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东晋北府一丘八 >

第137章

东晋北府一丘八-第137章

小说: 东晋北府一丘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慕容垂正色道:“是的,为了打天下,他这么多年来一直顺着王猛,压抑着自己,但另一方面,王猛就象压在他头上的大山,让他感受不到为人君的那种爽快,好不容易王猛死了,苻融他们还一直提王猛的临终遗言什么的,用死人压活人,他们越是这样说,苻坚就越会愤怒,觉得自己永远给人压制,不是君王,就会象小孩子一样逆反,越是不顺他意,他越是要做到!”

第三百二十四章 十丁抽一倾国征() 
姚苌微微一笑:“吴王这个比喻太贴切也太象了。没错,苻坚就是这种人,他给压抑了太久,终于在王猛死后要亲政,要暴发了。而且,他也对他以后的氐族是不是能继续执行他的国策,天下是不是能继续安定,没什么信心,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彻底一统天下。”

    慕容垂点了点头:“是的,所以这两个原因让他排除了一切进谏,还是出兵了。今天兵部已经开始调集各路兵马,而十丁抽一的诏书也已经下达,旬月之内,苻坚真的可以组建一支百万大军呢。”

    姚苌的脸色一变:“十丁抽一?”

    慕容垂笑道:“是的,我在宫里有眼线,这诏书已经起草完了,大概这会儿正在下达,我们回去之后,也得在本族男丁之中这样征集丁壮出征了。”

    姚苌的眉头紧锁:“即使在我们胡人部落里,十丁抽一也是非常重的兵役了,苻坚的脑子真的坏掉了吗?没人劝他?”

    慕容垂哈哈一笑:“上次那么多人劝他不要出兵不也没用吗,他打定了主意,就会做到底,而且要么不做,要做做绝。其实苻融的话对他还是有影响的,他也怕完全用他们氐族军队打仗,万一失败,氐人死得太多,国内会有动摇,所以干脆来个一视同仁,无论是氐人,汉人,鲜卑人,羌人,只要是男丁,通通都得十丁抽一,他指望这样万一输了,也不至于国内生乱。”

    姚苌点了点头:“这样国内的负担就会非常重,尤其是过惯了舒服日子的汉人,肯定是怨声载道。不过如此一来的话,我们羌人和你们鲜卑也得抽调大量的男丁从军,苻坚就是真败,我们也会损失惨重,那回来也不好起事了吧。”

    慕容垂笑着摇了摇头:“放心,我们回去当然要显得很忠义,动员族人从军,这样一个良好的给征发和武装的机会,怎么可以错过呢?苻坚平时防着我们,不给我们的族人当兵的机会,也不分发武器与战马,这回正好可以借机武装,他输了以后,我们正好可以用手上的兵力起事。”

    “至于你所担心的,其实不足为虑,你去西川,我去荆州,这两处都不会是主攻方向,苻坚一定想报君川之仇,所以在两淮一带,才会安排他氐族的主力大军去对付北府军。还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小孩子的逆反之心,越是我们说北府军厉害,不好打,他就越是会亲自硬碰硬,非如此,不足以证明他自己的本事。”

    姚苌笑道:“很好,那这样输也是损失他氐族军队,氐族人少,全国不过一两百万人,从军男子就是十丁抽一,也就十几万人,一战若是输个精光,那他苻坚的天下,可就真的不稳了。不过…………”

    说到这里,姚苌的眉头微皱:“还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这战就算苻坚最后输掉,那会输到什么程度,足以让天下大乱吗?若是北方真的乱了,那东晋会不会趁虚而入,收复天下呢?要是灭了苻秦,来了东晋,我们一样没好处啊。”

    慕容垂沉吟了一下,摇了摇头:“从苻坚的征兵令来看,各地都以中心城市为征兵的集结之处,荆州那里有上次征桓冲时留下的十万精兵,而我们鲜卑人和丁零人大量集结在中原洛阳一带,到时候想必苻坚会让此地的兵士向荆州进发,由梁成来统帅,由我率本族士兵继之。”

    “而邺城,齐鲁一带的北方士兵,则会向两淮一带集结,苻融应该会挂帅统领这支部队,苻坚本人会征发关中陇右一带的氐族主力,渡黄河东进,以为后援,至于你,还是会去蜀中,带着上次造好的舰船与水军,顺流而下,支援荆州战线。”

    “东晋的应对肯定是以荆州和上游的兵马来对抗来犯之敌,而北府军作为前锋去对付从两淮过来的秦军,朝廷会在三吴一带继续募兵以为后援,随时支援两个战场,这样一来,东晋的征发也已经到了极限,他们毕竟国小力弱,咬牙可以拼出五六十万军队,但是粮草会成大问题。”

    姚苌笑道:“是啊,我倒是忽略了这个,东晋就算临时可以大量征兵,但他们的农田粮税多数是在那些世家高门的手中,朝廷的存粮可并不多,这样起了大兵,就算打赢,粮草也会消耗殆尽,因为征了太多的兵,误了春耕,来年更会有粮食危机,这种情况下大举北伐是不可能了。”

