些重镇,才可能切断荆州和扬州之间的联系,寿春这里虽然重要,但更多地是让秦军在襄阳的部队和在淮北的部队能打通联系,还不至于断了大晋的荆扬两地的关联。”

    王妙音轻轻地叹了口气:“但是豫州毕竟是桓伊的地盘,也可以说是他们桓家的,当年袁真据寿春谋反,桓温亲自起大兵平叛,这地方怎么可能说丢就丢呢?”

    慕容南摇了摇头:“刘裕说过了,这里并不是真正大晋的命门,如果拿来作交易,是完全可以的,秦军一时半会儿还打不到这里,这就给了他们充足的时间。”

    王妙音冷冷地说道:“现在是桓玄率军在这里驻扎,如果寿春有事,他们就是首当其冲,且不说损兵折将,起码这个责任是必须要负的,我看不出这对他桓玄有什么好处。”

    说到这里,王妙音顿了顿,看着慕容南:“慕容先生,我请你弄清楚一点,在大晋,你是客非主,也许你们慕容家在北方习惯做这样的事情,但我们大晋的高门世家子,从小就是接受仁义忠孝的教育,就是桓温,也在最后放弃了篡逆之心,跟你们这种平时都想着要复国的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大晋的军国之事,就请你不要随便发表高见吧。”

    慕容南的眼中闪过一丝愤怒之色,咬了咬牙:“你说的对,我毕竟是外人,你们大晋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