    慕容垂正色道:“所以,我们要让晋军大胜秦军,最好消灭掉苻坚的氐族主力,但也不能让他们赢得太轻松,更不能让他们得到太多的粮草辎重,以为进一步北伐的资本。所以,东晋那里,我们还得想办法让那些个高门世家,还有黑人皇帝,给谢安叔侄制造点麻烦才是。”

    姚苌微微一笑:“吴王确定有这个本事吗?虽然我知道你在东晋那里有眼线,但要动摇谢家,这难度有点高啊。”

    慕容垂叹了口气,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哀伤的神色:“欲灭一国,最好的办法是挑起其上层内斗,毁其国之栋梁,当年老贼王猛灭我大燕,就是让慕容评这个奸贼害我,逼我有国难报,现在这一手,也同样可以用在东晋身上。”

    姚苌的嘴角勾了勾:“但当年燕国是慕容评掌权,现在东晋的权力,可是在谢安手上啊。谁能动摇得了他呢?”

    慕容垂微微一笑,嘴角边勾起一丝深意:“姚将军啊,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慕容评固然是害我的奸贼,但若不是因为慕容纬这个笨蛋皇帝的猜忌之心,他又怎么可能得逞呢?我们如果要对苻坚行反间计要他杀了王猛或者苻融,可能吗?”

    姚苌不假思索地笑道:“所以,司马曜,司马道子和王国宝,就是东晋的慕容纬,慕容评?”

    慕容垂的眼中冷芒一闪:“不错,我已经布了线,大战之后,这条线也该动起来了,姚将军,我们回去好好准备吧,记住我们的约定,一旦发动复国,以潼关为线,永为盟好!”

    姚苌“嘿嘿”一笑,露出一口黄牙:“一言为定!”

第三百二十五章 山中宰相气悠扬() 
东晋,会稽,始宁山居。

    谢玄的眉头深锁,坐在王恭的对面,手里捻着一枚黑子,却是迟迟地无法落下,王恭抬起头来,轻轻地叹了口气:“幼度,你这是怎么了?今天这样心神不宁,这可一点也不象你啊。”

    谢玄抬起头,眉头深锁:“想不到苻坚的报复,来得如此之快,我们原以为他君川惨败,起码要休整个两三年才能起兵,没想到这才两个月不到,他居然就能在国内玩十丁抽一的这种把戏,更想不到的是,居然旬月之间,各地就征集了百万大军。”

    “现在他让慕容垂为帅,指挥荆州一带的二十五万大军为先锋,而原荆州刺史梁成的五万虎狼之师,作为另一路的先锋,直奔两淮而来。苻融则作为两淮道的行军大总管,率三十万大军继之。苻坚本人则带着关中征发的十余万氐族部队,鼓行出关,直奔项城而来。”

    “据前线斥候所报,秦军行军队列,长达数千里,幽州云州的部队刚刚集结,陇右甘凉的人马也刚过潼关,各路大军所过之处,地动山摇,连河水中的鱼儿都为是惊惧,跳上河岸。”

    “更可气的是,那苻坚居然还提前在朝中安排了官职,空出尚书令之职,说是要给圣上留的,而空出尚书左仆射之位,说是要给相公大人留的。嚣张狂妄至此,让人气愤!”

    他说着,恨恨地把这枚黑子往棋盘上一拍,震得盘上诸子都为之轻轻一跳。

    王恭的脸色微微一变,他毕竟并非将帅,看不到这些前线塘报,看到谢玄之后才知道事情有多严重,他也放下了手中的棋子,沉声道:“怪不得你要拉上我一起来这里,只不过相公大人在君川之战后,就请疾归了此处,你是谢家子侄,来这里求教正常,为什么要拉上我呢?”

    谢玄看着王恭,平静地说道:“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公大人的力量,更需要你在世家门阀间为我们走动,这回是真正的国难当头了,再也不能有任何的内斗,牵扯之举,要不然万一真的挡不住秦军这回,我们可就全完了,大晋若是亡了,我们这些世家又岂能独存呢?”

    王恭叹了口气:“其实,从上次君川之战开始,建康城中就流传着许多对你们谢家不利的传言,在这中间,尤其是有一个人,在拼命地串联,散布这些谣言,你可知道是谁吗?”

    谢玄点了点头:“是王国宝他们家吗?或者是庾家?”

    王恭摇了摇头:“不,不是他们。京城中的高门世家,人人皆知你们王谢两大家族之间的恩怨,如果是他们出面,很多人是最多只会听听,不会选边站的。但是若是殷家出头,就不一样了。”

    谢玄的脸色一变:“殷家?你说的是殷仲堪?”

    王恭点了点头,正色道:“正是。殷家向来是文坛领袖,并非以权势压人,但在士族间的清议极高,殷仲堪的叔父殷浩,当年也是跟桓温齐名的人,也是当过执政的人,虽然在殷浩北伐失败,免官之后有些没落,但殷仲堪,殷仲文这对堂兄弟,还有他们的另一个堂弟殷峤,皆是以文才著名于世,任哪个家族,也不敢小看了他们。”

    谢玄喃喃地说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君川大胜之后,相公大人反而要暂时称疾回家呢。我这回没有去京城,直接在京口找的你,就是不知京师的动向,他们怎么说我谢家坏话的?”

    王恭叹了口气:“虽然殷家没有来找我,但是我听到了他们的流言,他们说你谢家现在准备扔下这些老牌世家,转而重用刘牢之,刘裕这样的寒人掌军,另起炉灶了,更是准备破坏世家间轮流执政,权力共享的不成文规矩。说你幼度出镇北府,就是为了在外形成荆州那样的藩镇,以便长期控制军权政权。”

    谢玄激动地说道:“一派胡言!我们谢家一心为国,呕心沥血,怎么成了他们嘴里的有非份之想!姓殷的不过一价文人,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是谁在教他这样说的!”

    谢安的声音缓缓地,却是极有威严地从一边响起:“自然是桓家让他这样说的,幼度啊,跟你说过多少次了,遇事一定要镇定,你这个样子,怎么能领兵为帅,力抗强虏呢?!”

    谢玄和王恭同时脸色一变,连忙向着从屏风后出现的谢安跪拜了下去:“参加相公大人!”

    谢安的神色仍然镇定从容,看不出喜怒哀乐,在谢道韫的搀扶之下,走到了两人的面前,在棋盘边的一个榻上坐了下来,他看着王恭,微微一笑:“感谢王家在这次对我们的鼎力支持,希望这种友谊可以继续延续下去。”

    王恭抬起了头,微微一笑:“晚辈跟幼度相交多年,知道谢家一心为国,所以才会作出这样的选择,不过相公大人,建康的情况您也知道,一多半的高门世家现在已经给殷仲堪他们说动,现在强敌在这个时候来犯,您必须早作准备才是。”

    谢安微微一笑,摆了摆手:“没什么可准备的,老夫来这始宁山居,也并非避什么流言蜚语,而是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好好思考一下这场大战怎么打。幼度啊,你对这一战如何打,想好没有?”

    谢玄咬了咬牙,挺直了身子,正色道:“这回苻坚是来拼命的,侄儿原以为他最多动员中原和齐鲁一带的军队,来个三四十万大军,以夺取两淮为目标,可没想到他居然十丁抽一,倾全国的百万之师,这是要彻底灭我东晋了。眼下敌军的气势极锐,苻坚更是御驾亲征,这种情况下不可力敌,我意,放弃两淮,死守长江一线,靠着大江天险来挡秦军百万大军,方为上策!”

    谢安叹了口气,平静地看着谢玄:“幼度啊,若是按你说的办,我大晋必亡无疑!”

第三百二十六章 江南人心何所平() 
谢玄和王恭的脸色同时一变,相视一眼,看向了谢安,谢玄讶道:“侄儿此策为何会导致大晋的灭亡?还请相公大人垂示。”

    谢安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了在一边的谢道韫,说道:“道韫,你说为何呢?”

    谢道韫的嘴角勾了勾,对着谢玄说道:“因为两淮之地,是不可以不战而弃的,一旦失了两淮,让秦军轻易地兵临长江,那我们大晋的内部,就会有变化了,人心一散,不是靠着长江天险就能阻挡的。”

    王恭奇道:“为什么不战而弃两淮,人心就会散呢?要是秦军到了江边,只会大家更加精诚团结才是。”

    谢道韫摇了摇头:“王秘书,你和幼度都搞错了一件事,那就是并不是所有世家都会因为大晋的灭亡而灭亡的。当年永嘉之乱,神州陆沉的时候,北方的不少大世家并没有南迁,而是选择在胡人朝廷里为官,照样过得不错。如果是苻坚这样的仁君为帝,更是有人会这样做了。”

    谢玄倒吸一口冷气:“姐姐是说,我大晋会有些世家大族内通外贼?”

    谢道韫平静地点了点头:“不错,任何一个家族都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我们谢家多年执政,家运即国运,大晋若亡,我们谢家必然没落,所以没有退路。但是别的家族就不一定了,尤其是本土的侨姓大族。”

    王恭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你说的是,张,吴,朱,陆,沈这些吴地豪强?”

    谢道韫正色道:“是的,就是这些土著大姓,当年大晋建国,王丞相过江之时,靠了各种手段,以我们这些外来北方大族的部曲,加上朝廷的权力,压制了这些土著家族,占了他们的地,分了他们的权,就好比我们现在的这个始宁山居,以前就是沈家的地方呢。从本质上来说,他们跟我们并不一条心,甚至会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